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媽媽送我上戰場</p><p class="ql-block"> ---紀念參加老山防御作戰37周年</p><p class="ql-block"> 心中常懸南疆月,夜夢總驚殺聲起。老山不語英雄淚,甘灑熱血愛清澈。 蕭蕭兩鬢初心在,壯士暮年志不衰。</p><p class="ql-block"> 1985年12月23日拂曉,早已處在一級戰備狀態下的“金剛鉆”紅軍團,隨著上級赴滇作戰的一聲令下,全團快速反應、齊裝滿員、威武雄壯,立即成建制踏上奔赴西南邊陲的專用列車。伴隨著呼嘯的北風,裹挾著凜冽的寒氣,長長的列車沿著隴海線,一路向南。看著窗外飛舞的雪花和一掠而過的村莊、城鎮、田野……我這個剛完成兩個多月基礎課目學習訓練的新戰士,心潮澎湃,思緒萬千。心情既緊張又激動,更感到無比自信和光榮。</p><p class="ql-block"> 開拔途中,上級人文關懷,提前通知地方政府,準許家在沿途的參戰官兵親屬到指定車站送行。位于陜甘川三省交界處的陽平關鎮,是座美麗的歷史文化名鎮,是生我養我的家鄉,這里有我朝思暮想的親人。24日上午10時,軍列穩穩停靠在陽平關鎮火車站臺,我趕緊沖到車門口,在警戒線外載歌載舞、鑼鼓喧天的人群中,急切找尋父母兄弟姐妹,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始終沒見著家人,就在我失望之際,猛然看到被擁擠在人群中的兩位高中同學,我振臂呼喊著他倆的名字,排長王軍見狀,安排我下車見面。久別重逢,感動無以言表,彼此緊緊相擁。時間有限,我們長話短說,兩位同學熱情的給我贈送了兩個八十年代最流行的帶有港臺名星插圖的筆記本、幾本期刋雜志和一些水果。他們告訴我,我的家人連續幾天都來了,由于參戰部隊多,又分乘不同的編制列車,具體時間和車次誰也說不準確。臨別時,我托同學向家人問好,請父母放心。</p><p class="ql-block"> 汽笛轟鳴,列車徐徐啟動,由慢到快,排長和班長過來安慰我,又安排兩位老兵扶著我,讓我站在半開的門口,好好看看家鄉的風景。專列風馳電掣,繼續沿著寶成鐵路鏗鏘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我驚喜的看見母親,手拄一根拐杖,站在鐵道旁很近的一個道口高臺上,目不轉晴的注視著眼前疾馳而過,一節又一節滿載著人民子弟兵的悶罐車廂,任憑列車掀起的風浪吹動著她那蒼蒼白發,依然挺直身板深情目送。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嘶吼著嗓子,大喊一聲“媽!”,迅速抓起一把慰問的糖果,向母親站立的左側空地扔去,列車一晃而過,隨著母親遠去的身影,眼淚奪眶而出,幾位老兵見我情緒激動,連忙把我拽到車廂一角坐下,也跟著哭了起來。在后來的家信中得知,母親聽到了喊媽的聲音,也撿到散落的糖果,就是車速太快了,沒看清哪一個是我。一再叮囑我,不要擔憂她的病情,讓我好好訓練,專心作戰,報效國家。未曾想,這喊出的一聲媽,竟是母親聽到的最后一聲;這匆匆一眼和殷殷囑托,竟是最后的訣別。</p><p class="ql-block"> 歷時4天的鐵路運輸,我部順利到達昆明。馬不停蹄,鞭不停揮,緊接著轉為摩托化開進,途經呈貢、宜良、開遠、路南、彌勒等縣市,又經過3天的艱苦跋涉,這支鐵甲勁旅終于在月底全員、全裝、準時、安全抵達集結地域-硯山縣石頭寨。按照“凈化、美化、正規化”的標準,快速用木板和帳篷搭建好野戰營區,隨即展開魔鬼式的大強度、高難度、多課目的針對性臨戰訓練。不分晝夜的超極限訓練,我有近一個月沒解過大手,盡管身體沒有任何不適感,但心里還是犯嘀咕。連隊衛生員張恒慶得知情況后,精心的給我配了藥,服用后仍不見效。衛生員不放心,利用訓練間隙,帶我到野戰醫院做了全面檢查,接診的一位老軍醫驚訝之后微笑著說:“小伙子身體棒,消化能力強,沒必要開藥,平時多喝點開水就行了。”果不其然,后來一切正常了。1986年4月上旬,木棉花開,微雨時節,我部經逐級嚴格考核合格后,略作調整,便秘密進駐麻栗坡縣豆豉店老賢坡和06高地,在相似地形上進行高度實戰化的模擬演練,白天練拔點,夜間練防守,并遂行戰勤保障任務。</p><p class="ql-block"> 7月上旬,我班奉命配屬我團“硬骨頭”六連上陣接防。乘著夜幕降臨,大家全副武裝,荷槍實彈,勇敢的走向與越軍點對點、面對面的一線陣地。當時,老山上空一輪弦月忽明忽暗,給整個戰區籠罩著一層朦朧詭異的色彩,不同方位不時響起陣陣或清脆或沉悶的槍炮聲,濺出一朵一朵血色的火光;對射的曳光彈在夜空交織,劃出一道一道優美的弧線,映照著靜謐的盤龍江;深溝密林中,不時傳來夜間活動的飛禽走獸發出的刺耳怪叫。大家高度警惕,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時刻保持戰斗隊形和戰斗動作,后面的人踩著前面人的腳印,沿著高低起伏、曲折蜿蜒的狹隘山路低姿跟進,時慢時快,時停時行,交替掩護穿越多處“百米生死線”和“炮火封鎖區”。遵照團前線指揮部“過好第一夜,穩住前十天,爭創'三無'(無丟陣地哨位、無被俘、無自傷誤傷)月”的指令,我們順利接防主戰場之一的八里河東山偏馬方向-14陣地無名四高地。</p><p class="ql-block"> 在上級的正確指揮下,全班攻艱克難,浴血奮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和英勇無畏,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在堅守貓耳洞的九個月零十三天的日子里,雖歷經數不清的苦難和險情,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我們憑著堅韌的意志、無私的情懷、嚴明的紀律、密切的配合、過硬的技能,出色的完成了火力打擊、協同防守、警戒掩護、陣地升級改造、開辟出擊拔點通道、迎敵面和敵重點瞰制通道的型鋼被覆及偽裝、封鎖卡點、排雷布雷,偏馬方向陣地群彈藥基數盤點及儲存配送、搶救傷亡戰友后送、配合偵察/工兵夜間和不良天候前出、08-1號工程戰前準備等重大作戰任務,抵御住了越軍各型火炮、輕重高機、薩格爾導彈高頻次、無差別的瘋狂打擊,十多次成功預警阻止和防守反擊越排以下規模的進攻及特工的滲透襲擾,經受住了暴雨、山洪、泥石流、工事損毀、毒蟲鼠蟻、酷熱、高濕、瘴氣、有限空間、高度緊張等給身體和心理帶來的不利影響。</p><p class="ql-block"> 隨著對戰場環境的孰悉和了解,大家的戰場態勢感知和掌控能力愈加爐火純青,日臻化境。為了改善陣地生存條件,全班分工明確,揚長避短,戰斗警戒、后勤保障、戰場構工多管齊下,摸索出“聞聲識炮”、“見光知情”、“辯音定位”的要領,利用霧天、炮擊間隙,按照先易后難、先反斜面后正面的步驟,在多面臨敵的地勢和雷場疊加的危險區域,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爭分奪秒構筑工事。大家肩扛背馱,使用簡易工具和爆破器材,鑿壁開洞,深掘拓展,采取土工作業和鋼結構技術相結合的辦法,硬是在兇狠狡猾的敵人眼皮底下,把一個簡陋陣地建設成為集“走、打、吃、住、藏”功能為一體的半地下半地面的連環堅固工事,形成-14陣地可靠、攻防兼備的防御支撐點,經驗做法受到營連兩級肯定和推廣,所在班被評為“陣地建設先進班”,我也受到嘉獎。</p><p class="ql-block"> 我這個連長眼中的“小射手”、指導員許文榮口中的“小秀才”(“大秀才”是連部文書關文玉,戰后考入大連陸軍學院),全班唯一的高中畢業生,幾乎承擔了班里的所有文字工作,大到哨位布置圖、陣地日志、工作總結、情況匯報、入黨申請、請戰書、決心書 ,小到老同志的家書代寫。在參加甘肅省共青團、蘭州大學與我師開展的“雙立功”活動征文競賽中,我撰寫的報告文學《東山有座無名四》、《步兵班亞熱帶山岳叢林防御作戰之淺見》分獲一、三等獎。當然,也有難寫的,那就是個別老兵談對象的情書,這對一個懵懂少年來說,真是有難度,好在我軍有“三大民主”的傳統,老兵之間關系熟絡,偶爾也經驗交流一下,由我先列一個提綱,然后根據他們的表述加工潤色,寫完后再以他們的口氣讀一遍,不行再改,直到滿意為止,這也給單調枯燥的貓耳洞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那年那月,真可謂“熢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戰士自有戰士的愛情:質樸無華,新美如畫。</p><p class="ql-block"> 在堅守陣地期間,我們時刻感受到后方人民對我們的支持和厚愛,時刻感受到各級首長的關懷和溫暖。慰問信和名信片如雪片飛來,鼓舞人心,激勵斗志。師長劉登云、師政委張海陽、副師長趙文瀧、團長趙國民、團政委李太忠、副團長鄭月龍、團參謀長袁廣榮、主任楊忠敏、營長郭天琪、教導員袁景堂等首長先后到我們前沿陣地視察,還和我們合影留念。連長鄒春寧、指導員許文榮、副連長齊生貴、副指導員謝文威,多次從06陣地到哨位慰問指導。不少戰友利用送給養的便利,盡可能給我們多分發一點好吃好喝的,給抽煙的弟兄捎點大重九、春城牌香煙。六連連長陳華德、指導員楊毅對我們一視同仁,夸贊我班有凝聚力和戰斗力,雖是配屬但絕不是配角。</p><p class="ql-block"> 我班人員大多是戰前從各班抽調組建的,兵齡、素質、覺悟參差不齊,不和諧的事也曾出現,但大家在面對艱難的環境、艱巨的任務、兇殘的敵人時,始終銘記“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沒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團隊精神,顧大局舍小我,團結一心,同廣大指戰員一樣,在血與火的戰場經受住了“樂與苦、得與虧、生與死”的考驗,用自己的平凡詮釋奉獻 ,用堅守書寫忠誠。全班最終以零傷亡的代價,圓滿完成作戰任務,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祖國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1987年4月12日,我們將陣地,連同我寫的戰地日記作為參考資料,完好的毫無保留的轉交給前來接防的北京軍區某部。撤離戰場時刻,我們與接防的戰友揮手告別,在翻越08高地時,人人駐足,回望巍峨的老山和八里河東山,俯瞰奔流不息的盤龍江,遠眺那拉山口,大家整理好軍容,排列成一隊,面向戰場,眼中噙滿淚花,莊重的敬了一個軍禮。</p><p class="ql-block"> 休整戰評,我班一人提轉志愿兵,多人立功受獎,本人因表現突出也受到表彰獎勵,并火線入黨,榮獲“優秀老山戰士”獎章。 </p><p class="ql-block"> 1987年6月,部隊勝利凱旋。歸建歸營返回駐地天水,我才知道母親已病逝近一年,原來是家里親人怕我分心,影響作戰,一直瞞著沒告訴我。人都說父母恩情比天大,但在家國之間,忠比孝重,我為家人的大義而感到自豪。探親回家,我在母親的墳前大哭一場,長跪不起,腦海中永遠定格著:白發蒼蒼的老人家,拖著病體拄著拐杖,寒風中佇立鐵道旁,送兒上戰場的畫面。還記得,在母親送別我的地方久久徘徊,傷感不已,作小詩一首,寄托無盡的追思:</p><p class="ql-block"> 慈母送我上戰場,兒行跪別淚兩行。</p><p class="ql-block"> 熱血忠誠敢擔當,未辱家門和故鄉。</p><p class="ql-block"> 待到山花爛漫時,一抔黃土不見娘。</p><p class="ql-block"> 蘭心蕙質品尤潔,長記懿德傳后世。</p><p class="ql-block"> 戰后, 我作為全營3名參戰留隊士兵之一的骨干,沒有辜負首長和戰友的希望,始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發揮“兵頭將尾”的模范帶頭作用,在擔任“趙慶余英雄排”五班班長和代理二排長工作期間,強化教育,嚴格管理,按綱施訓,自己的軍政素質也得到全面提升,多次受到營連嘉獎,被團評為“優秀班長”之一。為了迎接軍隊院校招生考試,團里專門成立了短期“文化培訓班”,考生集中學習,抽調3名文化水平高的排長任教。在營連首長的推薦下,我有幸成為參考人員。當我準備去培訓班報到時,連長找我談話:“現在連隊干部、骨干短缺,軍事訓練、營建任務很繁重,黨支部研究決定,你邊帶班邊復習,并負責二排工作,培訓班就不用去了,我相信你的文化基礎沒問題,看你有什么想法?”面對尊敬的齊連長信任的目光,我二話沒說,表示“堅決服從命令!”在緊張的工作訓練之余,我發揚釘子精神,抓緊點滴時間學習文化課,熄燈號吹響后,怕影響其他戰友休息,常常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復習功課。雖然沒有脫連參培,但連長齊生貴、指導員于明、排長栗新善、排長史玉虎、排長李君奇、司務長陳堂對我格外照顧,老排長王軍調新疆軍區任職,臨走時給我贈送了全套輔導書籍,營長安定文、教導員王鐵練、教導員李廣、時任作訓股長的汪海江等不少首長對我也很關心。當時已任職三營教導員的老指導員許文榮、任職團直屬隊協理員的王宇輝(我的第三任指導員)經常過問我的備考情況,許教導員擔心我滑檔,親自打電話給干部股長和分管干事(江蘇籍,大帥哥,遺憾想不起姓名了),幫我穩妥填報志愿。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我以全團第一的分數考取西安陸軍指揮學院。</p><p class="ql-block"> 時光荏苒,硝煙散盡;回眸過往,記憶如昨。又是一年冬至到,相思漸遠漸無窮,無比懷念犧牲在疆場的戰友,無比掛念致殘致病的戰友,無比思念分散在各地并肩作戰的生死兄弟,無比感恩知兵愛兵、教育我們成長進步的老首長。你們,是我今生最美的遇見。老首長、老戰友,你們都好吧?</p><p class="ql-block"> 歲月增,青山在,水長流,情懷依舊深。年過五旬,信念永存,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對祖國和人民的愛,永遠至誠至真!</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科技|
康平县|
图片|
游戏|
星座|
改则县|
壤塘县|
电白县|
天门市|
泰顺县|
宁安市|
普洱|
辽宁省|
枣阳市|
肇州县|
榆中县|
绥宁县|
翁牛特旗|
玛纳斯县|
武隆县|
黄浦区|
班玛县|
微山县|
五家渠市|
双柏县|
潜江市|
防城港市|
溧阳市|
宾川县|
台东县|
闽侯县|
巴青县|
灵武市|
新干县|
米林县|
奎屯市|
吉安市|
临沭县|
庆云县|
乐平市|
大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