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2022年夏季草原之旅(三)

武思敏

<p class="ql-block">我們一行五人七月三十一日自駕從北京出發,走過了錫林格勒大草原,穿越了烏爾蓋草原牧場,最后深入到大興安嶺地區的邊垂小城阿爾山,飽覽了類型豐富的火山巖石遺跡和茂密葳蕤的原始森林及蜿蜒起伏的草原河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當我們陶醉在內蒙古大草原之美的時候,全國各地零散疫情病例又開始陸續發生,內蒙古地區同樣中招,自治區境內也是多地風聲鶴唳,防控措施越來越嚴格,我們不得已取消最初計劃的多處景點,在阿爾山地區休閑游了六七天后,現在準備繞開疫情風險區,由西南方向折返,一路觀光游覽,一路平安返京。</p> 五.呼倫貝爾 1.呼倫貝爾大草原 <p class="ql-block">我們身在阿爾山,離仰慕已久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似乎已近在咫尺了,但因為呼倫貝爾地區的滿州里市有疫情發生,我們不得已準備要放棄原有的計劃,實在是怕誤入風險地區,被賦予黃碼,后果不可預測。</p><p class="ql-block">可是臨行前,我們又開始猶豫,<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七八月份的大草原,是牧草最為茂盛壯觀的時刻,也</span>正是草原風光最美的時刻,內蒙古境內有世界四大草原中的兩個,我們已經游覽了其中的一個-錫林郭勒草原,這另外一個就是呼倫貝爾大草原,我們實在不甘心就此放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怎么辦?在搖擺之際,</span>阿爾山的戰友向我們推薦,去參觀“諾門罕戰役遺址紀念館”,這個地方離阿爾山不太遠,位于新巴爾虎右旗,屬于呼倫貝爾大草原最西邊,這樣可以既滿足我們的心愿,又離疫情區也比較遠。</p><p class="ql-block">草原美景加世界二戰歷史事件發生地,讓我們這個由幾位老兵們組成的小團隊,欣然心動,一致舉手,同意冒著疫情的風險,也要去看一看,到彼一游!</p> <p class="ql-block">出發的前一天,天氣預報說大興安嶺地區,第二天全天有雨且陰天,最高溫度才只有19度。這個消息真是雪上加霜,再次動搖了我們的決心,害怕我們真要與呼倫貝爾的草原計劃無緣了。</p> <p class="ql-block">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大興安嶺邊上的呼倫貝爾大草原,也稱之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因境內的呼倫湖和貝爾湖得名。這里是內蒙古民族的發源地,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家鄉。這里是游牧文明和農耕文明劇烈碰撞的地方,是契丹,匈奴和西夏人曾經為之爭戰的地方。真是難得的機會,實在不能錯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六點多起床,拉開窗簾,真是有小雨,淅瀝淅瀝下著,我的心頓時也哇涼哇涼的。</p><p class="ql-block">可到了八點多要出發時,小雨突然就不見了蹤影,太陽露出了笑容,藍天白云掛在了天邊!我們頓時歡呼跳躍起來,真是有好運氣啊!我們開始向呼倫貝爾草原進軍。</p> <p class="ql-block">九點鐘出發,行駛不到半個小時,地圖就顯示出位置“新巴爾虎左旗”,終于來到了呼倫貝爾草原上了。</p><p class="ql-block">晴空萬里,藍天白云似乎一會兒遠在天涯盡頭,一會兒又近得伸手可及!大草原上,青草茵茵野花遍地,牛羊成群牧歌悠揚。美得令人無以言喻,美得令人心醉神迷,我們貪婪幸福的聞著草香,快樂自由的行走在草原上!</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來,一扎一扎的金色草圈,或星羅棋布,臨散堆集,或<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垛成墻,</span>碼放整齊,給人帶來視覺的盛宴,更給人帶來豐收的喜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年一度給牛羊馬儲備的過冬口糧,是世代傳承,經久不衰的牧民勞作!是大草原上最亮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沿著草原牧場的行車小路,我們駛進了一望無際大草原中心的湖邊,來到了七仙湖景區,跳下車歡歌起舞在草原上,與青草和牛羊親密接觸,與藍天白云融為一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遠遠望去,白色的蒙古包星星點點,牛羊成群,悠閑在湖邊!當地牧民帶著游客,信馬由韁在草原上。</p><p class="ql-block">真像是一首古詩的現實畫面:“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p> <p class="ql-block">當地人告訴我們說,蒙古包現在已經成為旅游場所的點綴了。為了保護草原牧場,為了改善牧民的生活,政府巳在蘇木或嗄查(鄉和村的蒙古語稱謂)的鎮子里蓋起了房屋,大多數牧民巳經搬進了生活方便的居所,同時放牧在外的牛羊身上,也裝上了有互聯網聯上視頻,牧民甚至在家里就可以追蹤到自家的牲畜。</p><p class="ql-block">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在,在草原上很少能看見當地人住的蒙古包,也是為什么我們行駛在路上時,經常能遇見有一群一群的牛羊自己低頭疾走在公路上的奇異景觀。</p><p class="ql-block">我們為祖國大地日新月異贊嘆 ,也為草原人民遠離風沙肆虐,生活得到改善拍手叫好!</p> 2. 諾門罕戰場遺址 <p class="ql-block">我們當日中午十一點就到達了諾門罕戰役遺址景區,它位于呼倫貝爾市的新巴爾虎左旗,罕達蓋蘇木(鄉),查干諾爾嘎查(村),是當年震驚全世界的諾門罕戰役在中國境內的戰場。</p><p class="ql-block">當地政府于2007年以來,逐步將這戰場遺址建成了一個大景區,建有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和平廣場及草原上的雕塑景觀群等景觀。</p> <p class="ql-block">陳列館建筑面積為2264平方米,頂層為觀景臺,正前方對著諾門罕戰役在蒙古國境內的主戰場。</p> <p class="ql-block">和平廣場占地1939平方米,寓意1939年發生的諾門罕戰役。廣場中心立有32米高、重6噸的和平大鐘一座。鐘上以蒙漢雙語銘刻戰役經過與人類新求和平的心愿。支撐大鐘的四根方柱代表中、俄、蒙、日四個國家。 大鐘南側的兩座銀鑄浮雕墻分別雕刻象征著這四國場景的圖案及諾門罕戰役的戰斗場面。</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景區草原上的雕塑景觀群,有十二輛T26型坦克模型,和一架強5戰斗機。</p> <p class="ql-block">這灰色鐵色的遺址場景,一下子就把我們剛剛進入呼倫貝爾大草原時的歡樂心情,拉入到黑暗血腥戰爭回憶的沉重之中。</p> <p class="ql-block">“諾門罕戰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一九三九年五月至九月,在中國的呼倫貝爾地區和外蒙古的哈拉哈河東西兩岸,由蘇聯紅軍、外蒙軍和日本軍、偽滿軍雙方之間進行的一場戰爭。被稱為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場有雙方的上百架飛機和幾百輛坦克和裝甲車參加的現代立體化戰爭。由于日本的731部隊在戰中投放了細菌,這也成為人類現代戰爭歷史上第一次細菌戰。但日本鬼子弄巧成拙,操作失誤,將大量細菌投入到自己軍隊使用的河水中,反而造成自己的重大傷亡。我東北抗日聯軍在戰役中也給予蘇軍積極配合。最終戰爭以日本軍的慘敗而告終。</p> <p class="ql-block">戰爭歷時135天。參戰方投入戰場兵員20余萬人,大炮500余門,飛機 900余架,坦克、裝甲車上千輛,死傷共6萬余人。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和日軍其他部隊,在這片7800平方公里的沙丘地帶上,傷亡了5.4萬多兵員和損毀了大量重武器。日本史學家稱這場戰役為 《日本陸軍史上最大的一次敗仗》。</p> <p class="ql-block">參觀完展覽的照片和一些實物后,喜歡研究軍史的我家老王同志,在朋友圈里總結概括說:“從這場戰爭的意義上講,日本試探出了蘇聯的軍力強大,打消了與德國法西斯東西夾擊蘇聯的打算。蘇聯才得以在后來二戰中的莫斯科戰役最困難時,從遠東調回了20個主力集團軍投入西線作戰,從而扭轉了蘇德戰爭局勢。諾爾罕戰役消滅了大量的日軍,對于正處于艱苦的抗日戰爭中的中國軍民也是巨大的支持和鼓舞。”</p> <p class="ql-block">老王同時發出感慨:“但是這場戰爭必竟是蘇日兩國在屬于中國的領土上(當時稱外蒙和內蒙)進行的,并且由日本扶植的偽滿洲國與還屬于中國的外蒙古簽定了所謂的“邊界協定”,還立了界碑。外蒙古的軍隊與蘇軍協同作戰,密切了外蒙古和蘇聯的關系,為二戰后外蒙古獨立,從中國分離出去,打下了基礎。所以看著這樣的展覽,心中別有一番滋味吧。”</p><p class="ql-block">歷史就是這樣盤根錯節,<span style="font-size: 18px;">撲朔迷離,令人</span>五味雜陳,感慨萬千!</p> <p class="ql-block">站在這昔日的戰場上,望著眼前風和日麗的大草原,作為一名曾經的老兵,我真想大聲呼喚,堅決譴責侵略戰爭,永久保衛世界和平。希望“諾門罕戰爭”不要再發生!</p> 六. 回家之路 <p class="ql-block">根據內蒙古地區當時的疫情通報,8月8號我們選擇了從暫無疫情病例的赤峰市返回北京。</p><p class="ql-block">阿爾山到赤峰市要八百公里,本想沿途去扎蘭屯柴河風景區住一晚休息,不承想正好在8號這天,興安盟那達慕大會要在科爾沁右翼前旗召開,附近的柴河鎮酒店全部訂滿,我們只好改到離那慕達大會稍遠些的科爾沁右翼中旗落角歇息一晚。</p><p class="ql-block">為了避免因那達慕大會,造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速公路</span>擁堵,也為了繞開路上的各種檢查站,我們計劃走縣道、鄉道和省道,總而言之就是“放著陽光大道不走,偏要走羊腸小道”。這是我們自駕游對付疫情,對付突發情況最好的方法之一。沒想到也為我們帶來意料之外路上的最大驚喜!</p> 1. 明水河鎮西口村 <p class="ql-block">阿爾山到科爾沁右翼中旗有四百公里左右,我們行駛一百多公里后,就順路來到了“最美鄉村”的阿爾山市明水河鎮西口村。這里位于大興安嶺南麓,處在農林牧三區交界處。是個山青水綠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們是在網上查到這個西口村,曾世代以伐木為業,一度為阿爾山地區最窮的鄉村。在實行停伐還林,保護自然資源的大形勢下,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當地政府和村鎮黨支部的帶領下,當地村民,一面耕耘著現代農業林業和養殖業,一面憑借著村周邊環繞著的茂密森林,碧水藍天開始發展起旅游業,重整村落,建民居,展民俗,繪墻畫,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觀賞,摘下了貧困村的帽子,還一躍成為阿爾山地區的藝術網紅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們跟隨著導航地圖拐到鄉間公路時,遠遠就是望見了色彩鮮艷的墻畫,順著這些連綿不斷的,生動活潑的卡通圖案,走進了西口村。</p> <p class="ql-block">村里院落棟棟,整潔干凈,柏油路面,煥然一新,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真是美的像童話,美的讓人眩目!</p> <p class="ql-block">在游客服務中心,櫥窗里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和土產食品,墻面上豐富多彩的圖文介紹,向人們展示著大興安嶺地區的民俗文化和民宿特色。</p> <p class="ql-block">得知我們是自駕從北京來的游客,工作人員向我們熱情介紹,推薦當地各種土特產,我們早已聽說過阿爾山林區野生蘑菇的美名,每人都趕緊掏出手機,掃描付款買下各種蘑菇-小黃蘑,小白蘑和木耳蘑。</p><p class="ql-block">回家后全家人品嘗了這些蘑菇,味道新鮮,<span style="font-size: 18px;">軟硬適中,口感不錯??</span></p> <p class="ql-block">我們走進村的院落中,看到由陜西來的大學生志愿者們正在墻上作畫。他們的導師介紹說,在國家文旅局組織牽線下,全國不少美術學院的師生們都來到這里,在西口村農家新建的院墻上描繪出最新最美的圖畫。</p> <p class="ql-block">我們在村里巧遇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位頭發花白,身著白襯衣的國家文旅局的老同志。他是</span>從北京市東城區來,長期在這里進行扶貧工作的,他熱情的向我們介紹認識,正在西口村視察工作的阿爾山市的一位副市長和一位明水鎮的女書記。</p><p class="ql-block">這位副市長在西口村和明水河鎮做過多年農村基層工作,是從當地農村成長起來的一位干部。熱情的把我們領進村里新建的民宿中,詳細地介紹著村里的情況和未來的前景。他希望全國各地有更多的游客能來到這里,享受美麗林區的大自然風光,從他們充滿信心的話語中,我們看到了西口村更加美好的末來,也體會到扶貧干部和黨的基層領導干部對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片赤誠之心。</p><p class="ql-block">我們送上真心的祝福,祝愿西口村老百姓們生活越來越紅火!</p> 2. 科爾沁草原及右翼中旗 <p class="ql-block">中午時分我們告別西口村,進入309省道,向科爾沁右翼中旗駛去。一路沿著省道向南,進入了科爾沁草原中心,不承想竟意外駛上了最美的草原公路!</p> <p class="ql-block">這時天空湛藍,云卷云舒,草原上丘陵起伏,連綿不斷,青草碧綠,秀翠欲滴。以前經常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鏡頭,如今自己能身臨其境,駕車行駛在這夢幻般的草原天路上,真是心曠神怡,歌聲悠揚!</p> <p class="ql-block">翻過了一個又一個草地山坡,穿過了一條又一條草原小路,路似乎永無止境,云似乎永遠在向你招手,行駛幾十公里,不見人間煙火,真像是進入了天邊的仙境!越往前行駛,越是感受到草原天路的無窮魅力!我真想就這樣永遠向前開下去,永遠、永遠……</p> <p class="ql-block">突然想起曾在某本書里,看到過一段頗有哲理的句子:“生活并不完美。它就像一條路,總有彎曲和起伏,但這也恰恰是它的美麗之處。”</p> <p class="ql-block">科爾沁草原在松遼平原的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地區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北部與呼倫貝爾大草原接壤,西部與錫林郭勒草原相連。這里地域遼闊,有大面積的天然牧場。我們這次草原之游真是不虛此行,內蒙古的幾大草原幾乎全都走遍了。太開心??</p> <p class="ql-block">科爾沁草原有著悠久而又曲折的歷史,是清朝著名孝莊文皇太后(康熙皇帝的祖母)的出生地。還是內蒙古民族英雄嘎達美林的故鄉。</p><p class="ql-block">這里尚存有很多名勝古跡;成吉思汗廟、遼代古城、金界壕、科爾沁十旗會盟地日址和博王府等。</p><p class="ql-block">可惜我們這次只是路過此地,只能留待以后了。</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我們行駛了近四百公里后,終于到達了科爾沁右翼中旗。在公路入口安全檢查站,出示了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后,順利進到小城中,入住了當地的一家速8快捷酒店。</p><p class="ql-block">酒店門口的道路上很長一段,既沒有紅綠燈,也沒有人行橫道,人們只好在車流中亂穿馬路。周圍環境有些國內中小城市常見的臟亂現象。</p><p class="ql-block">但是這并不妨礙酒店旁邊幾家飯館里的好生意。</p><p class="ql-block">我們在其中一家飯館吃了家常便飯,味道和服務都還不錯。但更值得贊揚的是后來發生的一件小事。</p> <p class="ql-block">我吃完晚飯,就離開逛街去了,急急忙忙中把一頂遮陽帽忘在了凳子上。第二天早上,才發現帽子找不到了,大夏天不戴防曬帽子,對我實在是個不大不小的煩惱。回憶前一天晚上的經過,猜想也許丟在了小飯館,雖然已經過了一夜,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僥幸心態,趕緊下樓走出酒店,去小飯館尋找,我走到里面,找出昨晚上為我們點菜端菜,普通話說的不太好的服務員,她領我往回走到門口,往柜臺后面的架子上一指,我順著她的手勢,仔細一看,果真是我的帽子躺在柜臺架子上,無人問津,無人認領。</p><p class="ql-block">拿著帽子,我出門后,抬頭才看見這小飯館門口上方掛著不認識的蒙古名字,但是我將下面的中文名字“品味居飯莊”記在了心里。</p> <p class="ql-block">來之前我們就聽說這個有著繞嘴名字的科爾沁右翼中旗是內蒙古地區里,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民風彪悍,漢族人說話要注意場合和分寸。</p><p class="ql-block">我帽子的失而復得,服務人員的友好態度,讓我感到了這里民風淳樸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酒店附近有一個蒙古包圓頂,像馬鞍子造型的大型博物館,夜色中我們轉到大門口,看到了科右中旗的歷史介紹,這里曾是東胡、鮮卑、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等眾多少數民族生活的地方,說明了這里蒙古族人多也是和地區的歷史有關,因為清朝實行盟旗制度后,首先出現了“科爾沁十旗”,而科右中旗正是旗首,所以這里也是三年一度的十旗會盟的中心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博物館廣場中矗立著一座騎在馬背上,身挎弓箭的勇士的巨像。底座寫著:哈布圖.哈薩爾。網絡查詢,原來他是科爾沁蒙古人的祖先。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弟弟,為蒙古族的統一和大蒙古國的建立下了汗馬功勞!</p><p class="ql-block">走馬觀花,匆匆一瞥,多少對書本上的歷史知識,有了些感性的互動。</p> 3. 赤峰 <p class="ql-block">赤峰是我們這次內蒙草原旅行的最后一站,我們今天行駛了500多公里,傍晚終于到這座位于內蒙古東南部,處在內蒙古,河北和遼寧三省交界處的地級市城市,這里也是蒙古高原向遼河平原的過渡地帶,是多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駛進這座城市,寬闊筆直的大馬路,摩登時尚的高樓大廈,整潔漂亮的街道廣場,鱗次櫛比的酒店飯莊,令我們大跌眼鏡,真不敢想像這是在常有風沙肆虐的內蒙古地區的城市,而到像是來到了東南沿海地區一座富裕之城。</p><p class="ql-block">我們要在這里休整一天,順便也逛逛這座“后起之秀”的老城,同時做最后一次核酸檢測,為順利返回北京做好充分的準備。</p> (1)碧玉龍 <p class="ql-block">赤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赤峰為紅山之意,蒙古語“烏蘭哈達”,因在城區東北部的赭紅色山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我有蒙古族發小同學的名字就叫烏蘭哈達,哈哈,這次才了解到這名字的真正含義。</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時間有限,朋友推薦去看赤峰市博物館,是了解這個老城的最佳途徑。</p><p class="ql-block">赤峰市周邊發現和挖掘的古文物甚多,所以博物館的藏品豐富,大量史前的石刀石斧和野牛的化石,各類不同的陶器和石器及遠古人類生產和制造的各種器具。在赤峰還有多處遠古人類留下的巖畫。充分展示了這地區厚重的歷史和卓越的文化。</p><p class="ql-block">赤峰地區曾是遼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其兩大都城遼上京和遼中京分別坐落在巴林左旗和寧城縣境內。紅山文化遺址、遼文化遺址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p> <p class="ql-block">赤峰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0多處,以境內地名命名的遠古文化就有8個之多。因在有著五六千年歷史的紅山地區,又發現了“國寶”碧玉龍,赤峰又被稱為“玉龍之鄉”“中華第一龍”。</p><p class="ql-block">這條碧玉龍是1971年由當地農民挖溝發現的,后被旗的文化館買下收藏,直到1985年才被專家鑒定為是有著五千年歷史的紅山文化的古物。當時轟動了考古界,成為赤峰市的標志。</p><p class="ql-block">我們幾人圍著這條深綠發亮的“碧玉龍”欣賞了好一會兒,(雖然是復制品,正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感嘆這條玉龍的珍貴,沒來赤峰以前,還真不知道這個造型的龍竟是尊為“中華第一龍”!<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這個重大發現,證明了赤峰地區在人類發展史上和作為以龍為圖騰和代表的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這是三彩兔紋瓶和三彩四系瓶 ,</p><p class="ql-block">公元1115年-1234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赤峰地區</span></p><p class="ql-block"><br></p> (2)赤峰對夾 <p class="ql-block">在來赤峰的路上,與我們同行的小賈多次提出,到了赤峰一定要吃對夾。她有大學同學好友是赤峰人,告訴過她,到了赤峰,一定要嘗嘗小吃-對夾。味道非常不一般,不吃就等于沒來過赤峰。</p><p class="ql-block">而我們到達赤峰第二天的一大早,小賈這位年輕的同學好友,更是興沖沖來到我們所住的酒店,堅持要帶著小賈和我們這幾位叔叔阿姨去一起去吃對夾。</p> <p class="ql-block">她領著我們穿過繁華的大街,熟門熟路,七繞八繞,開車到一條有些雜亂的小街巷里 ,走進了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店-“裴記對夾店”,如果沒有當地人領路,游客是很難找到這里的。店鋪雖小,但窗明幾凈,香味撲鼻,七八張桌子,吃客還真是不少。</p><p class="ql-block">小店正中間醒目的掛著兩個黑底金字的大理石刻牌:“赤峰對夾名師”,仔細一看這是由赤峰市人民政府頒發的,這里竟然有兩位裴姓廚師是制做對夾的大師!小小對夾成就了大師級的人生,真是不簡單!</p> <p class="ql-block">再抬頭向上看,食物照片和價格牌高掛在收銀柜臺上方,明碼標價,童叟無欺,一目了然。各種口味的對夾每個從3元至7元不等,真是物美價廉大眾化的食品。</p> <p class="ql-block">進門坐下后,好客的年輕朋友 ,熱情的向我們介紹對夾的各種口味和吃法,并按我們五人各自的偏愛和食量點好了對夾,還分別配上了羊雜湯,雞蛋湯和餛飩湯。</p><p class="ql-block">我咬了一口對夾,真是外焦里嫩,香脆可口。特別是餅酥不掉渣,松軟味濃,筋道特別。大家吃后,都贊不絕口,這有特色的“對夾”,真是一道不可不嘗的美味佳肴。</p> <p class="ql-block">年輕的朋友還告訴我們,她小時候上學時,幾乎每天都要吃對夾,又好吃又便宜,即可堂食坐下吃,也可邊走邊吃。離開家鄉在外時,一直念念不忘。</p><p class="ql-block">她還告訴我,她和先生都是赤峰人,曾在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都打拼過,在外企公司當過十多年的高級白領,但是為了陪伴父母,也為了她和先生的自我追求,幾年前回到了家鄉,兩位曾經的學霸,現在當起了教師,培養家鄉的孩子們,感覺很好??。</p><p class="ql-block">我想大概那香噴噴,軟酥酥的“對夾”也夾住了她的胃,留住了她的鄉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赤峰時,還收到了這位年輕朋友送給我們的不少食品禮物,一其中一袋就是對夾,只不過已經不是街邊小店做的了,而是高檔的貴賓樓做的中華名小吃—對夾!難怪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內蒙古旅游地圖上,還專門介紹了這“赤峰對夾”:</span>真是進得了小廚房,也上得了大廳堂的好吃食呀!</p><p class="ql-block">入鄉隨俗,品嘗美味,是旅游路上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朋友們,有機會來到赤峰時,請一定要去嘗一嘗“赤峰對夾”!</p> (3.)蒙古族歌舞 <p class="ql-block">臨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們再一次榮幸的受到了當地這位年輕朋友和她先生的盛情邀請,去赤峰的草原明珠大酒店里品嘗蒙餐,再次給了我們一個了解當地民俗風情的好機會。</p> <p class="ql-block">走草原明珠大酒店,蒙古族的濃烈氣息撲面而來,大堂擺放著元代二十二位皇帝的照片,樓道里幾十個“蒙古包”兩邊排列整齊 裝飾漂亮,每個蒙古包門口都掛著弓箭和弓袋,據說這是蒙古族用以“辟邪”的傳統。</p> <p class="ql-block">奶茶,哈拉海野菜燉土豆和蒙古的牛肉海鮮炒飯,真是有游牧民族大碗喝茶,大碗吃飯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飯吃到最后,意外節目登場,七八名靚女俊男的年輕演員們,身著鮮艷明亮的蒙古族服裝,列隊進入到每個“蒙古包”單間里,代表酒店歡迎各位朋友做客到赤峰,開始奏樂拉琴,獻歌獻舞,活躍氣氛,祝酒祝興,把我們的聚餐推向了快樂的高潮!</p> <p class="ql-block">穿黃色蒙古袍衣服的女子首先隨著歡快的音樂節奏起舞,跳出馬背民族的魅力。背景男聲的配唱 時而沙啞,時而高亢,令人聯想無限。</p> <p class="ql-block">琴師拉起馬頭琴,身著綠袍衣的小伙子進來,捧著哈達,口中發出高高低低曲折婉轉,循環往復的優美旋律,還夾有吹口哨的聲音!</p><p class="ql-block">啊??這就是“呼麥”!這前兩個節目里的配音都有“呼麥”出現。這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一種演唱形式,一個演員可以用喉音同時發出雙聲調的歌聲。多為男中低音演繹。這是需要專業的長期訓練,才能掌握的獨特發音技巧。</p><p class="ql-block">據說這呼麥唱法已有千年的歷史,歌聲高亢如登蒼穹之巔,低沉如下瀚海之底,寬廣如于大地之邊。這是草原風景上的特有之聲,2009年入選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到內蒙古能聽見這種傳承之音,真是印象深刻,難以置信!</p> <p class="ql-block">隨后主持人又請出了一位穿棗紅蒙古袍,名為“呼和”的男子演唱“鴻雁”,我想這是很多人都喜歡的一首蒙古族民歌。</p><p class="ql-block">它以曲折徘徊,跌宕起伏,極具感染力的旋律,顯示出蒙古民歌“長調”的特點,悠揚動聽,令人回味無窮,歌聲里有著蒙古人的鄉愁和成長,尤其最后一句“今夜不醉不歸”,唱出了每人心底最柔軟最深沉的繾綣纏綿。</p> <p class="ql-block">那位一直在忙著操作音響設備和為其他演員配音拉琴,身穿白色蒙古袍的青年男子,看著很普通且有些靦腆的樣子,這時他抱著馬頭琴走到了表演位置上,主持人興奮隆重的介紹說,這位小伙子是白云貴老師,他在2019年7月15號國家領導人訪問赤峰時,跟隨他的師傅一起為主席演奏了馬頭琴。今天他為北京來的朋友們演奏蒙古的名曲“萬馬奔騰”。真是貌不驚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藏不露,</span>高手在民間呀!我們大家一起為他鼓掌!</p><p class="ql-block">據說蒙古族的呼麥、長調和馬頭琴是離心靈最近的音樂形式。我們一次都觀嘗到了,真是要謝謝赤峰年輕的朋友們!</p> <p class="ql-block">演出進入尾聲之際,作為北京來的客人,我們每人被送上一條藍色的哈達,而藍色在內蒙古是最尊貴的顏色,我們真是有些受寵若驚了。</p><p class="ql-block">在馬上要結束的時刻,主持人又出乎意料的宣布:“最后讓我們唱起蒙古族的英雄歌曲-“成吉思汗” ,大家一起跳起來!來來來,叔叔阿姨們全過來,跳起來!”</p><p class="ql-block">坐在餐桌邊的我們,全體被邀起身,與這些蒙古族的小伙子姑娘們手拉手,跳起了“英雄”的舞蹈。我們一會兒跳著往左轉圈,一會兒又跳著向右轉圈。歡快行進的音樂節奏,加上時不時演員發出的配音“嘿嘿嘿、哈哈哈、哈哈哈……”,又幽默詼諧,又歡快喜慶,真是近距離感受到了草原民族自由奔放,豪邁樂觀的心態,近距離感受到草原民族粗曠灑脫和風情萬種。也感覺我們這些白發族,越活越年輕了!</p><p class="ql-block">謝謝兩位返回家鄉的年輕朋友,為我們帶來如此鮮活美好的蒙古族音樂藝術表演,為我們增添了生命的活力!</p> 尾聲 <p class="ql-block">八月十一號,我們一大早就離開赤峰,行駛了三百多公里后,中午十二點左右到達北京司馬臺檢查站,排隊等待查驗一個多小時后,終于安全返回北京家中。</p><p class="ql-block">我們這次夏季千里草原之行,歷時12天,走過了內蒙的兩個盟-錫林郭勒盟和興安盟,經過了三個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和赤峰市,踏上了三個大草原- 錫林郭勒大草原,呼倫貝爾大草原和科爾沁大草原,游覽了十來個旅游景區和小城小鎮,往返行駛約3600公里。</p><p class="ql-block">雖然因為疫情原因,還留下不少遺憾,但是我們還會擇機繼續前行,還會返回大草原去觀嘗更多的美景。我們有追求美好的意愿,我們更需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才能看到草原夢幻般的美麗,才能不負時光流逝,行走在快樂的遠方!</p><p class="ql-block">難忘的草原之行,難忘的馬背民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泸定县| 甘肃省| 财经| 长春市| 吴桥县| 固原市| 凌海市| 乌苏市| 沾益县| 平潭县| 阜南县| 玛多县| 衡阳市| 赞皇县| 弋阳县| 同心县| 太保市| 婺源县| 滨州市| 德江县| 邢台市| 福州市| 锦屏县| 曲靖市| 通渭县| 宁强县| 双辽市| 漳州市| 正镶白旗| 邢台市| 砚山县| 黄石市| 内丘县| 凯里市| 平塘县| 滦平县| 土默特左旗| 广宗县| 阿合奇县| 石首市|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