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葡萄牙為葡萄牙共和國的簡稱,位于歐洲的伊比利亞半島的西南部,其東部、北部與西班牙接壤,西部、南部瀕臨大西洋。國土面積9萬多平方公里;人口1000多萬,其中99%以上為葡萄牙人;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官方通用語言為葡萄牙語。</p><p class="ql-block">1986年葡萄牙加入“歐共體”,是1999年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p><p class="ql-block">1979年2月8日葡萄牙與我國建交。1999年12月20日,根據中葡兩國1987年簽署的《中葡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將澳門主權歸還中國。</p> <p class="ql-block">2017年12月中旬的一天,我們母子的“西葡之旅”正是從這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馬拉加機場的候機樓登機。</span>飛往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以完成我們當年自助游計劃的最后行程。</p> <p class="ql-block">在機場一處<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有兩大幅裝飾畫格外醒目(</span>像是畢加索藝術風格的作品組合)為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便把它一一拍了下來。誰成想三年來一場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使得今后的出國旅行對我來說幾乎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在近日整理2017年“旅行相冊”時,才發現自己當年不經意地隨手一拍,竟成為西班牙這個國家為我留下的最后紀念!當然,它也是開啟我們母子當年“葡萄牙之旅”的影像標志,為此我特意地把它收錄在這期美篇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是歐洲的一座古城,也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日歐洲西部的大都市。它</span>北依辛特拉山脈,南臨特茹河,離大西洋不足12公里,距著名的“羅卡角”40多公里……它<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span>葡萄牙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葡萄牙最大的港口城市。每年到葡萄牙觀光旅行的游客有100多萬,里斯本通常是旅行者抵達的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里斯本已是晚上,隨即下榻在一套事先預訂的民宿公寓。</p><p class="ql-block">里斯本的確是一座山城,我們所住的公寓是建造在山體斜坡上的樓房里,大門入口剛好開在位處上下兩條盤山路的中央,出租車無論走哪一條路,我們下了車都要往上或往下的走一段臺階,才能到達入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圖為公寓內景。可以說整套公寓各種生活設施潔凈齊備,開放式廚房,還有個帶落地窗的大露臺,帶給人一種“家”的舒適溫馨;當然最吸引我的是廳里的墻上掛滿了裝飾畫……</p><p class="ql-block">雖說這組隨意拍到的照片,無論構圖、光線乃至清晰度都不盡人意,但卻是葡萄牙為我留下的最初印象;尤其從墻上的那些裝飾畫中讓我一下子感受到里斯本特有的地域風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清晨,站在露臺上感受著空中飄落的零星小雨,</span>對面山頂上是一座古老的城堡,與那些依山傍勢建造的現代樓房五彩斑斕的色彩融合在一起,一眼望去像是一幅山城的水彩畫……</p> <p class="ql-block">按照原定計劃,我們來到里斯本的一個廣場,準備乘坐有軌電車去往熱羅尼莫斯修道院……</p> <p class="ql-block">廣場上屹立著若昂一世騎馬的青銅塑像。正是以這尊塑像作為地標,幫我后來查詢到這里原來是里斯本的菲蓋拉廣場,又被當地人稱為無花果樹廣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位若昂一世(1357~1433)是葡</span>萄牙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君,史稱“若昂大帝”。他是他父親即葡萄牙勃艮第王朝的第八位國王佩德羅一世的“私生子”,這個王朝第九位國王費爾南多一世是他同父異母的兄長。原本有“私生子”這樣的身份通常是難以問津王位繼承人的,但“必然的歷史”中往往會出現“偶然的轉機”。由于費爾南多一世沒有兒子,在其離逝后,歷經跌宕起伏的一番風雨,1385年這位“私生子”終于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當上了葡萄牙國王即若昂一世。按照西方人的理念“私生子”繼位意味著“改朝換代”,由于他在年幼時就被疼愛他的父王佩德羅一世封為<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阿維什騎士軍團的首領,而且之后始終統領著這支</span>葡萄牙實力最強大的軍隊。于是在他“登基”后,就以阿維什命名了由他自己開啟的葡萄牙王朝時代。</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若昂一世在位執政了48年,這段時期的</span>葡萄牙幾乎是以國王的意志來展現國家的權力。</p><p class="ql-block">1385年打敗入侵的卡斯蒂利亞軍隊取得了“阿爾茹巴羅塔戰役”的勝利,不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捍衛了葡萄牙的國家獨立,</span>也進一步鞏固了自己的王權。</p><p class="ql-block">1386年他與英國簽訂了“溫莎條約”,確立的“英葡同盟”一直到后來持續了數百年,這么長的國家同盟在世界史中實屬罕見。</p><p class="ql-block">為了實現他自己拓展“藍色領土”的愿望,于1415年親率他的阿維什騎士軍團占領北非重鎮休達,從而拉開了葡萄牙向海外殖民擴張的序幕 。葡萄牙是歐洲排在西班牙、英國以及荷蘭之前的第一個“海上霸主”,向海外推行殖民統治約600年之久。</p> <p class="ql-block">有感里斯本“透明”的公交車站。不僅可以遮蔽風雨,方便查詢路線,還不影響觀賞周邊的風景。</p> <p class="ql-block">圖為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外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天上午到達這里的時候,天已開始放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初建造這座修道院,原本是想以此來為阿維什王朝的成員舉行葬禮之用,然而隨著著名航海探險家達.伽馬于1497年第一次前往印度探險啟程前曾在此祈禱,之后逐漸演變成那些準備啟程遠航的海員臨行前祈禱的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當時的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1469~1521)正是將航海探險貿易的收入作為資金,于1502年啟動了建造熱羅尼莫斯修道院的宏大工程,工程歷時近80年,于1580年竣工,成為葡萄牙航海黃金時代的建筑標志。它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得以完好保存,即使在今天葡萄牙一些重要的國家活動依然在這里舉行。</p><p class="ql-block">1983年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與它附近的貝倫塔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p> <p class="ql-block">教堂前廳的三個拱門分別朝著三個不同的方向,設計的獨特、別致。</p> <p class="ql-block">很喜歡前廳拱頂上這個富有建筑魅力的圖案,特意拍了一張。直到后來才發現,由于過于<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匆忙,</span>自己當時的拍攝只關注了拱頂圖案的完整,卻忽略了主祭壇與之對應的關系,致使主體構圖的“上下中心線”有所偏移影響了畫面的整體美,真可以說,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歷史的缺憾。</p> <p class="ql-block">在這座高大宏偉的教堂里,似乎每一處都讓人感受到曼努埃爾式的“海洋元素”……筆直的立柱雕滿精致的花紋在高處像傘骨一般散開,猶如繩結樣的幾何圖案布滿整個教堂的拱頂,仿佛牢牢“網住”了上面的每一塊磚石,帶給人一種特有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祭壇位居一個拱形的空間,兩層窗戶射進的光線,使之顯得異常明亮。</p> <p class="ql-block">主祭壇</p> <p class="ql-block">精雕細琢的講壇</p> <p class="ql-block">位于主祭壇一側的管風琴</p> <p class="ql-block">站在主祭壇前回望,會看到這座教堂有個面積不大的二層樓,位置剛好是在前廳的樓上。這也解釋了教堂入口處的拱門為何要設計的相對“矮小”一些。</p> <p class="ql-block">順著這里的樓梯可以去往教堂二層……</p> <p class="ql-block">二層的中央矗立著耶穌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二層樓上的主教廳,掛滿了歷任主教的畫像。</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望天花板似乎更清晰更真切。</p> <p class="ql-block">從二層俯瞰教堂主祭壇。</p> <p class="ql-block">教堂一層的偏殿,為葡萄牙最富盛名的作家埃爾庫拉諾(1810~1877)安息處……</p><p class="ql-block">在這座教堂內還安放著兩位葡萄牙歷史上重要人物的靈柩。</p><p class="ql-block">一位是著名的航海家瓦斯科. 達. 伽馬(1460~1524),是他開辟了從歐洲繞好望角到印度的航海路線。</p><p class="ql-block">另一位則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藝復興時期葡萄牙文學最杰出的代表、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span>路易斯. 德. 卡蒙斯(1524~1580),他最著名的詩句“陸止于此,海始于斯”被鐫刻在羅卡角的石碑上……1880年為紀念這位詩人逝世300周年,葡萄牙政府決定將他的遺體安置在此教堂內。1580年的6月10日是卡蒙斯的忌日,故此6月10日也被定為葡萄牙的國慶日。</p> <p class="ql-block">走出教堂來到一個有著兩層回廊的庭院。</p> <p class="ql-block">回廊中的每一根立柱,每一幅窗棱以致到每一處微小的雕刻無不集聚凸顯著多元文化并以曼努埃爾精美典雅為主題代表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仔細看看這座門框,兩側竟雕刻著一張張情態各異的人臉,為什么要這樣設計呢?不得而知。總覺得神奇中又含帶著一絲驚悚……</p> <p class="ql-block">教堂外綻放的花朵……</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從這片草地去往貝倫塔的,一眼望去貝倫塔仿佛矗立在綠茵上……</p><p class="ql-block">位于特茹河畔與大西洋交匯處的貝倫塔是里斯本最具代表的地標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1514年正值葡萄牙阿維什王朝的鼎盛時期,是為紀念開辟了好望角航線的瓦斯科.達.伽馬而建造的一座燈塔。在后來的歲月里,貝倫塔也曾作為防御堡壘、海關、電報站等等,它的底層甚至還作過監獄關過囚犯……但在今天它以特有的建筑風采受到世人的矚目,成為來里斯本觀光游覽必到的景點。</p> <p class="ql-block">走過去才看到貝倫塔原來是修建在有水環繞的淺灘上,有一座木橋與河岸相連。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陰云密布的天空下,讓貝倫塔仿佛重現了當年成為軍事要塞的威嚴。</span></p> <p class="ql-block">由于塔內沒有電梯,我主動放棄去貝倫塔內部的游覽,獨自走向有樹的海灘。</p> <p class="ql-block">從這個角度看貝倫塔,它更像是一座守護水域的陸地要塞。</p> <p class="ql-block">兒子獨自走過木橋,去往塔內游覽。遠遠地看到他站在木橋中央的那一刻,空中又忽然飄落下雨滴……</p> <p class="ql-block">等了好一會兒,終于看到他出現在塔頂,不停地向我揮動著手臂……</p> <p class="ql-block">這張遠景,當從鏡頭里望著塔頂上的兒子,對比之下,瞬然感到貝倫塔原來像斷涯峭壁般地高聳。</p> <p class="ql-block">這座位于貝倫塔下、木橋邊的建筑小模型,有助于游客全方位地觀賞貝倫塔。</p> <p class="ql-block">在貝倫塔附近,一位畫家展現著他的作品,可惜其中的一幅剛剛被游客買走了。在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不僅僅是貝倫塔,表達最多的主題卻是里斯本古老的有軌電車。</p> <p class="ql-block">從貝倫塔下沿著特茹河的岸邊大道一直向東便可以去往航海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這里的12月不僅能看到繁茂的綠植還能看到紅葉……記得,當時就這附近的一家餐廳,我們坐下來吃了下午飯,小憩片刻。</p> <p class="ql-block">特茹河畔矗立著一座磚紅色的燈塔,遠處便是著名的“4.25”大橋。</p> <p class="ql-block">航海紀念碑,又被人們稱為“發現者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1960年為了紀念葡萄牙大航海的先驅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建造了這座紀念碑。</p><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整座航海紀念碑猶如鼓滿風帆的“船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立在“船頭”最前方的最高處就是亨利王子的雕像,</span>風帆的東、西兩面朝向船頭的坡道上,各有一組16個人物的群雕像。無論你從東、西兩面的哪一側看,亨利王子都是這兩組群雕的“首領”。據說,所有的群雕人物都可以有名有姓地“對號入座”,都曾是葡萄牙真實存在過的與航海有關聯的歷史人物。</p><p class="ql-block">亨利王子是若昂一世的第三個兒子,一生酷愛航海,甚至為此放棄了舒適的王室生活。他<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一志向</span>得到父王若昂一世的首肯并在其支持下創辦海洋學校,招募了不少的人才,其中包括地理學家、天文學家,航海家,物理學家、醫學家等等,運用他們學識才華,努力改造羅盤,營造船舶等等,將他航海的夢想付之于行動……葡萄牙之所以成為第一個“海上霸主”與這位王子對航海執著追求有著深厚的淵源!</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高52米,其北面有電梯入口,購票后可以乘電梯直升到紀念碑頂部的露臺,360度地觀賞風景。</p><p class="ql-block">因為有電梯,我們母子又共同體驗了一次登高望遠……</p> <p class="ql-block">從紀念碑上俯瞰特茹河畔的貝倫塔、整個帝國廣場以及周邊的所有建筑……</p><p class="ql-block">里斯本的帝國廣場是整個伊比利亞半島上面積最大的廣場。</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位于帝國廣場北面熱羅尼姆斯修道院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向下俯瞰紀念碑廣場,可以用相機拍到廣場的全貌……</p><p class="ql-block">主體圖案為一個巨大的圓形風玫瑰,其中心是一幅世界地圖,標有當年葡萄牙地理大發現的年代與具體的航線,實際上就是一幅鋪在地面上的記錄著葡萄牙殖民擴張的歷史坐標圖。</p> <p class="ql-block">遠眺著名的“4.25大橋”。它建于1966年,全長2277.64米,為世界第三長的懸索橋。它橫跨特茹河,是連接里斯本與對岸的阿爾馬德的通道。</p><p class="ql-block">這座橋在建成之初曾被稱為“薩拉查橋”,是用當時葡萄牙獨裁統治者薩拉查名字命名的。1974年4月25日推翻了這位獨裁統治者的政權。由此這座橋更名為“4月25日大橋”(即“4.25大橋”)以作紀念。</p> <p class="ql-block">紀念碑下的游艇碼頭。</p> <p class="ql-block">往西遠眺是貝倫塔,以及我們從貝倫塔一直走過來的河岸大道……</p> <p class="ql-block">整個午后天氣似乎都陰色沉沉,臨近黃昏,夕陽終于透過云隙展露出它金色的微笑……</p> <p class="ql-block">穿過紀念碑廣場,從正面回望航海紀念碑,可以看出是一個十字架造型,在十字架上還刻有一把寶劍的浮雕,其劍鋒正下方剛好是去往紀念碑頂層觀光電梯的入口。</p> <p class="ql-block">再次經過帝國廣場,隨手拍到的圖案。</p> <p class="ql-block">走過這條林蔭路,此刻在燈光的映照下,樹木的枝葉呈現出金秋一樣的色彩,置身其中猶如又回到了秋天……</p> <p class="ql-block">鄰近熱羅尼莫斯修道院老街上的這座葡式蛋撻店是1837年開業的,歷盡百年的歲月滄桑,它制作的葡式蛋撻味道依然如初,來這里購買品嘗蛋撻的游客絡繹不絕。</p> <p class="ql-block">能在葡萄牙的本土品嘗百年老店正宗的“葡式蛋撻”,自然是一種難得而又美好的“享受”,也為我們在里斯本游覽的第一天畫上圓滿的句號。</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秦皇岛市|
南安市|
定边县|
清镇市|
高台县|
大新县|
伊金霍洛旗|
南京市|
茌平县|
芜湖县|
上犹县|
赤壁市|
漳浦县|
全椒县|
姜堰市|
亳州市|
宜川县|
新和县|
库车县|
博白县|
上杭县|
离岛区|
加查县|
蓬溪县|
双城市|
特克斯县|
宁蒗|
临夏市|
陆河县|
大足县|
大渡口区|
陈巴尔虎旗|
开封县|
普安县|
陆丰市|
嘉禾县|
松滋市|
神农架林区|
巴青县|
高州市|
崇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