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走過人生六十路

南飛燕

<p class="ql-block">“莫聽穿林打葉聲,</p><p class="ql-block"> 何妨吟嘯且徐行,</p><p class="ql-block"> 竹杖芒鞋輕勝馬,</p><p class="ql-block"> 誰怕!</p><p class="ql-block"> 一蓑煙雨任平生</p><p class="ql-block"> ——蘇軾”</p> <p class="ql-block">公元2022年12月5日,是本人的六十花甲壽辰。</p><p class="ql-block">這天在貢井尚雅酒店舉辦慶“六十歲”壽宴。</p><p class="ql-block">12月初,疫情防控尚屬“嚴管”期內,僅邀請少數發小同學、 高中同學、同事及好友參加壽宴(且多數人居住在貢井)。凡進入酒店的人必戴口罩,需被查看健康碼、行程碼、還有至少是72小時核酸檢測。</p> <p class="ql-block">從此后,我就步入“新老”時代嘍,當然也會不由得感慨:</p><p class="ql-block">往事如夢 六十年彈指間 光陰飛逝;</p><p class="ql-block">歲月似歌 無數次揮手中 韶華已去……</p> <p class="ql-block">值此感謝我的老師及長輩們、 感謝我的親朋好友們、 感謝我的老同學們、感謝我的發小兄弟姐妹們!感恩您們的厚愛與關懷,最是感謝你們的一路為伴!!</p> <p class="ql-block">縱然我們無法再往回過,重走回頭路,可那鋪滿足跡的路,那充滿回顧的歲月,卻成為了刻骨銘心、難以忘懷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這幾天寒流襲來,超強降溫再加“疫情特況”,待在屋里靜心回憶整理此篇。幸留有在2004年向一位摯友講述我前半生的故事后,用筆記錄所述的文字稿,現依此為基礎,稍作修改和補充即可,本篇僅為年代時光的概述,春節過后,我再分篇進行敘說。</p> <p class="ql-block">“族氏宗譜”</p><p class="ql-block">自從告別幼兒期,踏入學校的門(讀小學),也就學會填寫各類表格,每當眼前出現“民族”一欄時,自然是毫不猶疑地寫下“漢族”這倆字。</p><p class="ql-block">直至1985年,我的四爺爺(我祖父最小的弟弟,時年家族那一輩人只有四爺爺他尚在人世間)跟隨其單位組織的退休職工旅游團從遙遠的黑龍江大慶市來到四川樂山,結束旅游乘客車→自貢貢井來到了我們家,那時期我家駐在廠區方向(建設路)。四爺爺很健談,對我們敘說了有關詹家本族的一些情況;有宗譜 、是滿族、而且在旗……我是第一次聽說,這些消息確實讓我感到很驚訝!</p> <p class="ql-block">這“族氏宗譜”呢,目前我保留了部分章頁,其中的文字:“當思水留萬派 朝宗四海木茂千枝原發一本。由是而觀則水源 木本之不可紊也明矣。我一世祖詹文舉公原籍小雲南民,於清順治八年奉詔撥民來玆奉天省蓋平縣杭家窪處住址 越二世又遷到遼陽縣東三十五里西雙廟宇處落戶 三世祖九德公投奉天鑲紅旗佐領下註冊,迄今歷年幾二百之久。……</p><p class="ql-block">溯計我先祖排字至我詹宗燕以十二代遵排列后。</p><p class="ql-block">民國十三年正月初拾日寫宗譜,詹宗燕41歲計擬四十個字以便后嗣次第按字命名續用林字起首:</p><p class="ql-block">林 恒 克 俊 德 寶 鼎 興 世 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依此宗譜推論確定,詹宗燕乃我祖父的祖父。</p><p class="ql-block">(我這一代是“俊”字輩)</p> <p class="ql-block">這本相冊保存有四十余年,里面的照片全是老照片(非彩照)。</p> <p class="ql-block">我和我的母親</p><p class="ql-block">老照片拍于北京,彩照是我五十歲壽辰之際(2012.12.5,于貢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原鄉</p> <p class="ql-block">遼寧本溪市下馬塘(原程家堡)是我父母的籍貫所在地,他們在那里生長,再從那里走出來,來到了北京,而后服從支援建設三線的安排又走向祖國的大西南。對我而言,這里不是我的故鄉,但命中注定它就是我的原鄉。</p><p class="ql-block"> 既然是程家堡顧名思義在此地 程姓(我母姓)算大姓氏族,父姓詹氏應該屬外來族。</p><p class="ql-block">自1966年內遷四川自貢后,1974年的春季,我跟隨母親還有妹妹一起第一次回到了原鄉。那時期祖母家(祖父于1971年離世)不在原先的程家堡,還在下馬塘村里。</p><p class="ql-block">發展到后來,此地被稱作***滿族鄉(村),親戚中只有老叔一家人尚留在此,且更改回滿族。我于2004年9月30日,又一次前往了自己的原鄉,那個至今仍記憶猶新的村莊。</p><p class="ql-block">在四川自貢成長、工作和生活的五十六年間,我曾分別于1974年,1982年, 1987年和2004年回過原鄉(老家)。四次之行最難忘的還是第一次,曾記得是奶奶帶領著其他未曾謀面的親人們在村口邊迎接時的情景,這情景一直銘刻在心,哪怕是過去了近五十年之久,它依然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老照片地點就是遼寧本溪?下馬塘</p> <p class="ql-block">我父母成婚后,在北京的生活照。東北老家的至親們去北京距離也近</p> <p class="ql-block">  南芬作為遼寧省本溪市的一個區是因它具有露天礦而知名,南芬曾是姥爺和姥姥、大舅一家人、小舅一家人、小姨一家人居住的地方。當然更是我第一次回原鄉時,作為一名旁聽生上學的地方,我曾在(南芬)南山小學度過僅2個月的時光。有一部老電影在這里拍過外景,那就是《英雄兒女》。</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我們內遷四川自貢前,母親帶著我們兄妹仨回南芬與自己的親人們進行告別:除了我外祖父和外祖母,有我大舅一家人,有我的小姨還有我老姥爺(姥爺的弟弟)的兩個兒子。后來據家長回憶;當時我小妹太年幼了,在相館拍照時哭鬧,所以沒留她的影像</p><p class="ql-block">端坐在中間的兩位老人即是我的外祖父(姥爺)外祖母(姥姥),只有從老照片中我才認識姥姥,實際上在我們來到四川自貢的半年之后,姥姥就去世了的,那時老家的親人們沒敢把這實情告訴我母親,還是我小姨(東北人習慣上稱老姨)于七十年代初期,專程來四川自貢投奔她大姐,我們這一家子才知道此事。小姨年紀尚輕,我記得應該是17歲吧,所以臨時在子弟校當旁聽生一年,被安排在子弟校初73級班。我小姨參加了那一次子弟校→榮縣的野營拉練活動。畢竟她戶口不在本地,所以一年后返回遼寧本溪南芬,參加當地上山下鄉。1974年母親帶著我和妹妹回歸東北,這才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故鄉是北京</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的12月5日,我出生在首都北京,那年月我家住在北京第一機床廠宿舍區內(呼家樓),對在北京度過的幼年時光幾乎沒有印象,畢竟是臨近三歲半的時候就隨父母遠離了北京。</p> <p class="ql-block">名字</p><p class="ql-block">“俊華”—這是我出生后家長給起的(按字輩),后來據母親講是當年在北京居住時的鄰居們嫌這個名字不好聽,給進行了更換,有時也被誤稱為“俊艷”</p><p class="ql-block">“小艷兒”—小名,是父母及我的長輩們對我的稱呼,也是從北京內遷到自貢的“長征一代”、年長于我的哥、姐們以及子弟校教過我的老師們對我的稱呼,哪怕是到了現如今</p><p class="ql-block">“馬艷兒”—這是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們家兄妹三人互相起外號叫順了口,便一發不能停;從那時起,兒時的伙伴們、發小同學們都叫我此名</p><p class="ql-block">“慧艷”—正式名,我真正能適應這名還是等進入高中后,所以當自己被三中的老師用自貢話第一次點名時候,我一時反應不過來,心想這是叫誰呢?</p><p class="ql-block">Helena—英文名。2002年到成都新時代語言文化培訓中心短暫工作期間,由部門經理Jennie(一位來自英國既漂亮能干,而且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的女孩兒)給起的。</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1966年內遷→四川?自貢前,與當時的鄰居一家的分別留念合影。那身穿“布拉吉”的小女孩兒就是我。</p><p class="ql-block">我的大半前生中,有過四次北歸回東北家鄉的親歷。其中前三次路經北京,在北京短暫的停留期間,我們吃、住、行包括迎來送往都是勞煩沈叔、惠敏嬸一家人。心存感激,非常感謝他們這真誠且熱心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對當年乘坐火車,從北京→自貢的路途全過程(火車上要度過三天兩夜)以及剛到達自貢的情形,我根本沒印象,也沒聽家長講過。</p> <p class="ql-block">專列向南</p><p class="ql-block">節選2006年自貢市“三線”建設四十年的紀念冊(?長征卷)中的一段,詳盡說明長征機床廠內遷時的情況:</p><p class="ql-block"> “自貢市長征機床廠”由北京第一機床廠(簡稱“北一”)部分內遷自貢市的。按照當時機械工業部二局的決定,此廠由北京第一機床廠包干建成。……</p><p class="ql-block"> 那時說服一個人內遷自貢的,平均時間是6分鐘,而且說完后只有一天的準備時間, 第三天就得走人。</p><p class="ql-block">內遷,以國家的名義內遷。這是一段歷史,無法抹去的歷史。</p><p class="ql-block">未敢忘記 又怎能忘記?(這句話是我的語言)</p><p class="ql-block">公元1966年5月19日,這個日子對“自貢市長征機床廠”第一批內遷四川自貢的幾百名職工(包括家屬)來說,是應該在自己的人生歷史上濃墨重彩書寫的一天。從這一天開始,從北京火車站的專列啟動的那一刻起,這些人(以及子女們)的人生軌跡將從此改變方向”。要我說:從此他(她)們的命運將發生重大的改變。</p><p class="ql-block">2006年建廠四十周年文藝匯演中,我堅持要把第一篇章:“熱血 創業”的一個合唱曲目,強烈推薦更改為《熱血頌》,(盡管當時廠工會那主管及其同僚非得要求唱《十送紅軍》)。</p><p class="ql-block"> 正因為銘記這一段歷史,我也給自己起網名為“南飛燕”,永遠不能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故鄉</p> <p class="ql-block">這是1966年來到自貢后,與鄰家女孩在貢井國營老照相館內所拍。</p><p class="ql-block">那年月正值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時期,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兒,凡是拍照必須得胸戴紅像章,手捧紅寶書,必須是“如此照相”</p> <p class="ql-block">很多年前,我去曾經的鄰居張姨家,她翻找出曾經自己用??給我們幾個小孩子拍的老照片(地點是在我們樓下,3號樓5單元斜前方靠近平房的空場地),贈予我進行保存著。</p><p class="ql-block">照片上戴頭巾的小女孩就是我(身背后是平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征家屬樓區</p><p class="ql-block">搬遷到貢井,待到家屬宿舍樓建成完畢,我們家被分配在3號樓4單元3層18號(把頭兩間),一直住到我高中時期,廠區成套樓房建成后,我們家搬到了廠區方向(貢井建設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一家子</p> <p class="ql-block">姐妹倆</p> <p class="ql-block">家住廠區那邊之后拍的照片(財貿校附近)</p> <p class="ql-block">再后來,我哥成家單分房,我隨父母又搬回老家屬區(3號樓3單元,按照當時的廠分房政策,住房面積得減少),1988年,我也成家需分房(6號樓2單元3層),父母再一次縮減面積搬至2號樓1單元3層。</p> <p class="ql-block">這照片拍于2號樓我父母的房子里,一大家子人(由妹妹拍照)</p><p class="ql-block">目前,我仍留守在“長征機床家屬樓區”里,居住在12號樓3單元5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征幼兒園</p><p class="ql-block">內遷來到自貢后,因父輩們要去廠里上班,大多數的長征子女們自小就進入本廠幼兒園(位于家屬區內)。</p><p class="ql-block">這長征幼兒園依舊存在,地點沒變,只是已歸屬貢井區教委管轄,其建筑被進行過維修。</p> <p class="ql-block">幸運的我上幼兒園時遇到了第一位啟蒙老師(矯淑琴)。在她的發現與重點培養下,我從幼兒起就開始活躍在業余演出的舞臺上,有一次去廠里演出,還當小報幕員呢。直到我退休前,仍然是舞臺上一名活躍分子而且還是“主角”。</p><p class="ql-block">記得有一次,矯老師教我們小孩子跳舞《毛主席的話記在心坎上》(新疆舞),其中標志動作就是左右“動脖子”,我不會。矯老師專門去我家,讓我背靠呈90度的墻角站著,然后她和我媽分別站在我左右,用手按住我的肩膀,教我一遍又一遍地學做,“動脖子”學會了,再連同兩手臂的動作一起練,到如今我還能做這個動作,就是矯老師言傳身教培育的結果。</p><p class="ql-block">這是2016年我與矯老師再相逢時(于成都)</p> <p class="ql-block">在此,我借用發小學哥所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長征子弟學校</p><p class="ql-block">60年代出生的我們這些子弟,應該歸算是“長征二代”偏于居中(指年齡輩),上完長征幼兒園就直接進入本廠的子弟學校,從小學→初中→高中。</p><p class="ql-block">我仍記得:作為一年級的新生,開學第一天,我班的學生們單肩斜挎著小書包(那年代沒有背包),3號樓5單元門前的空地上集合完畢,在子弟校老師引領下,“一二一”地走在5號樓前的公路,再→子弟校,由小門進入小學平房教室那兒,高年級的大孩子們看見一年級新生的到來,于是齊聲高喊:“一年級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二年級的耍大刀,三年級的吃飽飯,……”,這順口溜他們在北京就會說。</p> <p class="ql-block">1970年2月至1978年7月</p><p class="ql-block">我在長征子弟校,從小學讀到初中畢業。我班小學之初是春季招生,五年級的時候多延讀一期改為秋季升入初一。</p><p class="ql-block">我們班在校辦工廠里的學工,去三臺五隊學農(拔油菜桿 拾麥穗 割紅薯秧等),初二野營拉練從貢井步行→尖山知青點(學軍),更曾有過吃“憶苦思甜”飯,聽廠里的師傅講過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從小學到初中我一直在班里擔任文藝委員(初中有一期除外),我在子弟校成長。</p> <p class="ql-block">曾記得:小學一年級的新生,未學知識呢,卻能熟背《老三篇》。</p><p class="ql-block">小學期間,凡是文藝演出,除了歌舞、器樂、曲藝類之外,只要是整場劇必定選自革命樣板戲的劇目。</p><p class="ql-block">我班演過《紅燈記》(整場)《智取威虎山》(片段),我出演的是小鐵梅和小常寶,那時我表演能力及演唱技巧得歸功于班主任陳秀琢老師,陳老師任我們班小學1→4年級時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小學4—5年級期間,我班與大一屆班合演過革命現代舞劇《白毛女》中的片段;后來我班又自排《白毛女》序幕一場,我充當群眾演員。依稀記得那序幕中一段歌的曲調和歌詞:“看人間,往事幾千載,窮苦的人啊受剝削遭迫害,年年代代 年年代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成人以后,每當我們班同學再聚時回憶起小學情形,會非常感激地說:是陳秀琢老師以其嚴格要求的教育方式,尤其是“漢語拼音”和“珠算”兩個基礎知識方面,給我們奠定了夯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一組彩照:與陳老師再相逢時的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1976年10月,長征廠參加慶祝粉碎“四人幫”大游行活動,子弟校學生代表隊走在最前面(照片第一排中間的是我)</p><p class="ql-block">這有著紀念意義的老照片,我是從廠工會翻找到手并由自己保留(有那么一時段,廠里保存著的諸多老照片被銷毀)</p> <p class="ql-block">我擁有并存留著初中畢業證,卻沒有初中畢業全班合影紀念照。</p><p class="ql-block">子弟校從建校至今唯獨我們這個班(初七八屆)沒有拍畢業照,倒是畢業前,在學校大操場召開全校大會,臺上橫幅寫著“興無滅資批判大會”,針對的是一幫十五(十六)歲的孩子們(男生)。</p> <p class="ql-block">1984年12月20日,我們班(初七八級班)同學們返回子弟校,參加初中畢業后的第一次聚會,重返我們初中時上課的教室(原中學教室樓二層,走入樓道門的第一間教室)</p><p class="ql-block">1984年下半學期,那時的我不僅是初二年級的英語老師,還擔任了一個班的班主任,所以能拿到教室門的??</p> <p class="ql-block">2018年10月13—14日,我策劃組織子弟校初78屆(我們班)初中畢業四十年再聚首活動,帶頭演唱的《我愛北京天安門》既是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在懷念第一故鄉—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自貢市恢復中考以后,根據教育部門要求,逐步取締各廠自辦的子弟校,而應屆初中畢業的子弟校學生統一升學歸于所在區域的社會學校。</p> <p class="ql-block">1978年9月至1980年7月</p><p class="ql-block">我和班里其他同學一起到自貢三中讀高中,兩年高中學習過程中,我擔任班里的文、體委員,也曾擔任過一期的副班長。</p><p class="ql-block">最后一學期轉入文科班并于此文科班(七班)畢業。</p> <p class="ql-block">高中時期我所在的班組織去貢井?橋頭鄉郊游</p> <p class="ql-block">班委成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高中時期,我作為本班的代表與其它班的同學代表一起到自貢二中參加民兵干部訓練</p> <p class="ql-block">1980年高中畢業時,四川省搞了一次“高考預考”,凡能過“預考”分數線的考生們才有資格參加全國的正式高考。</p><p class="ql-block"> 我是過了“預考”分數線,也親歷感受了正式高考。</p> <p class="ql-block">高中時期(自貢三中)的第一任英語許英老師自從1979年隨軍調到廣東佛山某中學教書以后,40年過去,我們才得以在廣東佛山重逢,實屬不易。</p><p class="ql-block">(2018.12.04)</p> <p class="ql-block">同樣是自貢三中高中時的教我班英語,高二時擔當班主任的龔威老師,目前也是廣東佛山定居(照片拍于2018年12月4日)</p> <p class="ql-block">與高中時期第一任政治課亓老師重逢在海南海口,還是在久別40年之后。(2018.12.06)</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重返高中時期的母校——旭川中學(原自貢三中,2020年7月)</p> <p class="ql-block">高中畢業四十年之際,我讀高中時入學所在班(自貢三中高80屆2班)的老同學們歡聚一堂,共同唱響《同一首歌》:水千條 山萬座 我們曾走過,每一次相逢和笑臉都彼此銘刻。在秋風細雨的日子里,我們手拉手呀,想說的太多……</p><p class="ql-block">(2020.10.30)</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0年9月至1982年7月,我升學入自貢市師范學校中師英語班,班里總共有30名學生,女生就有23名。</p><p class="ql-block">進入師范學校后,本班首次參加全校廣播體操比賽,我被推舉為領操員,經幾名本班女生的出謀劃策,我不負眾望地帶領全班壓過上一屆冠軍班(79級高師英語班)一舉奪得第一名。</p><p class="ql-block">期間我也曾擔任過自貢市首屆大、中專生運動會的現場女播音解說(在檀木林體育場)。</p><p class="ql-block">1982年師范畢業時,畢業文藝晚會我既擔當報幕員,是所在班的一個“三人舞”的演員之一,也是另外一個斯里蘭卡舞蹈《罐舞》的群演員之一。</p> <p class="ql-block">第一任班主任董建民老師調離自貢師范學校,被調去成都的一所大學,我們全班到自貢?美藝照相館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藏族服裝照”是在一次文藝演出之后,那節目是我班和80級高師中文班聯合表演舞蹈《洗衣歌》。</p><p class="ql-block">照片第一排是我和音樂課康老師</p> <p class="ql-block">只要是拍照就到美藝相館,女生們常去。</p> <p class="ql-block">師范畢業實習,當年的畢業班包括七九級(高師)幾個專業班和80級中師三個班。所有應屆畢業生都被安排到本市教育系統所屬學校里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唯獨我先被安排去自貢電臺實習(三個星期),然后返回高中時期母校只上講臺一個星期。</p><p class="ql-block">我得講一講這親歷過程,因為它,影響自己后來的人生路。</p><p class="ql-block">那還是第三學期的事:一天下午班主任通知我,接到校領導指示,要求我和幾個高師中文班的學生一起到自貢廣播電臺去接受培訓。一看除了我,那幾人全是校廣播站的播音員,我還納悶為什么會讓我去呀?那時的電臺位于檀木林街。由教高師班音樂課黃老師(女)引領,我們來到了電臺,也知曉了黃老師的愛人當時是電臺編輯部的(張編輯),之后每個學生手里被發放一張自貢日報,臺里時任一男播音員(周濤),他正好是從長征子弟校畢業的老大哥,悄悄告訴我真正理由:電臺要招播音員。我們幾個學生分別單獨一一進入播音室試音,結束后返回了學校,再然后此事也沒被提及。</p><p class="ql-block">轉眼第四學期臨近實習,一位副校長(女)親自通知我:到電臺實習直到畢業考試前,到時候只參加畢業考試拿證書而已。</p><p class="ql-block">家里擔心這會影響最后的實習與畢業考試,且今后丟失專業也很可惜,于是讓我自己問清楚此事。當我小心謹慎地單獨去詢問那經辦此事的李副校長(校書記)時,給我義正詞嚴地回答:“小詹,這可不是兒戲,是校黨委和市廣播局黨委決定的,而且是經過市教育局和市委宣傳部批準的從應屆畢業生招……”。我就只能聽從安排到電臺去實習,具體怎么到電臺實習,由擔當播音員的周濤受其上級領導委派(知道我們同屬長征子弟),親自來到位于廠區宿舍樓的我家,告知我出發的時間(那年代通訊不發達)。電臺實習期間編輯部主任(播音組歸編輯部管)講述《黨課》。三個星期后,電臺領導又通知:你學校說不上講臺不發畢業證,其他學生都有實習學校的評分,哪怕是你只上一次講臺呢?我趕緊又自己聯系三中,進行了一周的講課實習。</p><p class="ql-block">最后結果:時任市委副書記的兒媳(當時是長征廠的職工)調進了電臺,而我則分配返回長征子弟校,走上教師的崗位,這次深刻的經歷后我發誓:一輩子不入黨,不當官!</p> <p class="ql-block">1982年回自貢三中,我們班參加實習的四名女生與當時三中外語組老師們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師范畢業合影留念(全班學生與師范學校領導以及科任老師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9月—1985年8月</p><p class="ql-block">我在長征子弟校擔任中學初一和初二的英語教師</p> <p class="ql-block">師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既曾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同事</p> <p class="ql-block">1983年子弟校全體教師去宜賓</p> <p class="ql-block">帶領學生外出,→廠里參加活動</p> <p class="ql-block">1983年參加自貢市首屆獨唱、獨奏音樂會,所有演職員均來自市屬不同的企事業單位(而非專業文藝團體),我是報幕。</p><p class="ql-block">順帶著說明一下:</p><p class="ql-block">開始我是代表長征廠,作為一名歌唱演員報名于貢井區文化館并在貢井區禮堂上臺演唱。臺下專業評委有一位時任自貢市藝術館館長的胡寶華老師(師范時期,學校搞文藝活動經常和自貢市藝術館打交道,當年師范校和藝術館也算是鄰里單位)</p><p class="ql-block">胡老師一看演唱者是我,說道:嘿 我還問這小詹畢業去哪兒了?沒想到在長征機床廠,讓她去報幕吧。</p> <p class="ql-block">我與陳燕宗老師初相識于1983年,那時他只是貢井鹽廠的一名普通職工。現任自貢市音協副主席、自貢愛樂樂團團長兼指揮。</p> <p class="ql-block">1984年參加由團市委組織的一場文藝演出,我是報幕員。(老照片是活動結束后,組織活動的領導與演職員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經一位歌唱演員(馬麗華)舉薦,我結識了她的聲樂指導老師,也隨同她去自貢師專(也就是我中師時期的母校)請由聲樂老師給我也進行專業化的指導,這位老師叫王宏(畢業于四川音樂學院)。</p><p class="ql-block"> 當年在王宏老師的指導下,我的歌唱水平大有提升,并對自己的音色音質音域適合演唱那一類民歌有所了解(因為我酷愛民歌)。</p><p class="ql-block">后來因忙于工作及家庭,我也就沒再與王老師進行聯系了,應該說至今已有近四十年沒見面。我倒是聽說王老師目前是理工學院聲樂系教授。</p> <p class="ql-block">那年月,參加的一系列表演活動,要么是自貢市委宣傳部出下發紅頭文件,要么由團市委牽頭組織,絕非誰能私自外出參加,得經過所在單位部門負責人審核,更得由上一級領導批準。</p><p class="ql-block">期間:我先后擔任過自貢市首屆獨唱、獨奏音樂會的女聲報幕,市首屆藝術節的女聲報幕,市首屆知識競賽現場主持等</p> <p class="ql-block">那年代,獲獎獎品很簡單:發給一個小物件以示紀念。曾經的一個紙質筆記本,把自己喜愛的歌,動手用筆進行抄寫詞和曲。</p> <p class="ql-block">1985年8月我離開子弟校,調到廠設計科電氣組,工作至1986年3月</p> <p class="ql-block">照片是歡送王佐良師傅,當時設計科全體同仁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5年度被評為“新長征突擊手”</p> <p class="ql-block">參加廠工具車間團支部與空壓廠團委的聯誼活動(我雖不是廠團委專職工作人員,卻也是廠團委委員會的成員之一)</p> <p class="ql-block">廠團委會委員合影,或團代會代表合影</p> <p class="ql-block">1986年3月我被調到廠辦,工作至</p><p class="ql-block">1995年1月(長征機床股份公司)</p> <p class="ql-block">美國外商來廠</p> <p class="ql-block">西德“導軌磨床”工程師來廠</p> <p class="ql-block">一次在廠禮堂,慶婦女節活動,由我策劃的時裝秀節目(廠辦和黨辦聯合)表演結束后演員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92年天降一場雪,本地能下這么大雪,實屬罕見。工作之余在辦公樓前(廠禮堂一側)拍雪景</p> <p class="ql-block">巴基斯坦外賓來廠期間,帶著他們幾個“老外”去市里的百貨公司購物。</p> <p class="ql-block">1993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受工作單位舉薦并經過上級有關部門審核批準由長征廠組成的五人團(屬公派出國),與瀘州長江挖掘機廠10多人共同組團赴西班牙阿德拉集團公司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培訓(針對所購數控機床設備)。出國前必須接受“外事紀律”培訓。</p><p class="ql-block">“Zayer”是西班牙阿德拉集團的一個分公司。</p> <p class="ql-block">1995年赴成都錦江賓館,參加與英國橋堡公司簽訂合同儀式(由時任四川省副省長蒲海清招商)</p> <p class="ql-block">那時美國橋堡是總公司,英國橋堡是分公司,所以總公司總裁Griffith先生專乘從美國飛到成都。</p> <p class="ql-block">1995年1月至1998年6月調廠外貿工作。</p><p class="ql-block">1995年→1996年度,我們部門執行出口秘魯255臺機床外銷合同任務。本部門領導與員工齊心協力、各司其職、積極努力,在廠里一線生產車間和其它部門大力配合與支持合作下,確保合同實施按時完成。</p><p class="ql-block">所以我們部門被評為年度先進集體</p> <p class="ql-block">1996年度被評為“先進個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過資產重組,“長征機床”被更名。</p><p class="ql-block">1998年6月—1999年6月,我在“托普長征公司”市場部工作(地點還是廠里)</p> <p class="ql-block">培訓地:成都郫縣</p> <p class="ql-block">1999年6月至2000年8月</p><p class="ql-block">我調到托普長征軟件公司西南公司任內部核算員 ,工作辦公室仍在廠辦公樓的三層,只不過經常乘坐來往于托普公司總部(成都)←→托普長征(自貢)的班車,凡需要上級領導簽字蓋章的資料 合同還有報銷的單據等,一律得交到成都(總部),這班車一周兩趟。</p><p class="ql-block">1999年度,我被評為“先進員工”</p> <p class="ql-block">2000年7月,被托普調到成都工作的一部分人回到了長征公司,組成了新一屆領導班子。</p><p class="ql-block">于是2000年8月至2006年12月,我的工作崗位:</p><p class="ql-block">自貢長征機床有限責任公司(地區公司服務崗),搬至辦公樓四層辦公</p> <p class="ql-block">參加本企業職工文藝演出活動劇照</p> <p class="ql-block">2003年,廠里重排大型音樂史詩《長征組歌》(紅軍不怕遠征難),這次的重排是請市里專業樂隊伴奏,同時邀請時任自貢市音協主席的熊椿老師擔任指揮。除了在本廠禮堂進行演出外,還在廠外不同場所巡演過五場。我擔任其曲三《遵義會議放光輝》和曲四《四渡赤水出奇兵》的女聲領唱。</p> <p class="ql-block">長征公司工會委員會成員</p> <p class="ql-block"> 走過不惑之年,給自己定下人生的座右銘:Have faith in myself and in my God and I will have a </p><p class="ql-block">better life !</p><p class="ql-block">追求的人生之路方向:“我們勤勞, 我們勇敢,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p><p class="ql-block">當然前提條件是:必須遵法守紀。</p> <p class="ql-block">在企業文化活動文藝演出中擔當節目主持</p><p class="ql-block">(一組照片)我與主持搭檔</p> <p class="ql-block">廠慶四十周年文藝匯演朗誦詞,由我和主持搭檔共同執筆,其實搭檔(劉楷)的文才更勝一籌。</p> <p class="ql-block">長征機床建廠四十周年紀念的文藝匯演中,我既擔當節目女聲主持、還要擔任合唱的領唱、歌伴舞的獨唱、另外還有音樂快板。</p><p class="ql-block">不過呢,這廠慶四十年演出,廠工會那主管給我的“出場費”+稿費共計是550元。后來的一次廠工會要求全廠職工積極投入“獻愛心捐款”活動,我把這550元全部捐出。</p><p class="ql-block"> 人嘛,一定要心存善念、行善舉。古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惡終有報!”</p><p class="ql-block">至于本人的為人之道,我曾在四層辦公室里進行過擲地有聲的告知。我為人的態度是:與人為善!但絕不失為人的原則,那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這受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教導根深蒂固)</p> <p class="ql-block">在自貢市劇場(市川劇院)參加演出活動,長征廠的合唱《愛我中華》,我是領唱</p> <p class="ql-block">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p><p class="ql-block">我屬于長征機床銷售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地區公司服務崗)</p> <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p><p class="ql-block">轉崗位去供應處所管轄的庫房當庫工。這是我為了提前5年退休,特申請而轉崗的(我國企業退休政策:女工50歲退休)</p> <p class="ql-block">2011年被評為三八紅旗手</p> <p class="ql-block">這一組照片拍于我退休離廠前</p> <p class="ql-block">追求人生的大智慧:知者減半</p><p class="ql-block"> 省者全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2013年4月2015年4月</p><p class="ql-block">暫居原新都長征機床新都分廠宿舍樓區</p> <p class="ql-block">照片地點:新都桂湖公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5年4月我返回了貢井至如今。</p> <p class="ql-block">三代人:母親 、我 、女兒</p> <p class="ql-block">和子弟校老師們重逢</p> <p class="ql-block">與長征長輩們相逢</p> <p class="ql-block">2019年,子弟校高七九屆班舉辦了高中畢業四十年再聚首活動,這班同學回到了貢井(東風路)長征機床廠家屬樓區,我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在4號樓前巧遇原子弟校教音樂的張代芬老師,由我拍下了這過程的視頻。</p> <p class="ql-block">“長征二代”又相聚</p> <p class="ql-block">與同事們相聚</p> <p class="ql-block">現如今的“長征機床”大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間難逢百歲人,很榮幸我能遇到并為老人家主持百歲壽宴。(這百歲老人是我退休前去庫房工作,時任總庫主管的外婆)</p><p class="ql-block">2020年8月份,地點:貢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過春天,走過四季;走過秋天,走過自己。</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5日中午,六十歲壽宴進行時</p> <p class="ql-block">三代人:我、 女兒、 外孫女</p><p class="ql-block">(2022年12月)</p> <p class="ql-block">“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我熱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p> <p class="ql-block">我愛第二故鄉的一山一水 一草一木。</p> <p class="ql-block">(貢井中橋沿河美景)</p> <p class="ql-block">貢井?荷園的太陽花</p> <p class="ql-block">  金虎歸山去,玉兔送福來。</p><p class="ql-block"> 福啟新歲</p><p class="ql-block">恭祝各位:喜樂安康!兔年吉祥!</p>

自貢

長征

老師

子弟

自貢市

我們

高中

實習

小學

參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皋兰县| 乌审旗| 田林县| 昭通市| 平罗县| 包头市| 岚皋县| 霍州市| 巧家县| 沙河市| 定安县| 额尔古纳市| 南充市| 靖宇县| 镇远县| 大港区| 额敏县| 河池市| 安宁市| 长汀县| 卢湾区| 犍为县| 边坝县| 历史| 禄劝| 崇礼县| 兴隆县| 卢湾区| 靖宇县| 蒙自县| 苏尼特右旗| 兖州市| 宕昌县| 资兴市| 固始县| 广元市| 南雄市| 济南市| 稷山县| 成都市|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