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黎錦暉為明德譜校歌

曉風明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黎錦暉先生在明德任教時期的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黎錦暉是湖南湘潭籍音樂家,“黎氏八駿”之一(排行老二),他譜寫了近代中國第一首流行歌曲,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歌舞團、 第一個歌舞學校,第一個把爵士樂結合中國民間小調而創造一種全新的漢化爵士樂“時代曲”,參與了現代第一批白話文國語教科書的編輯與出版,參與了最早兒童刊物《小朋友》的編輯與出版,寫出第一部兒童歌舞劇,早期大力推行音樂的數字簡譜記譜、打破了清末民初女性不得登臺表演的禁忌,率團巡回東南亞演出、創立了流行音樂界的明星制度,為中國第一部有聲歌舞片創作,發掘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曲作者聶耳、紅極一時的“金嗓子”周璇、著名影星王人美等藝術人才……</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從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中得知,這位兒童歌舞劇和流行歌曲的開拓者,還為家鄉的名校譜寫過歐美風格的大調式校歌!我想這可能是鮮為人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現在的長沙市明德中學校門</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現在的長沙市明德中學,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胡元倓先生創辦于1903年3月(清光緒二十九年),原稱“明德學堂”,是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學堂。辛亥革命后改稱明德學校,1920年始稱明德中學。解放后,明德中學一直是湖南省重點中學,2004年被評為湖南省首批示范性高級中學,辦學成績位居全省前列,現已發展成為湖南省最大的教育集團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我近期收集到這本民國時期的音樂資料合訂冊,經研判,這本音樂書竟是民國時期明德學生的舊物,其中有一頁發黃的油印五線譜歌譜,竟是由黎錦暉作曲的長沙明德學校校歌!</p><p class="ql-block"> 這首歌采用了歐美的大調式風格,四三拍子,既明朗豪放又較為抒情。應該說,這種作曲手法源于學堂樂歌,外來的成分較明顯。加之文言文的歌詞結合,不免有些咬口晦澀之感……這也難怪,畢竟是近百年前的作品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明德學校史》記載:黎錦暉……“1915年暑假至1916年4月在明德任音樂教師。《明德校歌》曲作者,這也是他專業音樂創作的開始。”據此表述,明德校歌創作時間是在1915年暑假至1916年4月之間,其實并非如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29日,蔣介石第三次來到長沙,視察了明德學堂,對其教育大加贊賞,題下了“止于至善”四字,并與教師合影留念。也就是此時,著名詞作家、我國現代著名的古典文學專家劉永濟,帶著對母校的感恩之情,為明德作下了校歌歌詞:</p><p class="ql-block">衡岳峨峨,湘流浩浩,神勇啟文明。</p><p class="ql-block">蓮溪通書,船山思問,湘學夙揚名。</p><p class="ql-block">法前賢兮迪后進,厥任在諸生。</p><p class="ql-block">貫中西兮窮術業,遺粕而咀精。</p><p class="ql-block">愿毋忘堅苦真誠,期相與修齊治平。</p><p class="ql-block">瀹靈明兮新教化,崇今德兮蜚英聲。</p><p class="ql-block">繼自今騰實恢宏,振緒滋榮。</p><p class="ql-block"> 明德學校的創始人胡元倓,親自請當時為聯華影業公司系列電影譜曲十分著名的黎錦暉為之譜曲。(據《岳麓文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圖為筆者收藏的黎錦暉于1956年所寫的“個人經歷”,這份資料實際上是他當時向單位組織寫的“交代材料”。在這份材料中他回憶自己是1915年7月—1916年6月在明德學堂擔任“音樂教員”。《明德學校史》中則記為“1915年暑假至1916年4月在明德任音樂教師”。這表明黎錦暉在明德任職的時間也與校史的記述有所不同。同時也說明黎先生有在明德工作的經歷,對明德是有了解、有感情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3年出版的《明德學校史》刊登的“明德校歌”影印歌譜,這個版本與我收集到的民國時期(1946年9月14日)的油印版本不同。兩個版本的不同之處主要是:</p><p class="ql-block">一、民國時期油印版本記譜的調號不同、而且曲譜書寫的錯訛較多:這個版本是記為D大調( 兩個升號);錯訛之處較多,如調號中必須寫的兩個升號有幾行上只寫了一個升號,這明顯是遺漏而絕不是減少一個升號的臨時轉調;且書寫的位置也有錯。再就是有的音符寫的位置不準確,頗費猜祥。同時,歌詞也不準確規范。這也許是當時刻寫者的五線譜知識欠缺所致。</p><p class="ql-block">二、校史中的新版記為F大調(一個降號);曲譜相對比較規范準確,只是歌詞有個別不同。</p><p class="ql-block"> 新版校歌改換定調、提高音區可能是為了偏向高年級學生演唱或適應新的時代精神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明德校歌的詞作者劉永濟 </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劉永濟(1887一1966) ,男,字弘度,宏度,號誦帚,晚年號知秋翁,室名易簡齋,晚年更名微睇室、誦帚庵,湖南省新寧縣人。1911年就讀于清華大學。191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語文系。歷任長沙中學教師,沈陽東北大學教授,武漢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代理教務長、代理校長。1949年后任湖北省文聯副主席、浙江大學、湖南大學及武漢大學語文系教授、文學史教研組主任。湖南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武漢分會理事。《文學評論》編委。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明德校歌歌詞</p><p class="ql-block">劉永濟</p><p class="ql-block">衡岳峨峨,湘流浩浩,</p><p class="ql-block">神勇起文明。(歌譜中為:神秀啟文明)</p><p class="ql-block">蓮溪通書,船山思同,</p><p class="ql-block">湘學夙揚名。</p><p class="ql-block">法前賢兮迪后進,厥任在諸生。</p><p class="ql-block">貫中西兮窮術業,</p><p class="ql-block">遺粕而咀精。</p><p class="ql-block">愿勿忘堅苦真誠,</p><p class="ql-block">期相與修齊治平。</p><p class="ql-block">瀹靈明兮新教化,</p><p class="ql-block">崇今德兮蜚英聲。</p><p class="ql-block">繼自今騰實恢宏,</p><p class="ql-block">振緒滋榮。</p><p class="ql-block">注:堅、苦、真、誠四字為校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堅苦真誠”為明德之校訓,這個題字系譚延闿的手筆。校歌創作突出了校訓的要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明德創辦人胡元倓</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胡元倓(1872—1940年,字子靖,號耐庵,晚年自號樂誠老人),系湘潭碧泉胡氏之后,即“開宋明理學湖湘學派之先”的后人。子靖先生于當年3月在長沙市原西區泰安里創立了明德學堂(今明德中學前身)。明德學堂名氣之大,毛澤東早期在新民學會《本會總記》中就稱頌說“時務雖倒,而明德方興”,它常被人指稱為長沙創辦最早的近代中學、湖南省第一家私立中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民國時期曾作為明德校舍、以胡先生之號命名的“樂誠堂”舊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這所學校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初創之年的7月,革命家黃興主持該校的速成師范科,并借學堂的掩護,組織華興會和反清活動,翻印革命書籍,學堂成了新舊勢力斗爭的場所。</p><p class="ql-block"> 明德中學的發展與中國近代發展息息相關,因而成了辛亥革命、五四運動中涌現革命志士的搖籃。因此史稱“先有明德,后有民國”!1934年4月天津大公報經理胡政之《南游紀要》中的《湘省之教育》一文,濃墨重彩地對明德中學進行了描述和評價。文章發表后,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一時間“北有南開,南有明德”的提法傳遍大江南北。2012年,文化學者余秋雨來明德講學后感慨并揮毫題贈“湖湘氣韻,半出明德”。</p><p class="ql-block"> 許多革命先驅或曾在這里任教,或是這里的學生,他們以“磨血育人”的精神,勇于擔當國難,肩負民族振興的重任,為建設民主自由的中國貢獻了一生。因而,明德中學在中國教育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明德中學這樣悠久的歷史和革命傳統,是一筆豐富的遺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譜寫學校校歌是文化教育的一個傳統。但凡一所正規而又像樣的學校,鮮有不創作制備校歌的,更不用說是名校了!名校大都是由名人作詞或填詞,請名家譜曲,強強聯手,為名校更增輝光……</p><p class="ql-block"> 能收集到民國時期的《明德校歌》版本實物,作為我這個對黎錦暉研究保持興趣愛好的音樂人來說,是難得的!但我還沒來得及對明德校歌的創作、作品版本、是否演變、音像資料、以及流傳諸情況做充分的探討研究。</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相信:這一件不起眼的歌譜實物,也能證明明德的深厚歷史底蘊,及其在當代的業績!這首由劉永濟作詞、黎錦暉譜曲的明德校歌,肯定也是中國教育史、文化藝術史上的一個亮點輝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紫云| 临清市| 吉林省| 渝中区| 武川县| 富阳市| 修水县| 汕尾市| 博湖县| 潜山县| 古丈县| 文山县| 彩票| 鹤岗市| 鲁山县| 江安县| 阿克苏市| 阿拉善盟| 宁海县| 柳河县| 延寿县| 安庆市| 巢湖市| 德庆县| 宜章县| 惠来县| 临海市| 江都市| 阿鲁科尔沁旗| 桦甸市| 新疆| 芜湖市| 天津市| 米脂县| 江口县| 江永县| 镇赉县| 福贡县| 龙岩市| 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