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進軍大西南紀事

鐵甲騎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第二野戰軍第三兵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進軍大西南紀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蘇振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4月,渡江戰役勝利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政委謝富治)奉命集結于浙江金華、江山、蘭溪地區,沿浙贛線待機,協同第三野戰軍準備對付美國可能采取的軍事干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隨著青島、上海、寧波、福州等沿海城市的解放,美國出兵干涉的可能性減少,第3兵團轉入整訓工作:加強時事政策教育,總結作戰經驗,開展工作查評,對解放戰士和入伍新兵進行訴苦教育,同時抽調部隊參加城市接管和開展地方工作。這時,原皖北獨立師撥歸兵團的第10軍,并以該師為基礎,經整編補充組成第30師,隸屬第10軍建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經整編補充后,組織健全,人員充足,至1949年6月,總兵力達到12.6萬之眾:兵團直屬隊0.53萬余人,第10軍3.73萬余人,第11軍4.09萬余人,第12軍4.25萬余人,武器裝備也有很大加強和改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6月底,第3兵團奉命由浙贛線北移,7月上旬分別抵達皖南蕪湖(兵團部)、安慶(第10軍)、宣城(第11軍)、當涂(第12軍)地區待命,準備揮師大西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南京會議作動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早在1949年初,中共中央就決定,人民解放軍要適時進軍大西南。5月23日,中央軍委正式發出預先號令,指示第二野戰軍做好進軍大西南的準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7月18日,第二野戰軍前委發布《關于進軍西南的指示》。7月25日,第3兵團在南京召開了為期一星期的團以上干部會議,傳達貫徹前委指示精神,研究部署進軍大西南的任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第3兵團南京會議,第二野戰軍劉鄧首長非常重視。劉伯承司令員蒞臨,作了向大西南進軍的動員報告。在報告中,劉伯承鄭重指出:渡江作戰勝利后,我軍解放了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南京及江南廣大地區,中國革命已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基本的勝利。但是,國民黨反動派并不甘心于自己的失敗,仍在作垂死的掙扎?,F在,黨中央、毛主席將進軍大西南的任務交給我們二野,我們一定要堅決完成這一偉大光榮的歷史使命,將革命進行到底。</p> <p class="ql-block"><b>劉伯承(前)和鄧小平到達湖南常德指揮進軍西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動員報告中,劉伯承詳細闡述了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為解放大西南制定的戰略方針:采取大迂回,迅速插至敵后,首先完成包圍,然后再往回打。即在第四野戰軍發起廣西戰役的同時,第二野戰軍以大迂回動作,取道鄂西、湘西,直出貴州,挺進宜賓、瀘州、重慶一線,切斷敵人向西康、云南和逃出國境的道路,而后再分割殲滅胡宗南集團于四川、貴州、云南境內。最后,劉伯承總結指出,這是一個“關起門來打狗”的戰略決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野的具體作戰任務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4兵團(司令員陳賡)接受第四野戰軍指揮,協同四野攻占廣州后,迂回圍殲白崇禧集團,將其聚殲于廣西境內;而后再西出昆明,解放云南,切斷大西南敵人的退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先由皖南浙西、閩北、贛東地區向湖南常德、邵陽一線集結,而后以第5兵團和第3兵團之第10軍直出黔北、川南,切斷敵人退往云南的道路;第3兵團之第11、第12軍直出川東,圍殲宋希濂集團,并協同第5兵團聚殲重慶地區之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第5兵團完成上述任務后,會同由賀龍指揮的第18兵團實施成都戰役,徹底消滅胡宗南集團及四川境內的國民黨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聽完劉伯承的動員報告,第3兵團司令員陳錫聯深感受益匪淺:“劉司令員的動員報告,振奮精神,鼓舞斗志,使與會同志進一步明確了向西南進軍的偉大戰略意義和肩負的歷史責任,為兵團勝利實現向西南進軍奠定了思想基礎?!?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接著,陳錫聯在會議上作了軍事報告:“西南地區山嶺回環,河流縱橫,又有90萬國民黨軍把守。在我們的正面,有宋希濂8個軍的兵力,在川鄂交界的崇山峻嶺中部署了所謂的‘川湘鄂’防線,擺出了數百里的長蛇陣。這一仗怎么打?對于宋希濂這10來萬兵力,好比是對我們伸出的一個拳頭,我們不跟他拳頭對拳頭,而是先照準他的腋窩狠狠地打一拳!這樣,他伸出的拳頭自然就會縮回去。這就是說,我們不從敵人正面進攻,而是先秘密集結于湘西,迂回到敵人的側翼,去抄他的后路,把敵人包圍起來,然后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他幾個大殲滅戰。”</p> <p class="ql-block"><b>陳錫聯在進軍西南動員大會上講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京會議還就如何做好后勤保障、物資準備、傷病員治療及轉運等項工作,進行了認真研究和具體部署。南京會議的召開,揭開了第3兵團進軍西南的序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集結湘西,練兵備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8月8日,根據劉鄧首長指示,第3兵團司令部發布進軍第一階段之基本命令,其中有:“進軍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經津浦(寧徐段)、隴海(徐鄭段)、平漢(南段)等路車運孝感、漢口,下車后改以徒步進至宜昌、常德地區集結休息,就補冬衣,并做各種作戰準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是說,第3兵團大部要從皖南經津浦線北上徐州,從徐州經隴海線西開鄭州,再從鄭州經平漢線南下武漢,近似一個從右向左反著寫的“幾”字形。如此大費周章,又有何意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原來,第二野戰軍開進之初,賀龍指揮第18兵團已對秦嶺山脈之敵發動攻勢,牢牢吸住了胡宗南集團。同時,活動在陜南、鄂北地區的中原軍區部隊積極佯動,造成通過大巴山脈進擊四川的聲勢。凡此種種,致使蔣介石發生錯誤判斷,認為解放軍入川的主攻方面在川北——這里是中原進川的傳統要道,交通和補給都方便。而在川鄂邊、川湘邊、川黔邊方面,由于地勢險要,交通不便,大兵團行動困難,且白崇禧集團又集結在湘桂地區,解放軍應當不會舍近求遠,更不會冒腹背受制的危險。因此,他制定了以秦嶺為主、巴東為輔的防御部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的這一部署,客觀上有利于解放軍實現“大迂回”戰略意圖。于是,劉伯承決定將計就計,以第二野戰軍主力尤其是第3兵團的行動進一步迷惑敵人,即他所說的“示形動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8月底,第3兵團各軍以隱蔽方式向預定地區集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10軍為兵團先頭部隊,分別從安慶、桐城、青陽出發至合肥乘火車,經蚌埠、徐州、鄭州、武漢至蒲圻下車,于10月初行軍到達湘西桃源地區,并向秀山、思南方向偵察警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12軍為兵團右縱隊,在南京浦口乘火車沿津浦路北上,經隴海路西進,轉平漢路南下至湖北孝感,沿漢(口)宜(昌)公路行軍,于9月中旬進至沙市、宜都、枝江地區,并向巴東、建始、宣恩方向偵察警戒。</p> <p class="ql-block"><b>1949年9月12日二野3兵團某部在南京下關登船向西南進軍</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部與第11軍為兵團左縱隊,于9月7日分別在當涂、浦口站乘車沿津浦路北上,經隴海路西進,再轉平漢路南下,于10月上旬抵達湘西常德、石門、豐縣、臨豐地區集結,并向黔江、酉陽方向偵察警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左、右兩路縱隊,行動路線旨在顯示由陜入川的姿態。當第二野戰軍率領機關途經鄭州時,劉伯承公開發表講話,報紙公開報道,佯示西進,加深敵人的誤判。之后,劉伯承也沿平漢路悄然南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這次“示形”是極其艱苦的,但指戰員們極其頑強,陳錫聯對此有過生動描述:“在向湘西集結過程中,正值南方雨季,氣候炎熱。指戰員們頂烈日,冒酷暑,負重荷,跋山涉水,奮勇向前。腿走腫了,腳上泡連泡,同志們不叫苦、不喊累、不掉隊。干部戰士開展思想、體力互助,用頑強的精神戰勝困難?!?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進軍途中,傳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喜訊。第3兵團上下無不歡欣鼓舞,各級紛紛召開大會,慶賀新中國的誕生,并以加速行軍和模范執行政策紀律的實際行動,向偉大的祖國獻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部隊抵達指定地區后,在繼續進行動員和深化思想教育的同時,第3兵團首長根據即將開始的川黔戰役作戰特點和湘西、川東地形條件,指導部隊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戰術研究和物質準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一、克服輕敵麻痹思想。我當面之敵雖然大部是新建或重建者,加之政治因素,敵戰斗力較弱。但是敵人在戰略上要防守西南各省,并已完成了防御的準備和部署,且據山大河多地形復雜之地帶,特別是敵人已無路可退。因此,我必須樹立充分的戰斗思想,不可有絲毫輕敵思想和僥幸心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作戰形式要靈活機動。敵人的防御態勢,是以一部兵力集中控制于機動位置,以便加入主要方面作戰;另以一部兵力分置各交通線控制各要點,采取多層縱深配置,依險要地形構筑陣地,同時在陣地前方施以阻絕,破壞交通,遲滯我前進。因此,我軍的進攻采取迂回、滲透、穿插、包圍和窮追猛打之戰術。能打者則迅速地打,如果敵人兵力較強或因地形條件不易迅速解決,應堅決甩在后面,避免因小失大;或組織輕裝部隊,利用夜間取小路翻山越嶺,繞過敵人側翼,割裂敵人的部署,在其縱深出其不意而攻擊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部隊于前進中應十分注意搶險。重要的橋梁、渡口應先遣輕裝部隊以奔襲方式搶占之,使敵不能破壞。已占領的交通線,對其沿線交通設施,如橋梁、道路、渡口、碼頭、交通工具、電線等,妥加保護和修理必要時派部隊守備,交后續部隊接替。由于西進路上河流多,因此必須加強工兵力量,補足工兵所需之各種器材,利用一切空隙積極進行架橋訓練和演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尤為注重政治攻勢。必須以政治攻勢與軍事打擊緊密配合,以有效的政治瓦解保障軍事上的迅速進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做好充分的物資后勤準備。棉衣、棉被、膠鞋、布鞋等均于出發前發給戰士。油鹽、蔬菜、糧食等各后勤機關抓緊籌集,非萬不得已不得食用(如通過少數民族地區)。彈藥各軍自帶,但必須夠作戰消耗之用。</p> <p class="ql-block"><b>1949年9月14日晚,鄭州市人民群眾在火車站歡送進軍西南的第3兵團某部</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第3兵團各部摧枯拉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第3兵團向湘西集結和進行戰前準備期間,第四野戰軍解放兩廣,全殲了白崇禧集團,楊勇、蘇振華率領的第5兵團則由江西上饒經湘潭進至邵陽地區,賀龍、李井泉率領的第18兵團及第一野戰軍第7軍在秦嶺一線集結完畢。至此,大包圍已經形成,一場解放大西南戰斗即將打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9年10月23日,劉鄧首長發布《進軍川黔作戰命令》,10月29日又發布補充命令。11月1日,解放軍從北起湖北巴東、南至貴州天柱寬達千余里的戰線上開始了猛烈進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時,國民黨政府由廣州倉皇逃往重慶,蔣介石仍在做最后掙扎,他部署以四川為防守重點,以胡宗南集團11個軍29個師約16萬人,依托秦嶺主脈構成主要防線,防止解放軍由陜入川;以孫震部3個軍6個師約4萬人,控制巫山、巫溪、萬縣(今重慶市萬州區)、忠縣一線,依據大巴山屏障川東北;以第十九兵團何紹周3個軍7個師約3萬人,集結于貴陽至晃縣之線,防守川東門戶;以羅廣文兵團3個軍9個師約3萬人,布防于南充、達縣、大竹地區,準備向川北或川東機動;另以一部分兵力分散配置在黔東地區,控制湘黔公路及沿線要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當面之敵宋希濂部8個軍、2個師約10萬人,在川鄂交界的崇山峻嶺中部署了所謂“川湘鄂防線”。從四川的彭水到湖北的恩施一線,構成綿綿數百里的長蛇陣,其先頭部隊與第3兵團前沿相隔僅幾十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據劉鄧首長部署,第二野戰軍主力兵分南、北兩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第5兵團及第3兵團第10軍為南路軍,在楊勇指揮下,經瀘溪西進,直出貴州,斷敵逃往云南的退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第3兵團主力及第四野戰軍7個師組成北路軍,分兩個集團:以第3兵團第11軍、第12軍及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第47軍為左集團,在陳錫聯指揮下,直出彭水、黔江地區,迂回宋希濂集團之右側;以第四野戰軍第50軍、第42軍1個師及湖北軍區部隊組成右集團,正面佯攻,協同會殲宋希濂集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主力按照劉鄧首長部署向敵迂回前進,第12軍第36師乘車沿川陜公路前進,先后進占永綏、秀山、酉陽,并殲敵第263師一部;第34師、第35師沿大庸、保靖、永綏之線隨后跟進。第11軍與第47軍經大庸、永順從正面逼近龍山、來鳳。與此同時,右集團已攻占恩施,擔任大迂回的第5兵團和第3兵團第10軍則挺進貴州境內,解放了鎮遠、三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軍這一出其不意的行動,打亂了宋希濂的部署,敵人驚恐萬狀,倉皇后撤,“川陜鄂防線”被一舉攻破。宋部西撤至兩河口、龔灘、黔江、彭水一帶布防,企圖憑借烏江天險,阻止解放軍入川。</p> <p class="ql-block"><b>1949年9月22日,湖北應城群眾向“八一”軍旗獻花</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龔灘位于烏江與郁江匯合處,彭水位于烏江與濯河匯合處,是烏江兩處重要隘口,地形險要,有“川陜咽喉”之稱。為不給敵以喘息之機,陳錫聯命令北路軍左集團各部排除萬難,加速猛進,堅決攻占彭水、龔灘難,突破烏江,斷敵西逃退路。11月14日,第36師先頭部隊進抵江邊,乘敵僅先我一日到達,倉促布防、立足未穩,突然發起進攻,搶占了龔灘,并連夜渡過烏江。第11軍于11月9日進占龍山、來鳳后,將南逃之宋希濂部切為南、北兩塊,之后乘勝向黔江追擊。第31師向李家河、咸豐地區跟蹤猛追,11日解放咸豐縣城,俘敵1000余人。此時敵已成驚弓之鳥,兵敗如山倒。我軍馬不停蹄,窮追不舍。16日,第31師占領彭水,進抵烏江東岸,并組織偷渡。實施迂回的第32師、第47軍也分別在彭水以南之河口地區及彭水西北之高谷堆強渡成功,從而徹底粉碎了敵人布防烏江的計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3兵團第10軍,在第5兵團指揮下,也捷報頻傳:10月31日由桃源地區出動,沿川陜公路于11月6日到達辰溪地區。而后,兵分左、右兩縱隊,于11月15日攻占石阡、印江,順利通過苗族聚居區,渡過烏江天險。11月21日解放遵義,23日克婁山關,進占桐梓,從而完成了第一階段配合北路第3兵團主力在黔江作戰之目的,并與第5兵團占領貴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此,敵之大西南防線被解放軍攔腰斬斷,我軍粉碎了白崇禧殘部西撤云貴的企圖,直接威脅胡宗南集團及川境之敵的退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重慶今下午解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解放軍進抵涪陵、南川、遵義一線后,敵胡宗南集團加速南撤,其第一軍空運重慶,孫元良兵團由萬縣向大竹、廣安西移,宋希濂之第二十兵團和羅廣文兵團在南川及以東地區布防,以遲滯解放軍前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打亂敵之部署,第3兵團與第四野戰軍部隊并肩向白馬、江口之線追擊前進。與此同時,第5兵團第16、第18軍經黔西、畢節進占川南敘永、古宋、納西、江安等地。至此,解放軍完全封閉了四川境內之敵由川南逃往云南的道路,對大西南之敵的包圍逐漸合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川、綦江解放后,重慶門戶洞開,其外圍僅胡宗南部1個軍。劉鄧首長決心乘勢奪取重慶。在陳錫聯指揮下,第3兵團第12軍直趨順江場,準備渡江,迂回重慶。第11軍、第47軍則協力追殲冷水場、龍潭場地區及向重慶、木洞鎮逃竄之羅廣文殘部。而后,第11軍以一部出老廠,監視重慶之敵,主力出漁洞鎮,準備渡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至11月29日,陳錫聯指揮北路軍左集團控制了西起江津、東至木洞鎮長達百余里的長江南岸。當日夜,第47軍在重慶以東渡江北進;第12軍在江津間渡過長江,指向壁山。在下達炸毀重慶的命令后,蔣介石倉皇乘飛機逃離重慶。30日,第11軍由李家坨、海棠溪強渡長江。當天下午,第11軍領導曾紹山、鮑先志向陳錫聯報告:“重慶今下午解放,敵向西逃,32師明日10時正式舉行入城式?!?lt;/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由于第3兵團主力進展神速,又有重慶工人、職員、學生進行英勇的護廠、護校、護路等斗爭,蔣介石炸毀重慶的計劃未能得逞,一個基本完整的重慶終于回到了人民的手中,指揮解放重慶的陳錫聯受命擔任重慶市市長。</p> <p class="ql-block"><b>重慶市民歡迎解放軍凱旋</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重慶及川東、川南廣大地區解放后,逃到成都的蔣介石一面令由重慶及以北地區西撤之敵,在正面遲滯解放軍前進;一面急令胡宗南集團速退至成都附近,妄圖依托成都周圍有利地形與解放軍頑抗,或經新津、樂山、邛崍、雅安向云南、西康撤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就在蔣介石調兵遣將做最后掙扎的時候,國民黨云南省主席盧漢、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及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于12月9日分別在昆明、雅安等地通電起義。這時,蔣介石唯恐自身難保,將猬集于成都地區的30余萬殘兵敗將交與胡宗南指揮,自己于12月10日帶著他的“政府”乘飛機逃往臺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建功成都戰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為徹底消滅國民黨在大陸的最后一支主力,劉鄧首長決心集中二野主力迅速西進,先完成對成都地區西、南、東三面之包圍,而后會同從川北逼向成都的第18兵團等部,聚殲胡宗南集團及川境殘敵于成都盆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根據劉鄧首長部署,第3兵團除以第11軍第32師(欠第94團)、第12軍之第101、第104、第107團擔負重慶警備任務外,主力揮戈西進,參加成都會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時,第3兵團自湘西集結地出發已有月余,長途跋涉,晝夜追擊,部隊已相當疲勞。但是,為了打好大陸最后一次大戰役,圓滿完成解放大西南的光榮使命,全體指戰員發揚不怕困難、連續作戰的頑強作風,以昂揚的姿態投入新的戰斗。12月中旬,劉鄧首長電令迅速截斷敵軍取道雅安向康、滇退卻的道路。第12軍即調整部署,火速向邛崍方向前進。攻占邛崍是成都戰役的關鍵一步。第36師兼程疾進,于12月19日下午攻占邛崍,而后又占領大邑,切斷了敵向康、滇逃跑之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與此同時,第5兵團第16軍先后攻占樂山、夾江、峨眉、洪雅、名山,渡過大渡河,并活捉了南逃的宋希濂。賀龍率領的第18兵團及第7軍一部,跨越巴山、摩天嶺、米倉山等山脈,由川北逼近成都。至此,胡宗南集團及川境內數十萬殘敵全部被解放軍包圍在成都、新津地區之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2月21日,劉鄧首長為加強協同,決定由第5兵團司令員楊勇和第3兵團副司令員杜義德統一指揮第3、第5兵團(陳錫聯留在重慶任市委第一書記兼市長),進行成都戰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胡宗南在我軍強大軍事壓力和內部眾叛親離、紛紛舉行戰場起義的情況下,孤注一擲,命令殘部向雅安、西昌奪路突圍,其本人卻乘飛機逃之夭夭。激戰到12月27日,敵第十八兵團宣布起義。至此,蔣介石在大陸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團被我殲滅,成都戰役勝利結束,第3兵團勝利結束了進軍大西南戰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對于第3兵團進軍大西南,兵團司令員陳錫聯如此評述:“我兵團遂行進軍大西南作戰,從10月下旬由沙市、常德地區出動到戰役最后結束,歷時兩個月。兵團全體指戰員在劉鄧首長領導指揮下,堅決貫徹黨中央、毛主席大迂回、大包圍之戰略方針,以突然勇猛的動作,克服道路、氣候等重重困難,直插敵之側背,斷其退路,完成合圍,以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勢相結合,迅速地殲滅、瓦解了敵軍。作戰中,兵團各級指揮員發揮高度的主觀能動性,當機立斷,抓住戰機,主動殲敵。部隊之間密切協同,互相配合,形成對敵整體作戰能力。在全國人民特別是川黔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兵團從祖國解放戰場之東方轉向戰場之西方,行程2000余公里,以傷亡4400余人之代價,解放城鎮70余座,殲敵15.48萬余人,圓滿完成了上級賦予的進軍大西南的光榮任務,為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責任編輯:尹德佼</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微山县| 冀州市| 漳平市| 宜阳县| 布拖县| 清水县| 偃师市| 广德县| 霍邱县| 阳朔县| 尼玛县| 永登县| 福贡县| 青海省| 景泰县| 华蓥市| 德庆县| 安阳县| 右玉县| 库尔勒市| 迁安市| 吴旗县| 平塘县| 乐业县| 托里县| 景宁| 兴文县| 惠东县| 本溪| 凤山县| 荃湾区| 万州区| 灵璧县| 连云港市| 司法| 益阳市| 黄骅市| 四会市| 武定县|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