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形態特征</p><p class="ql-block"> 白頭鵯額至頭頂純黑色而富有光澤,兩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環,背和腰羽大部為灰綠色,翼和尾部稍帶黃綠色。</p> <p class="ql-block">食物習性</p><p class="ql-block">白頭鵯雜食性,既食動物性食物,也吃植物性食物。動物性食物主要有金龜甲、步行蟲、金花甲、鼻甲、夜蛾、瓢蟲、蝗蟲、蛇、蜂、蠅、蚊、螞蟻、長角螢、蟬等鞘翅目、鱗翅目、直翅目、半翅目等昆蟲和幼蟲,也吃蜘蛛、壁虱等無脊椎動物。植物生食物主要有野山楂、野薔薇、寒莓、衛茅、桑椹、石楠、女貞、楝、櫻桃、苦楝、葡萄、烏桕、甘藍、藍靛、酸棗、樟、梓等植物果實與種子。</p> <p class="ql-block">生活習性</p><p class="ql-block"> 白頭鵯喜歡將巢筑在相思樹或榕樹上,在都市中常見以枯草或芒草穗筑碗形巢于陽臺花木、樹叢盆栽之中, 每年春天三月到五月是白頭翁的繁殖期,這段期間,如果見到一只白頭翁單獨站在突出的枝頭或是樹頂上高聲鳴叫,過不了多久,另一只白頭翁飛過來,兩只鳥一唱一和,那多半就是它們在互唱情歌了。</p> <p class="ql-block"> 繁殖期每一對白頭翁會建立它們的領域,其范圍面積小,巢通常筑在離地面不高的雜木林或樹叢上,雌、雄鳥共同育雛,通常一季繁殖1到2次,一窩產3到4枚蛋,繁殖季節幾乎全以昆蟲為食。幼鳥需要經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孵化才能破殼而出,再經過大約兩個星期的喂食,就可以出巢。</p> <p class="ql-block">行為習性</p><p class="ql-block"> 白頭鵯常呈3-5只至10多只的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亦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白頭鵯多在灌木和小樹上活動,性活潑,不甚怕人,常在樹枝間跳躍,或飛翔于相鄰樹木間,一般不做長距離飛行。白頭鵯善鳴叫,鳴聲婉轉多變。</p> <p class="ql-block">白頭鵯常見鳥類,一般不遷徙</p> <p class="ql-block">白頭鵯分布于中國的中西部四川、陜西、長江流域、廣西、廣東,福建、北京和河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栗坡县|
乐山市|
杭锦后旗|
马公市|
策勒县|
乌拉特前旗|
绍兴县|
太和县|
赤水市|
塘沽区|
密云县|
岢岚县|
黎城县|
平昌县|
凤山市|
盈江县|
延边|
松滋市|
邢台市|
巩留县|
边坝县|
新化县|
固始县|
晋城|
美姑县|
阿拉善右旗|
汉沽区|
綦江县|
金湖县|
南京市|
明星|
平顶山市|
望城县|
绥化市|
平阳县|
定陶县|
睢宁县|
闻喜县|
海门市|
习水县|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