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高家崖西門出來到紅門堡之間有一道很深很寬的溝,所以王家在這其間架設了一座撟,原來是一座石拱橋,后被戰火摧毀,1996年修復的時候重新修建了現在看到的這座橋。</p> <p class="ql-block">紅門堡民居建筑群,依山就勢,更加宏偉壯觀。是乾隆初年開始修建的,花了54年的時間,王實的第14代到第21代后人都是在里邊居住的,這個地方風水好,使王家足足富了八代人。這邊幾十丈高的磚砌堡墻,看上去宛如城墻一樣,讓人望而生敬,疑入皇門。堡墻外是溝壑,一是便于排水,二是利于防御,一舉兩得。</p> <p class="ql-block">紅門堡的大門也是坐西朝東,看起來沒有高家崖門樓氣派,但內容很豐富。從上往下看,門楣上刻了五只蝙蝠,意為五福臨門,所以紅門堡也叫<b>五福門</b>。大門為一個磚雕垂花門樣式,上方正脊,兩端做望獸。旁邊是磚砌“吉”字文,為北方民居常見樣式。檐下翼拱做牡丹、荷葉等圖案,寓意富貴,其下掛落為龜背景,意為長壽。再下匾額寫“<b>荷天休</b>”,“荷”在這里有承接的意思,“天休”為天子恩惠。再往下,北為竹與鳳,南為竹與鶴。門前對聯寫<b>“樹滋詎必陶前柳,燕翼端憑韋氏經”</b>,意思為:孝行不必與陶淵明相比,但為后輩想一定要苦讀圣賢書。進入大門,大門背面匾額<b>“恭敬中”</b>,其下對聯<b>“世守詩書耀晉地,家傳勤儉裕唐風”。</b>表達了耕讀人家的家風家規。</p> <p class="ql-block">沿一條卵石鋪就的龍道往前走就是紅門堡景區。紅門堡中有88個院落,776間房子,是建在一個斜坡上,非常明顯從低到高,呈王字形排列,長輩住在下邊,晚輩住在上邊,意思是步步高升,一輩更比一輩強,一輩更比一輩高。四周的堡墻上設有垛口,四角各有一座角樓,角樓間還設有馬面墻,這哪里像堡墻,簡直就是城墻。</p> <p class="ql-block">建筑布局圍成一個“王”字,中間的一豎是主干道,沿著這一條軸線往上,配合東西巷將紅門堡分為四甲,即四個區域,全部院落只有先通過橫向再轉入主干道,才能出去,主干道不僅是唯一通道,還擔負著泄洪功能,路面鋪砌防沖刷的鵝卵石,主體建筑在南端西側,氣宇軒昂,又有高官大賈氣派,各院落雖均為四合院卻大小不一,功能各異,門廊千回百轉,曲徑通幽,正所謂“一關轄三門,三門通四院”,讓人穿堂過巷,新意疊出,目不暇接。</p> <p class="ql-block">這個院子的主人叫王延斌,曾經在江南呆過,所以他的院子有江南特色,兩邊有回廊。</p> <p class="ql-block">這個院子的主人叫王奎聚,他沒有當過官,通書畫,曉醫術,懂八卦,在他的院子里邊有一個日晷,就是古代的鐘表,日晷的中間有一根鐵釘,在日照下形成陰影,上邊以12地支標12個時辰(一個時辰2小時),一天24小時,最外邊還有小格子,一共是96小格,每小格是一刻鐘,24小時就是96小格。不過只在晴天才可以看,陰天、下雨天就看不了。</p> <p class="ql-block">紅門堡建筑群布局工整,宅第幽深,單是那五間三門一開騎馬抱柱直開式“大夫第”、“司馬第”等便有四座;牌坊院、旗桿院顯示官宦氣息,前園后寢小橋流水,使人想起王家曾兩任知府于江南,皇帝賜封的圣旨和劉墉、鄭板橋等人的往來的墨跡,還有慈禧老太后下榻過的行宮以及屋中極品紅木雕床,這些都使這座民間宮殿憑添了許多皇室韻味。</p> <p class="ql-block">據導游介紹,至晚清廢除科舉封授時,大院已出過五品至二品大夫101人,其中誥授42人,封贈59人,有舉人9人,進士4人,康乾嘉期間,王家先后有3人被皇帝內廷召見,2人參加過“千叟宴”,受御賜黃褂、銀牌和鳩頭拐杖,賜建牌坊15座。足見王家當年之輝煌。</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技術、裝飾技藝,雕刻技巧,以其超凡脫俗的鬼斧神工,別具一格的藝術魅力,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大院內外,建筑上下,房屋內外,隨處可見精雕細刻的建筑藝術品,這些藝術品從屋檐、抖拱,照壁、吻獸到礎石、神龕、石鼓、門窗,以其獨具匠心的設計,完美逼真的造型,奇特匪夷的構思,令人嘆為觀止,成為我國民居建筑藝術中的一顆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就拿石雕來說吧,僅承載棟梁的柱礎石就分為燈籠形、圓鼓形、六錘形、寶瓶形等十余種,此外,門枕石、抱鼓石、欄板、望柱、過門石等,件件雕工嫻熟,題材豐富,立體感強,寓意深刻,讓人玩味無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以上三件為柱礎石,形狀各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石雕鯉魚跳龍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大門外面的石獅與石鼓。</span></p> <p class="ql-block">大院的磚雕多見于照壁、煙囪、屋脊、鴟吻、檐瓦、門楣、女兒墻等,內容多為四季花卉、吉祥禽鳥、仙佛人物。刀工精細,人物動物神情惟妙惟肖,充分體現出清代雕刻追求纖細繁縟的藝術風格。</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木雕真是一絕,無論是掛落、翼拱、枋心、雀替,還是抱頭梁、穿插枋、窗欞等,圖案多采用諧音和暗喻方式,如喜鵲登梅,喻寒盡春來的喜訊,既是在家妻兒的向往,又是對在外家人的祝福,雕佛手、壽桃,暗指“福祿壽全”;花瓶里雕上花卉圖案則指“四季平安”,瓶中插如意,則是“四季如意”;雕馬和猴,則諧意為“馬上封侯”等,窗戶上有一副寓意子孫繁衍的魚穿蓮紋樣很別致,別處鮮有。還有很多抽象的圖案,用借物喻人,暗示的手法指望家族仕途通達,人丁興旺。這些圖案不僅起著裝飾美化的作用,還具有采光通風,防塵、分隔空間的功能。設計構思之巧妙,無不令人拍案叫絕。充分展現了木雕藝術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難怪高家崖門外掛牌“中國民居藝術博物館”。實至名歸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雀替、門楣,件件工藝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鏤空門窗,隔而不隔,通風通氣。</span></p> <p class="ql-block">繼續向西走,就到了紅門堡的后邊,這個地方地勢最高,居高臨下,整個王家大院盡收眼底,鱗次櫛比,層巒疊嶂,簡直就是一座城。王家在最興盛的時候有六個古堡群,現在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可見王家曾經是多么繁榮興旺,由于王家的家風好,為人為官十分謹慎,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富了八代人,令人感慨啊。</p> <p class="ql-block">在《記者眼中的王家大院》這本書中我看到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曾稱山西的古建筑為<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全國古建筑的寶庫”</b>。而王家大院在山西的諸多古建筑群中,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被稱為“<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華夏第一民宅</span>”,“<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中國民居藝術館”,“王家歸來不看院”</span>,毫不夸張,實至名歸。</p> <p class="ql-block">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中,被人們稱譽為“天上取樣人間造,雕藝精湛世上絕”的山西王家大院以其規模宏大,構思巧妙,裝飾精微,處處散發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神、氣質和神韻,王家大院與其說是一組民居建筑群,不如說它是一座中國民居建筑藝術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實在太大了,可寫的東西太多了,篇幅不宜過長,故暫時到此擱筆。意猶未盡。</p> <p class="ql-block">文/高山明珠</p><p class="ql-block">圖/部分來自網絡直播截圖,感謝肖張、晉龍等直播。</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4ksijskc" target="_blank">隱藏在黃土高坡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華夏第一民居王家大院(上)</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灯塔市|
光泽县|
社旗县|
章丘市|
蓝山县|
秦皇岛市|
富锦市|
永昌县|
辛集市|
两当县|
南昌市|
三原县|
神池县|
金溪县|
宁远县|
金沙县|
苍南县|
蕲春县|
大渡口区|
宁强县|
大城县|
新民市|
利川市|
盐津县|
鄯善县|
河北区|
安泽县|
富裕县|
会同县|
夏津县|
彭泽县|
十堰市|
华容县|
平潭县|
聊城市|
颍上县|
吴江市|
商都县|
闻喜县|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