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3日,一代名臣,中興賢相張璁紀念館在溫州隆重開幕。作為張璁宗族第21代后人,我雖在溫州,卻“身陷囹圄”,正在“隔離”之中,未能參加紀念館揭幕儀式。日前,特地去永強普門村,瞻仰張璁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溫籍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孔子研究院院長、張璁后人張立文先生為其題寫館名,并受聘為榮譽館長。</p> <p class="ql-block">張璁紀念館位于龍灣永中街道普門村,毗鄰張璁祖祠,五層建筑,占地面積四千多平方米,由普門村及張氏宗親集資興建。據悉是目前為止溫州市建設面積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歷史文化名人紀念館。展館集中展示了這位明代內閣首輔的傳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紀念館后景</p> <p class="ql-block">張璁(1475-1539),溫州永強人,字秉用,號羅峰,嘉靖皇帝賜名孚敬,字茂恭。張璁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曾先后三次出任內閣首輔,為嘉靖年間社會改革作出重大貢獻,人稱“中興賢相”。65歲去世后,謚號文忠,追封為太師。</p> <p class="ql-block">張璁紀念館共三層展廳面積近二千平方米,分“形象序廳”、“一代名臣 功在社稷”、“閣老風華 傳古至今”三個篇章。</p> <p class="ql-block">形象序廳正面呈現的是明世宗所賜的一幅的對聯:“進禮退義繼明哲之休風,幼學壯行極儒臣之懋寵”,表達嘉靖皇帝對張璁肯定與贊譽。由著名書法家林劍丹書寫。</p> <p class="ql-block">大廳左右二副巨型浮雕,彰顯張璁“禁革貪風”“慎科目”的歷史功績。</p> <p class="ql-block">嘉靖皇帝御賜銀印“忠良貞一”、“繩愆弼違”。此二印同為密封奏折之用,凡關于朝廷有差錯、忠言未采納以及德行有欠缺之類奏章,啟用“繩愆弼違”這一印封。其他一般事務密奏用“忠良貞一”印章。</p> <p class="ql-block">嘉靖皇帝賜張璁名孚敬,字茂恭并御書。</p> <p class="ql-block">嘉靖皇帝賜張璁“永嘉張茂恭印”。</p> <p class="ql-block">皇帝誥命。上:嘉靖七年皇帝誥命褒獎張璁兩位母親。下:嘉靖十八年,張璁去世后賜以“文忠”謚號的誥命文書。</p> <p class="ql-block">張璁23歲中舉人,但繼而入仕之途坎坷,七次進京科考均名落孫山,直至47歲時才中二甲進士。</p> <p class="ql-block">張璁入仕不久就發生了明史重大事件“大禮議”。這事件對張璁是把雙刃劍,既因此展示才華得到嘉靖皇帝重用,也同時開罪一大批朝廷重臣,招致一些負面評價。“大禮議”因由是:明武宗朱厚照駕崩后因無嗣而由堂弟朱厚璁繼位,朱厚熜(即明世宗-嘉靖皇帝)想尊稱親生父為“皇考”,卻遭到權傾朝野的內閣大學士楊廷和等舊臣強烈反對,眾臣要求“繼統必繼嗣”,要嘉靖皇帝認伯伯朱祐堂為“皇考”,認生父為“皇叔”、生母為“皇叔姑”,嘉靖帝自然不會接受。此時張璁剛剛中進士入仕,在禮部任職,他熟諳史事,精于《三禮》,于是張璁頂著巨大壓力,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向嘉靖帝連上七道“正典禮”奏疏,為嘉靖在這場名為“禮議”實則“皇權”與“閣權”爭斗中取得勝利奠定理論基礎。</p> <p class="ql-block">“大禮議”之爭長達三年,張璁等繼統派為少數,處境非常險惡,面對首輔、各部尚書等實權官僚為代表的繼嗣派,實力懸殊巨大。繼嗣派猛烈彈劾張璁,計劃撲殺張璁,但張璁不畏強權,堅持已見,仍連連上疏。</p> <p class="ql-block">“左順門”事件:嘉靖三年,繼嗣派一眾群臣在京城左順門跪拜,憾門大哭,企圖迫使明世宗屈服。嘉靖帝震怒,終捕134人入獄拷訊,四品以上官員86人被削職,入獄者廷杖而死的16人。以左順門事件為標志,為時三年的“大禮議”以嘉靖鐵腕手段獲勝告終。皇帝勝利了,張璁卻成為眾矢之的,涉案250多位高官重臣及黨羽認為嘉靖帝受到了張璁的挑唆,張璁是左順門事件的罪魁禍首,歷史上留下一些張璁的負面評價,無不與此事件有關。事實上,張璁同情涉案眾人,上疏請求嘉靖帝寬宥因議禮而獲罪的朝臣。</p> <p class="ql-block">大禮議后,張璁獲得嘉靖帝信任重用。出任首輔后,張璁主導“嘉靖革新”,包括重司法權、頓除宦毒、整頓學政、裁抑權貴、重振軍威、改正祭孔、嚴革貪風、持身特廉、清勛莊田等等,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果,被稱為“中興賢相”。張璁是明朝大改革的奠基人,萬歷年間張居正的系列改革都是步了張璁的后塵,可以說是張璁改革的延續。</p> <p class="ql-block">張璁任首輔期間,嚴革貪風,罷撤天下鎮守太監,清理勛戚莊田,他推行廉政,以身作則,有人將黃金放在酒埕送給他,他當眾敲開酒埕,并處罰送禮者。《明史》稱張璁“為人剛明果敢,持身特廉,痛惡贓吏,一時苞苴絕路”。</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cms.wzrb.com.cn/source/wznews/app_ashow.aspx?id=187413" target="_blank">網文:全面認識歷史上的張璁</a></p> <p class="ql-block">展館通過藝術展墻、藝術造影、場景還原、互動投影等數字化手段展現張璁的傳奇一生。</p> <p class="ql-block">展館還展示了張璁對家鄉溫州的眷戀情,盡己所能造福桑梓:編修府志、修建沙城、興建教育、體恤鄉民等等,為明代溫州的建設發展作出的貢獻。</p> <p class="ql-block">張璁獨立纂修的《嘉靖溫州府志》共八卷,卷一為建置沿革(附疆域、戶口)、城池廟、驛傳;卷二為山川(附塘、埭、斗門、渡、橋)、坊門;卷三為貢賦;卷四為宮室;卷五為丘墓、寺觀;卷六為災變、兵衛;卷七為書目、詩;卷八為溫州的歷史變遷、風俗人情。《溫州府志》內容博大,為研究明史溫州提供了珍貴史料。張璁為此傾注了大量心血。</p> <p class="ql-block">普門張氏始祖名憼,于南宋年間(八百多年前)自福建莆田遷居永強普門村,張璁是六世后裔。張氏族人多朝廷命官,其中十世張天麟舉二甲第一名,官拜云南巡撫等職,為大權在握的封疆大吏。</p> <p class="ql-block">彌足珍貴的明代殘石,上有“……書華蓋殿大學士張孚敬壽塋”楷書大字,即張璁生前立下的墓穴碑。</p> <p class="ql-block">三層展廳還設有模擬的貞義書院,貞義書院是溫州古代唯一奉旨敕建的書院,位于在瑤溪山,前身為羅峰書院,嘉靖七年,嘉靖帝賜名“貞義書院”。</p> <p class="ql-block">貞義書院陳列多件張璁書寫的碑刻拓片,以及手札墨跡。</p> <p class="ql-block">張璁手札墨跡</p> <p class="ql-block">明代著名思想家、軍事家、文學家王陽明致張璁信札(國家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展區一張“永嘉場圖”引起我注意。原來明代永強是出名的產鹽區,是全國17大鹽場之一。溫州即永嘉,永嘉場即永嘉鹽場,稱永強為“永嘉場”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展館展現了張璁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禁貪風、倡革新、尚和合”的精神,倡導了張璁敢為天下先、勇于革新、顧全大局的佳風。</p> <p class="ql-block">張璁紀念館館長張純輝(與筆者同輩)以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功底及對張璁如數家珍般的了解,給我們做詳盡講解。</p> <p class="ql-block">感謝張璁紀念館館長張純輝(左五)的精彩講解;感謝普門村書記村長張國梁(左三)全程陪同;感謝同族宗弟、沙特阿拉伯中國華商聯合會會長張維星(右四)周全安排與熱情接待!</p> <p class="ql-block">從紀念館邊門出來遍是張璁祖祠。嘉靖初年,普門張氏六世張珊興建張氏大宗祠堂,嘉靖十八年,嘉靖奉敕建“張氏一品家廟”,又稱之為“明太師謚文忠羅山張公廟”。</p> <p class="ql-block">張璁祖祠俗稱“張閣老祠堂”,祠堂古樸、莊嚴,坐南朝北,五開間兩進,左右廂房各七間,大門有照望、石牌坊和石碑,石牌坊上書“對楊休命”、“三朝寵錫”前后八個大字。由牌坊進入前庭天井,甬道正中立龜碑一座,正面刻張璁像,背面刻文忠公像贊詞。祠堂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達1665平方米,是浙江省級文保單位。</p> <p class="ql-block">與小叔張憲麟與堂弟張維鋼在祖宗祠堂牌坊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內閣首輔可是國家總理級別的高官呀!溫州出此大官,在當時可真是不得了。張璁告老還鄉時,嘉靖皇帝賜其在鹿城松臺山麓一帶興建府邸,號稱“張府基”。入大門有“大學士”匾額,故稱大士門,懸掛御辭“中興賢相”橫匾。府邸南立有“孤忠”“賚賢”“柱國”三座御賜牌坊,坊間稱為“三牌坊”。 “張府基”很大,南起松臺山,北到石坦巷,東到信河街,西至妝樓下。府邸巍峨宏偉,堪稱溫州第一豪宅。府內寶綸樓,由嘉靖帝賜名,樓中藏有嘉靖帝寫給張璁的御札五百七十五道等。西邊的妝樓為張府女眷住所。清康熙二十九年,張璁府在大火中被毀,而三牌坊、大士門、張府基、妝樓下作為街巷一直沿用至今。現在,張璁府第遺址上已建起寶綸大廈、大士門大廈等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三牌坊路口的石牌坊,上書“國柱”,是原御賜牌坊的復制品。</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正面是“元輔”(宰相之意)</p> <p class="ql-block">妙果寺旁的張璁碑亭。</p> <p class="ql-block">張璁在溫州民間極受尊重,被稱為“張閣老”。坊間有許多張閣老的傳說,2009年,“張閣老傳說”被收入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閣老傳說”在民間流傳,體現溫州人勇于革新、勇于戰斗的“閣老精神”亦將在新時代發揮積極作用!</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挖掘并弘揚張璁文化精神具有當代現實意義!</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菏泽市|
孝感市|
社旗县|
灌阳县|
肥乡县|
大足县|
德惠市|
青田县|
澳门|
奉化市|
兴仁县|
彭阳县|
深泽县|
卓资县|
辽源市|
北票市|
右玉县|
乌海市|
牡丹江市|
诸暨市|
海宁市|
石狮市|
普宁市|
宣汉县|
潮安县|
遂昌县|
阿合奇县|
揭东县|
基隆市|
大荔县|
新和县|
轮台县|
洛扎县|
岳阳市|
张家港市|
香港
|
会东县|
陆川县|
邓州市|
穆棱市|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