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親愛的爸爸<div>——紀念親愛的爸爸吳振淮誕辰100周年</div> 爸爸是1923年1月28日(農歷壬戌年臘月初二)出生在江蘇省鹽城縣上崗鎮。爸爸三歲喪父,那一年奶奶才36歲。奶奶十分堅強,一個人靠給人縫衣、洗衣打零工,養活二男一女三個孩子。日本鬼子來了,奶奶帶著三個孩子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幸有娘家人的幫助和接濟,孩子們才不至于餓死。<div> 爸爸的童年,是和奶奶一起在苦難中度過的。1934年,爸爸被生活所迫,高小1年級時(相當于現在的小學四、五年級)就輟學,來到阜寧縣海關鎮(現海河鎮)王慶豐家的雜貨鋪當學徒,雖然過了二、三年不為吃飯發愁的日子,但常受老板打罵。1937年3月,鎮上因受到土匪打劫,爸爸也被解雇。14歲回到上崗鎮,不得已和奶奶回到吳家橋李家巷村的外婆家。住了不長時間,外公和舅舅們不愿意再養活奶奶和爸爸。奶奶和爸爸就搬出外婆家,借住在村上一個農民的家里,爸爸走村串街販賣旱煙賺點小錢也不能維持生活,主要還是靠外婆偷偷送來的米面維持生活。</div><div> 1939年開始,爸爸利用販賣旱煙走村串街的條件,為小學當教師的中共地下黨人李效寵、左明送信。左明后來在鄉公所當文書等職,與李效寵的聯系基本都是爸爸送信。左明許諾將來要帶爸爸外出做事。1940年6月,李效寵、左明帶爸爸一起參加了抗日農民武裝,從此,爸爸人生發生了重大的轉折。1941年3月編入縣大隊,爸爸當班長,左明是指導員。5月爸爸報上新四軍華中衛生學校。1942年6月畢業后分配到抗日軍政大學五分校門診所當醫務班長......</div> <p class="ql-block"> 爸爸的檔案有厚厚的三卷。翻開爸爸的檔案,透過一頁頁發黃、發脆的紙張,閱讀一行行細密、工整的字跡,我們看見一個十分熟悉而又有些陌生,似曾相識卻又有未曾知曉的爸爸。爸爸的檔案記載的內容,讓我們這些晚輩,對爸爸有了更真實更全面的認識!也讓我們更思念、更懷念親愛的爸爸!</p> 第一卷檔案內容 <p class="ql-block"> 爸爸的自傳。這里講述了爸爸苦難的童年時期和學徒謀生的青年時期,以及報效國家參加新四軍走上抗戰道路之后的成長經過。從中,我們了解到父親更加真實、更加準確的歷史! </p><p class="ql-block"> 爸爸的一生經歷了許多地苦難和艱辛,也通過拼搏奮斗改變了命運。爸爸幼年喪父、饑飽無常。求學不得、童年打工。日寇侵入,家園被毀。失業無著、寄人籬下。幸遇明人、指點道路。參加抗戰、凜然大義。戰火銷煙,救死扶傷。告別蘇北,進軍龍江。遼沈平津、褒獎立功。大軍南下、鋒抵兩廣。全國解放、移防湘江。半島燃煙、抗美援朝。烽火三年、英勇無畏。戰場救護、醫治無數。朝鮮停戰、班師遼南。結婚成家、喜得千金。西安上海、夢回學堂。醫大深造、精研醫術。懸錐刺股、加冕得道。續得四子、家道興旺。離滬抵哈、履新就職。舉家搬遷、東方巴黎。安穩四年、白駒過隙。臨危受命、開發興安。再戰三江、雖貶猶榮。積勞成疾、慢病緾身。護理休養、幸有賢妻。延年增壽、享年八八。</p> <p class="ql-block">1952年6月,當時爸爸在朝鮮參加抗美援朝,39軍117師黨委從政治立場、思想意識、戰斗工作、學習態度、團結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6個方面給爸爸作出了評級鑒定。</p> <div><br></div>1952年5月, 在抗美援朝期間,爸爸時任39軍117師后勤處第一副處長,39軍黨委給爸爸評級定為準團級。按當時的規定,團級干部是可以結婚的了。1953年,媽媽就由39軍后勤一所護士,調到117師后勤處當科員。爸爸經常開玩笑說,這媳婦是組織分配來的。 <p class="ql-block">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央在全國公務人員中開展”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爸爸當時在朝鮮前線,也要參與這場運動。在飛機大炮的轟炸間隙,在惡劣的戰場環境下,部隊都開展了“三反"運動。下面的《三反干部鑒定表》記載了一些當年是重要的問題,在今天看來并不是什么問題,而是十分有趣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爸爸在”貪污方面“一是1949年在廣西,用津貼2萬元人民幣兌換10塊銀元。回到湖南后,請供應處長到廣州買了一支鋼筆用去9塊銀元。在湖南1萬元人民幣才能兌一塊銀元,廣西2千人民幣可兌一塊銀元,10塊銀元共賺8萬元,所以,實際上爸爸才花去津貼1.8萬元人民幣買了一支鋼筆。而不這樣兌換銀元,爸爸需要花9萬元津貼才能買上一支鋼筆(點贊:有經濟頭腦)。二是1947年解放戰爭中,領導給爸爸二塊銀元做出差路費,爸爸當時搭上了軍用火車,沒有花路費,二塊銀元錢也沒有上繳(按現在承包理論,事情需要二塊錢辦完,錢沒有花事辦妥了,錢就應歸個人所有)。三是1951年3月,在朝鮮長上里,拿了公家一個茶杯二條毛巾自己用(性命都交給組織了,用一個杯子二條毛巾實在不是問題)。在”浪費方面“一是1951年10月,吃了招待會議后剩下的12斤半洋蔥(吃出個健康身體也是為戰爭勝利)。二是1951年10月組織會議多用了40余萬元的菜錢(艱苦的戰爭環境中,借開會之機為基層干部改善伙食,超點開支沒啥錯)。</p> 1953年1月,117師黨委從立場與思想、工作、學習、團結、組織紀律、今后努力方向等6個方面給爸爸作出鑒定,尤其對爸爸的工作給予了很好的評定,組織結論優點有”尤其在細菌戰成績顯著“的評語,缺點有”性格急躁“的評語。可見當年部隊在 干部管理上具有很好地實事求是的作風。 1953年1月3日,117師黨委對爸爸1952年全年的工作表現通過《干部年終政績鑒定書》作出總結鑒定。這份鑒定,主要是爸爸自己的年度工作總結,沒有組織結論、評語。爸爸在醫療工作方面,對一年來的戰場救護、部隊經常性防疫工作、掌握住地疫情、嚴密檢查確保部隊健康、在守備戰中對住區居民進行兩次普遍注射防止住區百姓傳染病的發生在培養醫務人員下團親自給傷員開等7個方面,作了比較祥細的總結。從中可以看到,當年美軍對117師陣地撒播了細菌媒介物,爸爸從兵團開會回來,就深入各團抓防疫工作,在爸爸等醫療人員在努力下,部隊官兵疫情發病數比1951年減少64%。當年爸爸是多么地勇敢、多么地有作為。敬佩您,我們親愛的爸爸! 1955年7月,全國開展“肅清隱藏的反革命分子運動”(簡稱“肅反”運動)。大伯吳振嘉1947年曾經參加過國民黨“建國通訊社”,1951年在上海被捕,被判刑10年。爸爸經常接濟在獄中服刑的大伯,不時地寄些錢物。因此,在肅反運動中受到審查和批判,被定為“喪失階級立場”。下面是爸爸在第四軍醫大學預備科學習期間,學員大隊準備給爸爸黨內警告處分的材料。 大伯吳振嘉獄中寫的《情況報告》 勞改農場(監獄)的材料 第四軍醫大學第一大隊給爸爸下的肅反定案意見。 黨支部的意見。 1956年8月,第四軍醫大學黨委“不給予吳振淮同志處分,黨內可進行教育的決定。 1955年9月28日,國防部長彭德懷授予爸爸少校軍銜,下面是爸爸在第四軍醫大學學期期間,學校填寫的《呈請授予軍銜報告書》 1955年3月爸爸被授予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三級解放勛章。下面是授勛的報告表。 1960年5月,爸爸由準團級晉級副團級的報告表。 1961年5月,爸爸經過6年苦讀終于從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畢業。一個窮人家的苦命孩子,不僅當了軍官,還上了大學,這在舊社會只能是做夢。尤其我們看到最后的《各科考試成績》,爸爸36科學習內容,有5科免考,余下31門課程有14門取得5分的優異成績,這對于只有小學文化底子的爸爸,是多么地不容易啊。可以想像當年,爸爸有多少個不眠之夜,是在被窩里打著手電筒學習的。擺在他面前的是比大天還高、比海還深的難題,都被他攻城拔寨,一個接一個地艱難攻克。回想起來,爸爸是個多么愛學習的人哪,也非常注重對子女教育!他常常給孩子們講,小時候上學時,問奶奶要二個銅板買學習用的本子,被奶奶用小木板打手的故事。以此教育孩子們珍惜當下的學習環境。 1963年,爸爸戴了8年的少校軍銜,終于換上了中校軍銜。 1964年4月,211醫院給爸爸作的鑒定,黑龍江省軍區蓋章并簽同意鑒定意見。此鑒定應該是爸爸調任63野戰醫院任院長前,所在單位做的評定, 1970年,沈陽軍區后勤部對爸爸社會關系的批注。此時,應是主”文革“期間,爸爸再次受到審查后,組織作出的批注決定。 1972年2月,爸爸時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二師醫院院長,因病肝病等被兵團黨委報告上級免職休養,1973年5月沈陽軍區干部部批準免職。 1978年3月,爸爸被正式批準離職休養,結束了其心心念念的部隊生活。 1982年5月,爸爸被批準享受副師級待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江北区|
礼泉县|
兰溪市|
微山县|
石阡县|
连山|
枣阳市|
朝阳县|
石渠县|
长宁区|
都江堰市|
闽侯县|
八宿县|
通化市|
岚皋县|
仪陇县|
淅川县|
富民县|
托里县|
陆丰市|
榆林市|
襄城县|
泗阳县|
阳东县|
禹城市|
加查县|
清镇市|
南川市|
上杭县|
即墨市|
汽车|
新河县|
临夏县|
霍城县|
兰坪|
博客|
景谷|
华宁县|
临湘市|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