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翻開云南地圖,滇東南緊靠越南的兩個縣,麻栗坡縣和馬關縣,便是八年前我第一次去過的地方。兩個縣都是國家級貧困縣,縣城附近都標注有與眾不同的旅游景點,那便是《烈士陵園》。</h3> <h3>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后,越南重新集結兵力,越過邊境,強占了我國廣西的法卡山,云南的羅家坪大山、老山和者陰山等一系列地區。 </h3> <h3>從1984年4月至1993年4月,經過九年的麻栗坡縣“兩山輪戰”,解放軍終于收復了者陰山、老山。在麻栗坡縣的烈士陵園里,安葬著近千名烈士。老山戰役的勝利,讓邊境百姓的生產生活從此免遭越軍騷擾,使中國在邊界劃分談判中占據了主動。</h3> <h3>終于在進入本世紀之前,中越關系恢復了正常化,并且劃定了1347公里長的邊界線,徹底解決了一千年來的兩國陸地邊界遺留問題。今日的老山早已遠離了戰火,邊境口岸的繁忙也讓人忘卻了昔日的刀光劍影。2014年4月清明節前,我們一行八人從昆明前往麻栗坡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麻栗坡縣城很小,沿著彎曲狹窄的山溝房屋不多。從縣城到老山,不足一小時就到了。當地村民張羅著讓我們參觀“老山神炮軍事主題公園”。就在邊境線上、戰火剛剛停息二十年的場地,一切還十分簡陋,談不上多少游覽設施。不過我們總算了解到當年的神炮陣地竟然就建在山洞里,從山洞入口可以看出里面一定是堅不可摧的。</h3> <h3>翻山越嶺,沿著被稱為“瀘江”的小山溝,一個多小時以后,來到了“天保口岸”(通商口岸,地圖上用紅色圓圈內,半紅半白的圖標表示,下同)。看來,中越之間在此口岸的人員來往還不多,但是運貨的重型卡車仍舊比較繁忙。口岸附近,就是“中越友誼商場”,規模大小已經接近云南一般縣城里的農貿市場,但是經營的品種十分有限,無非是紅木家具、木雕、菜板、果干、糖果等,一個菜板在這里也要兩三百元。商場里人不多,有些是越南人,這位越南小姑娘的T恤衫上就印有“我愛越南”的英文字樣。院子里遇到的三位男孩子顯然就大方開朗得多。就像中國的改革開放初期一樣,這些先行的小老板到中國來,已經都發了財,有了自己的汽車,穿著時尚。</h3> <h3>在口岸附近遇到的一群年輕人更值得你驕傲。清一色標準騎行者打扮的15人,從麻栗坡縣城騎變速自行車到達天保口岸,在界碑前留影,歡呼雀躍。有這樣的年輕人與我們的邊境戰士同在,難道你不覺得放心嗎?</h3> <h3>當晚無法回到縣城,就住在口岸附近,條件十分簡陋,還算干凈。晚飯也是在一家越南人開的小食店湊合著。云南人很簡單,一碗米線就解決問題,當然還是又點了越南小卷粉,口味不錯。</h3> <h3>麻栗坡縣雖然說不上飽受戰火,畢竟是緊靠越南的邊遠山區。看看這典型的村莊,山坡上碎石遍野,土質薄弱,整個村莊散布在坡上,多是干打壘的墻,有的甚至已經開裂。唯一一棟漂亮的三層小樓是某茶場的,似乎在預示著致富之路。好不容易見到一塊地勢較為平坦的小小壩子,幾個人便一齊蹲在路邊拍攝,由此也可見“扶貧”之難。</h3> <h3>4月3日看到的馬關縣,縣城在平壩區,又是多年和平環境下發展的新氣象,比麻栗坡好多了。領隊的傅警官與馬關縣老體協攝影攝像協會的鐘會長早有聯系。我們這次來,鐘會長特意向縣委有關領導做了匯報,領導們委托他做好接待。我們一到,不但受到熱情歡迎,原籍越南的鐘會長,還用越語演唱了《越南-中國》:“越南中國,山連山,江連江,共臨大海,我們友誼向朝陽。共飲一江水,朝相見,晚相望,清晨共聽雄雞高唱......”,多才多藝的我們自然也是報以又唱歌又跳舞。</h3> <h3>兩天來,馬關協會為我們安排了多項活動,幾位協會骨干也一直陪伴著我們。</h3> <h3>在馬關的第一場活動,便是去仁和鄉阿娥新寨參觀壯族的版畫。源于阿峨新寨、有著濃郁壯族風格的版畫,已經成為馬關縣的文化特產。村中上至花甲老人,下至學齡兒童都極其熱愛。版畫創作一般采用材質比較細膩的木板和宣紙為原材料,先畫出小稿,定稿后復制到木板,再行雕刻、對板、滾油墨和印制。發展至今,已先后創作出數千幅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畫展,甚至赴海外展出,作品遠銷法國、韓國、日本、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h3> <h3>阿娥新寨成立有村級版畫協會,新寨村2007年被授予省級“和諧文化村”。一進展覽廳,影協的梁付會長、平師傅兩人就擺開了陣勢,一看就是干專業的!鐘會長親自為我們當導游,介紹版畫作品,我們也毫不客氣地立即翻拍起來。</h3> <h3>版畫非常精彩,體現了壯族人民的家國情懷。在這里,我第一次看到老百姓把傳統文化中的“天地君親師”舊瓶裝了新酒,改為“天地國親師”。</h3> <h3>壯族運動員熊朝忠,自然是版畫里少不了的英雄。作為WBC世界迷你輕量級拳王,熊朝忠2012年首奪世界拳王金腰帶后,就受到該縣政府75萬元人民幣的重獎,成為馬關縣最引以為傲的頭號明星。2013年11月底,在這個僅有8萬人口的小縣城,舉辦了中國第一次室外職業拳擊賽。簡陋的可容納13000人的露天體育場,水泥看臺上人聲鼎沸、群頭攢動,內場圍繞中央拳臺、剛剛從昆明運來的幾千張塑料椅更是座無虛席。為了這場比賽,頂級媒體中央電視臺也派出了60多人的轉播組。全國的拳迷絡繹到達,縣城里大大小小的旅館幾千張床位一時告急。</h3> <h3>壯族從小耳濡目染的日常生活、特色民俗、傳統節慶,肯定是畫面中喜聞樂見的創作主題。畫景不僅生動形象,栩栩如生,有的畫中人物過百,畫面長度超過2米,工作量之大,做工之精細,難以估量。更何況這僅僅是一個壯族村寨的農民所為,令人吃驚和贊嘆!</h3> <h3>參觀完展覽廳,我們又在寨子里自由采風。版畫不僅在展廳里展出,還繪制在了民房的白墻上。村里能夠看到的男性很少,村外幾位婦女在田里勞作,樹枝上的櫻桃令人垂涎欲滴,老人在抱著孫女,剛剛出生的小牛在舔著媽媽的乳頭。可愛的小男孩對我們拍攝的照片很感興趣,在我們離開時,還依依不舍地向我們打手勢。</h3> <h3>回到縣城吃過午飯,下午的活動,是到縣城所在地馬白鎮的馬灑村看消防演習。其實,距離縣城大約10公里遠的這個小山村,老的土坯房、新修的紅磚房、原始的木板+籬笆房,還有用土坯加固支撐著要倒的木板房,加上土路、石板路、碎石路,上坡下坎,不少人家平時只有雞犬守門,整個村寨的消防安全情況復雜,的確不容忽視。</h3> <h3>演習以縣消防隊和該村的消防員為主,除了進行消防演練,還發放消防手冊,普及消防知識,以及一家一戶檢查消防安全。傍晚,我們還去了距離村寨不遠的馬灑水庫。</h3> <h3>一到馬關,鐘會長就曾經向我們介紹,在云南除了西雙版納的“水傣”、哀牢山區的花腰傣之外,馬關縣的苗、壯、布依等7種少數民族中,還有山傣支系。馬關的山傣只存在于少數幾個鄉鎮,山傣的民風民俗很濃厚,但是至今,不太為外界所知。縣城里就餐的酒店大廳,相框里就有一張大幅照片,是“馬關縣傣族學會”的賀禮。4月4日,陪我們吃飯、敬酒的兩位山傣美女又陪我們去了都龍海關。都龍鎮附近有著名的都龍鋅銦露天礦區,其中稀有貴金屬銦的保有儲量位居全國第一。都龍口岸是馬關縣通往越南的重要通道。但是隨著兩國關系的撲朔離迷,都龍口岸也忽開忽關。我們去的時候,口岸的有關設施正在重新建設,還未啟用,新的海關大樓附近有民國時期的舊海關建筑,以及197號界碑。一行人直接步行到越南一方,那邊的建設更加緩慢,完全是一片工地。我們直接走進了后勤工棚,在一袋袋的水泥旁坐下來喝了點茶水。返回縣城的時候,山里的霧氣更大了。</h3> <h3>下午就在縣城活動,馬關縣城的城市建設已經有了一定規模,公園里環境也不錯。除了山傣的幾位朋友身著盛裝,協會還取來兩件男性服裝,讓我和老葉穿上。山傣女裝的山型帽子極有特色,是把大山、把家隨時戴在自己的頭上。男性服裝則與版納的水傣相差不大。大家在一起不僅唱歌、留影,我還平生唯一一次跳了幾下舞。</h3> <h3>以前,我的確只知道版納地區的水傣和潑水節,新平的花腰傣也接觸甚少,感謝馬關協會,讓我有機會知道還有山傣這一分支,并且如此近地與她們接觸。只可惜沒有機會去他們的山寨,不能夠更多地實地采風。</h3> <h3>麻栗坡和馬關都是邊境小縣,除了文山州有名的支柱中藥材三七是重要的經濟來源,的確需要在和平的環境中認真開發,才能夠完全地改變貧窮的面貌。有幸二十大剛剛結束,越共中央總書記就來華進行正式訪問。中國方面以非同尋常的禮儀,迎接“好鄰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相信新時代的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一定能夠改變兩個邊境小縣的投資環境,加速經濟的發展。</h3> <h3>網絡查詢:據麻栗坡、馬關縣志,文山州傣族被稱為“擺夷”、“擺衣”、“白衣”。文山的傣族分為白傣(水傣)、黑傣(旱傣,即山傣)和紅傣幾個支系。白傣聚居于馬關縣都龍和麻栗坡縣的南溫河,但使用當地壯語方言。紅傣居住于馬關縣西南部的古林箐,袖口和裙下擺有紅布鑲邊,語言與黑傣相通。黑傣居住于文山縣攀枝花鎮的里布嘎、德厚、紅甸的席草寨;馬關縣木廠鎮的蠟哈、大壩,仁和鎮的蚌卡上寨,蔑廠鄉的半坡,大栗樹鄉的紅底科等地,使用傣語方言,與西雙版納州的水傣大約有50%的語言相通,但是其音樂和舞蹈獨樹一幟。</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山县|
南乐县|
德昌县|
宿州市|
新竹市|
广昌县|
邹平县|
武穴市|
邵阳县|
广汉市|
大足县|
岳池县|
巴中市|
青川县|
清丰县|
绥滨县|
大洼县|
额尔古纳市|
滦平县|
邢台县|
阿勒泰市|
福海县|
甘泉县|
千阳县|
永善县|
蓬安县|
舞阳县|
开原市|
红河县|
泗阳县|
泽州县|
元阳县|
祁门县|
井陉县|
大关县|
邳州市|
固原市|
阳东县|
鄂托克前旗|
九龙城区|
武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