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鄉土印記.漏粉</span></p><p class="ql-block"> 薊州“漏粉”桑梓鎮顧莊子最有名。</p><p class="ql-block"> 桑梓鎮地處薊州西南平原端的泃河東岸,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純補,文化底蘊厚重的傳統農業鄉鎮。桑梓鎮顧莊子村位于桑梓鎮東北部,全村只有169戶,耕地卻有1586畝。村子種植紅薯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種植條件得天獨厚,土壤多為沙壤土,灌溉用水來自桑梓鎮的母親河——泃河,水質甘甜,含多種礦物質。</p><p class="ql-block"> 在薊州最有名的菜肴是豬肉燉粉條、白菜燉粉條、小雞燉粉條等等,很多南方游客來薊州,都必須嘗嘗這幾道菜,吃上一口,讓人想的連心貼肝,唇齒留香,余味無窮,多年不忘,留下長久的好念想兒。</p><p class="ql-block"> 這幾道名菜的食材,都是用薊州的紅薯漏制的粉條燉成。用紅薯加工出來的粉條營養價值高,口感爽滑,勁道、抗煮。現在,粉條生產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但是,人們還是鐘情于農村里用笨辦法漏出來的紅薯粉條,喜歡那原汁原味筋筋道道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前,農村老家一入冬都有漏粉的習俗,每個村的生產隊都有一個季節性粉房,粉房做的粉條除供應本村社員自用外,也對外加工一些,增加社員的收入。粉條好吃,又能長時間保存,代表著家庭生活富裕長久。這種人工漏粉工序復雜,人工勞動強度大,效率低。但做好的粉條潔凈透明、滑溜爽口、口感筋道、久煮不爛,那是老家的味道。現在,各種各樣的機械逐漸取代了人工漏粉條,傳統的人工漏粉條已經很難見到了。而粉坊,這個將一顆顆裹著泥土的紅薯變成了晶瑩剔透的粉條,這樣的傳統手工作坊有著太多讓人回味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桑梓鎮顧莊子紅薯產品加工,一直保留傳統手工加工工藝。我雖然是在鄉村長大,但從未見過漏粉這樣的場景。周末和幾位朋友約好去看漏粉,薊州的冬天是冷的,粉坊里卻是熱氣騰騰。被稱為“粉坊”,不過是院里壘一個很大的水泥池子,里面放半池子水,紅薯用三輪車拉來,卸到池子外面清理一遍土后,裝進池子里面再一次進行清洗。紅薯帶泥土較多,形狀又不規則,表面坑坑洼洼,工人就用大木頭耙子來回攪動,遇見有個別的紅薯上的泥洗不掉時,人就要下手去搓洗。否則,漏出的粉條會很牙磣,影響口感和顏色。</p><p class="ql-block"> 洗好的紅薯,要進行攪成碎塊,為了能夠上石磨進行磨成漿水。攪拌工具是一個狀如木頭箱一樣的土制設備,上面有一個木頭漏斗,下面是由木頭磙子組成簡易攪拌機。將洗凈的紅薯倒進木頭漏斗里,漏斗的下方緊連著一個木頭磙子,上面釘有一寸長的扁釘子,兩頭各有一個木頭搖把。攪紅薯時,兩個人分別搖動搖把,一邊加進去紅薯,一邊用力搖動,這樣,紅薯就會呈碎塊狀,保證紅薯能夠在石磨上的磨眼順利漏下去。</p><p class="ql-block"> 磨紅薯粉是漏粉條最關鍵程序。磨紅薯粉的設備是用石磨。在磨盤的底部,有一個水筲接著磨好的紅薯漿水。將攪碎的紅薯塊放到石磨上面,石磨的漏口就會把碎狀的紅薯塊漏進磨的里面。石磨磨出來的紅薯漿水后,下一道工序是過包。粉坊里有很多大缸,用來給紅薯漿水過濾用的。將水桶里的紅薯漿水倒進濾布里,人用手搖動十字架,隨著晃動,濾布里的漿水就會淌進大缸里。將濾布里的紅薯碎渣用葫蘆瓢舀出,倒進盆里,進入大缸里的紅薯粉經過沉淀,就成為了粉坨子。搋面,這是漏粉中最關鍵的工序。將一定數量的紅薯淀粉從缸里摳出來,放進大的瓦盆里,然后加白礬和開水。兌好白礬之后,就開始搋面了。這是一個力氣活,婦女是干不動的,得用棒小伙子來搋。在瓦盆里搋面,用力的火候必須得掌握好,力大了,會把瓦盆的底搥漏了,力小了,是搋不好的,所以力量的大小必須得整到位。一直到白粉面子搋成青色透明的膠狀,而且要搋勻了,上面不能有白礬點子。</p><p class="ql-block"> 漏粉前,把鍋里的水燒開,水呈翻滾狀,在村里,人們將執瓢漏粉的匠人稱為“粉匠”。“粉匠”站在鍋臺上,將活好的粉面子抓一塊放進漏勺里,左手把住勺把,右手用力拍打粉面子。這個時候,“噠噠、噠噠”發出來有節奏地聲響。隨著“粉匠”手磕打漏勺的節奏,乳白色的粉條兒從勺底漏出來,它們以固定的角度和弧度,緩緩的落入盛滿熱水的大鍋里,糊糊一入開水鍋立馬變成線狀的粉條,這時候,挑粉的拿著用竹竿做成的長筷子在沸騰的鍋中挑一下,拉一下,再順一下,熱的粉條沉底滾動幾下又逐漸升起來,等晾涼后又飄上來。這時,在鍋沿旁的地上,有準備好另一個大盆子,里面盛滿涼水,人用長長的木頭筷子從鍋里將粉條順著鍋沿夾出,放進鍋旁的涼水盆里。</p><p class="ql-block"> 從涼水盆里撈起的涼粉條,漏粉的人往竹竿上掛。等到竹竿上面掛滿了粉條,兩個人抬到院子外面。外面已經搭好了架子,放在架子上,進行晾干。地上的水盆里的水由于用一會后就會由涼變熱,必須得勤換,否則盆里的粉條就不會涼。涼在屋外面的粉條干晾到八分干的時候進行捆粉。這時的粉條還沒有干透,不容易折斷,非常的好捆,否則等干透了再下架,捆粉條的時候就會折斷。從一根,到一匹,再到一捆,粉坊中,我們見證了一塊紅薯變成一根粉條的過程,當然,這里也留存著關于美味的點滴記憶。</p><p class="ql-block"> 現在,粉條生產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市場上賣的粉條放進去很多添加劑,顏色白的有些嚇人,抗拉又抗拽,想要折斷非常不容易,非用剪刀用力地剪,放鍋里煮,爛的非常快,黏糊糊的,一點粉條味道也沒有,人們還是鐘情于農村里用笨辦法漏出來的紅薯粉條,喜歡那原汁原味筋筋道道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2022年,顧莊子自發成立了手工粉條加工服務隊,加工了全村近80%的手工粉條,附近村莊也都慕名而來。今年,顧莊子村紅薯種植面積達到230畝。生產紅薯粉條23噸,紅薯淀粉11噸。真喜歡這些農民自己純手工漏的紅薯粉條,吃的味道純,品的情深,心里甜甜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苍山县|
元氏县|
遂川县|
清徐县|
廊坊市|
阳西县|
乡宁县|
邛崃市|
嵊州市|
绿春县|
吉林市|
宣武区|
虞城县|
曲靖市|
壤塘县|
贺兰县|
五大连池市|
手游|
珲春市|
金阳县|
酉阳|
扎鲁特旗|
平原县|
阳新县|
双桥区|
民勤县|
房山区|
临西县|
五大连池市|
乳山市|
新宁县|
夹江县|
乡城县|
电白县|
蒙阴县|
大洼县|
阿拉善左旗|
宜春市|
海兴县|
正安县|
崇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