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記憶中,五十年代的滸墅關古鎮(zhèn)上有三個渡口,在鎮(zhèn)中心的龍華橋北堍有個龍華渡口,第二個在南津橋以南約1公里處的蠶桑學校門口的渡口,第三個渡口在興賢橋以南1.5公里處的三里亭渡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龍華渡口原來是明代稽查過往船只的船埠,后來改為民用渡口,來往在竹青塘橋與龍華橋之間的大運河上,渡口的長度約為30米,是一條兩邊有欄桿的木船,船工在船稍搖船,船頭有根長篙,船到岸時船工就到船頭用長篙掙住船頭,使船慢慢靠岸,記得擺一次渡是二分錢,擺渡的人很多,我也經(jīng)常乘擺渡船的。船工是一個年壯的漢子,為人真實,待人誠懇,還經(jīng)常為人做好事,幫助體弱病殘者,所以大家稱他“人面桃花壯士心,渡口好事多做盡”,漸漸的大家就稱“好叔”,把龍華渡口也稱之為桃花渡口。1969第一次大運河拓寬,在此新建了《滸墅關大橋》,渡口從此消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南津橋以南1公里處的蠶桑學校渡口的位,就是在清代滸墅鈔關的大門處,也就在《滸關八景》之一的“浮橋夜月”之處。《滸墅關志》記載,“浮橋即關口巨舟也,關以橋啟閉。”以浮橋啟閉實現(xiàn)通航與攔檢船只。河邊有一處“官渡”字樣的牌坊,在我小時候都有見過,也是在1969年第一次運河拓寬時拆除的,據(jù)當時目及者記憶,官渡牌坊拆除后完好無損的堆放在原蠶桑學校老食堂的后園,至今還沒有挖掘出來。此渡口是專為方便蠶桑學校的師生往來用的,我的家人小時候經(jīng)常往返與此渡口,此處擺渡是不須要錢的,渡口寬度約為40米,渡船也是一條小木船,此處的渡船人數(shù)就遠遠少于龍華渡口了。到七十年代渡船就停止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三里亭渡口,就在興賢橋以南1.5公里處的三里亭。三里亭又名于止亭,是運河西岸董公堤上用于船工拉牽時憩息的地方。渡口西起滸關上塘運河村,東至下塘保豐村,渡寬約60米,1992年保豐村在此建造白泥加工場,渡口就廢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記憶中的滸墅關鎮(zhèn)在大運河上的三個擺渡口,但據(jù)記載滸墅關鎮(zhèn)上在大運河上還有二個渡口,分別是十里亭渡口和長亭村渡口。</p><p class="ql-block"> 十里亭渡口古稱“射瀆渡口”相傳秦始皇在此向陽山主峰射箭而得名“射瀆”。十里亭渡口西起滸關上塘大新村,東至原長青和平村西莊頭,渡船的航線是偏斜的,約有近百米長。清道光年的《滸墅關志》記載下塘有渡口亭。十里亭渡口的歷史較久遠,直到1990年312國道長滸大橋建成后,才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長亭渡口在滸墅關上塘長亭村,我無此資料。</p><p class="ql-block"> 另外,據(jù)記載和朋友口述,在滸墅關區(qū)域內(nèi)還的裴家圩渡口,阿姨渡口,花涇渡口,花涇東渡口和華橋渡口,以上渡口均在滸墅關鎮(zhèn)下塘的村落內(nèi)</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开区|
无为县|
六枝特区|
安岳县|
烟台市|
农安县|
个旧市|
抚宁县|
寻乌县|
开阳县|
建宁县|
会泽县|
海晏县|
太湖县|
太康县|
泸西县|
临武县|
保定市|
哈尔滨市|
云浮市|
昭觉县|
安塞县|
哈巴河县|
肃南|
张家川|
东乌|
西安市|
聂拉木县|
五台县|
阳泉市|
焉耆|
吐鲁番市|
疏附县|
修文县|
嘉鱼县|
化州市|
信丰县|
同仁县|
芜湖县|
唐山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