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匱乏感是一種沒有被滿足的感覺,匱乏感和真正的匱乏有不一樣,它是主觀地認為自己缺少一些東西。</p><p class="ql-block">內心有匱乏感的人,常常覺得自己無法勝任生活、工作、人際,內心常常會生起無力。不甘心過正常的生活,想要挑戰新的事情又無能為力,或者害怕承擔風險和失敗的結果。</p> <p class="ql-block">前段時間,主持人吳昕上了一期綜藝,在節目中談到婚姻和事業的時候,吳昕顯得很無力。談戀愛沒有超過一年的,36歲了依然沒有結婚,事業也遇到了瓶頸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想要先解決婚姻大事,但這種事情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的。即便真的找到結婚對象,結婚生孩子,最快也要一年半,那時候自己也許就被行業淘汰了。</p> <p class="ql-block">不論婚姻還是事業,吳昕都顯得很沒有自信,也害怕承擔隨之而來的風險。</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她內心深處的種種擔心正是因為匱乏感,匱乏感強的人往往不相信自己能夠把握生活或者事業,不相信自己能夠得到成功和幸福。</p><p class="ql-block">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常常會有這種匱乏感?如何才能從這種匱乏感中走出來,重新獲得自信。</p> <p class="ql-block">人類是群居的、有感情的動物,社會環境的變化和更新不可避免地對人類產生影響,這一點是誰也無法否認的事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越來越多的人出現匱乏感,要么物質匱乏,要么精神匱乏,而物質匱乏容易解決,精神匱乏卻難以解決。</p> <p class="ql-block">精神匱乏的人,常常覺得自己無法勝任生活、無法獲得幸福、無法做好工作,對很多美好事情都沒有信心,其實這與社會結構的改變有關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眾所周知,我們現在的社會屬于工業社會,發展迅猛,用日新月異來說一點兒都不過分,很多人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時間一長,自然就會出現匱乏感和無力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一百多年前,我們的社會還處于農業社會,很多知識、技術、工具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易學。現在的整個社會結構、生活方式、謀生手段都和以前的農業社會不一樣。</p> <p class="ql-block">農業社會相對來講比較穩定,一年到頭,莊稼的收割、種植、管理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即便跨越幾個歷史時期,比如清朝與唐宋時期相比,他們使用的耕田種地的工具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p><p class="ql-block">在那個時候讀書人都認為自己能夠讀遍天下所有的書籍,但是到現在這種情況根本不存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以語言為例,現在全世界有6000多種語言,一個讀書人終其一生也只能掌握一二十種。比如據我所知掌握外語最多的是一個德國人,他一生掌握了19種外語,這已經到達人類的極限了。但是這19語言與6000多種語言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而已。</p> <p class="ql-block">面對這個越來越復雜的社會以及層出不窮的知識、事物、技術手段,很多人就會感覺到匱乏,覺得自己不能勝任生活、工作,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p><p class="ql-block">莊子說,生有涯,而知無涯。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涯的,而知識是無涯的,以有涯逐無涯,注定得不到好結果。</p> <p class="ql-block">人生的目標不在于多,而在于專一,目標越專一的人越能深入研究,也就越容易取得成果。</p><p class="ql-block">古人說一心不可二用,就是這個道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小時候,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教育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長大以后才發現,唯有揚長避短、目標專一而堅定才能充分發揮個人潛能。</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技多不壓身,但如果只是多而不精,沒有看家本領,那么基本上不會有所成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大學時期,特別盛行技多不壓身這句話,大部分人甚至將這句話當做座右銘。從大一開始,不停地考證,所有能在大學里面拿到的證書都拿了個遍,不管有用沒用,不管是否專業對口。</p> <p class="ql-block">別人問他,他便說:“技多不壓身”、“多門技術多條路”。而當有人問他這些東西有一門是你精通的嗎?他卻搖搖頭。</p><p class="ql-block">這便是典型的雜而不精,什么都想學一點,幻想著用這些眾多的證書為自己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保駕護航。</p> <p class="ql-block">卻不知,每一樣都會點,但每一樣又都不精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往往這樣的人很難在以后的工作中出類拔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很多內心匱乏的人就是因為目標太多,關注范圍太廣太雜,想學繪畫、想學音樂、想學舞蹈、想學金融、還想學點設計,五花八門的東西都想學,最終什么都沒學會。</p> <p class="ql-block">有人說,農業社會的思維解決不了信心社會的問題,深以為然。農業社會,各種知識、技能都比較簡單易學,且相對穩定。</p><p class="ql-block">而信息社會,新技術不斷更新,新行業不斷出現,隨之也要求人們必須越來越專業、越來越精通,這樣才能在大浪淘沙的競爭中留下來。</p> <p class="ql-block">什么樣的人沒有匱乏感?通常來講,只有少年人沒有匱乏感。</p><p class="ql-block">古人說年少輕狂、少不更事,當一個人不知道世界上的這些知識的時候,他們才會沒有這種匱乏感。</p> <p class="ql-block">越是在一個領域深入研究,學習的知識越多的人越會感覺到匱乏。就比如說話,一個少年人很容易說什么都能干,什么都能做,說話做事很容易絕對肯定;而一個知識學問豐厚的人則不會這樣說。 </p><p class="ql-block">因為他知道世上的知識浩如煙海,而自己的所學不過是皮毛,對某些事情不能妄下斷定。</p> <p class="ql-block">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接觸的知識就像一個圓圈,圓圈里面的是你已經知道的、已經掌握的,而圓圈外的那些知識則是未知的。</p><p class="ql-block">你知道的知識越多、越扎實,那么你了解的未知也就更多,人就會變得更加謙虛。而心態不夠好的人見識越多,匱乏感就越強烈。</p> <p class="ql-block">當一個人見識越來越先進的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速的社會,每個人都變得越來越專業,有的人就會在潛意識里放大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只看到自己不夠優秀的一面,跟不上時代的一面,便逐漸開始產生憂慮,擔心自己跟不上社會發展,擔心自己被社會淘汰,想要開始挑戰新的領域,又不愿意承擔風險。</p> <p class="ql-block">既不想安于現在的正常生活,又不敢開始新的挑戰,逐漸就會開始生出匱乏感和無力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們必須明白,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并且這種現象會長期存在,甚至一直伴隨著一代又一代人,因為社會發展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止。</p> <p class="ql-block">匱乏感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但是我們不能讓這種匱乏感、無力感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如何走出匱乏感?如何利用適當的匱乏感督促逐漸前進?</p><p class="ql-block"> 放平心態,不斷學習,世界上很難出現那種等你什么都具備、什么都掌握才進入一個領域的現象,基本都是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掌握一定的技術能力,就可以進入一個領域。</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剛進入一個新的領域或者是沒有豐厚知識基礎的領域,那么你要趕快去補充新知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工作的過程中去發現不足或者薄弱的地方,可以通過學習或者請教別人讓自己快速掌握。</p> <p class="ql-block">其實,很多領域的知識和技能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不能完成的,當你意識到自己存在不足的時候,一定要趕快調整自己,讓自己專業起來。</p><p class="ql-block"> 特別是那些跨行業或者是原來所學的東西并不適合現在的職業,那么你一定要去增加適合現在職業的知識。</p> <p class="ql-block">而且,增加知識的這個過程其實并不需要多少時間。通常來講,只要不是那種及其專業的知識,一般一到三個月就能掌握基礎知識了。</p><p class="ql-block"> 當然,如果你想用三個月時間去掌握一門外語,甚至達到熟練運用的程度,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p> <p class="ql-block">但是,你要用三個月的時間去熟練運用一個辦公軟件,或者掌握某一個行業需要的基礎知識,這是完全能夠做到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面對匱乏感,我們必須放平心態,不斷學習、不斷前進,這樣才能讓自己不再匱乏感中迷失。</p> <p class="ql-block">揚長避短,是為上策,用自己的所長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即便贏了也沒有什么可驕傲的;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輸了只會越來越自卑。</p><p class="ql-block">不管是那種結果,都會讓自己迷失,讓自己失去真正的快樂。人生就是一個不斷取舍的過程,如果你什么都想要,那么你注定什么都得不到。</p> <p class="ql-block">就像匱乏感一樣,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懂的取舍,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保留什么該舍棄都不知道,所有的東西都緊緊地我在手中,最終沒有一件能做好,匱乏感和無力感也就因此誕生了。</p> <p class="ql-block">有句話說,握緊雙手,你什么也沒有;張開雙手,你便擁有全世界。對于長期擁有匱乏感的人來說,一定要懂得取舍。</p><p class="ql-block"> 當你在某些方面或者某個領域常常感到無力時,不必強迫自己去學習掌握這些復雜的新知識,除非你對它很有興趣或者工作需要。</p> <p class="ql-block">不然的話,在一個新領域中從學會到熟練掌握,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支撐會很容易失敗,并且會讓自己逐漸不自信,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比如說一個學漢語的人,你讓他一定要學會火箭制造的知識和技術,或者要掌握病毒學的知識和理論,這既不是他的興趣所在,也不是工作需要。強迫他去學習、掌握這些知識,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折磨,會讓他生起無限的無力感和匱乏感,即便他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經歷,也不見得能學會。</p> <p class="ql-block">所謂專業人做專業事,若是興趣所在或者工作需要,你可以選擇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若不是,每個行業都有專業人士,你只需要把它當做一個新聞,看完就放下,并不需要你去過度關注。</p> <p class="ql-block">因為很多知識對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和個人幸福來說是沒有必要的,大家生活和工作中常常使用的知識和技術大部分屬于應用技術層面,并不屬于研究開發的層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的精力和生命是有限的,未知的知識和技術是無限的。人們只需要去關注與自己生活、興趣、工作相關的知識領域,其它的一定要學會斷舍離。</p> <p class="ql-block">這樣才能讓自己擺脫匱乏感、無力感,重新找回自信,并且不斷變得專業精通。當你做到這些時,幸福感也會隨之而來。</p> <p class="ql-block">對絕大多數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來說,其病因跟目標缺失或目標模糊有關。</p><p class="ql-block">細想下,覺得這話很有道理。</p><p class="ql-block">反推也是成立的,一個目標明確,忙于全以赴奔向目標的人,哪里有閑心去思考一些無聊的事情,自然也就不會因想不通,因思想障礙而患上心理疾病。</p> <p class="ql-block">有個這樣一位農村的老婆婆,90多歲了,馬上就成為一個百歲老壽星了。</p><p class="ql-block">她的腦子里出現了這么一件荒誕的事,那時他的重孫子出生了,她就想:等到重孫子長大了,要娶媳婦的時候,就會來一幫吹嗩吶的人,可是他們吹到夜里,住在哪里呢?家里沒有多余的房間給他住呀。</p><p class="ql-block">她就天天琢磨這個事,擔憂這件事,于是沒有過多久就出現明顯的焦慮癥狀,茶飯不思,不久邊撒手西去。</p> <p class="ql-block">人的大腦很神奇它有時候能容得下廣袤的宇宙,有時候竟連一精細沙都容不下。</p><p class="ql-block">由于目標的缺失,而導致的內心空虛、匱乏,便形成了精神上的致病因素。所以一個沒有目標而內心乏力的人,是最容易被精神疾病感染的。</p> <p class="ql-block">比如,當自己最深愛的伴侶去世了,一個整日里無所事事,沒有人生目標,卻把一切都寄托在情感上的人,就受不了這個打擊,便容易患上精神疾病。</p><p class="ql-block">甚至會尋死覓活,矯情作秀,或許他的過度的情緒反應是真實的,但這都沒有任何意義。</p> <p class="ql-block">而遭遇同樣狀況的一個企業家,他有著崇高的人生目標和社會責任感,當深愛的人亡故了,雖然他也很傷心,但他會安排好后事,繼續投入到工作中。</p><p class="ql-block">把對愛人的思念轉移到對更多的人愛和責任上,這樣,他的心理就是健康的,他就不會遭到心理病痛的磨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對世人來說,有著清晰明確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活著就是目標,其他的一切都是對目標的注解。”</p> <p class="ql-block">有一些生命活力喪失,原因正在于目標的失去,或者新的目標無法建立起來,支撐不起生命的繼續張帆起航。</p><p class="ql-block">目標是人生的驅動力。有人說,人就是一個目標制導系統,沒有目標人就失靈了,再沒有什么可以將他導航到幸福的道路上。</p> <p class="ql-block">沒有明確的目標,人生就失去了方向感,也控制不了人生的態度。</p><p class="ql-block">有些玩世不恭的人,就是目標的缺失,使他成為一個不能正經對待生活的人,當然,也就成了一個無用的人。如果不思悔改,人生就沒有希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需要用明確的、有價值的目標來控制自己的人生態度,否則它的航船就偏離了正確的航道,在茫茫的生死大海上漂泊,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人需要用明確的、有價值的目標來控制自己的人生態度,否則它的航船就偏離了正確的航道,在茫茫的生死大海上漂泊,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p><p class="ql-block">這是十分可悲的,實際上,很多人就是樂意走在這樣的道路上,得過且過,不思將來。人生因為負擔起責任才顯得厚重,事實上,人生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p><p class="ql-block">人作一種生物學的事實,你能指望它先天地賦予你什么意義呢?</p> <p class="ql-block">人的出生,跟一只狗,一只貓的出生,從整個宇宙的視角來看,沒有任何區別。所以,從宏大的宇宙觀上,人生的意義不值一提,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意義。</p><p class="ql-block">試想,即便地球上沒有人類,也不會影響到整個宇宙的運行。</p><p class="ql-block">那么,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給宇宙的貢獻是什么呢?</p><p class="ql-block">據說,有些史前文明毀滅了,我們這一期的人類文明有朝一日也會消亡,埋葬在宇宙的黑暗深處。</p> <p class="ql-block">那么,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努力,又是為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覺悟者告訴我們,人類存在的價值就在于獲得覺醒的生命。這句話如一束光照亮了我們的生命,因為,我們自此知道該如何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男人到了30歲,就需要全身心為了悟道而努力。</p><p class="ql-block">覺醒是一種正精進的生活方式,當然也是我們倡導的有正念的生活方式。當人生由造業生苦轉向行善積福時,就可以視為覺醒了。</p><p class="ql-block">人生精進的方向正在于此,通常在不覺醒的狀態下,人們是遵循業力,也即被惡業牽引,不斷地造業,并承受苦報。</p> <p class="ql-block">然而,在生死淪回的痛苦中,人生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因為它不停在旋轉,從一種苦輪回到另一種苦,價值感體現在哪里呢?而只有斬斷受苦的模式,才有價值。</p> <p class="ql-block">在不違背解 脫煩惱目標的前提下,去實現自己的社會目標也是正當的,是值得贊美的。</p><p class="ql-block">成就世俗的事業,造福于大眾,在事事物物中磨煉自己心性,但不要迷失在世俗的物欲上,這就是在世間的修行。</p><p class="ql-block"> 新生活是一種紅塵中的修煉,它不忘解脫生死輪回的目標,也不忽視塵世間的目標,照顧好生存、發展與修習,不斷地積累證道的資糧,覺醒而不迷昧,不走彎路。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只要不走回頭路,堅持下來,進步將會是巨大的。</p> <p class="ql-block">清晰的,有價值的目標本身就具有療愈的力量,使我們的人生避開許多陷阱和苦難,步步走在正確的路上。</p><p class="ql-block">以生活中的正念修煉,自助療愈生命中不斷累積的創傷和苦痛,從而打開心量,接納自我,放下執念,與快樂幸福永相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定县|
白银市|
江油市|
隆昌县|
阿鲁科尔沁旗|
天祝|
启东市|
大足县|
长武县|
中阳县|
祁门县|
波密县|
东乌|
曲沃县|
金山区|
黄石市|
靖远县|
昂仁县|
七台河市|
新野县|
新乡县|
芜湖县|
平阳县|
竹溪县|
宁国市|
丽水市|
黑山县|
台安县|
高碑店市|
延吉市|
广宗县|
安义县|
磴口县|
桓仁|
新津县|
蓬莱市|
米易县|
武义县|
保德县|
吉木萨尔县|
图木舒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