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滿山的紅楓還未看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遍野的金黃似在延伸。</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天,帶著一絲暖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悄悄走進我們的身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帶著一片真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慢慢汲取大師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渠有活源清如許,人若學習耳目清。為全面貫徹實施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校長及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能力和育人水平,扎實推進我區教育優質均衡國家級評估驗收工作,余江區教體局特在余江七小舉辦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教育思想專題報告會。報告會分兩場舉行,上午報告主題:“什么是好的教育”,下午報告主題:“什么是好的教師”。</p> <p class="ql-block"> 本次報告會由余江七小校長陳芳主持。</p> <p class="ql-block">蒞臨現場的嘉賓有:當代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余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姜翠萍、余江區教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金明光,橫峰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填心,橫峰縣教體局相關領導以及余江區教體局班子成員、全區各中小學校長、局機關相關業務股室工作人員、全區各中小學中層干部、教師等800余名教育同仁。</p> <p class="ql-block">余江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姜翠萍在本次報告會上致辭。首先姜區長代表余江區委、區政府對李鎮西院長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姜區長表示余江區委、區政府秉承著“對教育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的理念,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工作。余江教育近年來也取得了顯著成績。最后她希望與會人員能夠珍惜寶貴機會,認真學習、積極思考,做到學有所獲、學有所用。</p> 專家簡介 <p class="ql-block">李鎮西,中學正高級教師。1982年2月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中文系,2003年6月于蘇州大學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并獲得博士學位。長期在中學擔任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曾任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校長。現任新教育研究院院長。系“中國教育三十人論壇”成員,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蘇霍姆林斯基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四川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出版有《愛心與教育》《教育的100種可能》《重讀陶行知》等等80余部著作。曾獲“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教育系統優秀教育工作者”“四川省中學特級教師”“成都市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已在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作報告上千場,并多次應邀去美國、俄羅斯、烏克蘭、丹麥、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演講。</p> <p class="ql-block">李鎮西院長從一個最樸素的問題“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談起,談到了教育到底為誰,到底什么是兒童視角。兒童視角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真正地從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出發,和孩子們保持共同的興趣愛好,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和未來,實實在在地為學生,真正站在兒童的角度、兒童的高度,以兒童的眼光和兒童的情懷,讓以人為本的理念成為生活的常態。</p> <p class="ql-block">好的教育需要好的校園。好的校園是基于兒童視角的校園,不是基于成人視角或者領導視角的校園。李院長列舉了以四顆糖故事為原型的陶行知雕塑(體現先生的親和力而非高大偉岸)、校園里“結滿”孩子的樹木(釋放孩子的天性)......</p> <p class="ql-block">教育的真境界到底真在哪里呢?李鎮西院長告訴我們:一是,堅守教育的良知;二是,保持教育的樸素;三是,遵循教育的常識。而現如今存在的教育弊端卻是不講良知、遠離樸素、違背常識。因此他認為學校管理要做到以下兩點:</p><p class="ql-block">一、樸素:保持教育的本色和常識。</p><p class="ql-block">不需要盛大、鋪張的儀式,而需要一些有意義的活動,留下溫馨的人性記憶。</p><p class="ql-block">二、民主:做一個言行一致的踐行者。</p><p class="ql-block">民主的核心,是對人的尊重。學校管理的民主追求,在他的實踐中體現于四句話:以規治校。以身作則。以人為本。以人為善。</p> <p class="ql-block">許多老師一直追求成為優秀的老師,而李院長認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那什么人最幸福呢?有剛完成作品吹著口哨欣賞自己的藝術家,因為他有創造。有用沙子筑城堡的兒童,因為他有夢想。有為嬰兒洗澡的母親,因為她有愛。還有歷經千辛萬苦后挽留了危重病人的醫生,因為他們專業。而作為老師我們要有創造、夢想、愛心以及專業,因為這樣的我們才幸福。</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好的教育?好的教育要有好的校長,李鎮西院長給校長們幾點建議:</p><p class="ql-block">第一,繼續多讀書;</p><p class="ql-block">第二,要彼此信任,真誠相待;</p><p class="ql-block">第三,要理解大局;</p><p class="ql-block">第四,要善待學生。</p> <p class="ql-block">上午三個多小時的講座中,李院長圍繞“什么是好的教育”這一話題,進行了多維度的精辟解讀和詳盡闡述,既有理論深度、針對性強,又通俗易懂、很接地氣,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好教育的魅力和影響力。 </p> <p class="ql-block">在大家濃濃的期待之中,李鎮西院長走上舞臺,開始下午精彩的報告。“用自己一生的時間,去尋找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從當年的他到現在的他,李院長用自己的變化來告訴大家他所探索的、追求的目標。他引用實例趙敏敏事件告訴我們:第一,如果你對職業不滿意,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改變職業,要么改變職業心態!第二,埋怨一萬句,第二天還要面對,何苦呢?第三,不要老覺得自己最不幸,不要老覺得自己遇到的最不公平。</p> <p class="ql-block">好的老師要保持教育的初心。如何保持教育初心,獲得職業初心?他表示,情感上要多接近孩子,走進他們的心靈;智慧上,不重復自己,把難題當課題。李院長用了他的兩個學生——張凌(足球教練)、宋怡然(搖滾歌手)的例子,說明教育具有的100種可能。他極具信服力的事例,直擊心靈的語言,實用的實施方法,在大家的心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p> <p class="ql-block">“我還能不能再往前走一步?”李鎮西院長讓自己有了新的目標。他知道人與人的差異在于閱讀與寫作。所以他給我們提供了一種“4+1”的成長模式,“四個不停”——不停地實踐;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閱讀;不停地寫作。再加一片愛心,通過這樣不斷提升自己。他認為最好的教育莫過于感染,最好的管理莫過于示范。</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好老師?李院長認為好老師要民主,要讓班級管理充滿民主精神,平等的師生關系融入班級管理。具體做法表現在和學生一起建立制度,并且制度要有廣泛性、可行性、互制性 。</p> <p class="ql-block">轉化后進生是令多數老師頭痛的難點,李院長通過一個頑童的轉化(鄒冰的例子)讓我們懂得分數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閃光點。那么如何轉化后進生呢?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相信孩子; 第二,班級溫暖;第三,集體幫助;第四,維護尊嚴;第五,建立信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鎮西院長說,我們愛眼前的這個孩子,不是因為他“很可能”將來成為杰出人物,而是因為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他都是一個有尊嚴、有個性、有著豐富內心和獨立思想的“人”!</p> <p class="ql-block">李院長闡述了好的教師要有好的課堂,好的課堂的原則就是具有獨特性,和孔夫子提出來的“因材施教”不謀而合。李院長會周末分組請孩子們到自己家吃餃子,節假日和孩子們泛舟湖上、舉辦篝火晚會、沿公路騎行、合著春風踏青等等,為班主任以后開展班級團建活動指明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如何獲得職業幸福呢?”李鎮西院長這樣解釋,要走進心靈,享受童心。李鎮西院長把教育當作愛好,堅持做教育本來的樣子。任何一個教育者在其教育生涯中,都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區別優秀的教育者和平庸的教育者,不在于教育者是否犯錯誤,而在于他如何對待已經犯了的錯誤。反思教訓,超越錯誤,關鍵在于實踐中反思。我們要用米開朗基羅的雙手和智慧,把自己雕琢成“大衛”。</p> <p class="ql-block">最后李鎮西院長還講述了自己退休前的最后一堂課的情形,“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不僅是他最后一堂課的主題,更是他教育生涯中每一堂課表現的隱含主題。他還向大家分享了他學生送給他的原創歌曲《答案》,他認為與其說是表達了對他的敬愛,不如說借全歌點睛之句“原來我們就是答案”道出了教育的秘籍——“只有當師生彼此生命相融。能夠互相聽到對方的心跳、能夠感受到對方的脈搏時,教師的職業幸福才能真正產生”。</p> <p class="ql-block">“你是如何理解用一生的時間,來尋找那個讓自己吃驚的我?”李院長拋出這個問題與老師們互動。無論是有閱歷的老師還是年輕的老師都結合自己的理解給出了很好的答案。這樣的互動環節拉近了李院長和老師們之間的距離。</p> <p class="ql-block">李院長貼心地準備了親筆簽名的雜志送給參與互動的老師。</p> <p class="ql-block">在講座結束的那一刻,通過熱烈的掌聲,大家表達著滿滿的敬意和感謝。是的,這樣常態的、真誠的、互動的、生活的分享和交流,正是大家期盼的、喜愛的。</p> <p class="ql-block">李院長展示的那一張張他與學生融洽相處的照片,那一張張記錄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筆記,那一張張從教幾十年來珍藏的書信……讓參會的老師們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李院長無限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一個個教學實例,呵護每一位孩子心靈成長,欣賞每一位孩子,發現閃光點,真正愛心育人,幸福比優秀更重要。聽君一席話,在場老師無不為之動容,并用筆記錄下講座的精華。</p> <p class="ql-block">下午4點30分,在大家的意猶未盡、依依不舍中,李院長的講座結束了。李院長的講座猶如投入湖水中的一顆玉石,也帶給了老師們很多的新感受、新思考。講座結束后,不少老師也紛紛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為熱愛,所以向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為熱愛,所以堅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因為熱愛,所以幸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愛上教育,從一而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鎮西教育思想專題報告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僅是一次精神灌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也給參會者指明了奮斗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們要學習李院長的愛心和童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要享受浪漫的教育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更要倍加珍惜當前良好的教育環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激發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課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為余江區教育事業開創璀璨未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編輯:余江區第七小學 吳娟</p><p class="ql-block">圖片:余江區第七小學 陳虹雨</p><p class="ql-block">審核:余江區教研室 萬于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泉县|
大丰市|
双牌县|
盱眙县|
平武县|
西乌|
孟州市|
宁陵县|
潜江市|
凤阳县|
荣成市|
乐安县|
福建省|
景泰县|
安西县|
迭部县|
永平县|
青海省|
布拖县|
修水县|
徐汇区|
马龙县|
江安县|
光泽县|
大兴区|
华宁县|
阿城市|
宁明县|
利辛县|
花莲市|
乐安县|
昆明市|
长葛市|
尼木县|
房山区|
广德县|
佛冈县|
黄浦区|
广水市|
蒙自县|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