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峴港地處越南的中部蜂腰處,是越南的第三大城市。被美國地理雜志評為“一生必去50個地方”之一的美溪海灘、越南 三個世界文化遺產(即順化皇城、會安古鎮與美山圣地)都在中心城區附近180公里范圍之內,海陸空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峴港 早已無處尋覓昔日漁村的蹤跡,沿海修建的大小渡假村連綿不絕。其中就有咱們修建的最牛叉的皇冠假日大酒店,硬件不說,峴港 唯一一家合法賭場就開設于此,“有背影、沒背景”是搞不定的哦!</p><p class="ql-block"> 短短三天,椰風海韻、水清沙幼,到處散發的濃濃假日風情,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p> 會安古鎮距峴港 市區約30公里,是15世紀到19世紀東南亞 保存最為完好的傳統貿易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上圖是進會安古鎮的棧橋,欄桿上掛滿了各種形狀、五顏六色的燈籠,在藍天白云襯托下,艷麗奪目。<div> 棧橋的兩邊,停泊著不少漁船和舢板,岸上是連綿的椰樹。還沒進古鎮,橋上就滿是依靠掛滿燈籠的欄桿,擺出各種POSS留影的游客,仿佛即將走入色彩斑斕的童話世界。<div> 原以為,這是進古鎮唯一的通道 ,后來在鎮里逛熟了,才知道旅游大巴的停靠點在這邊,如果步行或者騎車,古鎮有N個出口與外面相連。想買個票都不知該找誰。<br></div></div> 在會安古鎮中,中式建筑隨處可見,而且保存得很完整。既沒有遭到戰爭的破壞,也沒有因為修建高樓大廈而拆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過棧橋直行50米便到的廣肇會館。<div> 會館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古色古香,與國內所見無異。在竹叢和熱帶闊葉樹的掩映下,顯得絢麗多姿。</div><div> 進去參觀時才知道,江嗲90年代出訪越南到峴港時,這個會館是第一站,“見證了越中人民世代相傳的傳統友誼!”</div> 與國內廟宇最大的不同,似乎就是這些懸掛在頭頂、供奉在神像前繚繞的盤香。祈福的施主把許愿和姓名寫在符上,一并掛在盤香的中央,重重疊疊地,更像是藝術品,淡化了它宗教的意味。 古鎮民宅前響鈴而過的三輪車夫。會安 古鎮其實不大,走馬觀花,三個小時足夠。下午五點半以前,鎮內是沒有機動車的,可以租一輛自行車,或者徒步,慢慢地在古城閑逛,累了就隨便找個古宅坐下,喝杯茶或咖啡,甚至冰激凌,這樣的店很多。你只要擔心口袋里的MONEY,絲毫不用擔心缺少享受。 古鎮的街頭到處也是賣各類旅游紀念品的小店。不過和國內旅游景點比,沒有一家店擺著音響、最大音量地放著類似《滴答》這類的音樂,老板也幾乎不會老遠就大聲吆喝.你上不上門,我不稀罕;你買不買,我無所謂。<div> 這種經營風格,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鎮的祥和安逸。走在街頭,腳步都會放輕,說話不會喧嘩,唯恐打擾小鎮片刻的寧靜。</div> 會安的廟宇不少,媽祖、關帝、觀音,當然不缺佛廟,香火都很旺盛,彼此互不干涉。晚上回酒店路過這座佛廟,隨風飄蕩的是晚課悠揚的誦經聲。一點也沒有身處異邦的感覺。 很多臨街小樓的一層就是小小的咖啡館,很簡單的裝修,除了門口的招牌和舒適的沙發,幾乎都是原貌。一杯咖啡,一瓶啤酒,百無聊賴地坐半天。<div> 圖中的兩個老外,我在古鎮里轉悠了三個來小時,再次路過時依然還在,咖啡和酒似乎沒動過,像我小時玩過的”我們都是木頭人”游戲一般。</div> 會安城里的街道和各民族風格的建筑物頗具特色,這些建筑一般都是由參差不齊的山墻、彩色的瓦蓋頂、用硬木做成的柱椽、門扇建成的房屋組成的深宅大院,還有為數不少的法式古典建筑,這些法式建筑大多數外形漂亮、美觀、線條優美,外墻則裝飾著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塑像,頗具藝術價值。尤其是木質的百葉窗,不由自主地想到杜拉斯小說《情人》里的場景,油升一種浪漫。 秋盆河的兩岸 房前屋后無處不在的各種式樣的燈籠。 古鎮的黃昏,斜陽拉長著身影,耀眼的黃色在夕陽下分外的迷人。 淡淡的夜色中,各色燈籠開始點亮,古鎮的居民和各色的游客互不影響,各取所需,河蟹社會啊! 會安古鎮除了建筑,最有名的莫過于無處不在的燈籠。五顏六色、造型各異,不用點起來就已經非常靚麗。純手工制作,古樸自然,有木做的,有竹編的,和我們不同的是會安 的燈籠外面是彩綢的,更加多樣性和工藝化,買回去掛在家里就是很好的裝飾品。只是實在不好攜帶,不然帶回國掛家里或是送人,倒是十分的喜慶! 夜幕降臨,或明或暗的燈光透過各色的燈籠折射出一種朦朧的美,把這座古城裝點得迷懶、溫馨。特別是靠近河岸的一片,亭臺樓閣,槳聲燈影,人影綽綽,讓人仿佛置身我國江南的溫柔水鄉。 上圖中的越南美眉穿的就是越南 的國服----奧黛。據說脫胎于咱們的旗袍,上衣是一件長衫,胸袖剪裁非常合身,突顯女性玲瓏有致的曲線,而兩側開高叉至腰部,露一點小肉肉,走路時前后兩片裙擺隨風飄逸,下半身配上一條喇叭筒的長褲,嚴防走光。身材苗條的美女穿上,看得人流口水。 在古鎮轉悠了一下午,拍的一組人像:1、挑著水果叫賣的越南婦女,很淳樸善良的微笑;2、專心致志、一絲不茍的越南 繡娘;3、排隊等客的三輪車夫;4、搖著舢板曬太陽的漁夫;5、飽經蒼桑的車夫;6、系著紅領巾的越南 少先隊員;7、河岸邊等家人的老婦;8、水上 人家賣河燈的小姑娘;9、撐船載客的大嬸。 古鎮街頭一組老外,哈哈,咱們也是的哦! 總的感覺,越南的旅游市場管理上比我們要好,像這樣古居改出來的小院吃飯,擱中國 就會做會所的標準收費了,而我們一頓中飯,買單才百把塊錢。 一家咖啡店外擺放的一組農夫的泥人雕塑,很喜歡,可惜店家不賣。 會安古鎮唯一讓俺不爽、偏偏又是標志性的一個景點-----“日本橋”。<div> 據說是當時的日本 人為方便進出自己的居住區而建造的風雨橋。明明長的個中國 模樣,橋上的牌匾也上書“遠來橋”,取“有朋至遠方來”之意。橋的中央還有受供奉石雕佛像的寺廟,依舊香煙繚繞,風格古樸,橋體非常結實,基本保持原樣。</div><div> 真是郁悶!</div> 印象中,越南就是咱一老少邊窮地區,親眼目睹,不得不感嘆越南 發展的速度。除了高樓大廈少點外,與國際接軌的步伐比想象快多了,真是小看他們啦! 從峴港去順化皇城,可以走海云峰隧道,雖然節約了時間,但會失去俯瞰峴港 美景、尤其是眺望美姑 海灘的機會。我們選擇,去,翻海云峰,回,穿隧道。<div> 海云峰其實不高,不到1000米的樣子,不過云霧繚繞,風景不錯。峴港 曾經是法軍、日軍、美軍重要的海軍基地,遺留了大量當年的軍事設施,在機場我就看到了美軍廢棄的機庫,在海云峰頂,還殘留著水泥碉堡,游客們在峰頂休息,不少人還好奇地拍照留念。</div> 美溪海灘----美國 地理雜志評選出的“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之一,你覺得值不值! 順化皇陵建在順化城西10至15公里處,均效仿中國明清帝陵修筑,其中最為壯觀的是嘉隆陵。 嘉隆陵的形制最有代表性。陵園中,華表聳峙,殿宇巍峨,祭殿前兩側排列著文臣、武將、石雕和石獸,殿后是寶城,這是墓穴所在地。陵園內還有碑亭,石階兩旁有大量精致的石龍浮雕和幾處清澈照人的湖池,陵園布局嚴謹,環境清幽。<div> 想想,這安南(越南古稱)原本是咱的小弟,處處學大哥的范,一點也不稀奇。</div> 每座陵墓都有幾間大廳,陳列著這個皇帝生前常用和喜愛的器皿實物。每個陵區通常還有一個荷花池。<div> 嗣德陵的荷花池上 還建有一座樓,那是供皇帝祭祀時休息、沐浴和釣魚用的。</div><div> 可惜本人英語水平有限,沒辦法看懂這段歷史,唯一知道的就是越南 的皇帝姓“阮”,個頭都很矮。</div> 順化市作為統一制越南 的首都建于1802年,在阮朝統治下一直延續到1945年。它不僅是政治中心,同時也是文化和宗教的中心。<div> 1805年開始修建這座皇宮,歷時數十年時間才建成現存規模。其建筑的樣式,模仿北京 故宮,總面積6平方公里。皇城系方形,四周亦有護城河,城墻每邊長600多米,城門有四,即前午門、后和平門、左顯仁門、右彰德門。</div> 漢字隨處可見。 因為是山寨版的故宮,走到哪,都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可是皇帝老子的金鑾殿和龍 椅,和咱的比,寒磣吧,不過那金燦燦的,倒是真金的哦! 這一溜九鼎擺這,你就明白,皇上議事的地,一言九鼎啊! 怎么看,氣勢都差那么點味道,小弟就是小弟! 唯一毫不遜色的就是午門后的這幾門大炮,夠威夠力。 本人在會安下榻的酒店---海安 酒店,老牌子,設施一般,房間無比寬大,離古鎮步行十分鐘。前臺服務太熱情,CHICK IN 時送上的薄荷味毛巾很爽!尤其是早餐,你睡到十點起床還可以吃,中餐一并解決! 請注意啊,我一單人間,裝了兩臺空調,運行燈可都亮著!我也是到越南才長這個見識啊! 峴港的特色小船--簸箕船。竹子編的,里外在刷上瀝青或桐油,中間擱上木板,算是船座。看著當地人駕著它在海里乘風破浪,哥是不敢嘗試,這和腳盆有什么區別? 峴港最好的海灘都被無數個度假酒店瓜分變成了私人海灘,和同緯度的三亞 比,覺得它的沙子好像還差一點點。不過綿延看不到邊的海灘比三亞 壯觀不少。 最后奉上我早上六點四十趕早班飛機回西貢時,在所住度假村海邊拍的一張相片。算是對越南 人民小小的致敬。<br> 不管世界末日來不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地熱愛生活中去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光泽县|
淄博市|
资兴市|
邮箱|
吴江市|
革吉县|
内黄县|
太和县|
尚志市|
望谟县|
嘉黎县|
宣威市|
德州市|
聊城市|
承德县|
长沙县|
南康市|
磐安县|
鞍山市|
松潘县|
朝阳区|
进贤县|
株洲县|
中牟县|
萍乡市|
枣庄市|
厦门市|
尉氏县|
霍邱县|
普兰店市|
宣威市|
丰都县|
博乐市|
封丘县|
高陵县|
靖江市|
武乡县|
寻乌县|
如东县|
车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