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2022年3月,著名西域史專家侯燦的《樓蘭考古調查與發掘報告》出版面世。這本陰差陽錯“失蹤”三十五年的考古檔案,是新中國迄今唯一一次樓蘭古國考古調查的詳細報告。這批遲到的資料,為我們揭開了樓蘭古國的神秘面紗,也將成為樓蘭考古的重要里程碑。</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發 現 樓 蘭 古 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1900年3月28日,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和他的探險隊跋涉在荒無人煙的羅布荒原,忽然,他們發現隊中唯一一把鐵鍬不見了,而這把鐵鍬,是他們在沙漠中挖井找水的必要工具。沒有水,探險隊就是死路一條。</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這時候探險隊的向導一一當地的羅布人奧爾得克自愿折返回去尋找鐵鍬。奧爾得克迷了路,一陣亂走之后,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有成片的廢棄房屋、華美的木雕以及其他一些遺跡,仿佛主人剛剛離開這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當奧爾得克帶著鐵鍬和兩塊木雕出現在赫定面前時,赫定震驚了,木板上雕刻的精美渦卷紋讓他迫不及待想趕到那個地方,但探險隊僅剩下一兩天的水,他不得不按捺下心中渴望,決定明年再來。</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1901年3月,在奧爾得克的指引下,赫定終于找到了古城。他非常興奮:“我覺得自己就像駐節在國都的一位上古的君主,而目前地球上尚未有人對這個國都的存在有過一點點的預感或猜測!”他明白要解開這個古城之謎,文字是最有價值的,因此他給所有成員立下規矩:只要能夠找到文書,不管是哪種文字的文書,就能夠獲得獎金。重賞之下,很快有人發現了木筒,又在馬廄旁挖出36張漢文文書和121枚佉盧文(古代流行于中亞地區的文字,是絲路上重要的通商語和佛教語)木筒。</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回國后,赫定將這些文書交給德國漢學家孔好古等學者進行研究。他們發現,漢文文書中多有“樓蘭”二字,而佉盧文中,也多處出現“KROLAYNA”一詞,為“城鎮”之意,這就是漢語“樓蘭”的詞源。最終確認,這片廢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后又銷聲匿跡的樓蘭古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歷 史 的 痕 跡</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追根溯源,在黃河文化與昆侖文化對話的遠古時代,樓蘭人是黃帝后裔“東樓公”的后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相傳在殷商時期,東樓公的后裔不愿受統治者奴役,便從山東地區北遷,北遷后分為兩支,一支遷入東北建立挹婁、豆莫婁兩個部落;一支遷徙至西北,建立樓煩、樓蘭兩個部落,戰國時期,趙國奪取河套地區后,部分樓煩人西逃入同族樓蘭的領地,戰國末期,他們一起建立了樓蘭國。</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樓蘭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最早見于漢文文獻《史記.匈奴列傳》。在公元前176年冒頓單于寫給漢文帝劉恒的信中曰:“今以小吏之敗約故,罰右賢王,使之西求月氏擊之。以天之福,吏卒良,馬強力,以夷滅月氏,盡斬殺降下之。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皆以為匈奴。諸引弓之民,并為一家?!?lt;/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根據張騫公元前138年至公元前126年出使西域實地見聞成書的《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樓蘭、姑師邑有城郭,臨鹽澤”。由于“樓蘭最在東垂,近漢,當白龍堆”。地處絲路北道要沖。而漢武帝聽張騫之言后,“甘心欲通大宛諸國”,而經過北道的使者,“一歲中多至十余輩”。樓蘭、姑師當道,本國亦缺乏水草,還需要承擔“負水擔糧,送迎漢使”的任務,疲憊不堪,感到非??鄲灒煌瑫r又被匈奴反間,多次襲殺漢朝和諸國使者。出使過西域諸國的使臣向漢武帝上奏,說樓蘭國有城邑,兵弱易擊。公元前108年趙破奴與輕騎七百人至樓蘭,俘虜了樓蘭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據說,樓蘭國滅后,一部人不愿離開自己的家鄉,于是不斷沿著孔雀河、塔里木河遷徙,在大大小小的湖泊之間,以捕魚和采集野沙棗為生,即今天的羅布人。他們把遷到的每一個地方都稱為“阿不旦”一一在羅布方言中,“阿不旦”意為“水草豐美適宜人居住的地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一種說法是,公元前77年,一支樓蘭人逃出故城,于另一個水草豐茂之地建立了鄯善國?!稘h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钡搅斯?45年,北魏討伐鄯善,他們的國度再次被攻破,臣民們分幾路四散逃離,一部分臣民向北穿越羅布荒原,最終到達天山腳下的吐魯番盆地,并將新的居住地取名為“鄯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樓蘭古墓的千古之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1934年,赫定與中國學術界共同組織的中外西北科學考察團在孔雀河的支流一一小河流域發掘了大批樓蘭古墓。</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從外觀上看,那些土鑄成的臺地就像一座座孤立的島嶼。一座高大的臺地之下,旁邊立著一座黑色石碑一一這是進入樓蘭古墓群的標志,石碑上提示說,從新石器時代到魏晉時期,這里安葬著各時期的樓蘭人,年代跨度有兩千年之遙。</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臺地旁邊是一條干河流,大片枯死的蘆葦傾斜地倒向一邊一一考古學家推測,很早以前這里四周都是水,只有這些臺地露出水面,于是古人就劃著獨木舟將故人的尸體運到這里安葬,以祈求靈魂的安寧。</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若羌縣樓蘭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一樓蘭美女,就是在這里出土的。盜墓者倉皇地將她從墓地中一鏟一鏟盜挖出來,所幸的是尸體保存完好,沒有遭到破壞。這樓蘭美女不但頭發、身體、服飾保存得完好無缺,就連長長的眼睫毛都一根不少?!案哔F的衣著,中間分縫的黑色長發上戴著一頂裝飾有紅色帶子的尖頂氈帽,雙目微合,好像剛剛入睡一般,漂亮的鷹勾鼻、微張的薄唇與露出的牙齒,為后人留下一個永恒的微笑?!比鸬淇脊艑W家沃爾克.貝格曼把她稱為“微笑公主”。經測定,“微笑公主”為雅利安人種,與考古學家穆舜英發現的鐵板河樓蘭美女屬于同一時代。</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樓蘭古墓群留給世人最大的謎題,是關于尸體的。為什么處于同一地界的墓地,有的尸體保存完整,有的則白骨嶙峋?青銅時代的樓蘭人究竟使用了什么高超的技術,使得自己的尸體歷經千年不朽?斯文.赫定曾自問:樓蘭古城有明顯的漢族文化特征,可是,羅布荒原為什么沒有發現過一處漢人的墓葬呢?解釋只能是:在西域的漢人死后一律“旅櫬還鄉”,安葬于故里了。然而從西域到中原路途遙遠,全部歸葬家鄉亦是不可能實現的理想,那些謎題,只能留給后人來解答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延伸閱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2px;">發現樓蘭最初的都城</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2017年1月,新疆文物考古所、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縣文管所和博物館、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等單位,在孔雀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了一座古城址,當時他們依自然地命名為“咸水泉古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隨后發現的事,令他們意外而震驚:這里是樓蘭王國最初的都城。</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咸水泉古城位于孔雀河下游尾閭地帶黃土臺地上,東南距當年斯文.赫定發現的樓蘭古城57.5公里。根據墻體復原,咸水泉古城直徑300米,是樓蘭地區及整個塔里本盆地綠洲現存的一座圓形古城,符合西域諸國時期都城的形制和規模。</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咸水泉古城北有漢晉時期墓葬分布,沿臺地邊緣,可以和咸水泉墓葬群、樓蘭墓葬群連接成片。墓葬內遺物多被盜掘不存,但發掘的1號墓地兩座墓葬中仍出土織錦殘片,顯示墓葬形制規格較高,非一般平民所能擁有。出土器物多角弓、羊頭等,顯示出西域諸國時期“引弓之民”的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負責發掘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胡興軍說:“從考古材料、歷史文獻等珠絲馬跡中剝繭抽絲,咸水泉古城無論從本體形制、構筑方式抑或地表遺物、周圍墓葬材料、地理位置等,均符合西漢西域諸國時期樓蘭城的種種特點。參考碳十四數據,我們推測,咸水泉古城就是元鳳四年(前77年)前樓蘭都城一一樓蘭城?!?lt;/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摘自《讀者報》資料來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環球人物》呂文利/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光明日報》王瑟/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環球人文地理》盧海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畢然 徐斌/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樓蘭古城復原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圖片資料源于網絡</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肇州县|
区。|
盐亭县|
马边|
东宁县|
右玉县|
仙桃市|
平阴县|
遵化市|
洪江市|
平山县|
丹凤县|
长乐市|
会泽县|
海林市|
庐江县|
锦屏县|
苏尼特左旗|
河曲县|
防城港市|
长兴县|
石阡县|
海兴县|
沁阳市|
亚东县|
洮南市|
郑州市|
巫溪县|
麦盖提县|
姜堰市|
红安县|
德阳市|
监利县|
龙游县|
徐水县|
庐江县|
垣曲县|
白银市|
板桥市|
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