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母親安詳地走了!她為啥因“四野”部隊日籍女兵班長未找到而遺憾終生?

王立昕

我的母親是老兵 <p class="ql-block">母親在青島</p> <p class="ql-block">母親于淑芹1930年12月26日出生在吉林省延邊州安圖縣長白山下的一個小山村。</p> <p class="ql-block">1946年兵荒馬亂的年代,家里貧寒,母親經人指點,三個同鄉人跟著一支隊伍就上了路,后來才知道這支部隊叫東北野戰軍。</p> <p class="ql-block">這支部隊鏖戰東北,揮師京津,飲馬長江,挺進華南,先后解放了東北、華北、華南、華中大片國土,從中國北方的白山黑水一直挺進到南疆的天涯海角,橫掃了大半個中國!這就是威震八方的“四野”。(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正式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p> <p class="ql-block">四野后勤系統共6個分部,母親在二分部野戰醫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0年1月,當</span>部隊來到湖南長沙衡陽一帶時,四野奉命接到組建海軍的命令。爾后,一部分進京組建海軍直屬隊,一部分奔赴青島籌建海軍基地。母親跟隨部隊來到青島。從這天起,這支部隊脫下陸軍軍裝穿上海軍軍裝,可以傲嬌地說一句:中國海軍航空兵從青島啟航。</p> <p class="ql-block"><b>集結青島 從陸軍到海軍</b></p><p class="ql-block">1950年夏,海軍第一航空學校成立,母親在航校衛生處工作。</p><p class="ql-block">1955年,彭德懷一聲令下讓女兵脫下軍裝……聽說有的部隊一袋小米打發回家!</p><p class="ql-block">據了解,1952年,全軍共有女軍人11萬人,其中許多是紅軍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參軍的同志。在戰爭中她們有時比男人們付出的還要多,就在她們為全軍將要實施軍銜制而高興時,怎么也沒想到軍內高層正醞釀著讓這些女軍人離開軍隊的計劃。1953年12月,中央軍委又做出了全軍陸續轉業復員10萬女軍人的決定。更令女軍人無法接受的是,1955年當全軍評銜工作進入高潮時,國防部又發了一個《關于處理和留用婦女工作人員的決定》。文件中的“處理”“留用”“婦女工作人員”等字眼,讓她們十分不滿,所以自然就對負責制定這個文件的彭德懷產生了埋怨和意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我有一個“護士長的老媽媽”</b></p><p class="ql-block">母親萬般無奈,脫下不舍的軍裝,被分配到錦西縣人民醫院,在這里她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一開始任內科護士長,后來上沈陽醫學院進修,回來后在理療科任醫生、科主任等職。不過,“于護士長”這稱呼,可謂家喻戶曉,如雷貫耳!(筆者自以為是)因為母親多次評為錦州市,錦西縣的三八紅旗手,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等。</p><p class="ql-block">如今,母親享受離休待遇,她的醫療享受100%報銷;優撫補貼退休金八九千元……</p><p class="ql-block">母親一生一世都在繁忙的工作中度過。好像她從不在家吃飯,也從不做飯,他曾是當地的縣政協委員,縣醫院的內科護士長,理療科主任,出席錦西縣烈軍屬榮復轉業退休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代表,以及市縣各種先進的獎狀貼滿墻,因為長期看不到她,基本上叫“媽媽”的機會不多,甚至我進入中老年的時候,她也知道我叫“媽”叫不出口,有一天她說叫聲媽,給你發獎金!</p><p class="ql-block">特別近年來,龍港區委還經常登門拜訪慰問這個八九十歲的老太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龍港區委上門為母親送的“建國70周年紀念章”2019</p> <p class="ql-block">更正一下:母親起初當兵的部隊叫“東北民主聯軍”,東北民主聯軍以前叫“東北人民自治軍”。后于1946年1月改為“東北民主聯軍”。林彪任總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周保中、肖勁光任副總司令。1947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解放軍,下轄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p> <p class="ql-block">1949年3月11日,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p><p class="ql-block"><b>湘江遇險 多虧日本籍女班長</b></p><p class="ql-block">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后,9月,母親的部隊參加了衡寶戰役。有一天,母親在湘江游泳時發生不幸,因為頭一天發病瘧疾高燒40度,身體虛弱,體力不支,沉底湘江,這時日本籍護士班長達瀨奮不顧身救出母親。</p><p class="ql-block">(見下圖:護士班全體合影照片)</p><p class="ql-block">后排右一為母親于淑芹,救命恩人護士班長可能是前排其中之一。(這里請當事人諒解)</p> <p class="ql-block"><b>尋覓救命恩人 遺愿終未實現</b></p><p class="ql-block">記得八十年代初,母親找出這張照片,指著救命恩人說,一定要找到她!于是我馬上給日本國厚生省寫信,寄去尋人啟事!遺憾,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記得日本方面收到此信后很重視,但未找到此人。后來把此事反饋的我國外交部。(注:厚生勞動省[日文:厚生労働省(こうせいろうどうしょう)],是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p> <p class="ql-block"><b>母親的部隊為啥有日籍女兵?</b></p><p class="ql-block">東野進入東北后,從沈陽、四平、齊齊哈爾到哈爾濱,沿途接管了不少日軍的陸軍醫院和日本人開辦的鐵路醫院和市立醫院。</p><p class="ql-block">而戰地醫療一直是東野的薄弱環節,因此動員一些等待遣返的日籍人員留了下來,其中包括醫生、護士、藥劑師甚至是各方面的醫療專家,即便現在來看也是非常必要的。</p><p class="ql-block">東北解放戰爭全面爆發后,東野的戰地醫院和后方醫院急缺專業人才,自然也要動員一部分日籍醫護人員進入到我軍的衛生部門。東野留用和征用的日籍人員,總數在5000人左右。其中有1400名表現較好的人員,一直隨軍到東野入關作戰。母親所在四野二分部中的日籍女兵,就是當時的情況。據說她們在1949年底都回國了。</p> <p class="ql-block"><b>母親的最后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今年七月暑期,我們從驅車北京到葫蘆島看望母親!那時她神情自若,應答敏捷,還讓我伸出手來:叫聲媽,給你發紅包!</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8日,接到妹妹的電話:老媽有些神志不清,不吃東西……我們又一次急忙趕回葫蘆島,進葫時費勁周折,排長隊做抗原,又折騰重新排隊一個多小時才見到老媽。</p><p class="ql-block">陪伴母親八天后的11月16日凌晨三點多,距生日還差40天就92歲的她沒有一絲痛苦安詳地離開了我們!</p> <p class="ql-block">母親榮獲的各種獎章、紀念章</p> <p class="ql-block">母親最鐘愛的是這枚“解放獎章”(正面)</p> <p class="ql-block">“解放獎章”(背面)1945—1950</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解放東北紀念章”1948</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華北解放紀念章”1950</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解放華中紀念章”中南軍政委員會頒發1950</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全國人民慰問人民解放軍代表團贈”1954.2.17</p> <p class="ql-block">母親的“錦西縣烈軍屬榮復轉業退伍軍人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大會紀念章”1958.8.17</p> <p class="ql-block">我把思念化成祝福,托清風帶給天堂的爸爸媽媽!愿爸爸媽媽在天堂一切安好!</p><p class="ql-block">點燃成千上萬只心中的蠟燭,為爸爸媽媽照亮天堂的每一條路……</p><p class="ql-block">不孝犬子,唯有悔恨;</p><p class="ql-block">愿母在天,安息千古!</p><p class="ql-block"> 王立昕 2022.12.26</p><p class="ql-block"> 于京都副中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西县| 拉萨市| 西峡县| 黎平县| 乡宁县| 偏关县| 靖西县| 江津市| 杭锦后旗| 武山县| 阿城市| 六枝特区| 台南县| 吉首市| 洛扎县| 九龙城区| 刚察县| 新晃| 宁阳县| 冕宁县| 海晏县| 长子县| 新巴尔虎左旗| 聂荣县| 桂林市| 犍为县| 昆明市| 遂平县| 郯城县| 宜丰县| 琼结县| 青阳县| 安达市| 古交市| 河北省| 城市| 福海县| 正宁县| 独山县| 阜宁县| 昔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