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看了沈淵《探訪楊椒山足跡》和《紅泥溝》兩篇文章,頗有感觸,談幾點感受。</p><p class="ql-block">一,沈淵的文章第一次看到,感到很有新意。漫談式的文體,隨訪隨寫,逐地而談,淺入深出,引人入勝,洋洋灑灑,娓娓道來,語言平和但很精練,幾句話就交待了故事梗概,看似隨意,其實有布局編排。這種手法是要有一定功力的。</p><p class="ql-block">二,楊椒山是一位歷史名人,在臨洮的業績值得稱頌。在明朝政界的業績更值得稱頌。沈淵用近五千字的文章把楊椒山的人生經歷基本都寫清楚了。可能楊是外省人,又在省城蘭州沒留下政績,雖然臨洮多有遺跡和記載,但在甘肅史料中提及較少。甘肅的楊氏家族對楊椒山還是非常崇敬的,列為祖上先賢名人。比如后五泉楊氏家族在2017年重修家廟祠堂時,就把楊繼盛列為祖上先賢。(見圖)后五泉的自然村有楊家臺、楊家崖頭等地名。我小學的老校長楊如源就是楊家崖頭的。據楊家人講,楊氏宗族多年前想在五泉山二郎崗設楊氏宗祠立楊椒山祠,因地界爭議未能做成。楊椒山列為甘肅歷史名人是應該的,他的精神值得后世繼承的。</p><p class="ql-block">三,紅泥溝是蘭州的歷史遺跡。我聽說過但沒去過。鄧明的《蘭州史話》中是把紅泥溝作為文化古跡介紹的。沈淵滿懷思鄉之情,敘述了紅泥溝的歷史變遷,文中涉及了紅泥溝及周邊一大片區域,也就是五泉山公園東邊的大片區域,提到方家莊、魯家溝、達子坪段氏莊園等等,涉及區域很寬,信息量很大,跨世紀跨年代勾勒出了這個文化遺存的歷史變遷,給研究地方史志留下不少線索。</p><p class="ql-block">四,文中提及紅泥溝以及五泉山的泉水干涸問題。這個問題我曾關注過。主要是皋蘭山由于建設隧道破壞了山體水系,特別是在后五泉上游側阿干河東岸旁皋蘭山山體地質鉆探,鉆出一股清泉,約有碗口粗的長流水直今仍在流淌。這樣使得皋蘭山處在五泉砂礫巖層(五泉山、紅泥溝與后五泉同屬五泉沙礫巖層)的五泉山涵水層水壓下降水位下降,滲水流水消失,東龍口西龍口流水斷流。處在較高位置的后五泉寺溝的泉水也幾乎斷流。這樣的情況未引起政府重視,加上處在城關區、七里河區兩區之間,無人過問。這是造成五泉山東西龍口斷流的主要原因。沈淵提到關山,我想起當年2004年,關山著名神泉突然泉水消失,正巧神泉東邊遠處正在進行隧道施工也鉆出一股泉水,當地農民和施工單位發生糾紛,農民認為施工破壞了神泉,施工單位認為相距比較遠沒有關聯。當地村民用大桶水調上紅顏色倒入神泉井內,沒多久隧道泉水也變成了紅色,證明兩地屬同一水系。最后施工單位才確認了賠償。這個事例雖然是個巧合,但可以間接驗證皋蘭山水系破壞的成因。</p> <p class="ql-block">這是蘭州市后五泉村楊氏祠堂落成儀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南投县|
墨玉县|
凉山|
扶风县|
台山市|
平度市|
新丰县|
肇源县|
旬阳县|
诏安县|
噶尔县|
慈溪市|
洱源县|
盖州市|
望城县|
东乌|
无锡市|
华宁县|
鸡泽县|
广丰县|
天柱县|
平顺县|
温州市|
山西省|
磐石市|
丰台区|
额济纳旗|
曲松县|
特克斯县|
海口市|
巴林右旗|
仙居县|
普洱|
定陶县|
定安县|
海林市|
会理县|
邹平县|
香港
|
密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