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京劇,又稱京戲、國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南方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陸續進京,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同時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間曲調,通過不斷的交流、融合,最終形成京劇。京劇的唱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凈、丑,源淵流長,流派紛呈,人才輩出,精釆不斷!</p> <p class="ql-block"> 一、花旦。花旦是中國戲曲旦行中的一支,為青年或中年女性的形象。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因此京劇花旦不僅有“四大名旦”之雅稱,還有“十旦九張”之說。</p> <p class="ql-block"> 梅派。代表人物梅蘭芳,“四大名旦”之一,唱腔雍容華貴,溫煦如春。內剛外柔,運腔如行云流水,輕節奏重和諧;輕刺激重舒緩;輕跳躍(無大起大落)重美感;講究“平中求奇”。代表作有:《天女散花》《黛玉葬花》《霸王別姬》《貴妃醉酒》《梅華香韻》《抗金兵》《生死恨》等。當代傳人有梅葆玖、李勝素、史依弘、董圓圓、姜亦珊、張馨月等。</p> <p class="ql-block"> 程派。代表人物程硯秋,“四大名旦”之一,程硯秋的唱腔幽咽婉轉、若斷若續、典雅蘊藉、如泣如訴。代表作品有《鎖麟囊》《竇娥冤》《荒山淚》《孔雀東南飛》《碧玉簪》《賀后罵殿》《春閨夢》《玉堂春》《四郎探母》《武家坡·大登殿》等。當代傳人有張火丁、遲小秋、李佩紅、李海燕、劉桂娟、呂洋等。</p> <p class="ql-block"> 荀派。代表人物荀慧生,“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的演唱,吐字清晰真切,運腔柔媚,流暢清新。代表作有:《釵頭鳳》《卓文君》《荀灌娘》《元宵謎》《霍小玉》《紅娘》《全部玉堂春》《大英杰烈》《紅樓二尤》《杜十娘》等。當代傳人有董芷苓、許翰英、趙燕俠、吳素秋、李玉茹、劉長瑜、孫毓敏、宋長榮、沈健瑾、張正芳、王紫苓、黃少華、趙慧秋、李薇華、毛世來、常秋月等。</p> <p class="ql-block"> 尚派。代表人物尚小云,“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的唱腔嚴守音韻規律,跌宕起伏,幽咽婉轉,形成獨有的藝術特色。代表作有:《二進宮》《祭塔》《昭君出塞》《梁紅玉》等。當代傳人有查思娜、周美慧、劉山麗、張嬋玉、王艷、譚艷、張蕊麟、張夢瑤、張艷玲、周利等!</p> <p class="ql-block"> 張派,張君秋創立,曾經風靡一時,當年曾力壓梅派,呈現十旦九張的態勢。張君秋的唱腔,剛健清新、柔俏多姿、華麗舒展,把梅派的華麗,尚派的剛勁,程派的輕柔,荀派的婉約完美地揉合在自己的唱腔之中。代表劇目:《趙氏孤兒》《玉堂春》《四郎探母》《龍鳳呈祥》《西廂記》《望江亭》《祭江》《雷峰塔》 等。當代傳人有吳吟秋、薛亞萍、張靜琳、楊淑蕊、王婉華、宋玉珍、張學敏、王蓉蓉、董翠娜、趙秀君、溫如華、雷英、張萍、張學浩、魯霞、趙群、姜亦珊、王潤青等。</p> <p class="ql-block"> 二、老旦,屬戲曲行當之一,是扮演老年婦女的角色,老旦的表演特點,是唱、念都用本嗓,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樣平、直、剛勁,而像青衣那樣婉轉迂回。</p> <p class="ql-block"> 譚志道(1808-1887),京劇宗師譚鑫培之父,原為漢劇演員。以演老生兼老旦而著名。因其嗓音高亢嘹亮,聲徹云霄,故稱“譚叫天”。他突出的貢獻是將漢劇老旦藝術帶到北京,為京劇老旦的形成奠定了基礎。</p> <p class="ql-block"> 郝蘭田(1832-1872)原為徽調演員。“同光十三絕”之一。他的功績在于融合了徽、漢老旦的唱法,并且吸收老生、青衣唱腔的特點從而創造了京劇老旦新腔,并使京劇老旦地位得以提高。</p> <p class="ql-block"> 龔派,龔云甫創立,因年代甚遠,臥云居士接受其衣缽。</p> <p class="ql-block"> 羅福山,藝術風格古樸大方,擅長做工,念白吐字真切,語氣委婉自然。經典劇目有《得意緣》《寧武關》《八大錘》《狀元譜》《桑園會》《樊江關》亦能為全劇生色。藝術傳人其傳人有文亮臣、孫甫亭、陳文啟、松介眉、李多奎等,技巧最多者為孫甫亭。再傳弟子有耿世華等。</p> <p class="ql-block"> 謝寶云(1860-1917),他嗓音高亢、蒼秀挺拔,唱腔富有韻味,做工規矩老練、神態逼真,講求身份氣度,一生中恰到好處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老年婦女形象,讓人經久難忘!經典劇目有《賣馬》《奇冤報》《戰太平》《監酒令》《艷陽樓》《打棍出箱》《樊江關》等。</p> <p class="ql-block"> 文亮臣(1867-1938),羅(福山)派老旦主要繼承人之一。他扮相端莊華貴,嗓音高亮清越,成功的塑造了各種不同性格的中老年婦女形象。代表劇目有《釣金龜》《母女會》《四郎探母》《寧武關》等。</p> <p class="ql-block"> 孫甫亭(1899-1970)嗓音寬厚,聲腔淳樸,真實生動、細膩灑脫、嚴謹規范。王曉臨、王夢云、王晶華、王樹芳、趙葆秀得到過他的教益。代表作有《春秋配》《生死恨》《朱痕記》《釵頭風》《雁門關》《得意緣》的狄母、《盜宗卷》《滑油山》《傅氏發配》《陽春戰》等。</p> <p class="ql-block"> 臥云居士(愛新覺羅.毓銘),龔(云甫)派老旦藝術主要繼承人之一。嗓音清脆響亮而又富有韻味,唱腔細膩,靈活自然。代表劇目有《徐母罵曹》《母女會》《滑油山》《四郎探母》《太君辭朝》《釣金龜》《托兆哭靈》《遇后》《打龍袍》《六月雪》《岑母歸漢》《沙橋餞別》等</p> <p class="ql-block"> 李派,李多奎創立,為老旦行當的主流派別,李多奎先生嗓音宏亮蒼勁,吐字清楚,行腔流暢,韻味渾厚,中氣尤為充沛,勢如穿云貫石。當代傳人有李鳴巖、劉桂欣、藍文云、趙葆秀、袁慧琴、許愛華等。擅演劇目有《釣金龜、行路、哭靈》《望兒樓》《遇后、龍袍》《太君辭朝》《滑油山、游六殿》等。</p> <p class="ql-block"> 新李派,李金泉創立。唱腔激越醇厚、細膩委婉、清新俏麗、聲情并茂。李派代表劇目《岳母刺字》《罷宴》《李逵探母》《釣金龜》《行路訓子》《哭靈》《遇皇后》《打龍袍》《太君辭朝》《徐母罵曹》《甘露寺》《大登殿》等。李金泉的弟子和教授過的學生有李春芳、田文玉、柳素霞、杜福珍、孫花滿、張嵐、劉桂欣、周冬英、趙葆秀、劉莉莉、林雅雯、任芳華、劉英、于軍、王玉梅、閔玲娣、于泓濡、郭躍進、張文潔、袁慧琴、李麗萍、田萍、周力、呂昕、胡旋、賀敏、顧艷秋、張麗英、石春香、李雨鐘、馬玉清、王曉磚、樊鳳來、程起榮、門麗杰、李冬梅、牛玉玲、譚曉令、康靜、翟墨、景壽林、白福恩、王桂英、陶勇君(臺灣地區)、成彧雯、溫娜、王樹森、溫雪竹等。</p> <p class="ql-block"> 王玉敏(1923-1994),戲曲教育家。他尊崇龔派表演藝術風格,但又能博采眾長,有所發展、創造。他的嗓音高亢、剛柔并濟,無論是雌音、衰音、剛音、脆音、澀音,均能運用自如。他培養了許多優秀青年老旦演員,如王晶華、李鳴巖、鄭子茹、郭躍進、藍文云、史云蘭、甄靜嫻等。</p> <p class="ql-block"> 何佩森,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何佩森的嗓音寬厚,氣質醇醪。擅演《遇皇后·打龍袍》《釣金龜·行路訓子·哭靈》《太君辭朝》《望兒樓》《徐母罵曹》《清風亭》《六月雪》《桑園會》等劇目。</p> <p class="ql-block"> 柳素霞,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工老旦,宗李派。其唱腔頗具李多奎先生的氣質。代表劇目有《打龍袍》《紅燈記》等。</p> <p class="ql-block"> 三、武生是戲劇中擅長武藝的角色。武生共分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都身穿著靠,頭戴著盔,穿著厚底靴子,一般都是用長柄武器。短打武生著短裝,穿薄底靴,兼用長兵器和短兵器,要求干凈利落。</p> <p class="ql-block"> 李派,李春來創立。李春來武工精熟,身手輕靈,動作迅速,開打干凈利落,翻跌筋斗極沖,腿功尤佳。主要傳人有蓋叫天、張德俊、應寶蓮、李蘭亭、梁慧起等。經典劇目有《花蝴蝶》《白水灘》《挑華車》《界牌關》《獅子樓》《鄚州廟》《講堂斗智》《四杰村》《十字坡》《戰馬超》《冀州城》《臨潼斗寶》等。</p> <p class="ql-block"> 俞派,俞菊笙創立。俞菊笙武技精熟,威猛剽悍,擅長刻畫雄壯、粗獷、強恒、暴烈的人物形象,善于扮演各類神仙魔鬼怪。主要傳人有孟小冬和李少春,人稱絕代雙驕。代表作有《搜孤救孤》《王佐斷臂》《戰太平》《審頭刺湯》《清官冊》《問樵鬧府·打棍出箱》《盜宗卷》《南陽關》《寧武關》《鎮譚州》《定軍山》《戰宛城》《戰樊城》《長亭會》《摘纓會》《黃金臺》《太平橋》《上天臺》《捉放宿店》《擊鼓罵曹》《陽平關》《連營寨》《空城計》《武家坡》《汾河灣》《賣馬當锏》《珠簾寨》《桑園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漁殺家》《御碑亭》《打侄上墳》《天雷報》《二進宮》《失印救火》《烏龍院》《烏盆記》《翠屏山》《打嚴嵩》《瓊林宴》《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等。</p> <p class="ql-block"> 楊派,楊小樓創立。楊小樓唱腔高亢寬亮,鏗鏘爽朗,感情真摯,韻味極濃,善于用偷步、倒步等方法汰去冗繁,一步到位。楊派傳人有唐喜壽、盛華軒、周瑞安、李萬春、李少春、高盛麟、厲慧良等。代表作有《駱馬湖》《連環套》《長坂坡》《戰冀州》《霸王別姬》《挑華車》等。</p> <p class="ql-block"> 蓋派,蓋叫天創立。其特點武戲文唱,穩練從容兼有脆率利落。當代傳人有嫡孫張善麟、張善元等。代表劇有《打虎》《獅子樓》《十字坡》《快活林》《蜈蚣嶺》等有"活武松"之稱</p> <p class="ql-block"> 四、老生又稱須生,正生,或胡子生。胡子在京劇里的專有名詞叫“髯口”。老生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念白都用真嗓。戴三綹黑胡子的,稱“黑三”,戴三綹花白胡子的,稱“黲三”。戴三綹白色胡子叫作“白三”,整片滿口的胡子的,不分綹,稱“滿”。在京劇界不僅有前“四大須生”,而且還有后“四大須生”。</p> <p class="ql-block"> 唐派,創始人唐韻笙。他功底深厚、文武不擋、嗓音高亢嘹亮,唱、念、作、打具佳。唐派傳人有徐榮奎、張海濤(女婿)、唐登年(兒子)、邵麟童、汪玉麟等。經典劇目有《甘寧百騎劫魏營》《長坂坡》《艷陽樓》《金錢豹》《鐵籠山》《刀劈三關》《古城會》《驅車斬將》《鬧朝撲犬》《絕龍嶺》《摘星樓》《追韓信》《徐策跑城》《未央宮》等。</p> <p class="ql-block"> 劉派,劉鴻升創立的。唱腔上劉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以奎(張二奎)派的唱腔為基礎,吸收譚、汪各派老生的唱法,進一步變化發展,融會而成的,以唱工獨具特色為主要標志。當代傳人有高慶奎。代表作品有“三斬 一探”(《斬黃袍》《斬紅袍》《轅門斬子》《四郎探母》),以及《上天臺》《逍遙津》《空城計》《斬馬謖》《敲骨求金》《黃金臺》《完璧歸趙》《御碑亭》《蘇武牧羊》《烏龍院》《法場換子》</p> <p class="ql-block"> 譚派,譚鑫培創立,經典劇目有《空城計》《當锏賣馬》《李陵碑》《擊鼓罵曹》《捉放曹》《洪羊洞》《桑園寄子》《四郎探母》。</p> <p class="ql-block"> 言派,創始人言菊朋。“四大須生”之一。言派唱腔注重唱腔的多變和字音的講求。并吸收曲藝中京韻大鼓及單弦的唱法,逐步形成風格獨特的言派唱腔。言派唱腔傳情、細致,講求節奏與頓挫,多跌宕,富于獨創性和表現力。善于用唱腔塑造人物,在不同的劇目中,因人物的身份、性格、處境而設計不同的唱腔,能細致、深刻地傳達了人物的感。言派傳人有言少朋(兒子)、言興朋(孫子)畢英琦、劉勉宗、任德川、邢玉民、王柏巖、常和、畢天來、章曉申、邱正堅童大強等。經典劇目有《擊鼓罵曹》《捉放曹》《武家坡》《汾河灣》《戰太平》《賣馬》等。</p> <p class="ql-block"> 余派,創始人余叔巖,“四大須生”之一。余派精研音律,對于“三級韻”的規律運用純熟。他的演唱講究字音聲韻,潤腔多用“擻音”,嗓音略帶沙音,行腔剛柔相濟,韻味醇厚,意境深遠。余派傳人有楊寶忠、吳彥衡、王少樓、譚富英、李少春、孟小冬等。經典劇目有《戰樊城》《長亭會》《摘纓會》《黃金臺》《太平橋》《上天臺》《捉放宿店》《擊鼓罵曹》《陽平關》《連營寨》《空城計》《戰宛城》《南陽關》《武家坡》《汾河灣》《賣馬當锏》。</p> <p class="ql-block"> 高派,創始人高慶奎,“四大須生”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唱腔高亢挺拔,氣力充沛,剛勁激昂,蕩氣回腸。高派傳人有</span>李盛藻、李和曾、李宗義、宋寶羅、沈金波、白家麟、虞仲衡、石洪林等;再傳弟子有辛寶達、倪茂才、李文林、張躍孚、吳平等。經典劇目有《逍遙津》《斬黃袍》《轅門斬子》《哭秦庭》等。</p> <p class="ql-block"> 馬派,馬連良創立,馬連良既被稱為前“四大須生”,又被稱為后“四大須生”。唱腔尤以聲腔感人,嗓音飽滿,韻味濃厚, 于“ 巧” 、“ 俏” 中見規矩, 感染力特強。馬派傳人有王金璐、王和霖、遲金聲、言少朋、李玉書、尹月樵、申鳳梅(女)、周嘯天、張學津、馮志孝、梁益鳴、張克讓、安云武等。經典劇目有《羊角哀》《要離刺慶忌》《春秋筆》《臨潼山》《串龍珠》《重耳走國》《十老安劉》《甘露寺》等。</p> <p class="ql-block"> 新譚派,譚富英創立,后“四大須生”之一。譚富英先生嗓音天賦絕佳,清亮甜美,吐字清晰,用氣充實,聽來韻味醇厚,情緒飽滿,痛快淋漓。代表劇目主要有《失空斬》《捉放曹》《鼎盛春秋》《晉楚交兵》《南陽關》《戰太平》《定軍山》《桑園寄子》《奇冤報》《擊鼓罵曹》《洪羊洞》《搜孤救孤(又名趙氏孤兒)》《四郎探母》《桑園會》《珠簾寨》《秦香蓮》《群英會》《借東風》《赤壁之戰》《將相和》《大保國》《探陰山》《二進宮》《十道本》等。譚富英的弟子有高寶賢、馬長禮、孫岳、李崇善等。</p> <p class="ql-block"> 楊派,創始人楊寶森。后“四大須生”之一。楊氏唱腔呈現出低回、婉轉、深沉、悲涼、沉著、凝重的特色。楊派傳人有金妙聲、吳熹笙、程正泰、朱云鵬、丁存坤、于??智等。經典劇目有楊派《失街亭·空城計·斬馬謖》《鼎盛春秋》(全部)《擊鼓罵曹》《大保國·探黃陵·二進宮》《問樵鬧府·打棍出箱》《王左斷臂》《洪羊洞》《碰碑》《清官冊》《桑園寄子》《二堂舍子》等。</p> <p class="ql-block"> 奚派,奚嘯伯創立,后“四大須生”之一。奚派藝術具有“以字定腔、以情行腔、錯骨不離骨”的藝術風格,被譽為是“洞簫之音,珠走玉盤”。奚派傳人有張建國、楊志剛、張軍強、王小蟬 、張建峰 、張榮培、李伯培、趙建忠 、歐陽中石、張榮培等。經典劇目有《范進中舉》《白帝城》《失空斬》《楊家將》《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計》《上天臺》等。</p> <p class="ql-block"> 麒派,周信芳創立,麒派唱腔以蒼勁質樸雄渾見長,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刻畫人物細膩逼真,感染力很強,有雅俗共賞的效果。麒派傳人有陳少云、朱文虎、張信忠、魯肅、郭毅、于輝、蕭潤增、趙麟童、小麟童、裴詠杰、黃建、王全熹、王志鋼、馬少童、小趙君甫。經典劇目有《徐策跑城》《烏龍院》《蕭和月下追韓信》《四進士》《掃松下書》《斬經堂》《清風亭》《坐樓殺惜》《義責王魁》《打嚴嵩》等。</p> <p class="ql-block"> 五、花臉。傳統戲曲人物腳色行當中凈角的俗稱。包括?地位較高、著重唱功的正凈(大花臉);?注重功架、念白和做功,大多性格豪邁爽直,或有特殊性格的副凈(二花臉);?扮演丑角的是小花臉。另以粉飾及唱做的不同,而有銅錘花臉、架子花臉等。在京劇的發展過程中有“凈行三杰”和“銅錘八大花臉”等稱謂。</p> <p class="ql-block"> 金派。代表人物金少山,“凈行三杰”之一,在藝術上金少山是黃鐘大呂之聲,音量絕大,音域極寬,而且音色飽滿,每一放歌,有巨流出峽、飛瀑懸崖之概。金派傳人有趙炳嘯、王玉田、王泉奎等。經典劇目有《刺王僚》《草橋關》《牧虎關》《空城計》(司馬懿)《穆柯寨》《御果園》《白良關》《飛虎山》《收姜維》《二進宮》《高平關》《法門寺》《忠孝全》《黃金臺》等。</p> <p class="ql-block"> 郝派,郝壽臣創立,“凈行三杰”之一。藝術上以氣魄取勝,唱念韻味渾厚,工架凝練,表演渾然一體。他藝術態度嚴謹,善于刻畫人物。郝派傳人有王永昌、袁世海、李幼春、周和桐等。代表作有《黃金臺》《法門寺》《荊軻傳》《桃花村》《飛虎夢》《打曹豹》《紅逼宮》。</p> <p class="ql-block"> 候派,侯喜瑞創立,“凈行三杰”之一。他嗓音沙啞,故常用炸音和立音,強調音節的頓挫,形成鏗鏘遒健的特殊韻味,于磅礴中顯細致。念白吐字清楚,句中常以爆發式的高音來強調重點語句,以增強氣氛。侯喜瑞的弟子傳人有關鴻斌、馬崇仁、袁國林、李榮威、尚長榮、張關正等,此外,裘盛戎、袁世海、劉連榮、孫盛文等。經典劇目有《群英會》《長坂坡》《陽平關》《青風寨》《丁甲山》《法門寺》《下河東》《空城計》等。</p> <p class="ql-block"> 裘派,裘盛戎創立,銅錘八大花臉之一。裘派以唱腔唱法為本,吸收了金(少山)派的演唱技巧與郝(壽臣)、侯(喜瑞)等派的表演藝術,形成了銅錘和架子花臉融為一體的新風格。當代傳人有方榮翔、王正屏、夏韻龍、鉗韻寵、李長春、郝慶海、吳鯨章、李欣、孟俊泉、楊博森等。代表作有《姚期》《遇后龍袍》《鍘判官》《鍘美案》《斷密澗》等。</p> <p class="ql-block"> 方派,方榮翔創立,銅錘八大花臉之一。他能較好地運用胸腔、鼻腔共鳴,聲音剛勁而柔和。他人品高尚,尊師敬友,與人為善,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表演藝術家。他的傳人有方世戎、方少戎、孟廣祿、方旭等。經典劇目有《鎖五龍》《壯別》《刺王僚》《審潘洪》《探皇陵》《奇襲白虎團》。</p> <p class="ql-block"> 尚派,尚長榮創立,銅錘八大花臉之一。尚長榮工花臉,兼學金少山、裘盛戎創成的"金"、"裘"兩派銅錘花臉,所以他在唱做方面都達到高水平。學生有陳霖蒼、陳漢文、張蘭秦、周龍等。主要作品有《草橋關》《鍘美案》《御果園》《鎖五龍》《蘆花蕩》《丁甲山》《姚剛》《敬德裝瘋》《黑旋風李逵》 《將相和》《盜御馬》《取洛陽》《曹操與楊修》《牛皋招親》《莽張飛》《姚期》等。</p> <p class="ql-block"> 孟派,孟廣祿創立,銅錘八大花臉之一。孟廣祿的唱腔高亢洪亮,氣力充沛,行腔委碗細膩,韻味醇厚,頗具方榮翔之神韻,深受廣大觀眾喜愛。主要作品有《天下歸心》《秦香蓮》《趙氏孤兒》等</p> <p class="ql-block"> 李派,李欣創立的,銅錘八大花臉之一。主要作品有《探陽山》《鍘美案》《探皇陵》《杜娟山》等。</p> <p class="ql-block"> 康派,康萬生創立的,銅錘八大花臉之一。代表劇目有《赤桑鎮》《探陰山》《包公辭朝》《大探二》《鍘美案》《鎖五龍》等。</p> <p class="ql-block"> 李派,李長春創立的,銅錘八大花臉之一。李長春在繼承裘派藝術韻味醇厚、節奏鮮明、剛柔相濟的唱法上,在富于性格化表現特征上,深得裘派精粹。擅演劇目有《姚期》《坐寨盜馬》《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將相和》《赤桑鎮》《鍘美案》《白良關》等。</p> <p class="ql-block"> 楊派,楊燕毅創立的,銅錘八大花臉之一。楊燕毅師從裘派,聲音寬厚洪亮。代表作有《鍘判官》《包龍圖》《鎖五龍》《姚期》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阳县|
台湾省|
越西县|
枣庄市|
伊通|
辛集市|
乌海市|
霍城县|
阳曲县|
山西省|
宁波市|
韶山市|
榆中县|
汶川县|
玉田县|
图片|
扶绥县|
凉城县|
宜丰县|
霸州市|
高州市|
芮城县|
英吉沙县|
灵山县|
娄烦县|
砀山县|
夹江县|
区。|
榆树市|
金堂县|
页游|
定远县|
定安县|
合阳县|
宣化县|
义马市|
达孜县|
三都|
抚松县|
奉贤区|
梅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