<p class="ql-block">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充分考慮學生數學學習的學段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反映數學學科的特征和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義務教育數學課程分為四個學段設計。課程目標突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課程內容結構保持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貫穿義務教育階段的四個學段;對每個學段的主題進行了結構化調整;充實與實踐領域的具體內容。《標準(2022年版)》課程結構更加凸現數學學科的整體性和一致性,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體現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設計理念,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核心素養。</p><p class="ql-block"> 【這一段概述了2022年版課標的所有變化,從理念、課程性質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理解了這段話也就理解了2022年版課標的變化的概況。】</p> <p class="ql-block">一、關于課程性質。</p><p class="ql-block"> 1.《標準(2022 年版)》首先是對數學的總體描述。從核心素養角度強調了數學的學科特性,即數學是抽象的,這種抽象有兩個層次:第一層次,從現實世界通過對數量和數量關系、圖形和圖形關系的抽象,得到數學研究對象及其關系;第二層次,數學內部的進一步抽象,即通過對研究對象的符號運算、形式推理、模型構建等,形成數學的結論和方法,幫助人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認識、理解和表達</span>現實世界的本質、關系和規律。【核心素養內涵】</p><p class="ql-block"> 數學還是工具,是語言,同時承載著思想和文化,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在本部分,還論述了現代數學與生產力的關系。“數學的應用滲透到現代社會的各個方面,直接為社會創造價值,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p><p class="ql-block"> 2.闡釋數學的教育功能。數學對于形成理性思維、科學精神和促進個人智力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應當具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承載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素質教育的功能。</p><p class="ql-block"> 3.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教育的特點:具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span>。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掌握適應現代生活及進一步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合作交流的意愿,形成基本的數學素養,發展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p><p class="ql-block"> 數學所具有的抽象性、邏輯嚴謹性、應用廣泛性和特有的符號語言系統,所具有的模式化的數學思考方法,在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創造能力,以及促進學生知情、意全面發展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二、關于課程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標準(2022 年版)》增加了總體陳述,明確指出義務教育數學課“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承接《標準(2011 年版)》“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愿景的同時,提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span>《標準(2022 年版)》課程理念部分特別強調了數學課程目標的核心素養導向,并指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核心素養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不同學段發展水平不同”,強調核心素養的持續性、發展性。</span>在課程內容部分,從課程內容選擇、課程內容組織、課程內容呈現三個方面作詳細說明,特別是<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在課程內容選擇上</span>,提出“<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保持相對穩定的學科體系,體現數學學科特征;關注數學學科發展前沿與數學文化,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更加關注數學學科的體系、學科發展及文化傳承。</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在課程內容呈現部分,提出要“適當考慮跨學科主題學習”。</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在“評價”方面,除了重申評價的功能外,強調評價與課程目標的一致性,以及鼓勵學生應用評價自我監測學習的過程和結果。</span></p> <p class="ql-block">三、《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調整概述</p> <p class="ql-block"> (一)學段調整</p><p class="ql-block"> 根據學生數學學習特點,小學2年級學生與3年級學生有較大區別。因此,把義務教育數學學習時間劃分為四個學段:1-2年級、3-4年級、5-6年級、7-9年級,小學由原來的兩個學段調整為三個學段,從一定程度上關注了幼小銜接和小初銜接的需求。【學段的調整更多的體現了學生學習的特點,而這個特點對學情、學習方法的整體把握,數學年級組建立等都提供了依據。】</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內容的調整</p><p class="ql-block"> 1.內容領域描述</p><p class="ql-block"> 《標準(2022年版)》關于內容領域的劃分與《標準(2011年版)》一致,仍分為四個領域: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為了適應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標準(2022年版)》在具體內容的表述上進行了一些調整。在數與代數領域,在小學階段把原來的“數的認識”“數的運算”“常見的量”“探索規律”四個主題,合并為“數與運算”“數量關系”兩個主題。</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數與運算”</b>的學習要“初步體會數是對數量的抽象,感悟數的概念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數感和符號意識;感悟數的運算以及運算之間的關系,體會數的運算本質上的一致性,形成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數量關系</b>”的學習要“感悟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意義,提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模型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p><p class="ql-block"> 《標準(2022年版)》關于課程內容細分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內容要求</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學業要求</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學提示</span>”。這樣的拆分指向更加明確,表述更加清晰,學生要學習哪些知識、學業要求達到什么程度、教學實施如何開展一目了然,更有利于核心素養目標的評價與實施。</p><p class="ql-block"> 2.內容的學段調整</p><p class="ql-block"> 《標準(2022 年版)》在內容方面的一個很大的變化是把負數、方程、反比例這些內容移到初中。這些調整主要基于如下基本原則。第一,不單獨介紹概念,應當以“概念+性質”或者“概念+比較”的形式對概念進行教學。第二,不單純介紹方法。一種新方法的引入,要讓學生能夠感悟這種<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方法的必要性</span>,感悟數學的發展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生硬的規定。第三,注重內容的可理解性。</p><p class="ql-block"> 在小學階段要加強字母表示數、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的學習,如用字母表示數和數之間的關系、數量和數量之間的關系、數量的規律。要求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探索用字母表示事物的關系、性質和規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般性</span>”從數量關系的角度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本質。這樣為未來初中階段學習方程做好鋪墊,使得初中對代數式和方程的理解更自然。</p> <p class="ql-block">四、內容的增補和調整</p> <p class="ql-block"> (一)增加了尺規作圖的內容。</p><p class="ql-block"> 在小學增加尺規作圖,一是要求會用尺規作給定線段的等長線段,就是給定一條線段,作一條與其等長的線段,不度量這條線段的長度,過去也有這樣的問題,但是是通過度量得到的,如作長度為3厘米的線段;二是要求通過尺規作圖理解角形的周長,就是把三角形三邊首尾相接后形成一條新的線段,這條線段的長度就是三角形的周長,通過尺規作圖,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周長。</p> <p class="ql-block"> (二)在小學階段增加“說理”。</p><p class="ql-block"> 例如,“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這個結論,過去只是通過測量,得到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標準(2022年版)》要求通過尺規作圖能夠理解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并且要求基于基本事實“兩點問直線段最短”,用說現的形式來闡述這個命題的正確性。</p> <p class="ql-block"> (三)變更百分數所屬內容領域,突出其統計意義。把百分數從數與代數領域程到了統計與概率領域,把百分數作為統計內容出現,很容易與大數據、決策聯系在一起,豐富了百分數的內容,展現出了百分數的統計意義,而且能夠讓學生對隨機現象的認識比以前多了一個視角。</p> <p class="ql-block">五、強化綜合與實踐內容及形式</p><p class="ql-block">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在綜合與實踐領域,強調學科融合,以跨學科主題學習為重點。《標準(2022 年版)》對內容與形式都有更細致、明確的要求。在小學階段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出現,小學階段把“常見的量”以主題活動的形式設計在綜合與實踐中,例如,“購物活動”為主題的活動,認識人民幣元、角、分。再如,以“時間在哪里”為主題!活動。認識時、分、秒;以“我的教室”為主題的活動,認識上、下、左、右、前后,認識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標準(2022 年版)》將小學階段主題活動分為類,第一類是“融人數學知識學習的主題活動。在這類活動中,學生將學習和理解學知識,感悟知識的意義”;第二類是“運用數學知識及其他學科知識的主題活動。這類活動中,學生將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價值,以及數學其他學科的關聯”。</p><p class="ql-block"> 此外,在綜合與實踐中可以融人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學故事,例如,度衡的故事、圓周率的故事。這些故事與傳統的科普讀物或者傳統的教材中所提及的事要區別,如曹沖稱象的故事,這個故事大家都在講,但數學里講這個故事,除了認識千克、噸這些質量單位及它們的關系外,還需要教師通過講故事讓學生感悟“等量的等量相等”這個基本原理,以及“總量等于分量的和”這個基本關系,從而發展學生的量感和推理意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嵊泗县|
轮台县|
修文县|
库尔勒市|
荆门市|
根河市|
城口县|
斗六市|
泽州县|
肇源县|
定陶县|
甘孜县|
永修县|
桃江县|
德清县|
密山市|
商南县|
西和县|
荔波县|
高要市|
夏津县|
饶平县|
宿州市|
澄城县|
青川县|
松桃|
大足县|
微山县|
克山县|
巴楚县|
龙州县|
榆树市|
江口县|
武平县|
阿勒泰市|
桂林市|
大足县|
修水县|
乌鲁木齐市|
安福县|
高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