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切緬懷金鐵霖教授</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5日中午,收到了朋友轉發來的中國音樂學院訃告:“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我國著名聲樂教育家,中國音樂學院原院長金鐵霖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1月15日11時2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p><p class="ql-block">看到此消息百感交集,想起我與金鐵霖教授相識多年,又同為十年的全國政協委員,腦海中浮現出幾十年來的樁樁件件,不禁十分惋惜。</p><p class="ql-block">金鐵霖教授1940年出生于黑龍江哈爾濱市,1960年8月考入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聲樂教育家沈湘先生。1965年7月畢業后分配到中央樂團工作。1981年到中國音樂學院聲樂系任教。1985年任聲樂系副主任,1990年任系主任。1996年至2009年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曾任第九至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文聯主席、中國音協副主席等社會職務,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擔任中國音樂學院院長期間,金鐵霖院長帶領全校師生員工開拓進取、勇于創新、務實工作,為中國聲樂領軍地位的確立和中國音樂學院在國內外影響力的全面提升作出卓越貢獻。</p><p class="ql-block">金鐵霖教授擔任了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開會時,我有幸與金鐵霖教授同在文化藝術界的一個小組。金鐵霖教授的提案針砭時弊,給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zhi針對“假唱”現象,指出假唱危害很大,對于培養人才十分不利,甚至提出要從法律政策上去約束,不僅要對假唱行為進行曝光,還要依法依規的罰款,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才能讓真唱成為一種習慣,大家才會嘗到真唱的甜頭;二是針對持續不衰的“藝考熱”提出了批評。金鐵霖教授有數十年的教學經驗,他認為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了歌唱家,嗓音條件如果有限的話,無論怎么練,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都無法進一步提高,從而無法培養成為真正的歌唱藝術家。在他看來,有許多報考藝術院校的同學帶有一定盲目性,藝術是大眾需求,但是專業藝術人才卻是“小眾”的,只有各方面條件都達到“萬里挑一”的程度,才有可能在持之以恒的努力下成為藝術家,短期的“拔苗助長”、“盲目跟風”只會讓社會風氣更加浮躁,也會耽誤自身前程。</p><p class="ql-block">記得在金鐵霖教授作為全國政協履職的最后一年,他回顧了20年來的政協委員履職生涯,所提的大部分提案均與音樂教育相關,也基本上得到了解決和落實。他最關心的話題還是圍繞著如何能更好的開展音樂教學工作,培養更多德藝雙馨的文藝工作者。他說:“德藝雙馨是每個文藝工作者應該具備的,沒有好的德行,歌唱的再好也沒用。”</p><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我很成為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提出了為國歌立法的提案。我提到國歌是國家第一歌,是國家聲音的標志。可是現在國歌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樂譜版本十分混亂,褻瀆國歌的現象比比皆是…作為解放軍軍樂團指揮,音樂界的委員,我有責任感、使命感,我要為國歌立法提案。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金鐵霖教授,他聽后謙虛的說:“我雖然對國歌沒有你那么深入的研究,也沒想到要去為國歌立法提案,但是我覺得你做了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我一定支持。”這一支持就是10年,每次他都會主動在在我的提案上簽名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終獲通過并實施,這其中也有金老師的一份貢獻。</p> <p class="ql-block"> (金鐵霖教授為國歌法立法的提案簽字)</p><p class="ql-block">我與金鐵霖教授在許多方面都有過交流合作,金鐵霖教授非常的謙虛,像一個“老大哥”。</p><p class="ql-block">我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團長時,每當需要考核、招聘聲樂演員時,我都會專門邀請金鐵霖教授來擔任當評委,他對于聲樂人才的選拔和培養特別的重視。多年來,金教授不僅對我們軍樂團的聲樂演員認真輔導,他還培養并推薦了眾多優秀歌唱演員為部隊工作。</p><p class="ql-block">我曾經問過金鐵霖教授一個問題,作為一名中央音樂學院西洋聲樂專業科班出身的歌唱家,為什么會在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中有如此的建樹,這兩種在當時看似無關的唱法之間什么必然的聯系。他說這個必然聯系的起點就是李谷一。當時李谷一想考中央樂團,她的演唱十分具有地方特色,聲音又細又窄,共鳴很短,這種唱法對于花鼓戲來說是標志性的,但是唱現代歌曲、唱樣板戲就不行了,味道不對。如果沒有一套方法解決李谷一的唱法問題,也就是李谷一如果不能掌握唱花鼓戲時時花鼓戲的味,唱其他歌曲時時其他歌曲的味,那么這個方法就不能算解決。為了能找到這個方法,金鐵霖教授根據自己中央樂團唱“樣板戲”的經歷,認為既然美聲唱法能夠演唱京劇,那么李谷一的湖南花鼓戲唱法經過一定的科學訓練也一定能夠唱好其他唱法的歌曲。他經過大量的研究,通過花鼓戲較為科學的混合聲基礎,融合了中國戲曲、民歌以及西方優秀的唱法因素,結合李谷一自身的嗓音條件,形成了一種全新的唱法。這種唱法解決了兩個后來被稱為民族聲樂體系性的問題,一個是科學的訓練方法,一個是規范的審美標準。通過對李谷一的教學實踐,也初步形成了金鐵霖教授民族聲樂的教學體系。</p><p class="ql-block">我曾經問過金鐵霖教授的一位學生:“跟金老師上課的課堂氛圍是怎樣的?”,她對老師的印象是既和藹又嚴厲,在課堂上許多授課的過程更多的是一種“意會”而非“言傳”,有時一個眼神、一個手勢,甚至老師讓你再來一遍的時候,自己立刻會有不一樣的體會,總感覺老師的課堂是非常神奇的,平時怎么都琢磨不明白的問題,到了課堂上就唱對了,后來深入了解研究老師的教學體系才得知,這就是金鐵霖教授特有的“啟發式教學”。他會根據學生的聲音特點來發揮自身的長項,在科學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留學生的聲音特色,使聲樂教學活動變抽象為具體,化繁難為簡易,從而能夠在短時期內解決聲樂訓練中的諸多技術難題,獲得了高層次聲樂人才的高成才率,他堅持因材施教,強調聲樂訓練中的辨證關系,堅持實踐是檢驗教學成敗的標準。</p><p class="ql-block">金鐵霖教授在長期的民族聲樂教學實踐中,為探索和建立科學完整的中國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和中國民族聲樂學派,培養和造就德才兼備的民族聲樂人才,在弘揚主旋律、詮釋文化先進性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他首先提出了中國民族聲樂應具有“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給我國民族聲樂教育以嶄新的學術定位并作為民族聲樂發展的方向,他為此做出了大量開創性的努力;他創建的民族聲樂“七字標準”即:“聲、情、字、味、表、養、象”為民族聲樂人才的選拔、培養及民族聲樂比賽的評判奠定了客觀的標準;他辨證地提出了聲樂學習三個階段的理論以及一系列完整的、富有創建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大批高、精、型的歌唱人才群體不斷推出,如今他們都是活躍在舞臺上頌揚社會主旋律的生力軍;在國內外重大聲樂比賽中,學生也屢屢獲得驕人成績。在教學中金鐵霖教授孜孜以求,教書育人,不惟書本、求真務實、與時俱進,他終堅持在教學實踐第一線,潛心研究,不斷總結,先后發表了《淺談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教學探索》《談民族聲樂教學》《聲樂學習中的辯證關系》《中國民族聲樂的學習與訓練》《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教學探索》等專著、論文、教材和教學音像制品數十部。他還應邀通過計算機網絡和電視等現代傳媒手段,多次舉辦民族聲樂專題講座,為推動和促進中國民族聲樂藝術的普及和健康發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p><p class="ql-block">金鐵霖教授在堅持繼承民族聲樂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博采眾家所長,融匯貫通,開拓創新。開創了一種具有中國氣派、民族神韻的聲樂教育體系,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科學完整的金鐵霖民族聲樂教學體系,培養了無數以歌聲名動天下的學生。金鐵霖教授始終以高度的時代責任感引領著中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以昂揚的時代激情抒發著赤子情懷,在日新月異的中國民族樂壇,揮灑著一個又一個的華彩樂章,他被公認為我國當代民族聲樂教育領域的一面旗幟!</p> <p class="ql-block"> (與金鐵霖教授和張海主席合影)</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19日上午,我去送別金鐵霖教授最后一程。八寶山小東廳內,看到他靜靜地躺著,面容慈祥,仿佛睡著一般,聽說是在灑滿陽光的床上安詳離世的,沒有痛苦。各級領導和學生們自發到場送別。他的學生真可謂是眾星云集,可以說占據了中國聲樂界半壁江山,有的依然活躍在舞臺一線,有的也走上了三尺講臺,傳道授業。空氣中都彌漫著大家對金鐵霖教授的感情與不舍。</p><p class="ql-block">敬愛的金鐵霖教授,已經屹立于世界聲樂之林的中國民族聲樂盛世如您所愿!</p><p class="ql-block">您的學生們和眾多聲樂教育工作者們會繼續沿著您開拓的道路勇毅前行,去實現中國民族聲樂的中國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愿天堂無病,一路平安!</p><p class="ql-block">金先生千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 11 20</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丰县|
南昌县|
塔河县|
佛学|
田东县|
西和县|
周至县|
紫阳县|
奉化市|
西乡县|
青阳县|
平武县|
台东市|
额尔古纳市|
夏河县|
昭平县|
光山县|
盐源县|
同心县|
克山县|
沁阳市|
郁南县|
丽江市|
宽城|
昭通市|
双牌县|
琼海市|
长宁县|
香格里拉县|
周至县|
上林县|
金山区|
东海县|
肇源县|
日土县|
镇安县|
广东省|
金堂县|
镇沅|
河北区|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