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走進嘉興 把紅船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風雨兼程

<p class="ql-block">初冬的嘉興躲在秋日里久久不肯出來,簇簇海棠傲然綻放,蜂纏蝶戀爭蕊奪香,綠橘、紅楓、黃柚、白菊,相融交織,五彩斑斕,相映成趣,一脈風雅。在晃晃悠悠的烏篷船上,一搖一擺的搖櫓在清澈的河里暈開了水波,就這樣搖進了江南的冬,劃破了水鄉的每一個清晨與黃昏,搖曳出一幅絕色水墨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江南嘉畫 道不盡的紅船圣地</b></p><p class="ql-block">嘉興,別稱禾城,地處滬浙蘇三省(市)交匯處,東臨大海,南倚錢塘,北負太湖,西接天目,運河抱城,大港小涇,九水連心,潑墨詩意。湖、蕩、灣、港、漾、溪、匯、潭、浜、池“碎鏡”般鋪滿大地,筑就了這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因水而盛的風韻古城。嘉興是山多地少的浙江唯一的大平原城市,一馬平川,土地肥沃,古老的稻作文化成就了嘉興“天下糧倉”的美譽,嘉興農民收入已連續19年居浙江首位。</p> <p class="ql-block"><b>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禾居中央。</b></p><p class="ql-block">漫步嘉興,每走一段,總能迎頭“撞”見些古風遺韻、舊日時光;每望幾眼,便會心醉神馳于詩畫江南、靈秀水鄉。兩千年前這里曾經是吳越爭霸的主戰場,一千年前車水馬龍的浙西府,風流未被雨打風吹去,中國核電從這里起步,一部《似水年華》帶火了的烏鎮,階前流水槳聲遠的西塘讓人流連。</p> <p class="ql-block">遙看浙水吳山,清官廉吏輩出,僅監察御史就有156位之多,更有唐代賢相陸贄的清廉故事躍出紙面,走出高閣,流于街巷,傳于眾口。近看名湖綺園,中國科學院士汪胡楨、愛國人士沈鈞儒、文學巨匠茅盾、著名學者沈曾植、一代宗師朱彝尊、國學大師王國維、現代畫家豐子愷、現代詩人徐志摩、民國大師李叔同、武俠泰斗金庸、三毛之父張樂平、當代作家木心等名家故居、紀念館比比皆是,遺跡燦若星辰。更讓人永不忘卻的,還有一群特殊重要之人,他們并非嘉興居民,卻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把最熾烈的紅色寫進這座城市的歷史,讓一場“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奮起了整個民族的精神,而煙雨樓則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巨變。</p> <p class="ql-block"><b>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b></p><p class="ql-block">說嘉興就不能不說南湖,中國多個城市都有南湖,其中最有名的非嘉興南湖莫屬。南湖是嘉興的名片,因位于嘉興城南而得名,與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并稱江南三大名湖,素以“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和“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煙雨景致成為江南著名的旅游勝地。南湖是滋養嘉興的母親湖,她形成于漢代,三國時稱陸渭池,亦稱鴛鴦湖。北宋以后,湖畔陸續興建園林,嘉興詩人聞人滋《南湖草堂記》記載:“(嘉興)東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百二十頃。”到唐代改名南湖,明嘉靖年間,嘉興知府趙瀛疏浚河道,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島,次年移樓于島上,形成景觀,環湖四周,亭臺掩映,假山回廊,錯落有致,桃柳相間,煙波渺渺,水波隨風起伏,仿佛詩詞中的一平一仄,帶著獨特的美感韻律。古城的悠悠水巷變得清澈澄凈,枕水人家的生活過得恬淡愜意,成了無數文人墨客的傾心之地。清順治七年,以吳偉業為首的江南士人在南湖舉行十郡大社,名人云集,連舟百艘。乾隆六下江南,八登煙雨樓,賦詩作畫,盛贊不已。民國元年10月,孫中山游覽南湖,在煙雨樓假山前與各界人士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b>一泓南湖水,幾多煙雨情。</b></p><p class="ql-block">碧瓦飛翼,朱柱明窗的煙雨樓,點綴于青山碧水之間,本身就是一瀑凝固的千年詩意。煙雨空蒙,時隱時現,于光景散漫之時,宛如一道凝刻時光的歷史剪影。煙雨樓始建于五代后晉年間,初位于南湖之濱,吳越王第四子中吳節度史、廣陵郡王錢元鐐“臺筑鴛湖之畔,以館賓客”,為游觀登眺之所。此后,歷史滄桑,幾經興廢,甚至很長一段時期銷聲匿跡,也未曾消減它對世人的吸引,反而成了不知多少人心頭的朱砂痣。現存煙雨樓為嘉興知事張昌慶在1918年“會紳募款重建”。煙雨樓前有兩株高大的銀杏樹,與煙雨樓原構同庚,樹齡已經超過450年。建國后,黨和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園林煥發新貌漸成格局。煙雨樓作為湖心島上的主要建筑,現已成為島上整個園林的泛稱。正樓兩層,高約20米,重檐飛翼,典雅古樸,雕梁畫棟,在綠樹掩映下,更顯雄偉。樓前檐懸董必武所書“煙雨樓”匾額,因唐朝詩人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詩意而得樓名。樓下正廳內懸“分煙話雨”匾額,兩側梁柱上掛木雕楹聯“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匾額的書寫者褚輔成是嘉興本地人,我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細心的游客可能會發現,匾額中的“雨”字明顯是少了兩點。關于書寫者故意少寫兩點的原因,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希望多雨的嘉興能少下一點雨,減少洪澇災害。楹聯的撰寫者是董必武,聯、書俱佳,頗見功力。二樓正廳內懸篆書“湖天一覽”匾額,題寫者是著名書畫篆刻家王個簃。兩邊有聯“如坐天上有客皆仙煙雨比南朝多少樓臺歸畫里;宛在水中方舟最樂湖波勝西子無邊風月落樽前”。樓內四壁密布郭沫若、劉海粟、陳叔通、沈鈞儒等名人為南湖題寫的詩文作品,文采飛揚,蔚為壯觀。樓中還有許多石刻,其中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的題刻,元代吳鎮竹畫刻石,近代吳昌碩所書的墓志銘碑刻等較為著名。在煙雨樓西南和東北各有一座御碑亭,兩亭內石碑上分別刻有乾隆帝前四次下江南在南湖留下的詩句。煙雨樓后,假山巧峙,花木扶疏。假山西北,亭閣錯落排列,回廊曲徑相連,玲瓏精致,各具情趣。登樓望景,南湖波平岸闊,淡水碧林,相映成畫,別有情趣。夏日倚欄遠眺,湖中接天蓮葉無窮碧;春天霪雨霏霏,述說著無盡的纏綿悱惻。煙雨樓前,一條飛檐斗角的畫舫靜靜地停靠湖邊,向往來的游客生動地展現出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場景,來到這里的人大都會放慢腳步,用心地凝視,仿佛能聽到船艙里傳來一百年前那一聲聲莊嚴肅穆又振奮人心的聲音,小小的一條船,富有理想的十幾個人,在這里改寫了歷史,帶領著這個東方大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薪火相傳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b></p><p class="ql-block">歷史的煙云,不會因歲月沖刷而輕易消散;精神的豐碑,只會在時間流淌中熠熠生輝。南湖革命紀念館于1959年10月1日成立并正式對外開放。當初,館址設在湖心島上,借用湖心島古建筑作為舉辦黨史展覽的場所,人們習慣稱之為南湖革命紀念館舊址。黨和國家領導人十分重視和關心紀念館的建設發展。董必武、宋慶齡、鄧小平、胡耀邦、江澤民、胡錦濤等80余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親臨視察,或題詩題詞題字,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墨寶。1990年6月,“我為南湖增光輝”活動啟動,300多萬南湖兒女集資320余萬元,興建南湖革命紀念館。次年6月25日,在南湖東岸落成并對外開放,被人們稱為南湖革命紀念館老館。自此,紀念館成了能真正承擔展覽和宣傳教育責任的一座標志性建筑。改革開放催生南湖發展,2005年10月,中央批準建造紀念館新館,2011年6月30日落成開放,館址在南湖南岸與紅船隔湖相望。歷經3年籌劃6個月閉館重妝,2021年6月,改版提升的《紅船起航》主題展在南湖革命紀念館正式亮相。從中國人民反抗封建統治和外來侵略的激烈斗爭,到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再到黨在重大歷史時刻的關鍵抉擇,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跨越,最終邁向世界引領未來的新時代大國氣象……數以千計的文物資料、雕塑繪畫、視頻圖片,在5600平方米的空間里多角度、全景式呈現,崢嶸歲月奔騰而來。</p> <p class="ql-block">新館正南面為寬廣的七一廣場,占地總面積近600畝。新館正前方,大型照壁、升旗臺、圣火臺形成一條直線,照壁上“開天辟地大事變”七個毛體大字揭示出建館主題。該館由一主兩副三幢建筑組成,平面呈"工"字造型。建筑四周有56根檐柱,寓意中華大家庭56個民族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形象地烘托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領導核心”的深刻寓意。外墻采用大規格青面磚,使整座建筑既體現了莊重大氣的風格,又散發出濃郁的江南水鄉韻味。主體建筑俯瞰呈鐮刀鐵錘黨徽形狀,門媚鑲嵌鄧小平題寫“南湖革命紀念館”7個金色大字。</p> <p class="ql-block">11月22日,我們踏著初冬的腳步走進嘉興。紀念館分三層,主展陳分為救亡圖存、開天辟地、光輝歷程、走向復興四部分,以及中共一大代表人生軌跡、中國共產黨黨章發展歷程兩個專題。步入序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正中央的紅船浮雕,紅船石破天驚地從歷史畫卷中沖出,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顯示序廳“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南湖揚帆起航”的中心主題。序廳由上下兩層大型浮雕組成,一層浮雕分別以由外向內的形式,藝術地再現了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強調了歷史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二層浮雕以景物為主體,具體反映了中共“一大”在南湖舉行時嘉興的城市風貌和風景名勝等社會背景。兩層浮雕之間以6根巨大石柱貫通,蘊含了“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中流砥柱”之意。序廳頂部是一塊約100平方米的超大型屏幕,一枚巨型黨徽投射其上,熠熠生輝,象征著中國共產黨“指引中國革命和建設道路,照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整個序廳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藝術震撼,渲染了“中國共產黨誕生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這一主題。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率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到南湖革命紀念館參觀時,就是在序廳的位置發表了南湖重要講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救亡圖存 內憂外患下的抗爭與求索</b></p><p class="ql-block">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卓越貢獻,成為世界上偉大的民族,直至18世紀初,西方人仍在稱羨中國。當歷史走入近代,世界的格局發生巨大變化,清王朝仍然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陶醉在“康乾盛世”虛幻的泡沫下,固步自封閉關鎖國,生產方式凸顯落后,土地兼并日益加劇,苛重的租賦和徭役負擔使農民陷入難以生存的困境。政治腐敗日益嚴重,官吏貪污成風,為了解決財政問題,朝廷甚至公開賣官。為維護封建統治,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化專制制度,大興文字獄。在中國不斷落后的同時,西方國家卻開始飛速發展。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開展工業革命,美法德緊隨其后,資本主義國家迅速發展,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古老的中國遇到空前嚴重的挑戰。</p> <p class="ql-block">1840年,一個民族屈辱記憶深刻的年份,英國悍然發動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西方列強紛至沓來,發動了一次又一次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據統計,自第一次鴉片戰爭起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外國侵略者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共計343個。展廳內圖表顯示,自鴉片戰爭到清政府垮臺的70年間,中國僅賠款一項連本帶利總數達19.53億銀元,相當于1901年財政收入的16倍。19世紀以來,帝國主義列強又通過修鐵路、開礦產、辦工廠等特權,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熱潮。</p> <p class="ql-block">思想在槍聲里此起彼伏,人物在不同角落里一鳴驚人。</p><p class="ql-block">19世紀中葉起,由于西方列強的入侵和封建統治的腐朽,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山河破碎,生靈涂炭,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面對帝國主義侵掠攫奪和封建主義剝削壓迫,中國人民的反抗和革命斗爭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從虎門銷煙到三元里抗英,從太平天國到義和團;從“師夷長技以制夷”民智開啟到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再到救亡圖存的變法維新,中國人民以大智大勇探索著民族的出路,最終卻難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頹勢。</p> <p class="ql-block">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這是時間意義上一個新年的開始,更是歷史意義上一個時代的開始。在那個元旦,皇帝永遠成為寫在史書上的歷史名詞。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沒有從根本上摧毀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根基,在此后的幾十年里中國社會一直是在更為復雜的矛盾漩渦中掙扎和沉浮,在封建傳統與近代文明的雙向拉力中艱難邁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開天辟地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b></p><p class="ql-block">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為在黑暗中苦苦追尋救國救民真理的仁人志士指明了前進方向。李大釗是中國第一個傳播馬克思主義并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的先進分子,在展廳內,你會看到1918年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的勝利》,深刻闡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質,謳歌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p> <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4日,一群意氣風發的青年用熱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青春之歌,拉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帷幕,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新文化運動催生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馬列主義在中國加速傳播,中國工人階級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迅速結合,覺悟了的工人階級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急劇地積聚著階級力量,共產黨的早期組織在各地相繼建立,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的歷史就改變了方向。1921年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一個新舊時代交替的節點。由“南陳北李”遞出的革命火種,被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新青年”們徹底點燃。夏季的上海,濡濕悶熱,租界的洋人們沉浸在異域財富帶來的快感與苦惱中,上海的小市民正在一如既往地終日勞作。沒有人注意到,7月23日夜幕中的上海,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法租界望志路106號秘密開幕。國內各地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旅日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共派出13名代表出席,代表全國58名黨員。兩位共產國際的代表列席了會議。30日晚上8時許,第六次會議開始不久,因一法租界巡捕突然闖入而被迫中止,代表們陸續轉移到老漁陽里2號《新青年》編輯部——李達、王會悟夫婦的住所,商量改換會議地點,在王會悟的提議下,大家決定到嘉興南湖召開剩下的會議。</p> <p class="ql-block">8月3日10時13分,一列火車從上海駛入嘉興,成就了一次看似平靜卻驚心動魄的抵達,一群人走出車廂,隨即消失在人流中。在王會悟接引下,他們穿過宣公弄,跨過宣公橋,從春波門外的獅子匯渡口輾轉湖心島,登上畫舫,蕩舟南湖,船在湖里悠游了一圈,后停在距離煙雨樓東南約200米的僻靜湖面上。11時許,大會在這艘游船里悄然開始。18時許,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閉幕!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第一個決議,選舉產生了中央局領導機構和成員。最后,全體代表在船艙中,緊握右拳,莊嚴而輕聲地喊出時代的最強音:“共產黨萬歲!第三國際萬歲!共產主義——人類的解放者萬歲!”低沉而堅定的聲音穿透了20世紀初中國的霧靄,在中華大地上久久回蕩。這艘不起眼的小船,從此有了一個名揚中外的名字——紅船。</p> <p class="ql-block">一個大黨誕生于一條小船,從此中國共產黨引領革命的航船劈波斬浪開天辟地,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專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吹盡狂沙始到金 一大代表的人生軌跡</b>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年,13位代表滿懷理想的年輕人,為完成創建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歷史使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在中國革命血與火的考驗中,他們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可謂大浪淘沙,根據他們不同的人生軌跡大致可以將他們分為五類。</p><p class="ql-block">1、堅定信仰,奮斗終身。第一類代表是堅定信仰,為革命奮斗終身,最后參加開國大典的兩位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奠基人,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湘潭縣韶山一個農民家庭。1912年,毛澤東考入湖南省省立一中,他的這篇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論》,受到了當時的國文教員柳潛的極力贊譽,稱其為才氣過人,前途不可限量。五四運動前后發起成立新民學會,創辦《湘江評論》,這是以宣傳最新思潮為宗旨的湖南學生聯合會會刊——《湘江評論》,大革命失敗后,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一大批共產黨人,在全黨為挽救革命尋找革命新道路而進行艱苦奮斗,經過創建發展紅軍和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實踐,逐步找到了一條推動中國革命走向復興和勝利的唯一正確道路。這是井岡山斗爭時期毛澤東居住和辦公地之一。江西寧岡縣茅坪村的八角樓。在此后的革命生涯中,不管是倒海翻江卷巨瀾,還是雄關漫道真如鐵,毛澤東同志始終都是矢志不渝,信仰堅定,他帶領中國共產黨團結中國人民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了一生。1954年春,毛澤東視察海寧錢塘江海塘,1957年到海寧觀潮是賦詩一首:“千里波濤滾滾來,雪花飛向釣魚臺。人山紛贊陣容闊,鐵馬從容殺敵回。”1976年9月9日,毛澤東走完了他83年的奮斗人生。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886年出生于湖北黃安,曾任國家代主席、副主席,是唯一一位重訪南湖的中共一大代表。1964年4月5日,董必武重訪南湖。回憶起當年開會時的情景,心潮澎湃揮筆寫下了七絕詩,”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董必武早年留學日本,專攻法學,成為我國最早最優秀的無產階級法學家。1945年4月25日,董必武作為中國解放區人民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舊金山聯合國憲章會議,董老在聯大憲章上的簽字,也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在世界政治大舞臺上的首次亮相。作為一位忠厚長者,董老一生把自己視為人民公仆,以黨和人民的“老牛”自勉,1975年4月2日董老逝世,享年90歲。</p><p class="ql-block">2、獻身真理。第二類代表壯志未酬身先死,為共產主義事業獻出寶貴生命的四位代表,陳潭秋、何叔衡、王盡美和鄧恩銘。3、初心未改。第三類代表初心未改,雖然離開了黨組織仍堅持為黨的事業奮斗一生的李達和李漢俊。4、迷途知返。第四類代表迷途知返的劉仁靜、包惠僧。5、喪志變節。最后的這一類代表是在革命的過程中背叛了共產黨,走向了革命的反面,喪志變節的張國燾、陳公博和周佛海。張國燾:一大的風云人物,另立中央的叛逃者。這個主持一大會議,并在一大進入中央三人局,出任組織主任的風光人物,最后卻走到了另立中央與黨為敵的境地。1935年紅軍長征途中,反對中央北上抗日擅自率紅四方面軍南下,另立黨中央,進行分裂黨和紅軍的活動,1938年4月18日被開除黨籍。1949年移居香港,后定居加拿大。1979年12月3日病死多倫多。陳公博和周佛海追隨汪精衛叛國投敵,1946年2人以叛國投敵罪被判處死刑,周佛海后改為死緩,病死于南京老虎橋獄中。</p><p class="ql-block">13位代表的人生軌跡,顯示出了革命征途中的大浪淘沙,在革命的中心地帶,有一部分人不過關,但更多的人卻能為了當初的理想信念不懈奮斗,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堅持堅定堅守,才將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演繹成了燎原之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光榮歷程 奪取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勝利</b></p><p class="ql-block">翻開史書,幾乎所有的傳奇故事和王朝興亡,都和土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1927年大革命失敗,神州大地陷入白色恐怖。新生的中國共產黨遭受成立后從未遇到過的嚴峻考驗,中國革命處于命懸一線的緊要關頭。八七會議召開,轉折號角吹響,闖出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創建農村革命根據,開展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運動,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炮聲,震撼著中華大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蔣介石卻提出攘外必先安內忙于“剿共”,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不戰自潰,悲憤的控訴混合著反抗的呼聲。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發出了第一份抗日宣言,抗日烽火遍燃白山黑水。為堅持北上抗日,中央紅軍于1934年10月,開始著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事業從挫折走向勝利的偉大轉折。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武裝,廣泛開展敵后游擊戰爭,成為長期抗戰的中流砥柱。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1946年6月,國民黨軍隊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1947年3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反攻序幕,勢如破竹、秋風掃落葉般的三大戰役誕生摧枯拉朽的奇跡,“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簡潔有力、氣勢恢宏的口號,越過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跨過長江天險,迅速得到了億萬中國人民的熱烈響應,敲響了“蔣家王朝”的喪鐘。從此以后,社會主義新中國屹立在了世界東方。</p> <p class="ql-block">1949年,中國歷史上一個標志性的年份;10月1日,一個永遠為中國人民所紀念的日子。15時30分,人民領袖毛澤東用他那洪亮的湖南口音,響徹云霄的底氣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聲音傳遍天涯海角,震撼神州大地。歷史,從此掀開新的一頁。1953年7月,歷時三年的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完勝,全世界都開始對新中國肅然起敬,用嶄新的目光來重新衡量這個民族的分量和價值。從暴風驟雨般的土地改革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國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初步建立。在調整國民經濟的同時,中國在艱苦的環境下,以奇跡般的速度自主實現了兩彈一星,托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梁,終結了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的妄想。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p> <p class="ql-block">東方風來滿眼春。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改革開放在希望的田野上遍地開花。1992年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改革開放推向新階段。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香港澳門相繼回歸。經濟高速增長,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先后超過意法英德,出口超過德國成為第一大出口國,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走向復興 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b></p><p class="ql-block">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十年來,夢想如號角,吹響億萬人民團結奮斗的時代旋律;夢想如畫筆,繪寫民族偉大復興的萬千氣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華兒女凱歌行進,把光榮鐫刻在實現偉大夢想的非凡征程上。時間銘記夢想的足跡,歷史鐫刻奮斗的功勛。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科學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工作,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攀升,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不論高鐵、橋梁、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還是天宮、玉兔、大飛機等創新型科技成果的取得,都彰顯了科技創新在經濟建設中的巨大活力。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全社會法治觀念明顯增強。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黨的理論創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歷經8年精準扶貧,決戰5年脫貧攻堅,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綠色發展理念成為腳踏實地的行動指南,創造了人類生態文明史上的奇跡,中國之治,風景這邊獨好。強軍興軍波瀾壯闊,嶄新征程氣壯山河,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開,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大國外交之路;全面從嚴治黨成就催人奮進,影響深遠,意義不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專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中國共產黨黨章發展歷程</b></p> <p class="ql-block"><b>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b></p><p class="ql-block">一段段文字搭起記憶的橋梁,一張張圖表揭開塵封的往事,一件件文物見證著滄桑巨變,一個個場景激活獨特的時刻,一組組雕塑詮釋著歷史風貌,一段段視頻感知變革的脈動,一幅幅繪畫傳遞出時代聲音。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世界,回望一代人的選擇,從北大紅樓到上海灘“群英會”,從嘉興南湖紅船上尋找光明的擺渡人,到駕馭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領航者,從黨的一大到剛剛閉幕的二十大,從13到2296,從58到9671.2萬,從九死一生到蓬勃興旺,這是跨越時間長河的變幻、壯大和震撼。在波瀾壯闊的史詩中,在奔流不息的浪潮下,在驚鴻一瞥的瞬間里,我們憶起了那顆閃亮的初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水县| 宜君县| 神农架林区| 清水县| 广灵县| 海阳市| 牟定县| 延边| 英德市| 中江县| 五台县| 浮山县| 忻州市| 高密市| 东港市| 鹿泉市| 星子县| 武山县| 长武县| 灌云县| 张北县| 稻城县| 金山区| 开封市| 白河县| 洞头县| 新龙县| 衡水市| 长沙市| 贵港市| 镇沅| 江北区| 司法| 瑞昌市| 大田县| 宜宾县| 阆中市| 玉屏| 扬中市| 新兴县| 潮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