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哥幾個想去以色列走走的想法一拍即合,11月動議,12月成行,歷時15天。行程豐富且圓滿。然而在中東,戰爭從未遠去,自以色列建國開始,與周邊國家的流血武裝沖突不斷。特別是在近幾個月更是硝煙彌漫 2019年11月12日,以軍空襲炸死了巴勒斯坦伊斯蘭圣戰組織(杰哈德)高級指揮官 巴哈·阿布·阿塔。作為報復,杰哈德向以發射近400枚火箭彈。 2020年1月3日,美國空襲殺死伊朗將軍蘇萊曼尼后,伊朗最高國家安全會議沙姆哈尼向伊朗媒體法爾斯通訊社透露,德黑蘭已經準備了13種報復美國的方案,其中就有打擊美國鐵磁小兄弟以色列 2020年2月24日,以色列高調宣布對敘境內和加沙的哈馬斯武裝實施了空襲,哈馬斯武裝也不甘示弱,報復行動迅速升級,向以色列發射了大量的火箭彈和導彈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以及周邊阿拉伯國家的矛盾與仇恨由來已久,在這片十分缺水的土地上,從古至今生活過希伯來人、猶太人、阿拉伯人,后來又被土耳其人、波斯人、英國人征服過。所以,猶太人、阿拉伯人都堅稱腳下土地是自己的。二戰期間,猶太人幾乎被瘋子希特勒屠殺掉一半人口。1948年,在美國的大包大攬下,國際社會出于對猶太民族的巨大同情,以色列國在這塊是非之地誕生了。建國第二天,周圍阿拉伯國家聯合發動了第一次中東戰爭,要將以色列消滅在搖籃里,可惜,阿拉伯國家戰敗了。后來數十年,第二次、三次、四次、五次中東戰爭相繼爆發。諷刺的是,每次戰爭結束, 以色列版圖就擴大一圈,最后,將巴勒斯坦完全壓縮的七零八落。從上圖可以清楚地看到當年猶如幾顆星星般的以色列,今天已是星空一大片,而巴勒斯坦卻變成了那幾顆為數不多的星星。<br> 如今,以色列在軍事、科技、經濟、醫學、農業等領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了中東一霸,區區八百多萬人口,枕戈待旦,對抗著周圍四億虎視眈眈的敵人。以色列人說,我們要在這里生存,只要阿拉伯人放棄騷擾,就可以馬上實現和平共處。阿拉伯人說,反正我們一無所有,赤腳的不怕穿鞋的,哪怕魚死網破,最終我們要將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梁子就這么結成了,因而中東也就成為了世界的火藥桶。 12月居然成了這個火藥桶地區的戰爭空檔期,因而也成就了此次行程。這次行程今天回顧起來多少不免有些心有余悸,畢竟,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相互交錯,哈馬斯大本營(加沙)離特拉維夫不足五十公里,完全在其土火箭炮的射程之內,北面邊界剛剛與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發生局部激烈沖突,戈蘭高地視野內的敘利亞戰場各方勢力正做著最后的較量。但最最不可思議的是中東之行回國沒幾天便爆發了全球的新冠疫情至今。因而更多的還是特別慶幸此次行程時機選擇運氣之好,猶如神助。 這是被同行的姑娘譽為F4最佳組合的老哥幾個的靚照 2019年12月7日F4組合開始了此次中東火藥桶地區的走馬觀花之行 <h1><b>第一站 湮沒在浩瀚地中海的都城——凱撒利亞</b></h1> 凱撒利亞是羅馬帝國時的君主希律王在2千多年前建造起來的都城, 這里的建筑按照希律王的喜好,集合了羅馬和希臘風格,極盡奢華和氣勢恢宏。公元639年,凱撒利亞被阿拉伯人占領,1101年又落入十字軍之手。1254年,法國國王路易九世重新在此構筑工事,修建十字軍城堡,可惜10年后城堡被戰火吞噬。從此凱撒利亞城湮沒在浩瀚的地中海東岸 氣勢恢宏的古羅馬劇場至今仍在使用;歌劇《圖蘭朵》曾在此處演出 容納2萬觀眾的競技場 可以想象猶太敗兵如斗牛般供人娛樂的血腥場面 倒在地上和屹立在海邊的石柱,可以想象當年城堡的輝煌 當年超大規模的浴池令人嘆為觀止,而今天已與地中海持平 此處遺址現在以色列還沒研究出來當時是干什么用的 <h1><b>第二站 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藍洞</b><br><br>在以色列北部、靠近黎巴嫩邊境的地方,有一處名叫Rock Hanikra的巖洞景觀。這里有一條鐵路從埃及,經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到土耳其的火車,這條鐵路連通了亞非兩洲,如今,在巖洞里依然能看到當年的隧道與火車軌道。不過在以色列與黎巴嫩的戰爭期間,這里被封死停運了。巖洞景觀緊鄰地中海,,實際上它是一個位于海邊的地下巖洞,從山崖入口乘坐纜車下降到幾乎海平面的位置。 巖壁主要由海洋沉積物構成,白色的礁石與藍色海洋相依相伴。千百年來在海水的沖擊之下行成了石穴和海窟,洞內一個巖洞套一個巖洞、曲徑通幽,洞內的水池與外海有相連的水道,在光線的照射下泛出多種不同的迷人藍色,宛若藍寶石一般甚是動人,人們穿行在錯綜復雜的巖洞里,感受絲絲涼意并欣賞驚濤拍岸的壯觀瞬間。</h1> 從山崖入口乘坐纜車下降到幾乎海平面的位置 人們穿行在錯綜復雜的巖洞里,感受絲絲涼意并欣賞驚濤拍岸的壯觀瞬間 洞內一個巖洞套一個巖洞、曲徑通幽 洞內的水池與外海有相連的水道 <h1><b>第三站 海法和它的空中花園</b></h1><br>繼續北上來到海法,近距離接觸這個民族融合的最完美的城市,這里是猶太人、基督徒、穆斯林難得的平安共處之城。著名的巴哈伊教圣地,巴哈伊空中花園和周圍卡梅爾山的森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臺階式的花園仍然保持著百年前修建時的原貌。街邊的花園別墅和石頭房子互相鑲嵌著,美麗的海港夜景,你會發現真實的海法如此靜好。 巴哈伊空中花園和周圍卡梅爾山的森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美麗的海港城市夜景 <h1><b>第四站 約旦河耶穌洗禮處</b><br> 在約旦河洗禮處,耶穌當年受洗的地方,是其信徒們一生向往的圣地。洗禮的善男信女一排排站立在岸邊,先跟著神父念誦圣經,然后在神父的帶領下接受洗禮。能在約旦河耶穌洗禮處接受洗禮,那是信徒們一生的榮耀。</h1> 這里是信徒們一生向往的朝圣之地 洗禮的善男信女一排排站立在岸邊跟著神父念誦圣經 <h1><b>第五站 加利利海</b><br><br> 以色列東北部多是綿延的山地,在這片高低起伏的山腳下,有一片寬廣湛藍的湖水泛著粼粼波光,映入人們的眼簾,這便是著名的加利利海。雖然它叫海卻是真正的湖泊,它也是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晶瑩澄澈,湖岸風光秀美。這里,晨夕晴雨不同,湖光山色各異,我們到達時已近傍晚且云雨交替,正是光影具佳之時。更意想不到的是上船后船長居然還為我們舉行了升旗儀式,伴著國歌音樂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若不是在船上用相機拍著湖光山色,還真以為我們這幫人要在以色列召開什么莊嚴的國事會議呢</h1> 船長為我們舉行了升旗儀式,伴著國歌音樂聲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老哥幾個能在異國他鄉手擎國旗照個紀念照,心情難免有點小激動 <h1><b>第六站 戈蘭高地</b><br> 站在已經成為景點的戈蘭高地戰壕和掩體群上,了望著昔日的戰場,耳邊仿佛聽到了隆隆的炮聲,當年這里發生了一場規模空前的現代坦克大戰。 這可是一場規模空前慘烈的現代坦克肉搏戰。第四次中東戰爭是現代以色列建國以來離國家崩潰最近的一次。在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埃及、敘利亞軍隊一南一北同時發起進攻,大地在顫抖,仿佛空氣在燃燒。以色列猝不及防,危如累卵。駐防戈蘭高地的以軍面對著敘軍數9倍的兵力和裝甲劣勢,憑借驚人的勇氣和技巧同敘利亞軍隊血戰18天,從滅亡邊緣挽救了以色列。整場戰役中,敘利亞損失了1150輛坦克,3500多人陣亡,上萬人受傷。而以軍也損失了250輛坦克,共計有772人陣亡,2453人受傷,65人被俘,時至今日,這場堪比史詩之戰,被收入各國裝甲兵的教案而奉為防御作戰的典范。</h1> 通往戈蘭高地公路旁的猶太人居民點 戈蘭高地四周有很多鐵質雕塑,這是利用廢棄坦克裝甲所制 站在戈蘭高地,俯瞰敘利亞 眺望大馬士革 高地不遠處是由聯合國維和部隊把守的緩沖區,而山頭那邊再遠處便是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僅據高地60公里 人們在昔日戰爭遺留下來的戰壕和坑道里流連,感受當年戰爭的殘酷 曾幾何時以色列敘利亞兩國的血戰之地,幾十年來中東戰爭和沖突的焦點之地,今天終于被老哥幾個踩在了腳下 戰爭從未遠去,其實在戈蘭高地附近,以色列敘利亞都有重兵部署,火藥桶隨時爆發,但愿這天不要來的太早 <h1><b>第六站 世界最美小鎮啥模樣</b> <br><br>如果有機會去到以色列,一定不要錯過位于加利利山區,人口只有不到三萬人,但與耶路撒冷、希伯倫、太巴列并列為以色列猶太教的四大圣城——薩法德。這座富有藝術氣質和古老猶太傳統的猶太小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經將小鎮評為全球最美十大小鎮之一</h1> 整個小鎮幾乎就是一座古老的石頭之城。走在石頭城里,有時候轉個彎就會看見不遠處的窗戶上放著的盛開著的鮮花 薩法德小鎮到處是石頭,石頭鋪就的小路蜿蜒伸向遠方,小路兩旁石頭堆砌的房屋透著淡淡的滄桑,小城上上下下次第而建,猶太教堂在這里隨處可見 隨處都可見穿著黑衣戴著黑帽留著大胡子的人,他們頭發兩鬢都留著小辮子,走起路來兩根小辮子不停地搖晃。神秘的黑衣人就是虔誠的猶太教徒,在薩發德小鎮這樣的教徒很多隨處可見,因為這里原來就是猶太教原教旨主義的發源地 當你漫步在狹窄鵝卵石路會看到路的盡頭,身著傳統黑衣黑帽的猶太人向你走來,有一絲凝重卻又仿佛透著古老的儀式感,讓老城愈發顯得有些神秘 別看小鎮居住的房子都比較低矮破舊,但當薩法德小鎮被眾多猶太藝術家發現,相互熏陶和感染著藝術家們,他們紛紛來到這里開設工作室和畫廊,使這里迅速成為以色列藝術之都。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内乡县|
广丰县|
望城县|
南阳市|
广昌县|
仪陇县|
闽侯县|
恭城|
乐安县|
米泉市|
开封市|
阳高县|
汨罗市|
资中县|
华坪县|
绥江县|
永善县|
沙坪坝区|
平罗县|
镇沅|
融水|
呈贡县|
鲁甸县|
获嘉县|
蓬莱市|
无为县|
大关县|
常德市|
鄂伦春自治旗|
呼玛县|
贵港市|
东源县|
乌拉特中旗|
渝中区|
天门市|
沈阳市|
石门县|
吴旗县|
萍乡市|
伊吾县|
东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