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話說得好,家里有一老,如獲一寶,樹大不忘根須。還有出于唐孟郊《游子吟》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要承傳老祖宗傳統(tǒng)美德孝親尊師。何謂孝親尊師,也就是孝順父母 ,尊敬師長。孝親尊師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tǒng)美德。是我們老祖先以這個理念代代相傳,距我們現(xiàn)代的至少又三千多年以上的歷史。西漢時代董仲舒提倡三綱五常 的教化維護(hù)社會倫理與政治制度,三綱就是君臣、父子、夫婦之間倫理邏輯。五常也就是仁、義、禮、智、信。通稱綱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孝親尊師要從我做起,做到言傳身教,傳承到我們都子孫后代,不能在一在我們這一輩失傳。我們的老師也就是我們的父母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舍所著的一篇散文《我的母親》里寫道:人,即使活到八九十歲 有母親便可以多少還有點孩子氣。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 ,雖然還有色有想,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就安定的。父母就是我們到根,有了根須我們的枝枝葉葉也就旺盛了。讓我們以感恩心和恭敬心報恩心奉以及知恩心行孝親尊師的傳統(tǒng)美德。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老師的培育之恩。報答我們父母和老師養(yǎng)育和教育之恩。無論地位多高,成就多大,都不忘記父母和老師在自己成長道路上所花費的心血 ,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老師是是人類工程師、先進(jìn)文化傳遞者和智慧開發(fā)者以及科學(xué)文化知識的傳播者、思想品格的塑造者。《禮記》說;“師嚴(yán)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此要想子女孝,自己先敬老,百善德為本 敬老孝當(dāng)先。在家敬父母,何須遠(yuǎn)燒香,老人開心笑,勝似靈丹妙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北区|
怀来县|
宣化县|
泸水县|
泸定县|
静乐县|
贺兰县|
金坛市|
新民市|
互助|
山丹县|
庆城县|
隆昌县|
安陆市|
七台河市|
大宁县|
京山县|
金塔县|
徐汇区|
黑龙江省|
朝阳区|
高州市|
望奎县|
古浪县|
南安市|
神池县|
凤阳县|
蒙山县|
肇东市|
贡觉县|
长汀县|
通城县|
沧州市|
江北区|
枞阳县|
乌审旗|
疏附县|
丹棱县|
五河县|
肥乡县|
秦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