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百歲紅軍姚德智 淡泊名利獻終生

愚翁行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今天說說我身邊的一位老首長吧。他曾走過紅軍長征路上最艱難的西路軍長征,九死一生;他多次參加戰斗,包括十分慘烈的生死血戰和強渡嘉陵江戰役;他也曾被俘蒙冤,逃回延安重新入黨,受到毛主席、周恩來等中央領導的接見;建國后他參加了抗美援朝和戰區車管業務的創建和完善,他把和平年代從事的事業當做“新的長征”,奉獻畢生。他就是60年代我所在的軍區某部副部長、我的老首長德高望重的紅軍老兵姚德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大家知道,1937年七七事變前參加革命的老紅軍不少,但真正走上長征之路,并到達陜北目的地的幸存者不多。數據最能說明問題,紅軍主力長征前大軍30萬,最終頑強生存下來的不足2.5萬人,而且到達陝北仍面臨國民黨的絞殺。這是一組令世界吃驚的數據和令人不堪的政治生態。許多紅軍老兵為了革命勝利,為了創建新中國萬死不辭,說紅軍長征下來 “九死一生”,都是少說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老首長姚德智副部長,1933年7月在老家四川報名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隨軍長征北上,任紅四方面軍第30軍宣傳員、班長、排長、連長、方面軍首長衛士;參加了川陜革命根據地反六路圍攻、紅四方面軍長征及西路軍艱苦作戰;隨軍出征西北地區,1937年初被俘后前行受挫,但仍赤心不泯;當年9月冒死逃離虎口,受搭救赴新疆到名義為新疆督辦盛世才的部隊,實際上由中國共產黨駐新疆辦事處直接領導的所謂“新兵營”接受專業技術訓練;1940年回延安后重新入黨,任軍委三局機務員;1950年8月,作為第一批志愿軍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88年,正當我軍迎來建軍61周年的時候,72歲的老紅軍姚德智副部長又獲得了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級紅星功勛榮譽章,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委員會,授予1937年7月6日前入伍或參加革命工作的,1965年5月21日 前曾被授予大校以下軍銜或未被授予軍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離休干部的功勛榮譽章。這也是對姚部長這一代老紅軍、老革命的最高褒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回顧老首長跌宕起伏的一生,真是歷經坎坷,令人感慨萬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熱血青年投身革命,踏上紅軍長征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16年7月,老部長出生在四川南江縣長赤區紅頂子七村的貧苦農家。1932年5月初,村里突然來了一撥外鄉人,他們挨門串戶專門往當地貧苦人家跑,幫貧苦人看病、做農活,在村里貼標語、做宣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來,這是紅四方面軍派來的紅軍先遣隊,向窮人們講解是地主惡霸的剝削和壓迫導致了大家的貧窮,受苦人只有團結起來革命,才會過上好日子的道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過宣傳,大家知道了紅軍是勞苦人民自己的隊伍,是專門打土豪斗劣紳、懲惡救弱,為窮人打天下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他們的到來,也讓大家知道了南江縣城招收紅軍的聯絡地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當兵就要當紅軍,處處工農來歡迎;官長士兵都一樣,沒有人來壓迫人”的歌詞,鼓動著巴山兒女盼望加入紅軍的熱情;不畏艱難,誓幫勞苦大眾翻身做主,吃飽飯、穿暖衣的諸多善舉,把平時一向冷落的窮鄉僻壤搞得紅紅火火。紅軍宣傳隊很快使附近一片片山村,掀起了一股參加紅軍的熱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部長見村中不少青年人都積極參加紅軍,又眼見這些紅軍宣傳員知情達理、熱情好為,很是羨慕,于是也在1933年7月毅然決然地報名加入了紅軍隊伍,在紅四方面軍第30軍做了一名宣傳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5年1月,紅四方面軍為策應中央紅軍渡江北上,撤離川陜革命根據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3月28日至29日,姚德智副部長隨部隊成功強渡嘉陵江,取得了紅四方面軍嘉陵江戰役的勝利,自此他踏上了艱難曲折的長征路。</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二、西征路上遇挫折,落入虎口尋逃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過草地時,白天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敵兵堵截,只能夜晚行軍。姚德智副部長回憶當年情景時說:“不管困難多大,我從來沒有失去信念,一心想著只要一直跟著紅軍走,跟著共產黨走,就能過上好日子。”他抱著堅定的信念,和同志們一起戰勝了皚皚雪山和茫茫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6年10月,紅一、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與紅二方面軍勝利會師。根據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命令,由紅四方面軍主力以及紅九軍團等部21800人組成的紅軍西路軍,向西渡過黃河,姚副部長與戰友們繼續踏上了西征的路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1936年11月上旬開始,西路軍分三個縱隊挺進河西走廊。期間,西路軍“三進三出”倪家營子,歷經西洞堡、龍首堡、威狄堡戰斗,在敵我兵力7比1的嚴峻形勢下進行攻防血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初,西路軍在甘肅西部地區失敗,部隊打得很慘,傷亡損失很大,最后在石窩山開了一個軍以上干部會,決定徐向前、陳昌浩回延安,其余同志分開打游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當時姚德智副部長已從連級崗位,調任西路軍政委陳昌浩的衛士一段時間,后來在護送陳政委東返途中,不幸被俘,被押送到武威,關進了牢房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敵人把姚副部長和戰友們集中起來,送往平涼當兵,路過古浪時,姚德智被人告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姚副部長在一個地方臺的視頻中說到 “敵人知道我是陳昌浩的警衛人員,認為我一定知道陳昌浩的去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陳昌浩何許人也?陳昌浩1934年就被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他是鄂豫皖蘇區和川陜蘇區黨政軍“三駕馬車”(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之一;曾任紅四方面軍的總政委、西路軍軍政委員會主席,參加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榮獲蘇聯“衛國戰爭獎章”。能給這么高層的首長做貼身警衛,一般也是戰士中的佼佼者;能與這樣高的首長形影不離,一定會掌握他們認為極有價值的東西。所以,抓到了陳昌浩的警衛人員,敵人如獲至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敵人將他監禁起來,姚德智回憶說,“敵人每天都問我首長的去向,而我始終沒有屈服。”半個多月過去了,敵人沒有從他口中問出任何線索。由于考慮紅軍這么高級領導的行蹤可能真的保密程度很高,敵人最終就不對姚德智寄于多大希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后來,敵人看姚德智自然條件還好,就把姚私下安排給一軍法處長當勤務員,實際就是不列入編制的“黑兵”。因不在編,不供給糧食,每頓只吃剩飯,經常吃不飽。以后,敵人又調他到河西日報社送報紙,受敵人監管的程度緩解了不少。這時,他便開始找機會逃跑,一心想回到革命隊伍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7年9月的一天,姚德智送報紙途中路過一個中學時,看到了西路軍總指揮部的電臺臺長王玉衡、報務主任徐明德和幾個蘇聯人,正在那里商談事宜。他瞅準時機,走上前將自己的處境告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聽了姚德智的敘述后,王玉衡等人告訴他:“可以帶你到新疆!但是不能從這里上車。今天晚上你走到西四十里堡去,明天上午我們車路過那里,你就從那里上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聽了這一番話,姚德智興奮不已,回到住所簡單地收拾了一下,就向西四十里堡方向奔去。但沒想到走岔了路,走到飛機場邊上了,差點被敵人抓住。天黑時姚在一戶老鄉家暫住,被宛然拒絕。但在老鄉指引下,接著向前走,途中在一個磨房呆了半宿。第二天天亮一看,不遠處就是西四十里堡。就這樣,他坐著王玉衡、徐明德考察道路的汽車,來到了新疆,開始了新兵營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兵營”名義上是新疆督辦盛世才的部隊,實際上由中國共產黨駐新疆辦事處直接領導,是培養各類專業人才的教導隊。在這里學習的,有400多人是西路軍,他們也是經過艱苦輾轉,來到新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姚德智副部長說,“我們每天早晨出操,白天訓練或上課、學習開汽車。教練要求非常嚴格,學習也很緊張。”盡管這樣,但大家情緒很高,感到新兵營生活很好。“以前打了多年仗,那樣的艱險都活過來了,學習上有再大的困難也不覺得難。雖然文化基礎差,過去沒有接觸過汽車,大家都愿意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三、終返延安重新入黨,繼續革命癡心不改</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9年12月中旬,新兵營訓練結束,老部長姚德智與戰友分乘蘇聯派來的幾十輛汽車,走了20多天,終于回到在夢中都想念的延安。他說,“到延安后,毛主席、周副主席、朱總司令等中央領導人接見了我們。” 至今,回憶起當年的情景,姚德智依然興奮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40年1月,姚德智被分配到延安軍委第三局工作,同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姚副部長看來,在革命的歷程中,后邊的路還很遠,除了環境條件不一樣了,革命路上的“長征”并沒有結束。他在延安軍委直屬單位、在這個近距接觸中央領導的革命搖籃工作數年后,轉戰到部隊一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后擔任東北后勤汽車1團連政治指導員、組織股長、西線司令部運輸科副科長、汽車5團參謀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任汽車5團副團長、團長,東北軍區后勤運輸部處長、汽車15團團長。1950年8月作為首批入朝后勤部隊,率汽車團出色完成了上級交給的火線運輸任務,為貫徹志司建立“炸不爛打不垮的鋼鐵運輸線”的戰略部署、贏得反絞殺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進入和平年代,姚德智調軍區后勤機關工作,先后擔任過車管部處長,運輸部、裝備部副部長、后勤研究室研究員等職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姚德智副部長說,如今,人們習慣把紅軍在長征中表現出的那種不畏艱難、敢于犧牲、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互助友愛、艱苦奮斗的精神稱為“長征精神”。“這種精神,無論歲月如何更替,條件如何變化,都應發揚光大。</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四、矢志不渝,走好和平年代“長征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建國后,和平年代如何發揚光大“長征精神”,成為姚副部長經常思考的問題。幾十年來,他把和平年代的革命事業看作新的“長征”,攻堅克難在所不辭,奮斗不息直至他的人生終點。</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埋頭事業不“守成”。</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姚德智副部長革命大半輩子,新中國成立后能干到軍區后勤二級部領導的位置,協助主官一把手能在自己分管的業務上具有一定的領導權和業務指導權,按涚已經功成名就,只要他踏實守成不出意外,便是一路“輕車熟路”。但他覺得和平年代怎么建設好軍隊,怎么建立起有利于部隊建設的車船管理工作體系,還有大量的事情要做。新的“長征”還需要他們繼續負重前行,而他們這些從戰爭走出來,且有一定專業技術工作經歷的老同志,“承上啟下”在當時還真的非他們莫屬。他老人家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代,把做好為部隊建設和作戰行動提供良好的車船保障,當成頭等任務、重要使命、畢生事業,高水平、高質量地認真抓好。有兩件事突顯他和那一代車管人的開創性工作成就:一是憑借戰爭中積累下來的工作經驗,在他和他的同事們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起了建國初期到60年代中葉的部隊車船管理體系和工作制度,解決了從無到有、逐步完善的問題,較好地推動了車船管理工作的正規化建設;二是為適應60年代中期全軍后勤業務大改革,他又帶領大家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數據測算和論證工作,重新勾勒業務思路,為形成了我軍前所未有的車船供應管理標準和規章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據。與此同時,軍區車船保障力量建設在他的積極參與領導下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到60年代末期,戰區車船器材的物資準備有了一定基礎,相關運輸力量日趨完善,部隊車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一支由軍區后勤掌握的汽車修配廠和汽車技工訓練大隊等技術保障與培訓分隊成為車船技術保障重要依托,專業干部伍達到較好狀態,可以說這也是軍區車船管理發展的最好時期之一。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都凝聚著姚副部長和那一代“車管人”的盡心竭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淡泊名利不弄權。</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姚德智副部長1936年前就已經是連級干部了,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汽車團參謀長,抗美援朝時期擔任汽車團長。從30年代初期的紅軍一路走下來,參加過多少次戰役戰斗,強渡嘉陵江,多次在敵眾我寡的態勢下參加與敵的攻防血戰;在最為艱苦的西路軍長征路上,幾過雪山、草地,多次死里逃生;抗美援朝戰場上他帶著他的汽車團,以拼死的代價戰勝美軍的空中“絞殺”,出色地完成了戰場物資前送任務,其功勞不可謂不大。但他從來沒有為此居功自傲、爭利弄權。他到60年代才剛剛進到副師職崗位,而且由于多次軍區后勤機構調整,他的晉升機會都被錯過,應該說他的仕途并不順暢。憑借他的資歷和曾在西路軍最高首長和延安中央單位工作過的關系,找找高層領導關照一下并不是難事。但老首長對此豪無興趣,也沒向任何領導做過表白。在他看來,經過長征和戰爭年代,現在能活下來,能有一份工作,就應該很知足了。老首長不僅個人不向組織伸手,也從來不為家人搞特殊化提供方便。在他身邊工作那些年,從來沒聽說他的子女在什么什么高級學校上過學、在什么什么部隊當過什么官,就是普通老百姓,憑自己本事干。六七十年代物品供應貧乏,大都憑票限量,考慮到一些經過戰爭年代的老同志身體欠佳,商業部門也為師以上老干部開了個小口,提供一些專供商品,無非也就是些在市場上無法敞開供應的煙酒和補品之類,姚從不吸煙,身體又沒什么大問題,自然也不理會這些東西,其他方面他也嚴以律己,可以說在他身上沒有“特權”之說,老紅軍的形象硬梆梆的。他對下屬也不弄權蠻橫,從不越權行事,他的嚴格自律、為人莊重的形象已經受到人們的尊重,形成良好的上下關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堅定信念不糊涂。</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這是老首長姚德智對自己最為當心的一項要求,也是讓人十分欽佩的一點。</span><b style="font-size: 20px;">首先,政治上不做糊塗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他看來一個人做了共產黨員,這就是選定了一生的政治取向,他早年參加紅軍,成了共產黨員,參加了長征中最為艱難的西路軍長征,面對每天都有戰友犧牲,他沒有動搖過;他參加過多次生死血戰和強渡嘉陵江等非常慘烈的作戰行動,沒有退卻過;他在護送西路軍最高首長過程中被俘,并被叛徒出賣,身陷囹圄,他沒有消沉過,一心想著找到黨,只要跟著黨就能走對路;在他得救后并做為首批經過培訓的專業技術人員返回延安后,又受到毛主席、周恩來、朱德等中央首長接見,他更加堅定了政治信念;和平年代姚副部長經歷過多次政治運動,始終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不做糊涂事,不僅保證自己“一生平安”不出問題,而且也使單位保持了政治上的穩定。</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其次,為人品行上不做糊涂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為人謙遜、尊重他人、與人為善、講究誠信,”可以說是老首長的行為準則,也是最受人們敬佩的領導品格,他對下級很少“說教”或嚴厲批評,以身作則已經發揮著對下屬的影響力、說服力和領導力。</span><b style="font-size: 20px;">再次,生活上不做糊涂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物欲面前老首長始終保持著高度警惕,錢物不是壞東西,但不是自己的一分不沾;享受不是絕對排斥,但紙醉金迷對他格格不入。他們那代人和那個時代的風氣,講的是“對黨忠誠、艱苦奮斗、斗私批修”。“弘揚紅軍長征精神,繼續革命不歇腳”是他們最看重的品格,所以老人家抵御腐敗的動能發自內心,幾十年來廉潔自律,在生活上不走錯步,給大家做了好榜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幾十年已經過去了,回顧老首長的既往我們就念念不忘。老首長根據政策最后按軍職待遇離休,我們為首長也在心理上受到些慰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首長心無雜念、胸懷坦蕩,所以晚年幸福。近一二十年他的革命業績受到媒體關注,我們才有幸對老人的光榮歷史和紅軍精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老戰友老白告訴我,老首長姚德智部長因病于六七年前病故,他和他的老搭檔蔣澤民部長都成為了令人敬仰的百歲老人和令人懷念的百歲紅軍“老戰士”。</span></p> <p class="ql-block">  本文史料:選錄自《德州晚報(湯錦瑤)》、《百度百科》相關網文,圖片、視頻選自網絡。在此一并感謝原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23.1</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阳谷县| 贵南县| 曲麻莱县| 思茅市| 南溪县| 内黄县| 澄迈县| 桦南县| 芜湖县| 焦作市| 玛纳斯县| 平江县| 鹿泉市| 永宁县| 孟村| 黄梅县| 富川| 黔南| 新乡市| 舟山市| 泽州县| 宁夏| 偃师市| 南充市| 磴口县| 会理县| 嫩江县| 桃江县| 科尔| 松阳县| 来宾市| 修水县| 南投县| 陆川县| 丰镇市| 尼玛县| 阿鲁科尔沁旗| 博客| 弋阳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