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真龍地,這個名不經傳的地方,對我來說卻是個魂牽夢縈的地方,因為那是我工作過十幾年的小山村。</p><p class="ql-block"> 我是個1970年從上海插隊到安徽的知青,1972年由上海支內安徽舒城皖江機械廠的父親單位給本糸統招工,把我從淮北潁上縣半崗店公社招工到皖江機械廠,在皖江廠學習一個月后,分配到了安徽六安浦信化工廠(國營9335廠),1975年調到了安徽霍山縣真龍地省紅旗木材廠(國營9539廠)。</p><p class="ql-block"> 真龍地,又叫九椏樹。龍即天子,龍誕之地,何等神圣。人無十全,樹無九椏,何等珍稀。在這地名深蘊文化的地方,工作生活了十幾年。</p><p class="ql-block"> 工廠怎么會建在大別山溝溝里呢?那要追溯到1964年,在毛主席"備戰、備荒、為人民”方針指引下,國家在安徽、江西等省市布署小三線建設。1965年,安徽省小三線建設全面鋪開,小三線最鼎盛時期的上世紀七十年代,真龍地當時在這里建立了兩大軍工廠,安徽省紅旗木材廠和安徽省淮河機械廠(國營9346廠),先由兵器工業部后由省國防工辦菅轄,淮河機械廠生產56-1式班用機槍。紅旗木材廠生產機槍槍托和常規輕武器的包裝箱如:40火箭彈包裝箱,子彈箱等。</p><p class="ql-block"> 紅旗木材廠1969年籌建,1970年5月破土動工,1971年7月基本建成,開始生產,1972年1月全面生產。</p><p class="ql-block"> 淮河機械廠1965年當時華東局、江蘇省委指示,由蘇州市負責包建一條輕機槍生產線。由蘇州農業機械廠為班底廠,組織全市24家單位協作。1969年1月,第一挺樣槍試制成功,蘇州單位完成工夾模具800多套。1969年5月,移交安徽管理。1967年11月,在霍山縣真龍地籌建,1969年5月,蘇州廠職工及設備、材料開始搬遷進山。隨遷職工778人,家屬200余戶,動用汽車40余輛,搬遷持續了4個月。蘇州廠連人帶家全部內遷,包括醫生,理發員,炊事班,種菜的園丁,甚至配齊了幼兒園和小學老師,后來因生產發展需要,當地招工等,職工有1191人。</p><p class="ql-block"> 1975年我父親從皖江機械廠調動到淮河機械廠,我住在淮河廠,每天乘淮河廠秦師傅開的班車到紅旗廠上下班。那個時候的真龍地,有了兩個軍工廠,小山村成了小城鎮,紅旗廠有貫穿廠區南北的紅旗大道,紅旗中學,紅旗幼兒園,大禮堂、招待所。淮河廠有淮機小學、電影院、廠衛生所、招待所、小賣部、蔬菜組、幼兒園,小李園有籃球場和露天電影院。由于淮河機械廠大部分是蘇州內遷過來的職工,九椏樹大橋上賣菜的農民甚至也聽得懂幾句吳儂軟語的蘇州方言,霍山當地招工進廠的學員,有的也學會用蘇州話與師傅交流,我女兒在淮河廠幼兒園也學的一口蘇州話。淮河廠食堂蘇州廚師燒的紅塊肉、糟鵝、素雞面等,至今還回味無窮。</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個年代能夠招工進三線軍工廠算是幸運的,早上廣播起床號,晚上中央新聞聯播后熄燈號,起初我和父親住在淮機廠辦公大樓上面,早上上班前父親與侯旭初、老張一起喝早茶,晚飯時父親在煤油爐上炒萊,再油氽點花生米,喝點小老酒,解解一天工作的乏累,后來父親調到安徽住滬辦軍工處,我們原來住的家屬區地方要建蔬菜組門市部,搬到了黃土嶺下面家屬區,與曹其官,陳惠娟做鄰居,曹師傅經常早上幫我從九椏樹早集市帶買蔬菜,暑假里曹師傅在蘇州讀書的女兒菁菁、兒子冬冬來廠來,大家一起玩得特開心。</p><p class="ql-block"> 真龍地,我們在這里結婚成家,女兒在淮機廠衛生所出生,這個幽密的大別山溝里留下我們十幾年青春生活。那個年代家中普遍沒有相機,留存的幾張照片也是借單位照相機拍的,以下就是僅存保留下來幾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p> 母親、弟弟、妹妹從上海來山里,一家人團聚晚餐。 妹妹拿著羽毛球拍,母親依偎在家門口。 弟弟在真龍地公社門口留影 弟弟坐進王占山師傅開的解放牌卡車拍照留影 弟弟在紅旗廠大橋留影 我與夫人、女兒一家三口 夫人和女兒到當時算的上好景點的招待所留影 1980年以后,根據國際形勢變化,國家對三線廠實施了遷并戰略,紅旗機械廠先搬遷到合肥,淮河機械廠后搬遷到蚌埠。由此我們告別了真龍地。<br><br> 真龍地,兩個小三線軍工廠幾千人離開了,無可避免地會冷清衰落。至今離開這里有三十多年了,但對這里的懷念之情卻不因時光的流逝而減少。有時還會在夢中出現,回到那里上班的日子,對它我們仿佛有著故鄉般的情感。離別三十多年的真龍地如今究竟怎樣了?2022年7月,趁上海疫情解封后出游了一次自駕游,第一站就是安徽,與如今家住合肥的幾位淮機廠同事相約在毛坦廠鎮碰頭,今天是2022年7月21日,早上游玩毛坦廠老街后即向真龍地出發。 <p class="ql-block">馬上要到真龍地了</p> <p class="ql-block">變電所轉彎處的山岥</p> <p class="ql-block">霍山縣與兒街鎮三線文化傳承營三線時光項目部</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淮機廠電影院由三線時光項目部在恢復修整</p> <p class="ql-block">當年我夫人居住過的女職工單身宿舍</p> <p class="ql-block">當年里面架三個雙人床的宿舍已成為新主人的廚房了</p> <p class="ql-block">與居住在這里的老鄉交談</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房子就是淮機廠幼兒園,我女兒曾在這個幼兒園由蘇州幼兒老師帶領,這里大部分是蘇州職工的小孩,當時女兒還會講一口標準的蘇州方言</p> <p class="ql-block">整個幼兒園由兩戶村民各化了5萬元買下。</p> 五車間單身男宿舍 <p class="ql-block">五車間原址門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這里曾經是廠理化室,仇積云同事在理化室上班,在幾十年前上過班的地方留張影作為紀念</p> 村民的蘑菇棚 <p class="ql-block">淮機廠招待所,現在給一位村民買下居住</p> <p class="ql-block">村民家養的孔雀</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小李園,是當年建造的職工家屬區,這里還有個籃球場旁邊是露天舞臺,經常放映露天電影,但今天一點也找不到當年的痕跡了,一排排的家屬區樓房一幢也不留,聽說是拆掉賣磚頭了。</p> <p class="ql-block">這個魚鱗壩是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當年為到廠區走路近一點,在此開了個山洞,穿越山洞要比繞山路近很多,但當時山洞的路是很平坦的,現在卻根本不能行走過去了。</p> <p class="ql-block">離開淮機廠后回到真龍地九椏樹街上,我到紅旗廠轉了一圈,當年的九丫樹一條街也面目全非。</p><p class="ql-block">中午在大別山臻味館就餐,由夫人的同事請我們嘗嘗山里餐味,在此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這個飯店的位置原本應該是真龍地郵電局,如今郵電局不知遷往哪里了,當年我與郵電局的職工因工作關系經常見面,分開幾十年也甚是想念,我從飯店旁邊的理發店打聽到了當年郵電局職工王學平的聯系方式,互加了微信好友,這也是這次來真龍地的收獲。</p> <p class="ql-block">真龍地已離別三十多年,有時總會時不時地想起這個生活過十幾年的地方,回味我們的三線時光,今天和老同事一起回到這里看看,也算是了確一個心愿,最開心的是與老同事多年不見,相聚故地重游,敘舊道現在,開心時間短,期待下次上海或合肥再相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椒县|
新龙县|
乐山市|
会昌县|
客服|
镇坪县|
扎赉特旗|
泾阳县|
青州市|
家居|
贵港市|
吉安县|
米易县|
平武县|
康平县|
武平县|
绥宁县|
蓬安县|
南丹县|
堆龙德庆县|
大英县|
万州区|
乌兰浩特市|
平度市|
定陶县|
盈江县|
忻城县|
西峡县|
宜章县|
沈丘县|
肇庆市|
和田县|
兴城市|
陈巴尔虎旗|
临洮县|
五台县|
牟定县|
那曲县|
岳西县|
丹巴县|
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