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愛儷園》 </b> 奚文淵 畫 (2021年)</p><p class="ql-block">180cmx97cm</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愛儷園與哈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奚文淵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人物畫苑里原來確定我畫上海跑馬廳,我查閱了資料,發現建于晚清民國初上海的跑馬場每年春秋兩季西人賽馬,而華人只有引頸而望的份。賽馬就是賭博!可以入畫的故事并不多。 躑躅多時,我發現有一個叫哈同的英籍猶太人,一個來上海淘金的洋癟三,在不長的時間里發家致富,變成了上海灘上炙手可熱的地產大亨!他還在離跑馬廳往西沒多遠的地方(即現在的上海展覽中心),建造起了號稱遠東最大私家花園的“愛儷園”(俗稱哈同花園)。我被這故事吸引了,再查下去,確實是勁料滿滿!</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大門</p> <p class="ql-block"> 1873年,22歲的哈同揣著6塊銀元只身來到上海,在猶太人沙遜洋行傳達室看門,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哈同在洋行做到了中層的位置。1885年,哈同邂逅了他生命中的貴人,一位比他小13歲賣花的混血中國姑娘羅迦陵。哈同用中式婚禮迎娶了新娘。令哈同沒想到的是羅迦陵不僅善于料理家務,還是一位頗有經濟頭腦的賢內助。自從娶了羅迦陵后,哈同的事業開始蒸蒸日上。</p> <p class="ql-block">哈同與羅迦陵</p> <p class="ql-block">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獲勝。上海的洋人怕受牽連,紛紛逃離上海,房價因此暴跌。羅迦陵卻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勸說丈夫傾其所有用于買房買地。這場賭博,哈同大獲全勝。當 “十里洋場”恢復了平靜和繁榮后,他當初購買的南京東路一帶房產,數年間地價上漲千倍以上。哈同從此成為猶太“炒房團”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被人稱為“遠東首富”,聲望一下子超過了老東家沙遜。</p><p class="ql-block"> 1904年,哈同在滬西靜安寺路買地300畝,花費70萬兩銀元,由羅迦陵聘請清季四大怪僧之一的烏目山僧黃宗仰設計,黃宗仰以《紅樓夢》中大觀園為藍本進行布局,1910年竣工,建成了一座上海灘最大最豪華的私家花園,取名“愛儷園”,一時成了上海著名地標。</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設計者烏目山僧黃宗仰</p> <p class="ql-block"> 愛儷園方圓20公頃,分為內園與外園兩大部分,內園有黃海濤聲、天演界劇場等景區,外園有渭川百畝、大好河山、水心草廬等三大景區,全園景點不下二十余處。處處勝似仙境。</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中的“飛流界”</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中的“挹翠亭”</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中的“九思庼”</p> <p class="ql-block"> 愛儷園建成后,哈同夫婦誠聘名人雅士在園內興辦學校,收藏文物,出版書刊,并領養一批子女;還在園內宴請各界要員,開展賑濟救災,為革命黨人聚會提供方便,也給清代遺老僻室靜養,愛儷園成為當時上海社會名流和政界要人熱門的政治活動場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11年12月,孫中山從海外抵滬,曾在愛儷園小住。</p> <p class="ql-block">1911年12月,孫中山(前排右七)與章太炎、黃興等在愛儷園合影。</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卸任臨時大總統,張謇等人宴請其于愛儷園。</p> <p class="ql-block"> 民國時期的一批遺老,如岑春煊、黎元洪、章太炎、章士釗、齊燮元、蔡元培等政客、名流,常來愛儷園觀光;辛亥革命后中山從海外返國曾在愛儷園小住,之后到南京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p> <p class="ql-block">蔡鍔將軍在東渡日本就醫之前曾在園里養病。</p> <p class="ql-block">大總統黎元洪等民國政要也來愛儷園觀光遊覽。</p> <p class="ql-block">1913年,國學大師章太炎與湯國黎的婚禮在園中天演界舉行。</p> <p class="ql-block"> 愛儷園曾出巨資收集河南安陽出土的大批甲骨,并請著名國學大師羅振玉、王國維等在愛儷園進行整理。中國的不少甲骨文專家多出于此。</p> <p class="ql-block">王國維的《殷墟書契考釋》便是在愛儷園客任時完成的。 </p> <p class="ql-block"> 由于羅迦陵篤信佛教,在園內還創辦過中國最早的佛學大學,出版了中國第一部鉛印本佛教典籍總匯《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烏目山僧在藏經閣編纂《大藏經》,由羅迦陵出錢印制出版。烏目山僧功德圓滿后,身穿袈裟,飄然而去,在南京棲霞寺圓寂。</p> <p class="ql-block">1916年剛二十的徐悲鴻,因逃婚從老家宜興來上海,無處謀生。聽說“愛儷園”征求倉頡畫像,便試投一稿,得到羅迦陵的賞識,遂聘為教師。</p> <p class="ql-block">哈同夫婦一生無子女,收養了不少中外幼兒為義子義女。</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舉辦慈善游園大會,游人如織。</p> <p class="ql-block"> 愛儷園還曾發生過剌殺孫中山事件。當時,哈同夫婦在愛儷園宴請孫中山和陳其美、黃興等。不料開席后一個自稱來滬迎接孫中山的北京伶人李方行欲行刺,兩名女將尹氏姊妹早有警惕,她們輕捷飛快地縱身而出,一個保護孫中山,一個跳到那伶人身前,擊落其手槍,反拗其手推出廳外。孫中山處驚不亂,仍與宋教仁爭論體制問題。</p> <p class="ql-block">孫中山的兩位女保鏢尹銳志和尹維峻。</p> <p class="ql-block"> 愛儷園不僅集中外園林之盛景,更是匯名流鴻儒于一園。那么多精彩紛呈的人文故事,給了我一展身手的創作空間。</p><p class="ql-block"> 雖說這座百年前的花園能夠留存下來的圖片影像資料十分有限,但好在我多年來一直在近現代歷史人物畫創作的園地里“摸爬滾打”,手頭積累了豐厚的素材,清末民初的那些人物我還是很熟悉的。</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草圖</p> <p class="ql-block"> 我在畫面的最前面安排的就是1911年12月,辛亥革命領袖孫中山從海外歸來,在滬軍都督陳其美的陪同下步入愛儷園,受到哈同夫婦、同盟會和上海各界熱烈歡迎的場景。</p><p class="ql-block"> 接著,民國的各路軍閥、政客、鴻儒、宿耆,紛紛在這里粉墨登場,跨時域地分布在畫面的各個部位,演繹著他們各自的戲份。</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局部</p> <p class="ql-block"> 草稿完成后,如何畫正稿卻頗費思量。因傳統的風俗畫都是以單線平塗為主,與我以前畫的單個(或幾個)人物的水墨作品有很大的不同,畫單個(或幾個)水墨人物時,只要在單個人物的“形”、“神”、“韻”上下功夫,將單個人物的形貌特征畫像、精氣神畫準,筆墨韻致到位就可以了。但如果依然用這種辦法去畫這150余人,可能畫面“散”得無法一睹了。</p><p class="ql-block"> 如何做到既把握住畫面上150余個人物的應物象形,注重結構的骨法用筆;又能處理好他們的墨色輕重和互相匹配與契合,控制好整張畫的內在節奏和韻律,使之相得益彰,氣韻生動;同時做到與其他8張作品的相對協調統一,這確實是個新問題。</p><p class="ql-block"> 著名人物畫家劉國輝說過:“筆墨”在人物畫中也扮演著多樣的角色。在那些小品式的繪畫中,“筆墨”本身就是審美的主體,但是就人物畫的整體來說,我們所需要的筆墨不是拿來賣弄,而是為塑造藝術形象服務的。“筆墨”是前人在表現生活中產生的,也只有在對生活的再表現中去發展更新,不然它將會走向反面。</p><p class="ql-block"> 因此,我必須要在整體的大框架內來考慮“筆墨”,中國山水畫對畫面的團塊處理給了我新的啟示。我將一組組人物當作一座座山峰,根據畫面的需要來整體確定水墨的團塊構成。可以是整片的人物不著一墨,也可以是整片人物全處于淋漓水墨之中,從而有效地避免了畫面的松散,強化了畫面的節奏。畫面中出現的幾塊湖石,它不僅用于區隔畫面空間,也是我用來調節畫面重心的砝碼。同時,我還在畫面上大膽采用了不同大小、深淺,似云似霧的墨團,或用以打破建筑物的呆板線條、或用以反襯人物的矯健身姿。一度,我還想用類似老照片的赭黃色來繪制,以追求歷史的厚重感和滄桑感,因考慮到與其他系列作品的協調問題而作罷。</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局部</p> <p class="ql-block">《愛儷園》局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畫 家 簡 介 </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奚文淵 1950年生于上海。著名海派人物、動物畫家,尤以水墨人物肖像畫名世。所作人物、動物,無不筆墨華滋,俊朗逸美,形備神生,機杼自出,深為藏家喜愛。</p><p class="ql-block">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社會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文化理事,浦東新區文史學會會員,浦東新區政協第二、三、四屆委員。</p><p class="ql-block"> 現任上海書畫院畫師,浦東新區政協書畫會副會長,上海市華僑書畫院副院長,上海海上書畫院副院長,尚美優畫院副院長,上海馳翰畫會畫師,上海人物畫苑畫師,上海海事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特聘教授,景德鎮陶瓷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等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謝 謝 觀 賞</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浙江省|
天全县|
弥勒县|
安远县|
高陵县|
鹤岗市|
雷州市|
丹东市|
高安市|
巫山县|
高陵县|
乐东|
永和县|
理塘县|
安塞县|
怀远县|
武陟县|
腾冲县|
夏河县|
静宁县|
温宿县|
固阳县|
常山县|
济南市|
台山市|
枝江市|
宝兴县|
五华县|
万州区|
陆良县|
嘉峪关市|
班戈县|
泸水县|
丰都县|
江陵县|
句容市|
岳西县|
晋中市|
墨江|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