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對賣雞蛋的小女孩的了解程度,遠遠超過了對“賣火柴”和“采蘑菇”的小女孩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校統一安排的周測題里,選用了侯德云先生的《誰能讓我忘記》,文章講述了一段賣雞蛋的陳年往事。“我”在高考結束后苦苦等待錄取通知書,通知書的到來既帶來了激動也帶來了難題。父母為了給“我”湊齊上大學的路費,想盡辦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文里有這么一段:“那些日子,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她很少說話。她喜歡盯著雞屁股看。不光看,還經常去摳。摳得一絲不茍。好像我要去的地方,不是大學而是雞屁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母親為了湊夠“我”的路費,活生生把蘆花雞給“摳”死了,僅僅是因為它兩天還沒有下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說繼續寫到:“我走出家門的那一天,可憐的蘆花雞死掉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章后面設置了一個問題:“小說的主旨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學生答:呼吁人們要愛護小動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課堂上念出同學們給的答案時,他們中的一些人笑得前仰后合,而有一些人依然一臉蒙圈,不知道大家笑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說如果去問侯德云本人,他在《誰能讓我忘記》里想表達什么意思,我猜想打死他,他也想不到要愛護小動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們因為時代隔膜,不理解文章要表達的意思,我完全理解。現在的家庭,即使是窮得供不起大學生,也有國家社會在兜底,各種社會保障,比如貸款、獎學金、大學生補助……上大學可以不花家里的錢,等工作了以后慢慢還,怎么可能為了幾毛幾分錢去“摳”雞屁股,甚至把雞給“摳”死?但是在文章中的年代,一位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作家,筆下的年代是物質條件貧乏的七八十年時代,他上大學的時候應該是和我賣雞蛋的時間高度吻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我也是盯著雞屁股的人。每五天的集市上,我就是那個賣雞蛋的小女孩,而且集集不拉。一塊錢十二顆雞蛋的收入,是我們姊妹所有花銷的來源,例如學校要收三塊錢的報名費,偶爾要買的兩毛錢的作業本,還有五分錢的大白紙(那樣的一張大紙可以裁成16開或者32開紙,訂成一個本子),還有三分錢一只的鉛筆,二分錢一塊的橡皮,當然,偶爾也會買一根三分錢的冰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寫作是需要藝術的夸大的,我不知道侯德云有沒有藝術性地夸大母親“摳”雞屁股和與母雞索蛋的行為,但那種急切盼望母雞快快下蛋的心里肯定是真實的,因為當年我也一樣心急。如果按照他的標準,我應該也算是“摳”雞屁股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謂的“摳”對于文章中的母親或許真的是“摳”,其實對于我來說只是“摸”。摸雞屁股是一個技術活兒,開始我并不會,母親會讓我把母雞捉來讓她抱一抱,抱的時候順手摸一下,有的雞順手就放了,有的讓我扣在篩子下邊,什么時候它因為下了蛋而報喜咯咯叫的時候,母親才讓我去把它給放出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聽課的同學問,為什么要扣著?讓它自己下蛋就好了。我說你們不知道,以前的老鼠、烏鴉、狗,包括雞自己都吃雞蛋,如果不提前摸一下,把雞扣在篩子里,很有可能等你收雞蛋的時候,早剩蛋殼了,或者連殼都沒有。而且以前的院子大,你如果不關注“臨產”的雞,你都不知道雞把蛋產哪里去了。夏天遲發現幾天,問題不大,倘若是冬天,很容易就把雞蛋凍裂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母親跟前天天看,摸雞蛋的手藝不久就學會了,母親會直接吩咐我去摸雞蛋。母雞下蛋也是有規律的,大多數母雞會一天一顆蛋,而且非常守規矩,到時間就到固定的地方去下蛋,只有少數狂放不羈的母雞隨意性太強,想往哪里下就往哪里下,下完了還很低調,一聲不吭的走開,所以才會出現雞蛋被吃、被叼走的現象。所以被摸的雞多是特殊雞,屬于母雞中的另類。當然,也由于這類雞難以管教,它們一般都是過年過節時,首選要被吃掉的雞。除非它下蛋既勤快而且雞蛋大,或者它有獨門特技,會下雙黃蛋,否則它的“雞生”會很短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摸“雞屁股”嚴格說來其實是摸雞屁股下面的位置。那里如果是硬的,說明雞快要下蛋了,可以請它入“篩”,如果下面干癟的,那它就沒有蛋,如果是有一點硬,但還不太硬,那它下蛋還得過幾個小時,不急著讓它把篩子占著,耽誤其它雞下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室里坐的零零后出生的孩子,大多數就沒有見過雞下蛋,更不要說聽摸雞屁股這樣奇葩的事情了。我講童年,當散文在講,他們坐著聽故事,全當是在聽虛構的小說,不反復強調那是真的,他們肯定覺得是我杜撰的內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在的孩子哪里能理解“摳”雞屁股的事,當年幾乎家家戶戶的父母就是這樣一點一點攢,一點一點摳,湊夠了上學的路費。對于生活艱辛這樣的詞,只有經歷了艱辛的人才能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們不僅不理解文章中母親“摳”雞屁股,也理解不了父親賣西瓜時的表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文:爹頻頻地到集市上賣西瓜。爹看西瓜的眼神很慈祥,很博愛,也很無恥。那是他兒子的路費、學費和生活費,不好好看看,行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跟著爹,到集市上去賣過一次西瓜,僅僅一次,我再也不想去了。</p><p class="ql-block">那天很熱,熱得很不要臉,我的手指甲都冒汗了,集市上的人,卻很少有來買西瓜的,好像吃了西瓜就會著涼似的,太可恨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臉上的沮喪像汗水一樣歡快地流淌著。爹看見了,他皺了皺眉頭,彎下腰,從筐里挑出一只最小的西瓜,一拳砸開,遞給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說:“爹,你也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爹說:“我不吃。我吃這東西拉肚子。你吃你吃,叫你吃你就吃,哈。”</p><p class="ql-block">西瓜有點生,不甜,有一股尿臊味,我吃得很潦草,匆匆忙忙就打發了。扔掉的瓜皮上帶著厚薄不均的一層淺粉色的瓜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爹狠狠地瞅了我一眼,走過去,將瓜皮一塊一塊撿起來。他用手指頭彈彈瓜皮上的沙土,又把西瓜皮壓到嘴巴上,像刨子一樣刨那些殘留的瓜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樣,文章后面設置了一個問題: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答案也是五花八門,一位同學答,父親是一個吝嗇的人,另外一個同學答,父親是一個不講衛生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哭笑不得,不知道該怎么給我的學生們解釋父親的偉大、無私,父親的含辛茹苦,父親的不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沒有生活經歷的人,就是怎么解釋也不能解釋清楚當時的處境,我特別理解學生為什么不懂得感恩,不理解父母,因為他們現在生活的年代與上一代人成長的年代截然不同,他們沒有經歷物質匱乏的年代,他們沒有餓肚子的經歷,他們不知道幾毛錢、幾塊錢對于當年的我們意味著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代溝造成的思想觀念的天差地別。當兒子買一雙幾百塊錢的鞋依然覺得與同學們相比較他的消費只是普通消費的時候,他是不會理解為什么他媽媽上大學可以幾年不買新衣服,為什么媽媽不買飲料喝,為什么媽媽沒有暖鞋穿。當他們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幾個小時打游戲的時候,自然也理解不了為什么有的人會玩命地學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的我是絕對不會拿著父母辛辛苦苦攢下的錢去揮霍,更別說,大多數時候學費幾乎都是借來的。每年開學,都是父母最為頭疼的時候。挨家挨戶借錢的情形歷歷在目。我怎么可能舍得在借錢上學的日子里睡懶覺,虛度光陰。如果那樣,我真的就連下蛋的母雞都對不起了,更不要說父母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不知道該怎么給我的零零后學生解釋父親不是吝嗇,父親不是不知道要講衛生。我只能說同學們是因為沒有這樣的生活經歷,所以才不能體會父愛的偉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現在的孩子普遍晚熟,一米八九的大個子,說話做事依然像我們那時候幾歲的孩子,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是因為現在的孩子都不窮了,所以才顯得幼稚,還是窮什么也不能窮孩子這樣的教育理念誤導了家長,讓我們的家長即使是不富裕,也“窮孩子”富養?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的精神反倒富足,為什么物質富裕的時候,人的精神世界反而一貧如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賣雞蛋的小女孩尚且懂得“我要讀書,因為爸爸說了,不讀書就會被餓死”,所以就會不厭其煩地盯著雞,盯著雞屁股,盯著雞窩。然而現在的孩子,一有空閑就會拿起手機看,也是盯著幾個小時不撒手,而且放下手機之后,也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學習,學習是為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不是我們的孩子也需要一點苦難教育,不奢望他們能吃苦耐勞,能奮然前行,至少在讀到《賣雞蛋的小女孩》的時候,能理解生活的不易,而不至于答出“小女孩只是熱愛賣雞蛋”這樣奇葩的答案。讓他們知道,幸福生活是幾代人的努力奮斗出來的,它從來都不會從天而降。</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芒康县|
沙坪坝区|
梅州市|
罗江县|
张家口市|
酒泉市|
南阳市|
腾冲县|
武乡县|
临澧县|
泽普县|
原平市|
齐齐哈尔市|
合阳县|
肃宁县|
旌德县|
东乡县|
潮安县|
黄平县|
股票|
满洲里市|
泉州市|
福鼎市|
哈密市|
上栗县|
天等县|
健康|
灌云县|
宣汉县|
扎鲁特旗|
临桂县|
兰西县|
和平县|
旬阳县|
济源市|
天台县|
关岭|
凤城市|
渭源县|
光泽县|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