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文:飛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圖:除署名外,其余均來自網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美麗的盤錦濕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部隊,尤其是基層連隊,如果不是在海邊湖邊什么的,估計是很少吃魚的,更別說是駐守在北方的部隊了。可我們在東北部隊當兵時,還真吃過不少回魚。不過這個魚可不是花錢買的,而是我們自己抓的野生的鯽魚、鯰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盤錦濕地紅海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飛魚拍攝于2014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我們部隊在地處渤海灣的遼寧盤錦大洼師農場執行種水稻生產任務。種水稻離不開水,由于是在鹽堿灘上種水稻,稻田是要定期放水沖淡土中鹽堿的,因此每塊田一邊是進水的上水線,另一邊是排水的下水線。其實所謂的上下水線都是人工開挖的灌溉與排水水渠。農場有一條引來遼河之水的總上水線,還有排水流向海汊的大下水線。我開頭說的抓魚,都是在這上下水線里抓的。在那里的兩年多時間里,還真是沒少抓過魚,但大多是在上水線里,去下水線只有一次。先說說上水線里的抓魚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師農場的上水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飛魚拍攝于2014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我們部隊農場的上水線,是由官兵們自己開挖修筑的引遼河之水灌溉稻田的一條人工河,但我們從不稱它為“河”,因為也沒有名字,都習慣的叫上水線。這條上水線有多長我不太清楚,水從哪里引來也沒有去溯源過,只知道團衛生隊東面的閘門一提,水就呼啦啦的涌進來了。河不是很寬,頂部寬也不過20米多米,兩邊是呈斜坡狀的高高堤岸。沿線分布著好幾個連隊的駐地,我連1970年從場部搬遷至幾里外的西面營房,就在距離上水線只有幾十米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上水線,當年我們就是在這里抓魚。幾十年過去了,這條上水線還是原來的模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飛魚拍攝于2014年10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水線引水時水位較高,以便分流到許多分渠里灌溉稻田。平時則水位較低,河床中間也就齊腰深,此時便是我們下水抓魚的大好時機。上水線里也不知哪來的這么多魚,好像總也抓不完似的,聽好多連隊的戰友說,他們都去那里抓過魚。甚至連農忙時來農場支援的師屬炮團的許多連隊也常去抓魚,每次下水,總能抓到不少呢!想想也不奇怪,上水線很長,我們去抓魚總只是其中的一段,當然也就抓不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說是抓魚,其實就是下水摸魚。抓魚也不能占用操課時間,都是利用午睡時間去的。連隊里有許多北方籍的戰士,他們既不喜歡吃魚,也不喜歡下水抓魚。一聽說中午不午睡要去抓魚更是不愿意。可偏偏我們那位來自河北武清的陳連長卻喜歡去抓魚,一到要去抓魚,見有人不想去,便下令說這是連隊的集體行動,是任務,誰也不許不去,不愿下水的就在岸上提著桶撿魚,實在沒事干就跟著走,除了上哨的和病號,其他必須一個不落的全都去。無奈之下,他們也只好去了。不過有了第一次以后,后來就再也沒人說不愿意去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上水線抓魚曾去過多次,但記住的只有那抓得最多的一次。到了下水的地方,幾十號人分成兩撥,拉開兩三百米下水,相向而行,緊挨著像人網一樣從兩頭往中間推進。一開始很難摸到魚,大概那水里的魚被驚得早已竄得遠遠的了,偶爾誰抓到一條,便一陣歡呼,將魚高高舉起,雖然抓到的并不大,大伙也爭相觀看,很是羨慕!可隨著兩撥人員越來越近,魚漸漸的多了起來,大概它們也無處可逃了,只能來回地亂竄了。不知是竄懵了還是竄累了,感覺那些魚兒傻傻的,總往我們的腿上碰,碰上了也不逃走,好像粘上我們似的。這可喜煞了我們,只要魚兒碰腿了,雙手趕緊一按就抓住了。這時候大伙也不驚呼了,因為先后都抓到魚了。抓到大一點的就往岸上扔,噼里啪啦的,岸上提著桶撿魚的一開始還從容的撿起往桶里裝,到后來就忙不暇接了,扔到岸上的魚在蹦噠著,撿魚的戰士怕又蹦噠逃回到水里,只得跑來跑去的趕緊去搶著撿,看他們倒比我們在水里的累多了。帶來的桶都是炊事班擔水用的,連隊里就這么幾只,不一會就全裝滿了,于是趕緊跑回去拿那些班里打飯菜的鋁盆來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水性最好的要數三排的焦排長了,他是64年入伍的河北兵,老家與陳連長是一個地方的。早就聽說他特別能抓魚,這回可真讓我們見著了。那是在一個水閘口,那里的水較深,我們都不敢去深水中摸魚,唯獨焦排長敢上下翻騰。只見他一個猛子扎下去,許久不見出水,可把我們看著的急壞了,怕他遭遇不測。正當大伙焦急時,他猛地竄出水面,手里舉著一條好大的鯰魚,口中大叫“這家伙把我憋得夠嗆!”哈哈,原來他在深水里跟鯰魚較勁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這一次的抓魚,我們可謂是大獲豐收,一個中午的時間,竟抓到11桶(盆),“11”這個數字,幾十年后還一直記得,因為印象太深了!抓到的魚都不大,最大的也就20來公分長,大多是鯽魚,也有少量的鯉魚。這么多的魚拿回去,炊事班就發愁了,大大小小的幾百條魚,靠他們要拾掇到什么時候啊?于是只能求連長,從各排抽人幫廚。弄好后蔥爆紅燒的燉了一大鍋,晚飯時,每個班都打到了一大盆。大家吃著自己動手抓來的魚,那種美滋滋的高興勁甭提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流向遠處海汊的大下水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小下水線,用于稻田排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飛魚拍攝于2014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稻田邊的小下水線里的水都排往這種較寬的下水線里,但這還不是大下水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飛魚拍攝于2014年10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這才是大下水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大下水線里魚也很多,但我們僅去抓過一次。不是不能去,而是不敢去了。大下水線里的水,都是流經稻田后,從各條小下水線匯流而來排向海叉的。除了洗涮鹽堿,還有就是時不時地施化肥撒農藥什么的,所以匯流到大下水線里的水是什么化學成分都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開始我們不知道,也像到上水線一樣呼啦啦地就下水了。殊不知,那上水線里的水是從大遼河里引來的清水,而下水線里水則是排下來的臟水啊!二者水質是有天然之別的。那次魚雖說也抓了不少,但從水里上來后,只是簡單的擦干了身上的水,沒有很好的用清水沖洗,時間不長,凡是下水抓魚的,身上都起了不少紅疙瘩,還出奇的癢,只得渾身上下不停地撓,皮膚都被撓破了還是癢。那個遭罪勁,現在想起都會感到皮膚癢癢。不用說,準是被那里的臟水坑害了!衛生員趕緊去團衛生隊領來不少消炎止癢的藥水。那藥水也夠勁的,沒撓破的地方涂上還行,但撓破處沾上藥水,頓時便感覺火燒火燎的刺痛,為了能止癢,再痛也只能忍了,我當然也是深受其害了。不過這藥水還真有效,涂抹了幾次就不再癢了,紅疙瘩也很快消了,但撓破處的皮膚卻留下了點點深色印記,很久才慢慢消褪。也有沒徹底消褪的,我的右肩頭至今還隱約可見一小塊深色,便是那次留下的永久印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這是經蘆葦蕩流向海汊的下水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經過這么一次折騰,從此再未敢去下水線抓過魚。不過那下水線的水里可利用的東西還真不少,尤其是小蝦出奇的多,筑一段攔水壩,中間留一缺口置上篩子,時間不長便能截獲到數十斤的蝦子,拿回來漂洗干凈,再用面糊一裹,放油里一炸,一個一個的面蝦球金黃金黃的,老遠就能聞到令人垂涎的飄香。炊事班時不時的去淘蝦用來改善伙食,很受歡迎。不過我想吃卻不敢吃。那是一次中午,炊事班炸了不少面蝦球,覺得又香又好吃,我就吃了不少,哪知道下午去田間勞動時,就覺得不自在起來了,臉上脖子上手臂上漸漸的起了“風疹塊”,癢的難受,而且越發厲害,只得中途離開去營部看病,軍醫說是尋麻疹,又打針又吃藥,半天就消了。醫生說我是過敏性體質,不宜吃蝦這類食物,以后我就再也不敢碰這些東西了。說來也怪,現在我再吃這些東西,卻再也沒有過敏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多年以后,團里戰友們聚會時說起在盤錦的抓魚,話匣子一下子就仿佛開閘似的說道起來沒完,繪聲繪色還不失添油加醋,故事還真不少,看來他們那會也沒少去抓過魚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style="font-size: 22px;">(全文完)</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盤錦大洼的萬畝水稻田,金色的田野一望無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飛魚拍攝于2014年10月</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青县|
长岭县|
高雄市|
邻水|
泾川县|
武乡县|
天门市|
博爱县|
慈溪市|
喀喇沁旗|
盱眙县|
迁安市|
汕头市|
丹东市|
邵阳县|
进贤县|
昌宁县|
中卫市|
弋阳县|
固原市|
永泰县|
桐梓县|
五大连池市|
扎赉特旗|
伽师县|
中阳县|
监利县|
洛扎县|
彩票|
五大连池市|
潮安县|
当雄县|
东海县|
泰州市|
花莲市|
长治县|
沽源县|
浦东新区|
武平县|
普兰店市|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