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勛章,是由國家或國際組織頒授于個別人士或團體的榮譽證章,目的是為了表揚和彰顯受勛者對社會、民族、國家和人類的貢獻。對受勛者而言,是一種榮譽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勛章和獎章不同,了解我軍勛章和授勛的歷史,是老兵應當具備的軍旅知識。今天就把我軍的榮譽勛章和兩次大規模授勛的有關情況提供各位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建國后,我軍曾于1955年和1988年兩次在全軍范圍內大規模授勛,以表彰革命戰爭有功之臣。這兩次授勛,都是與實行軍銜制同時進行,也都分三個歷史時期,但也有幾點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次授勛在1955年,主要授予軍隊在職人員;第二次在1988年,只授予離休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9月27日下午5時,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銜授勛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親自將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授予參加中國革命有功人員。此后,全軍各級機關和部隊分別舉行授予校、尉級軍官軍銜和勛章獎章儀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次勛章頒發工作,原計劃分兩期進行:1955年頒發現役軍人的勛章;1956年頒發轉業、復員和離隊軍人的勛章。當時的《勛章獎章條例》第七條明確了授予在各個時期已經轉業、復員和離隊的軍人勛章、獎章的規定。但是授勛工作在具體實施時有了一些變動,第一期一直延續到1957年才完成,第二期因授勛工作難度更大,也沒能按計劃實施。除了少數起義將領和個別對革命有特殊貢獻已轉業到地方的人員,絕大多數轉業到地方工作的軍人沒有榮獲勛章、獎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至1957年的第一次授勛,共授予人民解放軍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各種勛章103349枚,各種獎章52萬余枚。其中,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178人,二級八一勛章1467人,三級八一勛章5339人;一級獨立自由勛章313人,二級獨立自由勛章4152人,三級獨立自由勛章31098人;一級解放勛章990人,二級解放勛章4932人,三級解放勛章54879人。授勛人數共計61000余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7月3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發布《關于授予軍隊離休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規定》。這次功勛榮譽勛章只授予軍隊離休干部,在職軍人不在授勛之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7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軍隊離休干部功勛榮譽章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國家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主持了授勛儀式,他宣讀了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授予軍隊離休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功勛榮譽章的命令,并授予王平、楊得志等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這年“八一”之后,又陸續補授了一些勛章。截止到1988年底,全軍有835人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3721人獲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50159人獲獨立功勛榮譽章;53159人獲勝利功勛榮譽章。授勛人數共計107874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每種勛章都分三級,1988年只有“紅星”分兩級,“獨立”和“勝利”不分級。而且,1955年分勛章、獎章;1988年只有勛章,沒有獎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1955年首批授勛條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授勛是以革命戰爭時期任職高低區分級別。各級勛章、獎章的授予條件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八一勛章和八一獎章,授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1927年8月1日~1937年7月6日)參加革命戰爭有功人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級八一勛章授予當時的師級以上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級八一勛章授予當時的團級和營級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級八一勛章授予連級以下人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八一獎章授予在1937年7月6日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的上述人員以外的人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獨立自由勛章和獨立自由獎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授予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參加革命戰爭有功人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的旅級和相當于旅級以上干部,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新四軍時的支隊級和相當于支隊級以上干部,1945年9月2日前在八路軍、新四軍中相當于軍級的縱隊和新四軍師級以上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當時的旅級、團級及其相當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級獨立自由勛章授予當時的營級、連級及其相當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獨立自由獎章授予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的排級以下人員。</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解放勛章和解放獎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勛章和解放獎章,授予在解放戰爭時期(1945年9月3日~1950年6月30日)參加革命戰爭有功人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級解放勛章授予當時的軍級以上及其相當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級解放勛章授予當時的師級及其相當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三級解放勛章授予當時的團級、營級及其相當干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獎章授予當時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2年以上,或參軍雖不滿2年但因作戰負傷致殘的連級以下人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戰爭時期的原國民黨軍隊起義有功人員:直接領導一個整軍以上起義的授予一級解放勛章;直接領導一個整師起義的授予二級解放勛章;直接領導一個整團起義的授予三級解放勛章;直接領導一個整排到整營起義的授予解放獎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大授軍銜后我軍軍官著55式軍禮服、佩帶相應功勛章后,都非常莊嚴威武,一下使軍官形象煥然一新,這也是我軍軍服最為耀眼的時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1988年功勛榮譽章授予條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或曾任省、部級以上領導職務。</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并在1965年5月21日以前曾被授予大校以下軍銜或未被授予軍銜,包括這期間曾被授予少將以上軍銜或曾任省、部級以上領導職務,及1965年5月22日以后受降職、降級或撤職處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獨立功勛榮譽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7年7月7日~1945年9月2日期間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4.勝利功勛榮譽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期間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兩次授勛勛章設置與設計上的不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1.勛章的分級不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b><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55年的三種勛章,都按不同年代的任職級別區分了等級。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勛章沒有按戰爭時期任職的高低區分等級,當時總政治部的解釋是:授予軍隊離休干部功勛榮譽章,沒有把他們在革命戰爭時期的職務,或離休時的職務,或離休后的職級待遇作為條件,這樣可以避免功勛榮譽章的種類、等級過多。同時,也可以減少矛盾,增強團結。</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兩次授勛代表三個歷史時期的勛章冠名不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兩次授勛雖然都是分三個歷史時期,但勛章的冠名都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分別為“八一”、“獨立自由”、“解放”三類功勛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分別為“紅星”“獨立”“勝利”三類功勛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由于冠名不同,勛章圖案和形制也不同。</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勛章圖案與歷史時期和冠名相聯系,而且形制也做了區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55年的八一勛章和八一獎章的中心圖案是紅星和“八一”,突出反映中國共產黨于1927年8月1日獨立領導革命武裝的光輝史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獨立自由勛章和獨立自由獎章的中心圖案是紅星和延安寶塔山,象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國人民抗日民族戰爭的革命大本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勛章和解放獎章的中心圖案是紅星和天安門,象征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武裝奪取全國勝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的紅星功勛榮譽章采用紅星和星火圖案,象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工農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獨立功勛榮譽章采用長城圖案,象征中國人民為民族獨立而筑成抗日的堅固長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勝利功勛榮譽章采用天安門和旗海圖案,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和人民歡慶勝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兩次授勛對解放戰爭的時間界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兩次授勛都有專門為解放戰爭時期入伍的老戰士設立的勛章,但是,對解放戰爭時間的下限界定不一致:1955年解放勛章和獎章截止時間為1950年6月30日。這是因為新中國成立時解放戰爭并未結束,特別是西南、華南還有大片國土尚未解放,戰爭一直持續到1950年上半年,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后,大規模戰爭才宣告結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授予解放戰爭期間參加革命人員的解放勛章,時間就設定為1945年9月3日~1949年9月30日。這與當時把解放戰爭截止時間認定為建國前的做法相一致。</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五、勛章獎章與軍禮服的佩戴穿著注意事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關于勛章的佩戴、勛章和軍禮服著裝的適用場合,相關部門都做了明確規定。其中適用場合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勛章和禮服同時使用,一般應在比較莊重的重要場合,如國家或政府、軍隊組織的觀禮活動、有禮賓要求的外事活動、機關部隊的重要紀念活動和軍事院校、科研院所舉行的開學典禮、畢業典禮、重要獎項的授獎儀式和其他校(院)方及其上級有要求的儀式性活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勛章和國家、黨政、軍隊頒發的獎章可以同時佩帶,但佩帶位置要符合規定。勛章獎章可以和制式軍常服、禮服配合著用,但不能混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離退休人員著便服或軍人出席一般場合禮儀活動時,可以佩戴勛章獎章,但其勛章以佩戴勛表為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勛章獎章不能與各類紀念章混戴,更不得與民用服飾同時佩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5.私人活動、帶有迷信色彩的祭祀、低俗及與商業活動有關的場合或黨政軍明確規定不準佩用勛章禮服的場合,不能佩戴勛章獎章、穿著禮服。現役軍人也不宜穿著便服佩戴勛章參加禮儀活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為了表彰戰斗和工作中的有功人員,我軍各部隊在歷次革命戰爭時期也曾頒發過獎章和紀念章以示獎勵。但是過去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獎勵標準不統一,獎勵范圍也有很大局限。而1955年和1988年,根據憲法規定在全軍范圍內頒發勛章、獎章,是對人民解放軍在各個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的總結性獎勵。這種殊榮,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立功受勛人員的關心,也是對中國人民解放軍偉大歷史功績的肯定,對全軍官兵具有巨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本文就我軍1955年和1988年兩次授勛的相關問題做了些整理,談了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對我們老兵了解兩次授勛的情況,或查尋一些關心的問題有所幫助。由于本人占有資料和水平有限,會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諒解和指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參考資料:《環球網》、《百度百科》、《百度文庫》、相關網文等,圖片本圖選自網絡,在此一并向原創表示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川县|
仁布县|
凉城县|
鹰潭市|
广水市|
白山市|
那坡县|
宁河县|
顺昌县|
宿迁市|
龙岩市|
定南县|
谷城县|
淮阳县|
京山县|
南靖县|
临安市|
鸡西市|
阿鲁科尔沁旗|
吴堡县|
库尔勒市|
柳江县|
子洲县|
水富县|
璧山县|
三穗县|
上思县|
京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尼勒克县|
桃园县|
开江县|
会昌县|
左权县|
革吉县|
长岛县|
行唐县|
三原县|
鲁山县|
嵊泗县|
蒲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