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自從去年拍過一次暴雨中的荷花之后,再拍陽光下的荷花,就感覺少了許多水靈靈的韻味和靈氣,不想再拍晴天的荷花了,而上次拍的雨中荷,便成為了絕版——之后就算荷花還會再開,暴雨還會再來,拍攝人卻不一定再有那時的那個心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有酣暢淋漓的暴雨,有嬌艷欲滴的荷花盛開,有昂昂然的雅興,才會有一幅幅難以復制的好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天想聊的不是荷花,只是想借荷花做個引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這世間雅人雅事,美人美景,必得有幾樣相輔相配,相得益彰,如成事之天時地利人和,方能完美,造就極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賞梅花,拍梅花也是如此。琉璃雪世界,便是梅花的絕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古人一向是梅雪不分家的,詩情畫意向來少不了它們。宋代盧梅坡就曾在《雪梅·其二》中寫道:“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絕訝梅花晚,爭來雪里窺”。先好好冥想一下這樣一幅畫面:白茫茫天地之間,雪花飛舞之中,或雪后初霽之時,有獨自一人或兩三知己作伴,自寂靜的原野里踏雪而來,踩著雪“咔嚓咔嚓”前行,在一草廬旁尋得幾株耀眼的紅梅,主人開門迎客,紅爐泥瓦,煮雪烹茶,聞香賞梅,把盞言歡,豈不快哉……。這樣的一幅《踏雪尋梅》,更是歷代文人心里的一幅超凡脫俗、雅逸情趣、動態(tài)唯美的詩意畫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紅樓夢》大觀園里就是一個詩意的棲居所在,里面亦有兩處“踏雪尋梅”的描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一處是寶玉看到妙玉櫳翠庵中的紅梅的畫面:“于是走至山坡之下,順著山腳剛轉過去,已聞得一股寒香拂鼻。回頭一看,恰是妙玉門前櫳翠庵中有十數(shù)株紅梅如胭脂一般,映著雪色,分外顯得精神,好不有趣!”……。寶玉到櫳翠庵乞來紅梅,眾人圍觀:“原來這一枝梅花只有三尺來高,旁有一枝,縱橫而出,約有二三尺長,其間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筆,或密聚如林,真乃花吐胭脂,香欺蘭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大觀園里每個庭院的建筑布局和植物景觀完全是為書中人物“量身定做”的,建筑形式和植物選材與主人的性格或命運都是息息相關的。從這里即可看出曹雪芹不僅在文學方面、而且在植物以及景觀方面的造詣都頗深,無一處不是匠心獨具。如寶玉的怡紅院內(nèi)植物主要有西府海棠、芭蕉、薔薇;黛玉的瀟湘館里種的是湘妃竹、芭蕉、梨花;寶釵的蘅蕪苑種的是各種香草仙藤。孤冷清洌的梅花自然是和檻外人妙玉相配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另一處是賈母攜寶玉和眾位小姐到大觀園踏雪賞梅,曹雪芹就特地為薛寶琴設置了這樣一個驚艷無比的場景:“四面粉妝銀砌,一個披著鳧靨裘的女子在山坡上遙等,身后一個丫鬟抱著一瓶紅梅花。眾人都笑著說,像極了仇十洲所畫的《雙艷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真?zhèn)€是“寶琴立雪,千古一絕”!便有后人陳慧茹為這個畫面賦詞一首《踏莎行?寶琴立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粉飾樓臺,銀裝庭戶。山河素裹無窮處。裁詩盡興訪紅梅,琉璃世界胭脂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疏影橫斜,嬌娃凝佇。輕裘瑋態(tài)誰能賦?渾如艷雪勝丹青,惹人欲點鴛鴦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據(jù)查,“踏雪尋梅”是典出咱們大襄陽的田園詩人孟浩然。張岱《夜航船》曾記:“孟浩然情懷曠達,常冒雪騎驢尋梅,曰‘吾詩思在灞橋風雪中驢背上。’”梅雪相映,高潔雅致,激發(fā)了孟浩然寫詩的靈感,吟出“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的詩句,成為千古佳話。踏雪尋梅的雅興也就是這么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以往看書看得多,我極愛幻想,喜歡自我代入,對文人雅事十分入迷,也時常附庸風雅,于拍花賞花中尋找寫小作文的靈感,于沉思冥想中設計那些唯美的畫面,于魂游夢中將我日有所思的全部呈現(xiàn)。醒來后我再把夢境記下來,便有了一些完整而唯美的小故事、小情節(jié),以致我時常沉浸在美夢中不愿醒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哈哈,“洗洗睡吧,夢里啥都有”,大概說的就是我這類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谷城漢江濕地公園有一處梅園,位于一大片池塘的對面,梅園規(guī)劃在公園最僻遠的那個位置,無論從哪邊走過去,相對來說都有一段距離。在我看來,就梅花的品性來說,那里倒是個最合適的位置,如果踏雪而去,必然會在雪地里留下一串長長的腳印,有一股遠道而來踏雪尋梅的韻味。如果梅園設在公園入口處,反倒顯得突兀、不倫不類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反復地品賞那些梅花的照片,也是我業(yè)余時間的樂趣。梅園初建,好幾年沒下大雪了。終于在去年冬天,遇到一個雨夾雪的天氣,我趕緊拎上相機,一個人跑到梅園,想拍一些雪梅的照片,但遺憾的是未能如愿,雪花落下來,很快就化成了雨,好在地上也還有薄薄地一層來不及化的雪,襯得那一片梅樹梅花也頗有幾分遺世獨立的感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沒拍到雪梅,但拍到雨梅也是意外的收獲,水靈靈清艷冷冽的梅花格外的楚楚動人,也成為我相冊里的絕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想來梅花生來就應該長在偏僻幽靜之處的,至少也應該是個鬧中取靜的地方。有靜氣,能讓心靜下來,才能聞得到彌漫在周遭似有若無的幽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因此,相比之下,品賞的心境更為重要,得用純粹的心靈來感受,用純粹的精神相融合,才配得上這份靜氣,這份香氣,這份雅氣。“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還有這份幽靜微瀾之下的愉悅心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起“踏雪尋梅”這個題目,用的人太多,也略顯單薄,于是我便想起我一位閨密的名字,用來配它,是極有畫面感的。隨手也翻看了我們之前的心情文字,也覺得十五年前她那一份心境是十分相宜的,干脆一股腦兒的借用了,她應該不怪我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自2004年開始上網(wǎng)進論壇、玩博客和QQ空間,寫些不入流的心情文字,每日里樂此不疲。某一天柳兒把我拉進她們班的同學群里(我們不是一個班的),我在群里分享了我的一些小文章和照片,才開始與尤紅有了真正的交流,以前在學校僅僅是認識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誰知她這人瞎混了這么些年,網(wǎng)齡卻不長,不知道網(wǎng)上文章浩若繁星、多如牛毛,一開聊竟對我的小文章佩服得要死,竟然認真地逐篇閱讀,有的還打印下來,說拿回家仔細地看,而且在QQ空間日志里專門提到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火葦兒是什么時候混進我們工會(2)班隊伍的,已無確切紀年可考,柳兒是奸細無疑,不過這奸細居功至偉,可待表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上學時,只覺得她象個假小子,笑容又有些靦腆。聽說有才,并未機會拜讀其文章華彩。印象中有她,只是還浮在表面。偶爾翻看照片,只覺青春逼人、虎虎生風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青春尾巴’創(chuàng)始之初,柳兒說把火葦兒加進來吧,就這樣,她又不經(jīng)意地打入了我們的革命隊伍,并一下子光芒頓現(xiàn)。我試著說發(fā)幾張照片過來吧,沒想到她發(fā)過來的是整個影集。這一份敞亮撲面而來,甚至帶著春天的和風與花香,雖已為人妻為人母,她的青春似乎不曾有什么改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何宇寫過一篇文章,意思是面由心生,大約正是這個緣故使她面容依舊吧。然后是她的博客,伴著一篇篇清新文章,她的形象日益飽滿豐富起來,而我塵封已久的世界也被她的春日的明凈的陽光溫暖開來,生活從此變得不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火葦兒就是一片陽光,她永遠是那么敞亮,心胸隨時都為朋友打開著。說她是一顆溫暖的黑珍珠應該不為過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些小文章竟能讓她感覺到清新和溫暖,我也頗感意外。對她內(nèi)心世界的了解,我也只能從這后來的聊天中判斷出來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讀你的文章我會想到老的時候能在你的故鄉(xiāng)一聚,那時應該還會有這樣的心情的。其實不管世事如何,內(nèi)心的純凈應該是不變的。至少我這么認為。到時一幫老妖精再開心地回到青春心情,該是何等的快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 你們帶給我的可不僅僅是快樂。真的,還有陽光和溫暖,自然還有更深的東西,所以我總怪柳兒,為什么早不和我聯(lián)系。早聯(lián)系你們就好啦。我的生活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不過也未必,如果心性愚頑的話,總是要磨一磨才是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她將我的“那一份敞亮”點的是如此透徹,并從我的文字中一天天地了解我,說明她是個感受力很強的人,有著敏銳的嗅覺。之后每天她總會和我聊一聊文章,聊她看了我的文章之后的感覺。也僅此而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 1, 1);"> 但如果僅憑這些,就斷定她是個孤獨的、多愁善感的人話,那就大錯特錯了,不了解她的人一定會上她的當?shù)摹D求w形兒,那臉盤兒,那酒窩兒,還有說話那口氣,是做不了林黛玉的,用我火眼金睛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打量,壓根兒沒那味道兒!——她身上那“德性”,怕是難以改變的。有些只是被平淡的日子給隱藏起來了,還有些是因為沒有從平淡的日子里發(fā)現(xiàn)能讓自己興奮的、感興趣的事情罷了。總之,本性是不變的,只是少了一些激情罷了。一旦給她一點刺激和自由的空氣,她肯定會象一條失水的魚,迅速的活過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我這么一眼看透她,她果然毫無保留地向我坦露了她的心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的確,你一語中的。我不該是憂郁之人,可是卻彎彎曲曲地走進了迷途,黛玉確是我曾經(jīng)最喜歡的人。我自知無貌,卻總是追求著一份不切實際的浪漫情懷,這也注定了我一生的不幸。有過,這些也已是昨日云煙,而我現(xiàn)在,也已不再喜歡黛玉那種過于沉郁的情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聰明的你,大約也從中看出了我的自卑情結,我自始至終都是自卑的,年輕時的自卑導致了我的惶惶不可終日,總想找個依靠,卻總是覺得找到的遠不是依靠,那是因為一個人只有自己能夠獨立撐起,才能有人去靠近你,藤的最大悲劇或許就在于沒有了支撐,藤便不存在了,這是可悲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只是我明白得太晚。然而終歸是明白了,明白的多了,反倒沒那么自卑了,原來把人想得無限好,及至走近卻又是無限的失望。現(xiàn)在知道,人都是食人間煙火的,而我更是凡俗之人,原來是把自己看得太高,而實際上,只不過是螻蟻人生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此時心境終于平靜,隱隱的不甘也只是靜靜地棲在枝頭了。現(xiàn)在的我,卻真的有點望盡天涯路了。我總會不由自主的想起我的生命盡頭,想到那一刻,我總是悚然心驚。難道,我的一生的意義真的就是這樣不明不白的僅僅走一遭而已?這絕對不是我的愿望,可是我到底能做些什么?我卻找不到答案,又難道我就在這種尋覓的困惑中走過一生?這與不明不白又有什么區(qū)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我始終在這種困惑與迷惘中倍感虛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而我真正的不快樂是從上班開始的。我不喜歡人情世故,也不想去學,又在這樣的一種單位,所以撞了無數(shù)南墻。所以這些年是不快樂的,然而要走出去,卻也是不容易的。可是我卻不想說,因為不想讓人知道我是不快樂的,直到今天我才告訴你,我是不快樂的。但也只是淡淡的,不再具有什么別的意義,只是一種生存心境而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 我似乎是一只刺太長太尖的豪豬,想要溫暖,卻只是遠遠地祝福走在我生活里的許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要我說,她的這段文字不僅把她自己,也把當時我們這個年齡層的人的心境描述得很透徹了——這就是尤紅,一個雖隱藏在殼里卻能看清自己的人,一個不想安于現(xiàn)狀、總是心有不甘的人,一個無法玲瓏剔透、左右逢源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年少的時候,我們哪一個不是懷著萬丈豪情期待著美好的人生?哪一個不是抱著十分的熱情投入工作?但美好的人生終究難以按照我們的意愿去實現(xiàn),它是一條有著很多岔路口的、曲曲折折、凹凸不平的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那年已過三十六歲了,內(nèi)心想必還有很多滋味是無法言說的,不管是她,還是我們中的任何一個。因此,我并不想去了解她之前十五年里有過怎樣的心路歷程,她的生活是個什么狀態(tài),只知道無論是她,還是我們,人生都已進入到“欲說還休”的階段了,都感覺到了初冬那一絲絲的寒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然而,她卻不知道,在那個初冬的寒冷中,在那個我開始有些霉氣不太順暢的36歲的年紀,她的QQ群和她對我的贊譽,也如同一股春風吹暖了我灰暗的面孔,也讓我感覺到了我存在的價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我的文章寫得好不好并不重要,但如果能給哪怕一個人帶來快樂,引起共鳴,消除抑郁,那也是值得我去堅持的。正如何宇所說:“忘卻自己的憂傷,給予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既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關懷、都需要被安慰、都需要被賞識,都希望能在寒風瑟瑟中牽到一只溫暖柔軟的手,感受到一張友好善意的面孔,那么,冬天來了,我們何不借這結網(wǎng)的友情來相互安慰、相互取暖?用我們的手、我們的心,祛除寒冬的侵襲,在我們純凈如雪的精神家園里快樂地耕耘,描繪出點點梅紅的暖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凌霜無懼,踏雪尋梅,崖上那枝尤紅。屆時她一定會是歡呼雀躍得最興奮的那一個。雖青春不在,但我們當努力尋找回那份品賞生活的美好心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心境是最重要的,快樂是需要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chuàng)造的。若有那個雅興,無論遠近,晴天也行,下雪更好,配什么樂,賞什么花都好!</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德镇市|
莱阳市|
托克逊县|
满洲里市|
同德县|
湖北省|
周宁县|
镇坪县|
盘山县|
渑池县|
江孜县|
侯马市|
伊吾县|
洪泽县|
茶陵县|
长武县|
曲沃县|
侯马市|
中阳县|
绍兴市|
潢川县|
肃宁县|
虎林市|
淮南市|
台前县|
临武县|
南阳市|
临朐县|
韶关市|
瑞金市|
开封市|
青岛市|
乌拉特中旗|
永顺县|
进贤县|
南皮县|
兰州市|
堆龙德庆县|
平凉市|
汪清县|
卢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