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符號。它形成于我國黃河流域,古人以黃河流域的天象、氣溫、降水和物候的持續變化為基準,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作為農耕社會的生產生活的時間指南,二十四節氣逐步為全國各地所采用,并為多民族所共享,這個獨特的時間知識體系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成為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中國二十四節氣已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國際氣象界還將“二十四節氣”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b></p> <p class="ql-block"><b> 博興縣實驗小學將“二十四節氣”列為學校課程整合研究項目,分別圍繞源、詩、測、食、風、影、農、韻、躍、繪十個核心詞分別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節氣研究活動。以生動的活動為載體,真實的體驗為媒介,幫助孩子們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以及與節氣相關的詩詞、飲食、風俗等內容。通過全方位地深度探索節氣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孩子們觀察、調查、分析、表達、協作,于四季輪回間,感受節氣文化的豐富與美好,把優秀民族文化基因注入生命,共同走向更加絢麗華美的人生!</b></p> <p class="ql-block"><b> 恍惚間,我們一起走到了歲末大寒——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今夜無風無月,只有星河橫貫夜幕寫下歲月流逝的痕跡。漫天飄起的冰霜無聲地撫慰著枯黃的枝椏,堅如磐石的冰面封蓋了歡躍的河流,大寒猶如一位矜持的姑娘姍姍來遲。當她展露身姿,降臨在蒼涼的大地上,萬物為之一顫,那直入骨髓的冷,那透徹心扉的寒,讓還在寒冬中掙扎的各種害蟲和病菌,徹底凍死。忽然,一聲暖人心神的呼喚傳來,那是母親站在濃濃年味里對你愛的呼喚。</b></p> <p class="ql-block"><b> 寒冰未消,烈風怒號,大寒以其絕對的溫度向人們展示著冬天應有的姿態。寒風席卷而來,暖陽也瑟瑟發抖,連大地中最后一絲溫暖也被吞噬。可即使屋外的寒冷也難以阻擋實小學子來到戶外感受大寒節氣特有的天寒地凍的熱情。同學們拿出測量儀測量室外溫度,與我國北部其他地區溫度進行對比,通過數據對比分析不同緯度地區的氣溫差別。</b></p> <p class="ql-block"><b> 古語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小寒、大寒早上吃糯米飯驅寒是傳統習俗。民間認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覺暖和,利于驅寒。糯米飯寓意溫暖,從年頭到年尾“暖笠笠”,更是有吉祥之意。同學們通過上網搜集資料了解到這些飲食習俗后,制作了精美的簡報與同學分享舌尖上的美味。</b></p> <p class="ql-block"><b> 大寒時節,滴水成冰。晶瑩透亮的冰棱包裹著枝椏,在陽光的映射下像是沉睡海底的珊瑚,分外美麗。而且此時節正值“三九”嚴寒,北方民間有“畫圖數九”的習俗,圖樣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其中以“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最為著名。我們的小畫家們也依著俗禮畫圖數九,描繪心中的美麗大寒。</b></p> <p class="ql-block"><b> 歲末載著大寒飄忽而至,站在時間的節點與昨昔握別,似乎節氣就這樣滑落在指間。我們攔不住時間的腳步,只能隨它一點點走過四季,走向最后的大寒。我們雖不能留住什么,但能在時間里,創造出屬于自己的關于大寒節氣的詩意,氤氳情感,懷念節氣。“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沖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聽,我們正用深情吟誦留住這個節氣的味道。</b></p> <p class="ql-block"><b> 古時在北方,大寒天氣雖寒冷,但因已近春天,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迎接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大寒這天,還會制做傳統的八寶粥食材。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等以作點染。小朋友們品嘗著香甜的美味八寶粥,暖上心頭。</b></p> <p class="ql-block"><b>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人們常說“大寒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言外之意,大寒已非常冷。實際上,大寒僅與小寒相對,它們都是表征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有的地區大寒溫度并不比小寒溫度低,大寒僅表明了古人看待寒冷氣候變化的一種趨勢。</b></p> <p class="ql-block"><b> “歡歡喜喜過新年,莫忘護林看果園。春節前后鬧嚷嚷,大棚瓜菜不能忘。禽舍豬圈牲口棚,加強護理莫放松。春節前后少農活,莫忘魚塘常巡邏。”朗朗上口的農事小歌謠提示我們大寒節氣的農作物及家畜的培植和養護方式。同學們將類似的諺語整理成冊,讓同學們在農諺中了解節氣的農俗。</b></p> <p class="ql-block"><b> “大寒大寒,無風也寒”。風雨瀟瀟,霜雪飄飄,日月追逐從藍天飛過的四季鳥。人們用心收獲生活的五谷,期盼一年的衣食依靠。用心清洗四季的風塵,期盼一生如年的平安美景。小攝影師拿起相機,將藍天飛鳥框入畫冊,將這一季的美留入心間。</b></p> <p class="ql-block"><b> 在清代,到了大寒,一般要舉行溜冰比賽,算是宮廷里的一項“體育運動”。從歷史記載來看,當時冰上的表演類型還是挺多的,比如打冰球,還有冰上的一些表演、雜技之類,有點類似現在的花樣滑冰。我們實小健將雖不能在冰上一展風姿,但我們的乒乓操、繩操繩舞也讓同學們在寒冷的節氣熱血沸騰。</b></p> <p class="ql-block"><b> 在寒冷里冬眠,與文字相伴相擁,纏繞溫暖柔軟的暖情,一起聆聽落雪的聲音,任一縷取暖的情愫溫柔在寒冬褪去即將春暖花開的征程中、面帶微笑向陽取暖,聽實小的百靈鳥正唱響云開日出的歌謠。</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水市|
赤峰市|
浦江县|
正宁县|
鲁甸县|
渝北区|
辽阳市|
浦北县|
大同市|
四川省|
屏边|
获嘉县|
伊宁市|
赣榆县|
淮滨县|
嵩明县|
肃北|
阜南县|
胶州市|
兴国县|
永定县|
靖安县|
文化|
策勒县|
鹤庆县|
红原县|
青岛市|
探索|
屯昌县|
龙口市|
台北县|
石阡县|
宁阳县|
页游|
龙川县|
邳州市|
焉耆|
丰宁|
乌审旗|
丹江口市|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