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姑山公園, 位于龍泉市區北隅九姑山,面積一千多畝。早在北宋即為栝蒼名勝,時邑令建亭于山上,名“最高亭”,取市鎮中亭最高之意。 《龍泉縣志》記載:在舊縣治北距百余步,相傳普有縣令某喪及九女咸葬 此山,因 名 九 姑,宋邑令范純孝建亭于山西偏,名曰最高。宋邑令姚鼓詩:“一亭重構冠崇岡,下瞰 干 巖拱四旁。作意祗圖分野景,凌空 應 得 近 天光。銀河入夜侵衣冷,玉桂乘秋汛席香。我輩公余堪宴集,登臨何必近重陽。”1980年碎為龍淵公園,以龍淵古鄉名 為之,建有亭榭、花圃、魚池等。登臨其上,可覽一邑溪山之勝。 疊嶂樓<br>“長空鯨吼徹云天,杰閣遙看疊嶂連。”歷史上,鐘樓在集福教寺(西大寺)東廊后,疊嶂亭在寺后山巔,樓與亭融合成歷史上龍泉城區著名景物之一的“疊嶂鐘聲”。<br>結合鐘樓和疊嶂亭的文化底蘊,按照宋代建筑風格設計的疊嶂樓,是九姑山提升改造項目的重要內容。樓高23.24米,坐北朝南,位于九姑山海拔313.5米的次高峰上,總用地面積1500m,總建筑面積1883m3。登上疊嶂樓,主城區風光盡收眼底;反之,全城各個角度均可仰望其雄姿。同時與華嚴塔、留槎閣在格局上東西呼應,構成樓、塔、閣標志性景觀。<div><br><br></div> 楓情大道 尚書苑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夫山川雄秀,必產英才”。龍泉宋明兩代多有高官,兩宋何執中官至左相,管師仁官至同知樞密院事(正二品,職同副相),何澹官至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正二品,職同副相),明代胡深封縉云都伯,章溢官至御史中丞。</span></p> 進士園 古炮臺:炮臺建于民國,有民謠曰:“龍角吹起響連天,龍泉山上造炮臺。炮臺修起防紅軍,紅軍一來四門開!”現炮臺遺跡成了一大景觀 山莊水庫 杏園,在九姑山山腳處,環境優雅、造型別致。園中古木參天,花草遍地。此園取自于南宋龍泉籍詩人葉紹翁“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的意境。每到春天,枝枝紅杏悄悄露出墻頭,嬌艷欲滴,仿佛在打探著外面的世界。<br> 九姑山公園經多年建設,已有亭臺、花廊、花圃、水榭等仿古建筑。披翠蓋綠,亭臺樓閣映襯在花叢之中,各類鮮花竟相開放,是龍泉市民假日休閑必到之處。清雅寂靜的公園小徑四通八達。東南西北都有入口,十方便。<div><br></div><div>南入口從龍淵公園進入<br><div><br></div></div> 東入口從蒼松路進入(一) 西入口從公園北路市體育公園進入<div><br></div> 北入口從330國道鄉鎮供水站和糧庫后山公路直達炮臺山頂。 什么叫天然氧吧,什么是養生天堂。<br>九姑山四季林木繁茂,生機盎然,奇花異草,爭芳斗艷。園林工人在“S”形的馬路彎道里特意種上了一排排松柏,神形兼備,高大規整,猶如交警對你微笑并溫馨提示:“無論散步、騎車都要注意安全。”<br>春天,綠道兩旁的香樟樹,參天挺拔,當你信步走過時,總能聞到陣陣香氣,沁人心脾,使你油然而生環保意識,倍加珍惜一草一木,倍加珍惜低碳生活。積極運動,關注生命,健康至上的全新理念,驅動龍泉人主動上山運動健身。邁開大步向大山走去,甩掉煩惱和憂愁,甩掉疲勞和困乏,讓心靈放飛,去采集更多生命的綠意。<br>夏天,到山上納涼的人更是絡繹不絕。他們在沿途的驛站里打牌、聊天、看書、下棋,融健身與休閑為一體的森林公園,成為龍泉市民的健康樂園。<br>秋天,山崗上大片的楓林如火如荼,看著擺滿健身器材的運動場地,不禁讓人想起“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詩句。老人們一邊打球,一邊吟誦著唐詩宋詞,興致勃勃,流連忘返,收獲更多的健康和快樂。<br>冬天的九姑山樹木依然郁郁蔥蔥,在冬日的陽光里傳遞著不息的生機和活力。<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孝昌县|
密山市|
施秉县|
闸北区|
若羌县|
罗山县|
叶城县|
肥西县|
龙川县|
洛南县|
泊头市|
长汀县|
遂平县|
边坝县|
长治市|
忻城县|
临潭县|
屏东市|
五台县|
乡宁县|
嘉定区|
延边|
保定市|
讷河市|
永丰县|
修武县|
临颍县|
朔州市|
万全县|
辽中县|
榆社县|
黔西县|
玉溪市|
清镇市|
宜州市|
南雄市|
利津县|
齐齐哈尔市|
会宁县|
南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