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編委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名譽顧問:王媛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顧問:成亞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主編:李南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成員:林樂明、于江蘇、董莉、王浙英、張晉浙、楊明、趙京晉、馮楊、滕玉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我的父親蔣征吾幾年前離世。在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他寫的回憶錄手稿。其中有一部分記敘了他參加上甘嶺戰役的親身經歷。父親時任31師91團司令部參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在上甘嶺戰役勝利70周年的日子,這篇文字既是對已故父親的懷念,也是對征戰上甘嶺的所有無名英雄的緬懷——</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所經歷的上甘嶺戰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蔣征吾</b></p> <p class="ql-block">1952年10月22日,我所在的31師91團將金城防御陣地交防給友鄰部隊返回谷山休整途中,突然接軍首長命令,要我團先于全軍揮戈南進,支援15軍作戰。</p><p class="ql-block">當時上甘嶺地區戰斗異常激烈,美7師和***第2師,在大炮、飛機、坦克的猛烈火力掩護下,向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連的陣地輪番攻擊。雖經我守備部隊的英勇抗擊,殲敵8000余人,但敵人占領了部分表面陣地,我守備部隊不得不退守坑道尋機反擊恢復陣地。</p><p class="ql-block">這兩個陣地雖小,卻是戰略要地五圣山的屏障,一旦失守,五圣山將直接暴露在敵人面前。如果敵人占領了五圣山,就可以居高臨下,使我在廣闊的平康平原地區無法立足,戰局將發生有利于敵而不利于我的轉折,停戰談判的進程將可能受到嚴重的阻礙。因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兩個一線連陣地就成為敵我必爭之地。面對這一嚴重情況,3兵團首長決定調我團歸15軍指揮,以防萬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 style="font-size:15px;">蔣征吾回憶錄手稿</b></p> <p class="ql-block">3兵團首長和12軍首長決定91團首先支援15軍作戰是有原因的:一是因為91團是一支具有光榮傳統的老紅軍部隊,戰斗作風英勇頑強;二是這支部隊在抗日戰爭中戰功卓著——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炸毀和燒毀敵機24架,殲敵警衛部隊100余人;三是入朝后在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中,執行穿插敵后深遠后方的任務,孤軍深入,獨立作戰,在敵人前堵后追的情況下,勝利地完成穿插任務,安全地實現了勝利轉移,受到了志愿軍司令部的表揚;四是在金城防御作戰中,戰術靈活,作風頑強,陣地穩如泰山,特別是創造了“利用坑道工事保存有生力量,依托野戰工事大量殲滅敵人”的一整套戰術,受到上級首長的贊揚和干部戰士的歡迎;五是15軍秦基偉軍長非常了解和信任這支部隊。因此91團被上級首長指定為代表12軍支援15軍的先頭部隊,隨后12軍全部陸續投入上甘嶺戰役。</p> <p class="ql-block">91團在前往上甘嶺的行軍途中,逐級傳達了作戰命令,邊行軍邊動員,全團上下進一步激發出高度的榮譽感和使命感。“當好12軍代表隊,虛心向15軍老大哥部隊學習,團結奮戰,堅決殲滅敵人,堅決守住上甘嶺,為12軍爭光,為祖國爭光”,成為全體干部戰士的共同心愿。</p><p class="ql-block">為了當好12軍代表隊,我們在白易山進行金城防御作戰戰術總結時,李長生團長曾經對我說:你們要總結好作戰經驗,首先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毛主席的軍事著作,比如《論持久戰》、《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十大軍事原則》等,要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的指導思想,要懂得點軍事辯證法,這樣總結出來的經驗,才能真正運用到今后的戰斗中去。我們對此的確受益很大。</p><p class="ql-block">在當時他就提出這種看法,反映了他的思想方法是正確的,反映出他的指揮才能是出類拔萃的。</p> <p class="ql-block">李長生團長在指揮上甘嶺作戰中,一切從實際出發,善于集中群眾智慧,靈活機動地殲滅敵人,使我獲得很多啟示,至今難忘。</p><p class="ql-block">到了老大哥部隊,李團長在聽了15軍和45師首長的指示和情況介紹后,立即帶領有關營、連、排指揮員和部分機關工作人員到前沿陣地勘察地形和了解作戰情況,營到營,連到連,排到排。他要求下去的干部一定要虛心學習,搞清楚經驗和教訓兩個方面。</p><p class="ql-block">經過兩天的了解,他把下去的干部集中起來,在陣地上開會。經過大家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作戰地區狹窄,兵力多了展不開,而且敵人的火力強,步兵弱,如果用兵太多,反而會增大傷亡。因此要運用我們在金城防御作戰中所總結出來的小兵群戰術來統一全團的戰術指導思想,要圍繞小兵群戰術研究作戰方案。如果受領的是反擊597.9高地的任務,最多用兩個連,在我炮火準備的基礎上,以勇猛的戰斗動作收復陣地;如果友軍先反擊成功,我們受領的堅守任務,則將全團9個步兵連隊編成9個梯隊,一個連打一天,不論傷亡大小,都按時換下來休整,輪番作戰,以戰教戰,以戰養戰。為了以最小的代價大量殲滅敵人,守住陣地,必須“多屯少擺”,即將大部分兵力隱蔽于坑道內,以少數兵力監視敵人,并利用野戰工事組織火力殲滅敵人。為了使新上陣地的連隊熟悉情況,撤下去的連隊必須留下部分連排干部和班長當顧問,待新上陣地的連隊能獨立作戰后再伺機回撤。</p> <p class="ql-block">戰后實踐證明,這一戰法不僅以最小的代價大量殲滅了敵人,堅守住陣地,而且部隊戰術素養提高很快,還進一步培養了團結互助殲敵競賽的優良作風。</p><p class="ql-block">11月1日,15軍45師135團反擊597.9高地成功,我團受領了597.9高地主峰上的0號,10號、9號、3號陣地及西北山梁上的4號、5號、6號坑道的堅守防御任務。</p> <p class="ql-block">11月2日8時,敵人的炮兵和航空兵對我陣地進行了長達兩個小時的火力準備。</p><p class="ql-block">10時美7師31團、空降兵187團和***軍第9師30團各以一個營的兵力,在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掩護下,向我597.9高地發起了兇猛的進攻。在這一天的激戰中,我團8連和7連兩個班,在我縱深炮兵火力支援下,與友鄰兄弟部隊并肩作戰,擊退了敵人一個班至一個營兵力的40多次沖鋒,殲敵近千名、俘敵一名,繳獲各種武器一部,勝利地完成了團賦予他們的任務。</p><p class="ql-block">這一天8連4班在副班長蔡興海同志的帶領下,英勇機智,擊退敵兩個連兵力的大小7次沖擊,僅以輕傷3人的代價殲敵400余名。1952年12月6日《人民日報》在第1版以《志愿軍某部在上甘嶺創光輝戰例》為題,刊登了他們的英勇事跡。</p><p class="ql-block">8連新戰士王萬成、朱有光在支援友鄰部隊奪回1號陣地的戰斗中,奮勇沖入蜂擁而上的敵群之中,拉響了各自攜帶的爆破筒,舍身炸敵群,使陣地轉危為安。戰后,志愿軍總部授予蔡興海二級戰斗英雄、特等功臣,追認王萬成、朱友光為特等功臣,朝鮮人民在上甘嶺的石壁上還刻下了“英雄的王萬成朱有光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樣。</p> <p class="ql-block">11月3日,敵以***第2師31團一個多營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對我9號、10號陣地實施輪番攻擊,我團7連和9連4個班先后擊退敵35次沖擊,殲敵約750人。</p><p class="ql-block">11月4日,敵又集中炮兵火力對我597.9高地進行毀滅性轟擊,我團觀察所為我縱深炮兵指示目標,對正在集結的***第2師17團一個營進行猛烈的炮火急襲,一舉斃傷敵300多,使其失去戰斗力。下午敵人又增援兩個連,向我3號、9號陣地連續沖擊均被我粉碎,全天共殲敵450余名。</p> <p class="ql-block">11月5日,這是美國總統大選的日子。為了配合大選,敵從“金化攻勢”的預備隊中抽出兩個團,在更加猛烈的炮火準備和掩護下,向我陣地發起了最為猛烈的進攻。</p><p class="ql-block">這一天是我團在上甘嶺戰役中戰斗最激烈的一天。我團先后投入6連和5連共兩個連的兵力,在我炮兵的強大火力支援下,擊退敵40余次沖擊,殲敵1000余人,并擊落敵機一架。至此敵已無力對我597.9高地進行大規模的攻擊,上甘嶺主峰597.9高地的戰斗基本結束。</p><p class="ql-block">正是11月5日這一天,5連四川籍新戰士胡修道,在戰友傷亡的情況下,獨自一人堅守3號陣地,英勇頑強殲敵280余名,出色地完成了堅守任務。戰后,志愿軍總部給他記特等功,并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授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同時授予金星獎章和一級國旗勛章。1953年出席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斗英雄代表會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91團司令部參謀蔣征吾(后排左)與戰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戰地情侶蔣征吾與王淑修</b></p> <p class="ql-block">我們團經過4天連續激烈的作戰,以傷亡600余人的代價殲敵2500余人,擊毀敵坦克3輛、汽車5輛,擊落敵機一架,繳獲大炮11門,噴火器3具,步話機7部,各種槍支323支,炮彈千余發,子彈4萬余發,陣地穩如泰山,受到了上級首長的贊揚。中朝聯司首長在嘉獎令中指出:“這樣打下去,必能致敵死命”。3兵團首長在聽了李長生團長的匯報后說:“對付敵人的‘羊群戰術’還是‘小兵群’戰術好!”15軍首長稱贊“英勇頑強,機智靈活......剛作戰不久即摸住敵人規律,注意保存有生力量。”</p><p class="ql-block">戰爭是敵我雙方的生死搏斗,作為一名人民軍隊的戰士,你必須具有一切為了勝利而隨時獻出自己生命的思想準備。在激烈殘酷的上甘嶺戰役中,戰地生活是非常緊張的。然而,在激烈的戰斗中,在戰斗的間隙里,在勝利后的戰地生活中,也不乏許多輕松愉快的插曲。而這種歡樂卻是我們在平時很難享有的。</p> <p class="ql-block">記得在11月5日,我團戰斗最激烈的那一天,敵人使用了大量炮兵,對我戰術縱深進行全面壓制,團指揮所通往597.9高地的交通壕被部分摧毀,嚴重地威脅著我增援部隊和運輸部隊的生命安全。正在全神貫注指揮作戰的李長生團長突然給我下達命令:“你立即組織團部所有的勤雜人員和炊事班把五圣山被破壞的交通壕修復,保證部隊安全運動”。</p><p class="ql-block">我受領了任務,用最快的速度集中了大約10來個同志,簡短的傳達了團長的命令,只說了句“戰斗激烈,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大家要爭分奪秒修復交通壕!”每人都各帶了一把圓鍬或十字鎬,跑步翻過五圣山主峰,順著被毀壞的交通壕開始了緊張的挖掘。為了避免傷亡,我把同志們分成兩個組,從被毀交通壕的兩端開始了緊張的敵火下作業,遇到敵遠程炮火襲擊時,迅速隱蔽于未被摧毀的交通壕內;一旦敵炮彈爆炸后再繼續搶修。就這樣挖的挖、鏟的鏟,大約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張作業,終于將被毀地段修復。看到運輸部隊沿著交通壕安全往前運動,我們大家都非常高興。這種既緊張而又愉快的心情,是平時難以體會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軍3兵團機要處機要員王淑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3兵團副司令曾紹山與女兵王淑修(右)</b></p> <p class="ql-block">由于指揮員的責任重大,因此在緊張激烈的戰斗中,對部屬的要求是極其嚴格的,口氣也是很嚴厲的,態度有時候甚至是很生硬的。但是在緊張戰斗的間隙,在勝利之后,他們又是十分和藹可親的,說話也十分詼諧,對部屬又是體貼入微的。</p><p class="ql-block">想起在11月5日激戰之后的一天深夜,戰場平靜,指揮所的參謀人員在一起閑聊起來,記不清是哪個說了一句,“現在要是吃點東西該有多好”,陳士驊參謀說他有辦法,只見他輕手輕腳地走到正在熟睡的李團長床前,拿了幾個蘋果和水果糖回來,分給大家吃。在離開李團長床前的時候,他還頑皮的朝著團長做了個鬼臉。</p><p class="ql-block">第2天早上,李團長起床后,對我們這些參謀人員說:“你們都很累了,我來表演一段給你們看,輕松輕松”,于是他就模仿陳士驊的動作做了一遍,一邊做一邊說:“其實陳士驊進來時我根本沒睡著,當時我正在考慮下一步戰局的可能發展,我一見他進來就故意打呼嚕,所以他的全部動作我都看到了。”惹得大家哄堂大笑。李團長見陳參謀有點不好意思,又說:“完全沒有關系,只要我有,你們盡管來拿好了。”大家都感到非常溫暖。</p><p class="ql-block">這種人民軍隊的新型內部關系,讓我們永遠難忘,至今仍然十分懷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蔣征吾的戰友李永明(前排右一),后結為親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軍34師油料科助理員李永明</b></p> <p class="ql-block">11月27日,91團奉命交防,除留步兵第4連作為106團預備隊外,全部撤離陣地回谷山修整。臨行前李團長對我說:“聽說你有一個女朋友,是你中學的同學,現在兵團司令部機要處工作。正好我要到兵團部去向首長匯報作戰情況,你們行軍路過大門里兵團部住地時,可以去看看,幾年沒見了,好好談談,到時候你來找我”。</p><p class="ql-block">聽到團長的話,一股暖流涌上心頭,我真不知道首長在繁忙的軍務中是怎么知道這些事的,更沒有想到首長對部屬會這么體貼入微。</p><p class="ql-block">幾天后我們行軍途經大門里,我找到我的戀人,南開五二級女同學王淑修。當時天色已晚,正值兵團首長和機關為參戰部隊指揮員舉行舞會,李團長對我說:“今晚你就別回部隊去,好好玩玩,好好談談,晚上就同我一起睡吧,明天一早趕回部隊”。</p><p class="ql-block">當天晚上,我們參加了一會兒舞會,就暢談了從南開分別后的情況,互相勉勵努力工作和學習,爭取做出優異的成績。</p><p class="ql-block">戰地的愉快重逢,在我們共同生活中寫上了難忘的一頁。1956年元旦,我們結成了終身伴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英雄無悔的父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血灑疆場的勇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敬偉大的上甘嶺精神!</b></p> <p class="ql-block"><b>蔣若葵(父志愿軍31師91團司令部參謀蔣征吾,母志愿軍3兵團機要處機要員王淑修)</b></p><p class="ql-block"> 1976年參加工作,2018年退休。退休前在中國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營業管理部科技處工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三门县|
江达县|
青川县|
安溪县|
新龙县|
澄江县|
大城县|
湘阴县|
伊宁市|
中方县|
亚东县|
宣武区|
明光市|
资兴市|
屏山县|
江北区|
隆林|
浑源县|
永春县|
安阳县|
郴州市|
安丘市|
郧西县|
公安县|
临江市|
调兵山市|
云和县|
成安县|
久治县|
娄烦县|
襄垣县|
夹江县|
广安市|
青田县|
洛隆县|
嵊州市|
津南区|
那曲县|
韶关市|
济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