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兒童教育歷來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我看來,日本社會對兒童的教育是十分重視的,要求是分層次的。</p><p class="ql-block"> 在住宅區走著走著就會發現有供小孩玩耍的地,稱為"小公園”,小的一、二百平米,大點的四、五百平米,有滑梯、沙坑、秋千等基本玩耍設施,有的十分簡陋。除了那些大公園,似乎在城鎮中非商業繁華的地段方圓五、六百米至一公里左右就可找一個小孩玩耍的“小公園”。</p> <p class="ql-block"> 日本有一個眾所周知的傳統現象,就是夫妻一旦有了小孩,大多有工作的妻子會辭職,專心做好相夫教子。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發展、思想觀念轉變、獨立人格追求以及人口增長減緩等諸多因素影響,雙職工家庭有所增長,從而促進了保育園、幼兒園的發展。</p><p class="ql-block"> 保育園可以照看3歲以下及學齡前兒童,入園時間相對較長,可達晚上6、7點,但教學內容較少,設施相應要簡單一些。</p><p class="ql-block"> 幼兒園照看3歲以上的學齡前兒童,入園時間較短,一般下午2點就要接送孩子回家,特殊情況可以??長至晚上6、7點,但需加收延時費用。近年來,有的地方政府為了緩解用工矛盾,支持婦女就業,對兒童入園延時費進行適當補助。下午2點以后只有少量老師看管留滯的兒童,孩子們自行玩耍或看電視。比較獨特的是,開園第一周和學期結束前最后一周都是半天制,中午12時前就接送小孩回家,習慣稱為"適應期",這種"習慣”延續到小學。幼兒園教學內容相對多一些,設施相對完備。</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一種稱為“民間學童教室”(國內稱為托管班)從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新的發展,為下午三點鐘左右就放學的低年級小學生提供看管服務,緩解了雙職工及工作繁忙家庭的后顧之憂。有的學童教室引入英語、繪畫、智力開發等培訓,讓小學生課外學習更加豐富。據說《朝日新聞》這樣的大機構都投資開啟興辦。</p> <p class="ql-block"> 從兒童的著裝來看:保育園對兒童著裝基本沒有要求,但都配備了本院統一的帽子。公立幼兒園一般有帽子、圍裙或簡單的罩衣,入園后都要穿上。私立幼兒園對兒童著裝相對完備一些。有的私立幼兒園,有夏、冬季帽,長短袖衫,短褲(女生為短裙),長短運動服(每周體育課都必須穿上),室內鞋(入園后必須換上進教室),室內鞋是周一帶去,周末拿回家洗干凈。由于私立幼兒園要求每天必須穿園服入院,小孩往往就養成了每晚睡前把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整理好的習慣,有時也表現在再冷的天也得穿短褲,鍛煉了耐寒能力。</p> <p class="ql-block"> 從兒童動手興趣培養來看,幼兒園老師會經常指導兒童用廢舊包裝品制作各種食物、玩具模型,啟發興趣,培養想象力及動手能力。這些作品將選出一部分舉辦展示,邀請家長們參觀,同時還用模擬幣(幼兒園制作的)在兒童之間自由交易。有一天,外孫帶回一書包作品,說是用600元錢買的,還說把老師發的錢全部用完了。</p><p class="ql-block"> 從勞動及享受勞動成果來看,幼兒園每年至少安排兩次兒童去周邊農莊參加挖紅薯、土豆、摘茄子、西紅柿等勞動,并把這些實物分給孩子帶回家,由家人烹飪分享,每當這時候小孩特有成就感。小學階段,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種植茄子、西紅柿等。每人一個種植盆,從播種、施肥、澆水到結果全過程參與和觀察,體驗勞動、大自然和生命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 從行為能力的培養看,禮貌方面與日本的語言特點有關聯。日本語有一般性和"敬語"之分。有一次快遞員送來郵件,我說了"阿里嗄多” (日語音譯:謝謝)被外孫聽到后說我錯了,應該說“阿里嗄多,各扎一嗎什”,他說陌生的人不能只說“阿里嗄多”。實際上“各扎一嗎什”就是謝謝敬語的后綴。看來禮貌的概念在學語言時就貫穿始終,內外之分、師長之分,尊敬之意等在語言學習中就有所領悟。另外,注重平等競爭概念的培養,如放學排隊先來站前,后來站后,兩列站好后,由前排者劃“石頭、剪子、布”確定贏者先離園。外孫女上小學二年級,班里搞圣誕“趴”要推選兩個主持人,先是大家自愿報名,結果有四個同學報了名,通過劃“石頭、剪子、布”,劃贏的兩位同學當選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從藝術、愛好培養上看,一般來說有條件的家庭都會安排小孩參加一些體育、藝術類培訓,以增強孩子的興趣愛好,觀察是否有潛在的天賦。培訓老師似乎很“佛系”,一般不強求孩子達到什么要求、標準。雖然有一些級別判定,如鋼琴多少多少級、空手道從白帶、紅帶、藍帶…最后黑帶,大多是為了激發孩子興趣設計的,我所看到的空手道兒童階段的考級似乎不很嚴格。玩中學,體驗式學習是主要的,真有天賦的孩子,會慢慢顯現岀來,有的最終走向專業發展,外孫兩年暑期上游泳班也沒學會。家長們都知道,日本的小學、初中義務教育是比較“軟化”的,意思是公立的小學、初中對學生所學知識要求不高。特別是小學階段,除了音樂、美術等個別科目有專門教師,國語,算術、體育等都是一個班一學年一個老師教,這個老師還有班主任的管理職能。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孩子多學一點、多了解一點,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p> <p class="ql-block"> 個人的點滴很難描述日本兒童教育的方式與特點,僅憑自己所見作一分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姚县|
乐清市|
合山市|
石狮市|
洮南市|
夏邑县|
和林格尔县|
诸暨市|
河源市|
沧源|
沁阳市|
宝山区|
东辽县|
柳州市|
盐源县|
彭山县|
泸溪县|
教育|
香港|
将乐县|
凤庆县|
青岛市|
精河县|
高青县|
宽城|
百色市|
定边县|
伊吾县|
沁水县|
台东县|
江津市|
响水县|
乌海市|
神池县|
安泽县|
平阳县|
浦北县|
津南区|
遂溪县|
青龙|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