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旅游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項主要活動。幾年來游歷了祖國的不少地方。每到一地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必是行程計劃中的主要一項。通過參觀當地博物館可以對該地有一更細致的了解,雖然出門前會有較細致的構思與安排。但參觀了博物館后總會對自己的計劃有更進一步的完善與補充。<div> 2016年11月中下旬到福州旅游。我們參觀了福州博物館。幸運地趕上了故宮博物院“壽山石回故鄉”展覽在福州舉行,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該展覽是9月30日至2017年1月9展出)<br> 壽山石產自福州市北郊的晉安區與連江縣、羅源縣交界處的“金三角”地帶。它是我國特有的名貴石材,其石質晶瑩、脂潤、色彩斑斕,色澤渾然天成,色界分明。隨著一千五百多年的開采,壽山石材料的產量逐年降低,漸為稀有,明朝后期壽山石已經成為了皇家的御用材料。這次北京故宮博物院從故宮2000多件清宮壽山石雕館藏品中篩選了90件套回到其故鄉展出,包括帝后寶璽、人物造像、文房擺件等,代表了清代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div> 清·康熙壽山石隨形雕云龍“御賜朗吟閣寶”印 <b>這是清·康熙壽山石隨形雕云龍“和碩雍親王寶”</b><br>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44歲時親政<br> 這方印璽是胤禛為皇子身份時使用過的。刻有篆書“和碩雍親王寶”。康熙四十八年(即1709年),胤禛受封和碩雍親王,受賜圓明園。“和碩”即爵位,“和碩親王”是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中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br> 清·雍正壽山石龍紐“雍正親賢之寶” 清·雍正壽山石雕龍紐“雍正敕命之寶” <b>清·雍正壽山芙蓉石“為君難”印</b><div> 之前曾多次聽到幾位名人提到過這方印章,這次終于見到了真面目。<b><br></b> 這方印璽由壽山芙蓉石制成,精雕螭紐,橢圓形璽面為陽文篆刻。雍正親筆書寫“為君難”三個小篆位于中央,左右飾以卷龍紋。這種具有漢印遺風的字、畫結合形式,使璽面富有動感。雍正在位十三年,曾多次提到為君之難,這短小的三個字道出了雍正皇帝作為君主、君子的無奈。</div> 清·乾隆壽山石田黃石三聯印 這組聯印為乾隆皇帝私人印,深得乾隆皇帝喜愛。之后,清代各帝王也十分珍視。就連末代皇帝溥儀逃往長春去做偽滿州國的皇帝時也沒有忘記帶上它。1945年8月日本投降,溥儀在沈陽機場準備逃往日本時未成功,卻做了蘇軍的俘虜,此印一直藏在其隨身攜帶的皮箱夾層中,可見其對此印的珍視。1950年在支援“抗美援朝,捐獻飛機”的活動中,溥儀表示愿將其捐獻給國家,但因溥儀當時沒有人身自由,故此印一直存放于監獄庫房中,直到1959年建國十年大慶特赦戰犯時,此印才完成了各種手續后回到故宮博物院。<br> 這組田黃三聯印是由一塊相當大的田黃石整體鏤空雕刻而成,三方印鏈連在一起,造型奇特,在印章中實屬罕見。三方印章中,兩方為正方形,一方刻有“乾隆宸翰”,一方刻有“惟精惟一”;另一方刻有“樂天”字樣,呈橢圓形。<br><br> 清·乾隆壽山石異獸紐“奉三無私”橢圓印 清·乾隆紅壽山石異獸紐“惟精惟一”方印 清·乾隆壽山石異獸紐“乾隆宸翰”方印 清嘉慶壽山石“嘉慶御筆之寶 “方印; 清嘉慶壽山石三方印 清嘉慶壽山石“福緒祥源“方印 清道光帝二方印; 清道光壽山石雕云龍鈕“政貴有恒““恭儉維德“方印 清同治壽山石“同”“治”雙方印 光緒年間的印 介紹慈禧皇太后印章的專頁 清宣統年間的印章 <div><br></div><div><br></div> 隨著時代的變遷,進入了二十世紀后,從印章上或許也能看出了些變化。樣式上簡單了許多,少了奢華與大氣。大清朝已經是風雨飄搖了。<br>未完待續<br><br> 二〇二二年十二月三日<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抚顺市|
元氏县|
亳州市|
五原县|
东台市|
化隆|
清水河县|
天津市|
阜南县|
永吉县|
保山市|
来安县|
云和县|
桃源县|
玉田县|
崇义县|
孟州市|
临湘市|
江永县|
石城县|
治县。|
贵溪市|
浑源县|
称多县|
罗定市|
平阳县|
库尔勒市|
平潭县|
徐闻县|
昭觉县|
连山|
文水县|
丽水市|
济源市|
阳东县|
莎车县|
玉溪市|
平利县|
平邑县|
成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