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蘇聯勛賞體系在世界勛賞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1918年9月16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頒布命令設立了蘇俄第一種勛章——紅旗勛章后,勞動紅旗、列寧、紅星等勛章被逐步設立,蘇聯勛賞體系也被逐漸完善。</p><p class="ql-block"> 至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前,蘇聯已設立超百款不同種類的勛章獎章,從氣勢磅礴改變世界局勢到兢兢業業耕種腳下土地,總有一款勛獎章適合展示獲獎者的功績,可以說蘇聯勛賞體系是真正屬于全體人民的勛賞體系。由于我國與蘇聯的獨特關系,加之蘇聯勛章所蘊含的共產主義理想氣息,蘇聯勛章業已成為我國勛獎章收藏愛好者中的絕對熱門。在蘇聯的幾十種主要獎章勛章中,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有十枚,下邊對這十枚獎章和勛章一一作個介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前蘇聯獎章勛章系列大全</p> <p class="ql-block"> 上圖為蘇聯十種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獎章勛章。從上排至下排、從左到右依次為:紅星勛章、蘇聯勞動英雄金星獎章、勝利勛章、蘇聯(戰斗)英雄金星獎章和紀念列寧誕辰一百周年獎章;紅旗勛章、戰勝日本獎章、衛國戰爭勛章(一級、二級)、戰勝德國獎章和列寧勛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榮獲各種獎章勛章的前蘇聯老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蘇聯英雄獎章(金星獎章)</p><p class="ql-block"> 1934年4月16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為表彰對國家立下英雄壯舉的個人和集體,對有關人員授予“蘇聯英雄”稱號。“蘇聯英雄”稱號是蘇聯的授予及嘉獎制度中榮譽最高的一項。從1939年8月1日起,獲得“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人員即授予蘇聯英雄金星獎章。</p><p class="ql-block"> 這個榮譽于1934年4月16日設立,在蘇聯存續期間,全球共有12777人獲得這個最高榮譽,其中11635人在蘇德戰爭期間獲得這個榮譽,85人在蘇聯阿富汗戰爭期間獲得這個榮譽。蘇聯解體之后,蘇聯英雄被俄羅斯聯邦英雄繼承。</p><p class="ql-block"> 有13座城市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分別是塞瓦斯托波爾、斯大林格勒、基輔、圖拉、刻赤、莫斯科、布列斯特要塞、列寧格勒、敖德薩、新羅西斯克、明斯克、摩爾曼斯克、斯摩棱斯克。前五個城市城徽有蘇聯英雄金星獎章的圖樣。</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是俄羅斯老戰士最激動的一天。他們胸前掛滿各種獎章,精神矍鑠。在無數的獎章和勛章中,最令人羨慕和敬重的是代表“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金星獎章,那是蘇聯英雄的標志。不管一個人獲得過多少枚勛章和獎章,只要佩戴這枚蘇聯英雄金星獎章就可以說明其輝煌的過去。</p><p class="ql-block"> “金星獎章”系用純度為90%以上的黃金制造。五角星直徑30毫米,21.5克,背面鐫刻有“蘇聯英雄”字樣。金星的襯托是純度為90%以上的純銀托架,重量為12.186克,長方形,中間襯著紅色綢布,象征著紅旗。整個獎章重34.264克。每枚“金星獎章”都有編號,與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或最高蘇維埃頒發的證書序號相同。第二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獲頒的第二枚金星獎章與第一枚幾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在第二枚的編號上面有一個羅馬數字Ⅱ,獎章的變化從1開始。“金星獎章”佩戴在左胸,位置高于其他勛章、獎章。根據早期的《關于蘇聯英雄稱號的條例》,一個人最多可獲得三枚金星獎章。獲得第二枚金星獎章者,政府為其在家鄉修建半身銅像。后來蘇聯修改了《關于蘇聯英雄稱號的條例》,取消了金星獎章不能超過三枚的規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圖是前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佩戴了四枚金星獎章。</p><p class="ql-block"> 第一位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步兵是莫斯科摩托化師師長科萊瑟,他是因組織別列金河保衛戰而于1941年獲獎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總共有626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其中有3名婦女。截至1941年6月22日,兩次獲得“金星獎章”的共有5人。 絕大多數“蘇聯英雄”都是在蘇德戰爭中產生的。戰爭期間總共有11635人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占獲得這一稱號總人數的91%。</p><p class="ql-block"> 蘇聯史上最后一位蘇聯英雄是于1991年12月24日授予的三級準尉萊昂列德·索羅德科夫,他因長期在500米深水中測試新潛水裝備中表現出了足夠的勇氣而被授予此榮譽。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白俄羅斯都設立了自己的英雄稱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星獎章》介紹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獎章</p><p class="ql-block"> 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鐮刀錘子獎章),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在1938年設立,獲得者是對蘇聯工業、農業、交通、貿易、科學和科技的發展作出貢獻,并能展示蘇聯的威武和光榮的蘇聯公民。是蘇聯黨和國家對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創造者關心的標志,是在經濟及社會文化領域內最高榮譽獎。授予對象是在提高社會生產效益,加強和繁榮國民經濟、科學和文化,兩次榮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在其家鄉樹立銅像。</p><p class="ql-block"> 蘇聯杰出的物理學家朗道曾因在研制核武器過程中的突出貢獻,于1954年獲得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獎章。</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佩戴的金星獎章、列寧勛章、紅旗勛章、勝利勛章和戰勝德國勛章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列寧勛章</p> <p class="ql-block"> 列寧勛章是蘇聯的最高榮譽勛章,同時也是蘇聯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由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于1930年4月6日設立。根據列寧勛章頒發條例,此勛章可授予在社會主義建設和國防中做出卓越貢獻的個人、集體、機關、社會團體和部隊。在蘇聯存續期間,列寧勛章總計頒發了431418枚。</p><p class="ql-block"> 列寧勛章在蘇聯的勛章體系中,既能頒發給個人、又能頒發給集體和單位、還能頒發給加盟共和國、地區和城市;它是一種十分貴重的勛章,是蘇聯公民的最高榮譽之一。是蘇聯的最高榮譽勛章,設立于二戰以前。1926年7月8日,列維奇維姆提出設立列寧勛章,以獎勵那些在革命運動、工作實踐、保衛國家、增進人民之間友誼、促進和平等活動中,建立了突出功績、為國家和社會做出卓越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這一建議后來被采納,勛章最初命名為“伊里奇勛章”。勛章的外觀用列寧頭像制成主體浮雕,蘇聯著名雕刻家夏德爾和畫家坦巴克參與了勛章設計工作。</p> <p class="ql-block"> 為追求完美形象,蘇聯曾對列寧勛章三次改版。列寧勛章最大特點是改型較多,從創立以來,總計出現過4種類型,而多次改型的原因也十分有趣,耐人尋味。</p><p class="ql-block"> 1型列寧勛章(“拖拉機”版列寧勛章)。最初的列寧勛章于1930年5月23日設計定型。勛章高38毫米、寬37.5毫米,采用白銀制造。勛章正面的圓盤中帶有浮雕列寧頭像,背景為拖拉機等工業建設圖案,因此這種列寧勛章也被稱為“拖拉機”版列寧勛章。勛章背面焊接有一個銅質突緣,其上帶有螺紋桿。勛章序列號沖壓在背面,突起高度約1.5毫米,水平排列,位置高于螺紋桿。螺紋桿下方帶有浮雕的鑄造廠標記。緊固盤直徑32毫米,也采用純銀制造。這種列寧勛章被稱為1型,總計頒發了約700枚,發現的最小序列號為15、最大序列號為690。</p><p class="ql-block"> 2型列寧勛章(“金頭”版列寧勛章)鑒于1型勛章上沒有無產階級標志性圖案,而有人認為列寧頭像背景中的拖拉機圖案過于突出,影響了對列寧“雄辯能力”的表現,于是蘇聯對列寧勛章進行了改進。改進后的2型勛章于1934年9月27日定型,正面列寧頭像背景中取消了拖拉機和工業生產場景,上方和左側分別增加了帶有列寧字樣的紅旗圖案和紅星標志,原位于上方的鐮刀鐵錘圖案被移到下方,而原位于下方的CCCP字樣則被取消。勛章不再使用白銀,而是改為純度65%的黃金,勛章正中的列寧像采用鍍銀工藝。2型勛章高38.5毫米、寬38毫米,序列號下方帶有弧形排列的鑄造廠標記。2型列寧勛章中有一個極特殊的品種,本應該鍍銀的列寧頭像沒有鍍銀,這種勛章稱為“金頭”版列寧勛章。但是研究檔案文獻后人們發現,這種沒有鍍銀的列寧勛章根本不可能出廠。造成這種現象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當時鍍銀工藝水平較差,鍍上的銀層太薄、脫落很快。在1934年9月蘇聯中央書記處寫給伊萬諾夫造幣廠的信中,就曾經提到“某些列寧勛章列寧像部位的鍍銀質量較差,能夠看到下面的黃金部分”。更為有力的證據是“金頭”版列寧勛章的列寧像部位的金色略顯灰暗。我們知道白銀與黃金長期接觸后,許多銀原子會滲透進黃金表面,這些發灰的東西并非黃金本身,而是滲入其中的銀原子在空氣中緩慢氧化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 3型列寧勛章(“白金頭”版列寧勛章)。從1936年6月11日起,蘇聯再次對列寧勛章進行修改,改進后的勛章稱為3型列寧勛章。據說這次改型的原因在于,有人認為用黃金制造列寧像有奢華之嫌,和領袖身份不相稱;而且即便鍍銀層不脫落,白銀也會在空氣中氧化發黑,有損領袖形象。3型列寧勛章序號從2695號開始,一直沿用到1943年6月19日。3型勛章的最大變化是列寧頭像部分單獨用2.4~2.75克不等的白金制造。浮雕頭像部分外圍為圓形,直徑25毫米,表面為藍灰色琺瑯釉,外側有兩道金色邊緣,其中添有紅色琺瑯,最外面環繞著兩道金色稻穗,頭像部分采用3顛鉚釘和勛章主體連接。勛章左側飾有1顆紅色五星,下方則為鐮刀鐵錘圖案。勛章右上方有一面自左向右展開的紅旗。紅旗上面有金色的俄文字母“列寧”。3型列寧勛章高度為38~39毫米、寬38毫米,黃金純度高達95%。整個勛章全重約33.6克,使用了28克黃金。</p><p class="ql-block"> 4型列寧勛章(“懸掛版”列寧勛章)。1943年6月19日,蘇聯頒布了勛章佩戴條例,要求獲得者在右胸佩戴單體獎章,而在左胸佩戴帶有五邊形懸掛部分的勛章。同時由于頒發的勛章數量急劇增加,蘇聯開始采用勛表以解決勛章過多難以佩戴的問題。為此列寧勛章也再度修改,增加了懸掛耳和懸掛部分,取消了背部的螺紋桿。改型后的勛章高度變為43毫米,寬度仍為38毫米,稱為4型“懸掛版”列寧勛章。4型勛章一直沿用下來,其間改動較小,一直到最后蘇聯解體。</p> <p class="ql-block">稀有的轉輪版《列寧勛章》介紹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四、紅旗勛章</p> <p class="ql-block"> 紅旗勛章是蘇俄的第一個勛章,是根據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1918年9月16日發布命令設立的,授予直接參加戰斗而表現特別勇敢和英勇的俄羅斯聯邦的公民。紅旗勛章是1918年設立了前所未有的軍事獎勵,授予直接參加戰斗并且作戰勇敢和英勇的俄羅斯聯邦公民。同年9月28日,布柳赫爾以出色的指揮率領部隊在敵后進行了長距離突襲, 表現出了可嘉的英勇精神,當之無愧獲此殊榮。1924年8月,設立全蘇統一的紅旗勛章,將其上的pccp(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改為cccp(蘇聯)</p><p class="ql-block"> 勛章是由內外兩層組成:白色琺瑯質為底色,佩帶金質鑄成鐵錘與鐮刀,再有兩條金麥花穗圍著紅星,外層背景有圖案“黑鐵錘”與“黑鐮刀”交叉、火把與紅旗,旗上刻寫:“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也是兩條更大金麥花穗圍著,徽章底部寫:"CCCP" (USSR)蘇聯縮寫字。在最早贈此勛章并由受勛者佩掛在左胸,附加綬帶中“白”、左右兩邊為“紅”。</p><p class="ql-block"> 紅旗勛章共授出581300次,其中多人多次獲得,為了加以區分,多次獲得紅旗勛章的人其勛章下方會專門標明獲得的次數。據統計,歷史上曾有15人7次獲得該勛章,為獲得次數之最。另外,還受勛與部隊:波羅的海艦隊 (2次)北方艦隊 (1次)太平洋艦隊 (1次)蘇聯紅軍第軍蘇聯紅軍第2近衛坦克軍蘇聯紅軍第1師蘇聯紅軍第24師蘇聯紅軍第27近衛師蘇聯紅軍第19摩托化步兵師蘇聯紅軍第76近衛空降師蘇聯紅軍第85師蘇聯紅軍第100近衛師蘇聯紅軍第106近衛空降師第17步兵團,隸屬于 蘇聯紅軍第32師黑海艦隊(1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獎章</p><p class="ql-block"> 這枚獎章屬于紀念性質,紀念列寧同志誕辰100周年,在冷戰時期的軍官照片里,“列百”獎章的出境率非常高。它的佩戴位置在左胸,高于所有左胸勛章獎章,低于金星獎章。勃列日涅夫也獲得過“列百”獎章,除了身居廟堂的領導人和元帥可以獲得這枚獎章,基層的勞動者和軍人也可以獲得,它是“勛章防彈衣”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獎章設立于1969年11月5日,主要授予在日常工作中表現先進的民事人員;在軍事訓練和政治教育中表現優秀的軍人;以及其他外國的進步人士。獎章分為:</p><p class="ql-block">??忘我勞動(民事版),頒發數量900萬枚</p><p class="ql-block">??軍人英勇(軍版),頒發數量200萬枚</p><p class="ql-block">??外國人士版,頒發數量5000枚,這種版本很少見,目前只見過授予東德女政治家的獎章及證書,價格不菲。</p><p class="ql-block"> 獎章整體為銅質鍍金,不同版本的獎章正面完全一樣,僅背面的文字內容不相同,軍版頂部文字為:“授予軍人英勇”,民版頂部文字為:“授予忘我勞動”,外國人版沒有頂部文字,僅有中間的“為紀念列寧誕辰100年”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前蘇聯的索科洛夫元帥佩戴著“列百”獎章(在左胸第二排)。</p> <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忘我勞動獎章(軍人英勇獎章)授予:a:工人,集體農莊成員,經濟專家,政府機構與社會組織雇員和有突出貢獻的社會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和科學家。b:積極參與建立蘇聯政權,保衛國家領土或對建立蘇聯有著突出貢獻的個人。c:在軍事和政治上取得模范成績和在領導部隊和訓練方面有著出色成果的武裝力量等。d: 前面提到的個人授予“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忘我勞動獎章”,而軍人授予“軍人英勇獎章”。 </p><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獎章的頒發是根據蘇聯蘇維埃最高主席團或是各加盟共和國、自治州和邊疆區的黨、蘇維埃和工會的聯合決議;根據蘇聯國防部、內務部、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的法令;根據武裝力量的指揮官的命令。</p><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獎章的申請工作由地方和市級黨和蘇維埃組織;行政機構、黨組織、工會和共青團、企業、軍隊指揮部門和政治機關。 經過審核后,獲獎人名單會由企業、組織的領導人簽署,服役人員的獲獎名單由部隊指揮官簽署。 </p><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獎章由蘇聯各加盟共和國、邊疆區、自治州領導人,地區和市政府領導人,黨、蘇維埃和工會的領導人在集會上發放;由軍隊指揮官向軍隊服役人員發放。</p><p class="ql-block"> 獎章頒發時會帶有包括授予者姓名和父姓(服役人員還有軍銜)。被授予者簽字然后領取,相關記錄會保存到區或州蘇維埃執行委員會或軍事單位。</p><p class="ql-block"> 獎章授予的有關文件和進度由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州工人代表蘇維埃執行委員會、最高蘇維埃自治主席團和最高蘇維埃聯盟主席團管理。軍隊由軍區、集團軍群、防空部隊和海軍艦隊管理。</p><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獎章佩戴于左胸最左邊與其他蘇聯勛章、獎章佩戴在一起,位于蘇聯英雄勛章和蘇聯勞動英雄勛章之下,其他勛章獎章之上,當沒有蘇聯英雄勛章或蘇聯勞動英雄勛章時,佩戴在它們的位置上。</p><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獎章的授予者應懷著榮譽與尊嚴佩戴,無私奉獻,積極致力于提高勞動產量,完善軍事訓練等方面做出表率,積極完成民事或軍事任務。</p><p class="ql-block"> 授予者去世后,紀念列寧誕辰獎章和其文件會留給其家庭作為紀念。</p> <p class="ql-block"> 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獎章有三種類型,直徑32mm,由黃銅小掛(部分被改為五邊掛)。三種獎章正面相同,都是頭朝左的列寧頭像,下文寫著1870-1970。該獎章與金星勛章不同的是小掛后面是別針,由黃銅制成。小掛長度29mm,寬度25mm(包括掛環),掛布紅黃相間。 該獎章只能通過背后的字去辨別,所有類型的獎章背面都有俄文,翻譯為“紀念V.I.列寧誕辰100周年”,俄文上方是鐮刀錘子,俄文下是一顆五角星。</p><p class="ql-block"> 第一種是為了獎勵忘我勞動,是該型獎章最普遍的一種,在獎章背面“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上方寫著“為了英勇勞動”。該獎章頒發超過百萬。</p><p class="ql-block"> 第二種是為了獎勵英勇軍人,因為該獎章授予者在當時須是現役,其稀有程度高于第一種獎章。獎章背面“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上方寫著俄文“為了英勇軍事”。該獎章頒發量略少于100萬。</p><p class="ql-block"> 第三種是為了獎勵對國際共運有著貢獻的外國人,獎章背后除了“紀念列寧誕辰100周年”以外沒有其他俄文字母。該獎章頒發約5000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六、紅星勛章</p><p class="ql-block"> 紅星勛章(Order of the Red Star)是一種用于表彰蘇聯勇士的軍事獎章。</p><p class="ql-block"> 1.發展歷史:紅星勛章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于1930年4月6日下令設立,但它的明確章程在1930年5月5日才正式頒布,該章程后來曾多次修改。</p><p class="ql-block"> 2.整體設計:紅星勛章是一個紅色搪瓷47毫米到50毫米寬銀質五角星。正面中心部是氧化銀圓盾狀圖案,刻著一位穿大衣、手持步槍站立的士兵浮雕,四周圍繞一圈窄邊。士兵下方有CCCP字樣。徽章底部是銀質錘子與鐮刀。勛章背面平坦,僅壓印了生產廠家標志和獎章序列號。</p><p class="ql-block"> 3.頒發條件:紅星勛章的授予對象是有卓越貢獻的包括蘇聯陸軍、海軍、邊防部隊和國內安全部隊官兵、克格勃和俄羅斯聯邦內務部機構人員。此外,還包括其他政府機構和組織及國外的軍事人員。</p><p class="ql-block"> 紅星勛章是蘇聯勛章中紅色風格較明顯的勛章之一,也是蘇聯最具代表性的勛章之一。較為著名的獲得者與集體有: 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蘇聯元帥),鮑里斯·米哈伊洛維奇·沙波什尼科夫(蘇聯元帥,兩次),亞歷山德羅夫紅旗歌舞團,第89步兵師。</p> <p class="ql-block">蘇聯老兵佩戴的紅星勛章(在右胸第二排第一枚)。</p> <p class="ql-block">《稀有大號碼版紅星勛章》介紹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七、衛國戰爭勛章</p><p class="ql-block"> 該勛章于1942年5月20日設立,是蘇聯在二戰時期設立的第一種勛章。衛國戰爭勛章分為:一級衛國戰爭勛章(金色);二級衛國戰爭勛章(銀色),衛國戰爭勛章俄文名Орден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其中一級衛國戰爭勛章授予參加過衛國戰爭的蘇聯英雄;獲得者包括參加過衛國戰爭的現蘇聯元帥、主帥、將軍;二級衛國戰爭勛章授予參加過衛國戰爭的除上述以外的表現良好的軍人、游擊隊員。參加過遠東對軍國主義日本作戰的軍人也可獲得。在整個衛國戰爭期間,蘇聯共頒發了約32萬枚一級衛國戰爭勛章和約95萬枚二級衛國戰爭勛章。</p><p class="ql-block"> 勛章樣式:勛章直徑45毫米,圖案為一顆放射光芒的金色錘子鐮刀紅星軍徽,紅星中錘子鐮刀周邊有一圈白底金字,上面寫著代表勛章名稱的“衛國戰爭”(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字樣,一把戰刀和一支步槍在紅星的后面以紅星為中心相互交叉著。圖案寓意勛章獲得者在保衛蘇聯的偉大衛國戰爭中拿起武器奮起殺敵,建立了光榮的功績。勛章以紅星軍徽放射出的光芒線的顏色來區分等級,一級呈現的為金色,二級呈現的為銀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衛國戰爭勛章一級(上)、二級(下)</p> <p class="ql-block"> 衛國戰爭勛章共有三種不同版本。</p><p class="ql-block"> 第一版衛國戰爭勛章,俗稱為42版衛國,于1942年到1943年期間頒發。上方配有蘇章體系里較為典型的長方形上掛。掛板上覆蓋有紅色綬帶,利用背面的螺桿以及配套的轉輪固定在軍服之上。章體分為三片,分別是金制黨徽,銀制嵌琺瑯的五角星和金制或銀制星芒(一級為金制、二級為銀制)。</p> <p class="ql-block"> 第二版衛國戰爭勛章,俗稱為43版衛國,也是最常見的因功授予的衛國戰爭勛章。該版本在1943年到1985年間頒發。</p><p class="ql-block"> 在1943年6月19日,蘇聯對多種勛章獎章的樣式進行了修改調整,其中就包含衛國戰爭勛章的造型修改。相較于42年的版本,43版取消了上掛與綬帶,改用章體本身的螺桿與配套的轉輪進行固定。</p><p class="ql-block"> 其中43版一級衛國戰爭勛章仍為三片式結構,分別為金制黨徽、銀制嵌琺瑯的五角星與金制星芒構成。黨徽與五角星靠鉚釘連接,金制星芒則是安裝在五角星背面的螺桿上,配合螺帽將其固定。簡而言之,43版一衛的整章是可拆分的。這種結構也常見于后來設立的一些高級別勛章,如一級蘇沃洛夫勛章、一級庫圖佐夫勛章等等。</p><p class="ql-block"> 43版二衛的五角星與星芒則變為了銀制一體式。紅色琺瑯與金制黨徽嵌于其上。這種工藝借鑒了當時制造勞動紅旗等勛章的成熟工藝,該方法同樣廣泛運用于其他蘇聯勛獎章。</p> <p class="ql-block">蘇聯老兵佩戴的衛國戰爭勛章(在右胸最上方第一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三版衛國戰爭勛章(85版衛國)</p><p class="ql-block"> 第三版衛國戰爭勛章,俗稱為85版衛國。于1985年3月11日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40周年之際設立。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發布命令,批準再次頒發衛國戰爭勛章,授予健在的衛國戰爭及對日作戰的參戰人員。此舉也使得該版勛章成為了蘇聯歷史上頒發數量最大的一種勛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榮獲紅星和衛國戰爭勛章的坦克兵</p> <p class="ql-block">蘇聯王牌飛行員、空軍元帥闊日杜布獲各類勛章介紹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戰勝德國獎章</p><p class="ql-block"> 此獎章設立于1945年5月9日,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命令,授予“直接參加戰斗者或在蘇聯武裝力量教導部隊、后勤部隊、后備部隊、院校和各機關以自己的有效工作保障勝利的人員”。</p><p class="ql-block"> 此章材料為銅質鍍金,正面主要圖案是身著元帥禮服、佩戴“元帥星”和社會主義勞動英雄“鐮刀與錘子”金質獎章的斯大林側面頭像,面朝向左(西)方,即德國的方向(戰勝日本獎章斯大林面朝反方向,即日本方向)。斯大林像的上方俄文意為“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下方俄文意為“我們勝利了”。獎章背面邊緣的俄文意為“為了戰勝德國”,中間的俄文意為“偉大的衛國戰爭1941-1945年”。獎章大約被頒發了1490萬枚。</p><p class="ql-block"> 獎章綬帶采用與光榮勛章一樣的喬治帶,黑色代表硝煙,橙色代表火焰,硝煙和火焰則象征著戰場戰士們英勇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九、戰勝日本獎章</p><p class="ql-block"> 此獎章名稱(俄語:Медаль ?За победу над Японией)是蘇聯在1945年9月3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令設立的一種軍事獎章,以慶祝在偉大衛國戰爭中對日作戰的勝利。總共約180萬人曾被授予戰勝日本獎章。戰勝日本獎章授予給所有直接參與反對日本帝國的戰斗或參加保障這些戰斗的軍事人員和非軍事人員,包括服役于遠東第二方面軍、外貝加爾方面軍、太平洋艦隊及阿穆爾河艦隊的紅軍、紅海軍及內務人民委員部部隊的人員等。此獎章是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的名義頒授。現役人員由其部隊長官頒授,退役人員則從所在社區的分區、城市或地區軍事委員獲得其獎章。</p><p class="ql-block"> 戰勝日本獎章采用五邊形綬帶,主體為32mm的銅制圓形獎章,兩側有凸起邊緣。在其正面為面朝右方,身穿元帥禮服,配戴元帥星證章及一級蘇沃洛夫勛章的斯大林頭像。在頭像上方圍繞著俄文“戰勝日本”(?ЗА ПОБЕДУ НАД ЯПОНИЕЙ?)。背面上方為一五角星,下方分成三排的“1945年9月3日”的字樣(?3 СЕНТЯБРЯ 1945?)戰勝日本獎章與1945年5月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設立的戰勝德國獎章樣式很相像。戰勝日本獎章上的斯大林面向右方(朝著日本的方向),而戰勝德國獎章上的斯大林是面向左邊(朝著德國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十、勝利勛章</p><p class="ql-block"> 勝利勛章(俄語:Орден Победы)是蘇聯最高軍功勛章,授予“順利完成一個或數個方面軍戰役并使戰爭全局發生有利于蘇聯紅軍的根本改變”的高級將領。至今為止,共頒發給17人20枚勝利勛章,收回1枚,是世界上獲得人數最少的勛章之一。勝利勛章,1943年11月8日設立,是統帥級勛章,授予順利完成一個或數個方面軍參加的大型戰役而使戰略態勢發生了有利于蘇軍變化的蘇聯武裝力量最高領導人員,如斯大林、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1978年2月20日勃列日涅夫被授予勝利勛章,他是蘇聯最后一位勝利勛章獲得者,后被收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勝利勛章還授予了外國軍事家,如鐵托、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等。</p><p class="ql-block"> 勛章特點1、最昂貴(造價高達百萬美元)。2、被授予的人級別最高(無一例外都是軍隊的高級統帥或國家元首,級別最低的是大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里姆林宮前勝利紀念碑上“勝利勛章”獲得者名單。</p><p class="ql-block"> 勝利勛章全重78克,主體框架為白金制造,用鉑47克。其外形呈凸起的五角星形,每個角間有發散狀光芒,整個勛章直徑達72毫米。勛章上鑲嵌150枚總重達16克拉(3.2克)的鉆石。五個角鑲有每枚5克拉的俄羅斯天然紅寶石。勛章的正中裝飾著一枚直徑31毫米的藍色圓形琺瑯,其基底為純銀制成。琺瑯上嵌有黃金鑄造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宮墻、Spasskaya鐘樓和列寧墓等圖案,圖案外圍被兩條金色橡葉(橡樹在俄羅斯是勇敢的象征)花飾所環繞,常被誤認為是麥穗。鐘樓圖案的正上方是俄文CCCP字樣(蘇聯的簡寫),下方有一紅色金邊琺瑯緞帶,上面有白色琺瑯質俄文“勝利”字樣。由于大量使用白金和鉆石,使得勝利勛章是蘇聯所有勛章中唯一一種不是由鑄幣廠制造,而是由莫斯科的珠寶作坊制造的勛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蘇聯元帥朱克夫佩戴的“勝利勛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勝利勛章》介紹小視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蘇聯獎章勛章佩戴標準順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乳山市|
巴马|
南和县|
宁国市|
定远县|
玉环县|
怀仁县|
黔江区|
富源县|
祁阳县|
定边县|
原平市|
万全县|
昌江|
越西县|
临汾市|
濮阳县|
微山县|
洞口县|
军事|
绥江县|
武邑县|
多伦县|
临武县|
松溪县|
磴口县|
逊克县|
泽普县|
长岛县|
东丽区|
苏尼特右旗|
瑞丽市|
博客|
正定县|
都兰县|
梅河口市|
峡江县|
安平县|
万山特区|
长海县|
格尔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