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h3><b><font color="#167efb">遼寧鐵法能源公司老干部收藏協會 </font><font color="#ff8a00">途牛</font></b><b></b></h3> <div><b>序:</b></div><b>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中,美食文化絕對是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中國的各家菜系,各種烹調手法,都在以最大的限度發揮食物在色香味形方面的優點,有時候食物的名稱叫法是從名人的名字中獲取而來。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這些古代名人,另一方面當然是為了增加食物的意義,讓人吃起來更有韻味,中華飲食文化實在是博大精深。每個地方都有不一樣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且各具特色。這其中有很多美食,不僅味道很美,還和歷史名人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俗語道“民以食為天”,中國人自古就對吃頗為講究,平添了許多興味和情趣。如今很多經典名菜,人盡皆知,流傳百世,每一道名菜背后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一個名人的美食經典故事。值此,“途?!苯涍^收集整理,匯集了部分歷史名人與名菜的典故,與實用性、趣味性、知識性的略加分析和補充,以便大家了解古往今來名人與名菜的趣聞軼事。</b> <b><font color="#ed2308">1、炸油條:紀念岳飛與懲罰秦檜。</font><br> 【<font color="#167efb">岳飛:</font>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打擄”。金軍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評語,以示對岳家軍的由衷敬佩。岳飛的文才同樣卓越,其代表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后人輯有文集傳世。<br> 八百多年前的南宋時候,天子趙構昏聵無能,重用奸臣秦檜為宰相。秦檜獨攬朝政,上欺天子,下壓群臣,內害忠良,外投異邦。和他的臭老婆王氏一起私通金兀術.....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岳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誣陷入獄。1142年1月,以莫須有的罪名,與長子岳云、部將張憲一同遇害。宋孝宗時,平反昭雪,改葬于杭州西湖畔岳王廟,追謚忠武,封鄂王?!?lt;/b><br> <b> <font color="#39b54a"> 油條:</font>是人們廣為熟知、最為常見的小吃,酥脆可口,在口中輕輕咬碎,韌性十足,滿口留香。直到現代社會還十分受歡迎,成為很多人早餐的標配食物。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面點,它也有久遠的來歷。好吃又方便的油條是有誰發明的呢?說起油條的來歷,其實與中國歷史上一個大奸臣有關。為了懲罰這個奸臣,老百姓們就發明了油條,這個人就是南宋的秦檜。</b> <b> 相信大家對岳飛和秦檜的故事已將耳熟能詳。岳飛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愛國英雄,主張對金用武力,來維護南宋的統治。但是,當時的主和派宰相秦檜為了鏟除不同意見的人,與金實行議和政策,竟然極力貶斥抗金戰士,并將英雄岳飛殘忍殺害。這件事傳到民間以后,引起了老百姓的憤怒和不滿。<br>在民間,岳飛被宰相秦檜和他老婆害死的消息傳出后,老百姓們非常氣憤。因為這件事對秦檜仇視的老百姓數不勝數,其中就有一個做面食售賣的小商販,聽到消息后就立即做了兩個面人扔到鍋里,表示他對秦檜夫婦的憤恨,并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做“油炸檜”。</b> <b> 后來,這位小商販做了很多的“油炸檜”,進行售賣,并且打出了廣告。這正迎合了當時老百姓的心理,人們爭相購買,供不應求,恨不得多買一點“油炸檜”,狠狠地吃掉,借此表示自己對秦檜夫婦的不滿的討厭。這個面點小吃“油炸檜”就這樣流傳開了,因為捏面人兒很費功夫,小商販就把工序簡單化,把面切成小條然后放進鍋中進行油炸,以解自己心頭之恨,后來這種小吃就逐漸演化成了油條。</b> <b><font color="#ed2308">2、吃粽子:紀念愛國詩人屈原。</font><br> 【<font color="#167efb">屈原</font>(約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出生于楚國湖北宜昌,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時受過良好的教育,博聞強識,志向遠大。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br> 屈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家,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楚辭之祖”,其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1953年,在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b><br> <b><font color="#39b54a"> 吃粽子</font>:是根據保護屈原尸首的傳說演變而來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br>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b><br> <b><font color="#167efb"> 端午節</font>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b> <b><font color="#167efb"> 端午節風俗:</font><font color="#333333">食品</font>除了粽子外,中國各地還有一些吃食,比如吃咸鴨蛋、喝雄黃酒,這都是取自民間避邪的說法。除了吃,端午節還有很獨特的裝飾民俗。這一天,每家門前都要懸掛艾草和草蒲,這是兩種藥草,一方面是為了避邪,另一方面是因為初夏時節,多雨潮濕,毒蟲滋生,人容易得病,這兩樣藥草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治病的作用。另外,在端午節,人們還會給小孩纏繞五色絲線,寓意“長命百歲”,縫制香包,形狀就像老虎、葫蘆,里面裝上香料,用絲線掛在小孩胸前,還要給小孩子穿虎頭形狀的鞋,圍上繡有老虎的肚兜,這都是為了保佑小孩平安吉祥的意思。在中國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進行龍舟比賽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據說這一習俗也與屈原有關,傳說是老百姓發現屈原跳江后,拼命劃船前去相救。后來就演變成端午節舉行龍舟比賽的風俗了。每年端午,江邊湖邊的龍舟競賽,就成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節日盛會,有的地方有五六十艘龍舟參賽,每艘船首都安裝有木雕龍頭,色彩鮮艷,形態各異。名船上鑼鼓喧天,喊聲陣陣,你追我趕,河岸上彩旗飄揚,萬眾歡騰。扣人心弦的龍舟競賽將端午節推向了高潮。</b> <b><font color="#ed2308">3、涮羊肉:紀念元世祖忽必烈。</font></b><br><b> 【<font color="#167efb">忽必烈:</font>(1215年—1294年),孛兒只斤氏。成吉思汗孫、拖雷第四子。蒙哥汗弟。1260年5月5日,忽必烈成為蒙古帝國大汗。1260~1294年在位。忽必烈是元朝開國皇帝。它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而說到元朝的開創者,很多人會想到成吉思汗,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成吉思汗開創的是大蒙古國,忽必烈在此基礎上創立了元朝,所以忽必烈是元朝的開創者,軍事家、政治家。成吉思汗屬于奠基者。在建立元朝后不久,忽必烈的元朝軍就將南宋滅亡,并且滅掉了大理國,統一了天下?!?lt;/b><br> <b><font color="#39b54a">刷羊肉</font>:傳說起源于元代。盛世于今,相傳700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統帥率領數十萬大軍,揮師南下,經過大小數十場戰斗,人困馬乏,饑腸轆轆時忽必烈猛然地想起家鄉的一道名菜——清燉羊肉,于是就吩咐部下燒火架鍋,燉羊肉。正當伙夫一切都準備好時就準備割肉下鍋開始燉時,探馬突然氣喘吁吁地飛奔進賬,報敵軍大隊人馬,正在向我方飛奔而來。一心等著吃羊肉的忽必烈,一面下令部隊開拔迎敵,一面放聲大喊:“羊肉!羊肉!我好想吃羊肉?。 碑斎磺鍩跹蛉馐堑炔患傲耍趺崔k?當伙夫見主帥大步向火灶走來,便急中生智,手起刀落飛快的切下了十幾片薄肉,在沸水里攪拌了幾下,待肉色一變,馬上撈入碗中,撒上一點細鹽、蔥花和姜末,雙手捧給大帥。忽必烈連忙的抓起肉片一連吃了幾碗,羊肉吃飽后的忽必烈神清氣爽,翻身上馬,率軍迎敵,結果馬到成功,生擒敵將,大獲全勝。</b> <b><font color="#39b54a"> </font>就在籌辦慶功宴時,忽必烈特別點了戰前吃的那道羊肉片。這回廚師精挑細選了優質綿羊腿部的“大三叉”以及“上腦”等部位的嫩肉,切成均勻的薄片,在配上麻醬、腐乳、辣椒、韭菜花等多種佐料,涮后鮮嫩無比,將帥們吃后贊不絕口。廚師見主帥高興,忙上前說道:“此菜尚無名稱,請帥爺賜名?!焙霰亓乙贿呬讨蛉猓贿呅χ鸬?“我看那就叫涮羊肉吧,眾位將軍意下如何?”從此,涮羊肉成了宮廷佳肴。直到光緒年間,北京“東來順”羊肉館老掌柜買通了太監,才偷出了涮羊肉的佐料配方,使涮羊肉逐漸走向民間。此菜因選料精細,肉片薄勻,調料多樣,涮熟的肉鮮嫩醇香,沒有膻味,為北京冬令風行佳肴。</b><br> <b><font color="#ed2308">4、蒸饅頭:紀念謀士諸葛亮。</font><br> 【<font color="#167efb">諸葛亮:</font>(181年-234年),字孔明,號臥龍,東漢末年謀士,蜀漢的開國功臣、丞相,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諸葛亮最初在隆中隱居,后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并聯合東吳于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立之勢,之后在諸葛亮的輔佐下,劉備在蜀地奪得大片土地,最后于221年建立蜀漢政權,劉備稱帝,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諸葛亮一生為了蜀漢勞累了身體,最終導致積勞成疾,無奈病逝于五丈原,享年僅有54歲,留給了的后世,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佳話?!?lt;/b><br> <b> <font color="#39b54a"> 饅頭:</font>在我們今天看來已經不是什么特別的食物了,但在那時候,饅頭還是比較美味的了,相傳饅頭還是諸葛亮發明的。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師北伐曹魏前,曾率兵攻打南蠻,七擒蠻將孟獲,使孟獲終于臣服。在諸葛亮班師回朝時,途中必須經過瀘水,軍隊車馬準備渡江時,突然狂風大作,浪擊千尺,鬼哭狼嚎,大軍無法渡江。<br> 當地老百姓說:說兩軍交戰,陣亡將士無法返回故里與家人團聚,故在此江上興風作浪,阻撓眾將士回程。大軍若要渡江,必須用49顆蠻軍的人頭祭江,方可風平浪靜。諸葛亮心想:兩軍交戰死傷難免,豈能再殺49條人命?他想到這兒,遂生一計,即命廚子和面并捏塑出49顆人頭。然后陳設香案,灑酒祭江。又稱其為“蠻頭”,就這樣饅頭誕生了,饅頭就是這樣來的了。</b><br> <b> 后來隨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密切結合生活飲食上的需要,逐漸演變成把里邊裝上肉餡的饅頭稱為“包子”了。</b> <b><font color="#ed2308">5、吃年糕:是紀念春秋軍事家伍子胥。</font><br> 【<font color="#167efb">伍子胥</font>:公元前559年-484年),今湖北省監利縣人,春秋末期吳國大夫、軍事家。其父擔任楚國大臣,因受費無極讒言,楚平王將其父親及哥哥殺害,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成為吳王闔閭重臣,借吳國之手將楚國覆滅,被封為相國公。公元484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國,伍子胥建議夫差拒絕越王勾踐的求和,一舉攻下越國??蓛炄峁褦嗟姆虿畈粌H沒采納伍子胥的建議,反而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處死,伍子胥為了成就大義,就將子嗣送往齊國,自己在吳國自刎。伍子胥自殺前對門客說:"請將我的眼睛挖出置于東門之上,我要看著吳國滅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吳國為越國偷襲所滅?!?lt;/b><br> <b><font color="#39b54a"> 年糕:</font>說到年糕,民間認為它與伍子胥有關呢,相國公伍子胥得知自己大限將至,告訴自己的從人:“倘若我以后遭遇不測,而吳國又因受困缺糧,你們可以到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取糧?!彪S從以為他是在說瘋話,當時并沒在意。果然,越王勾踐臥薪嘗膽,趁伍子胥已死吳國再無領軍之人,趁機發動進攻,圍住了吳國都城姑蘇城。由于姑蘇城是闔閭在位時,伍子胥親自督建的,城高墻堅,勾踐一時無法攻破,便將姑蘇城團團圍住將吳軍困在城里。城內軍民因缺乏糧食,饑餓難耐,大街小巷哭聲不絕,慘不忍睹。這時,伍子胥的隨從想起了伍子胥當初的囑托,就召集城內軍民,來到了相門城下。掘地三尺后,大家發現,城下竟然有許多用糯米做的“城磚”。原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伍子胥料到了會有這一場大禍,早在督建姑蘇城時就讓手下將糯米煮熟,敲打成磚塊模樣,埋在城門下,為城中軍民備下了糧食。雖然最后姑蘇城仍被攻破,但城中軍民憑借著這些“糯米磚”,避免了被餓死的悲慘命運。</b> <b> 此后,每到過年期間,吳國的百姓總要做“糯米磚”來紀念這位憂國憂民的無悔英雄——伍子胥,這種食品就成了年糕的雛形。后來,這種風俗從蘇州傳到了很多地區,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供奉伍子胥。久而久之,便被稱作年糕了。我國許多地方的人們都會吃這種食物,年糕又名“年年糕”,諧音為“年年高”,取“年年步步登高”之意,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b> <b><font color="#ed2308">6、吃餃子:紀念“醫圣”張仲景。</font><br> 【<font color="#167efb">張仲景:</font>距今已近1800年,今河南省鄧州張寨村人,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后人稱為“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這是中國第一部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醫學專著,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張仲景將自己畢生的心血都奉獻給了醫學,他對做官并不感興趣,但因為當時家族和社會襲官制度的原因,他也當過官。他在當官時期,就極為關心百姓疾苦,經常定期出診,為百姓看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后人研究他的醫理,敬仰他的醫術和醫德,稱他為“醫圣”?!?lt;/b><br> <b><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39b54a">餃子:</font>餃子又稱水餃,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餃子是東漢的醫圣張仲景最先發明做出來的。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解除病痛,當時瘟疫盛行,他就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一生為官清廉,但不滿于當時東漢王朝的政治腐敗和官場黑暗,憤然告老還鄉。當他途經家鄉白河岸邊時,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病。舍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分給來求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大碗藥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血液通暢了,兩只耳朵也變暖了,吃了一段時間以后,病人爛耳朵就好了,而且永遠不會凍傷。</b> <b> 在我國北方,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為何對“餃子”情有獨鐘呢?現在制法是先用面粉做成薄而軟的餃子皮,再以鮮肉、白菜等切碎,拌以佐料為餃子餡,包成后下鍋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其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b> <b> 除夕要吃餃子,祝愿新的一年能將日子過得圓圓滿滿、紅紅火火。大年初五要吃餃子,期待新年向更好的方向發展;入伏快要收麥子的時候要吃餃子,寓意有個谷物滿倉、收獲多多的好年景;立秋,天氣涼了,“貼秋膘”也要吃餃子,期盼有個熱乎強壯的身體好過冬;立冬的時候得吃餃子,預示整個冬天可以輕松愜意地度過;還有冬至就不用說了,必須吃餃子,寓意在寒冷的冬天耳朵不被凍傷,平安健康地度過整個寒冬。從年頭到年尾都要吃餃子的中國人,卻鮮有人知,餃子是誰發明的??胺Q“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醫圣張仲景。</b> <b><font color="#ed2308">7、吃元宵:紀念文學家東方朔</font><br> 【<font color="#167efb">東方朔:</font>(公元前154—公元前93),字曼倩,今山東德州陵縣神頭鎮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著名文學家。東方朔博學廣識,能言善辯,善于以詼諧的語言和方式,陳說國政大事,甚得漢武帝賞識。其事跡在《史記》、《漢書》中均有記載。東方朔一生著述甚豐,寫有《答客難》、《非有先生論》,詼諧風趣,義理精辟,言辭才辯,獨樹一幟,文采風格,卓然一家。他的文章,后人匯成《東方太中集》。司馬遷在《史記》中稱他為“滑稽之雄”。俗稱東方朔乃當今相聲之祖師爺?,F陵縣文博苑有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東方畫贊碑》亦述其生平大略?!?lt;/b><br> <b> 相傳漢武帝時,宮中有個叫東方朔的人,個子矮小,足智多謀,風趣滑稽,心地善良。宮女不管是誰觸犯了漢武帝,當皇帝怪罪時,他總上前講情。因此,宮娥彩女都對他非常敬愛。那年臘月,下了幾天雪,東方朔去御花園折梅花。剛進園門,見一個宮女正淚流滿面欲向御井撲去,他急忙上前攔救。原來這宮女叫元宵,家住長安西北山上,家里還有父母和一個小妹妹。自從被選進宮后,每逢年末歲首,她總思念親人,心如刀割。這幾日風寒雪大,她不由得又惦起了在家艱辛度日的父母、小妹。心想:既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倒不如一死,便來投井。東方朔聽了元宵的訴說,先安慰勸解一番,且答應設法讓她與父母、小妹妹見面團聚。</b> <b> 東方朔從元宵的身世,聯想到宮女姐妹都有一肚子思親的苦水,便下決心想出了一條妙計。這天,他來到西北山上元宵的家里,如此這般地安排一番,就返回長安大街賣起卦來。有人認識東方朔,知道他識天文,通陰陽,都爭著占卜求卦。結果,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條簽語。人們非常驚慌,紛紛求問解脫之法,東秘地說:“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們,都到西北十里鋪大道口等候。天晚時,從西北方向會過來一個騎粉色驢子的紅衣姑娘,見到她后,父老們要跪方可得救。”人們聽了東方朔的話,信以為真,暗暗互相串連。等到正月十三下午,城里的白胡子老人們都手拄拐杖來到十里鋪等候。傍晚時分,果然從西北方向過來一位騎粉色驢子的紅衣姑娘,父老們一擁而上,苦苦哀求。那姑娘望著悲哀不止的父老們說:“我是領了玉帝的旨意來辦事的,火燒長安時玉皇大帝還要站在南天門上觀看,要是沒火,就是我的罪了。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你們可送到人王地主那里,讓他們想辦法吧?!闭f完,扔下一張偈語,回身走了。</b> <b> 老百姓趕緊將此事稟報漢武帝。漢武帝接過偈語,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蔽涞劭戳T大驚,忙向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求教。東方朔說:“聽說火神君愛吃湯圓,十五日晚可讓全城臣民都做湯圓供奉,虔誠禱告,求火神君高抬貴手。再傳渝京都所有臣民一齊動手做燈,十六晚上,大街小巷庭院屋門,都掛上紅燈,滿城點放焰火鞭炮。屆時,滿城通紅,火球橫飛,必能騙過在南天門觀望的玉帝。再將京都四門洞開,使城外庶民百姓也能進城觀燈?;噬?、妃子、宮娥彩女,亦應三三五五出宮去街上觀燈,雜在百姓中,方會沾他們的光,免去災難。另外,神仙也知元宵的湯圓做得好,把元宵的名字寫上穿大街走小巷,虔誠敬奉云游在長安上空的火神君,定會使他心軟下來。”漢武帝聽聞便傳旨按東方朔的辦法行事。正月十六,日墜西山,長安城里張燈結彩,鄉下百姓得知消息也都陸陸續續進城觀燈。漢武帝脫去龍袍,換上便服,在幾個近臣的保護下走上大街。娘娘貴妃,宮娥彩女,也三五成群地離開了皇宮。整個長安城,燈火通明,焰火滿天,煞是好看。</b><br> <b> 元宵的妹妹領著父母也來長安觀燈,當她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姐,元宵姐?!痹牭胶奥暎瑏淼礁改父?,一家人團聚在一起。</b> <b> 熱鬧了一夜,京都長安安然無事。漢武帝大喜,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樣讓元宵做湯圓供奉火神君,十六晚上照樣全城掛燈放焰火。相傳為習,年年如故。因十五上供的湯圓是元宵做的,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把這一天叫“元宵節”。這就是現在的十五過元宵,十六鬧花燈的由來。</b> <b><font color="#ed2308">8、東坡肉:紀念文學家蘇東坡。</font><br> 【<font color="#167efb">蘇東坡:</font>(1037.1.8—1101.8.24),字子瞻,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漢族,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書法,為“宋四家”之一。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據傳東坡肉就是蘇軾發明的。】</b><br> <b><font color="#39b54a"> 東坡肉:</font>蘇東坡在北宋年間調任杭州知州太守,當年浙西一帶大雨不止,西湖水泛濫,莊稼大片被淹,自然災害造成民不聊生,蘇東坡親歷一線,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橋,百姓的財產得以保全,使西湖舊貌變新顏。老百姓很感謝蘇東坡做的好事,聽說他最喜歡吃豬肉,于是每到逢年過節,大家就紛紛抬豬擔酒來慶祝。蘇東坡盛情難卻,便叫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后分送給老百姓們吃,大家吃后都覺得美味無比,肥而不膩、酥香味美、色澤紅亮、唇齒留香,于是就把它命名為“東坡肉”,這便是東坡肉的由來。</b> <b><font color="#39b54a"> 東坡肉與紅燒肉的區別</font>:1、烹飪方式不同:東坡肉的烹飪方法一般是多道工序之后主要采用燜的方式,紅燒肉烹飪則只需要炒;2、口感的不同:東坡肉在口感上要優于紅燒肉,東坡肉肥而不膩口感偏軟,紅燒肉則吃起來皮會偏硬;3、刀工不同:東坡肉切成的塊比較大,紅燒肉則比較小。</b> <b> 東坡肉</b> <b><font color="#ed2308">9、豆腐:紀念西漢思想家劉安。</font><br> 【<font color="#167efb">劉安:</font>(前179-前122),西漢皇族,淮南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漢文帝8年(公元前172年),劉長被廢王位,在旅途中絕食而死。他是西漢的思想家、文學家,奉漢武帝之命所著《離騷體》是中國最早對屈原及其《離騷》作高度評價的著作。他曾招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編寫《鴻烈》亦稱《淮南子》。劉安是世界上最早嘗試熱氣球升空的實踐者,他將雞蛋去汁,以燃燒取熱氣,使蛋殼浮升。同時,劉安也是我國豆腐的創始人?!?lt;/b><br> <b> <font color="#39b54a"> 吃豆腐:</font>淮南王劉安喜好道術,曾招納了數千方士在山中煉丹。當時淮南一帶盛產優質大豆,這里的山民自古就有用山上珍珠泉水磨出的豆漿作為飲料的習慣,劉安入鄉隨俗,每天早晨也總愛喝上一碗。一天,劉安端著一碗豆漿,在爐旁看煉丹出神,竟忘了手中端著的豆漿碗,手一撒,豆漿潑到了爐旁供煉丹的一小塊石膏上。不多時,那塊石膏不見了,液體的豆漿卻變成了一攤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八公山的修三田大膽地嘗了嘗,覺得很是美味可口。可惜太少了,能不能再造出一些讓大家來嘗嘗呢,劉安就讓人把他沒喝完的豆漿連鍋一起端來,把石膏碾碎攪拌到豆漿里,一時,又結出了一鍋白生生、嫩嘟嘟的東西。劉安連呼“離奇、離奇”。這就是八公山豆腐初名“黎祁”,蓋“離奇”的諧音。</b> <b> 當豆腐傳入民間之后,更是深受百姓喜愛,于是劉安也被人們尊為豆腐業的祖師爺。農歷的九月十五是劉安的誕辰,于是每到這一天的早晨,人們就會飲豆漿,吃豆腐等。從事豆腐行業的人還要祭拜祖師爺劉安,甚至還要雇用鼓樂,開筵慶祝,以示隆重。豆腐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可以清熱潤燥,和脾胃以及解毒等,正好適合這個季節的特點,當然以前的豆腐為鹵水點豆腐,如今用鹵水的已經不多了。</b> <b> 傳說劉安吃了豆腐之后,飛天當了神仙,就連家里面的雞和狗也因為吃了豆腐都飛到了天上。西漢淮南王劉安篤好神仙黃白之術,賓客甚眾,其中蘇飛、李尚、左吳、因由、雷被、伍被、毛周、晉昌八人才高,稱之“八公”。八公聚此煉丹,丹藥方成,劉安因被告謀反畏罪自殺,除雷被一人外均被誅戮。后傳武帝派宗正前往捕解,劉安吞服丹藥與八公攜手升天,余藥雞犬啄食亦隨之升天,這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由來,亦廣傳今古。也是豆腐被稱為神仙美食的原因。</b> <b><font color="#ed2308">10、大雜燴:紀念晚清政治家李鴻章.</font><br> 【<font color="#167efb">李鴻章:</font>(1823年—1901年),他是中國晚清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將領,洋務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尊稱李中堂。他歸葬合肥瑤海區大興鎮。作為淮軍、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領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曾經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并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并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李鴻章一生雖盡力維持大清的國運,洋務圖強,無奈國家羸弱,受盡屈辱,甚至在簽訂《辛丑條約》后死不瞑目。李鴻章去世后,梁啟超為他所處的境地感到無盡悲慟,痛述“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lt;/b><br><br> <b><font color="#39b54a"> 大雜燴:</font>這是一道合肥名菜,它是以雞雜、肚片、火腿、海參、面筋、山筍、香菇作為底料,再搭配高湯、麻油、料酒、醬油,用陶罐文火慢燉,菜熟后香氣撲鼻,味道也很不錯。相傳清朝時期,李鴻章出訪歐美,由于吃不慣西餐,他便吩咐隨行的廚師在當地購買蔬菜、肉類,然后將它們放在一起亂燉,沒想到這樣做出來的菜香氣撲鼻,也很美味。每次老外詢問的時候,李鴻章都說這是“大雜燴”,從此它被命名為“李鴻章大雜燴”,風靡全中國。</b><br> <b> <font color="#167efb">“社交美食家”李鴻章:</font>在晚清與洋人打交道最多的大臣非李鴻章莫屬了,社交自然少不了請客吃飯,可誰曾想到,社交達人李鴻章無意之中竟然發明了一道名菜。據說當年李鴻章來到美國紐約,他在住處招待美國客人吃晚飯,老外對中華美食仰慕久矣,很快就把桌子上的菜一掃而空,這就尷尬了,菜都上完了,而客人還沒有吃夠。廚師連忙向李鴻章請求對策,李鴻章急中生智,跟廚師咬耳朵交代:把“下腳料”亂燉拿上來。不一會兒,廚師便端上了一盆五顏六色的什錦大燴菜上來,眾人一嘗還挺好吃,于是紛紛稱贊。李鴻章笑道:“我們中國人講究把最好的東西放在最后?!边@時,有客人問了菜的名字,李鴻章大概沒有聽明白,說了一句牛頭不對馬嘴的話:“好吃,好吃!”沒想歪打正著,這句“好吃,好吃”和英語“雜碎”的“hotch-potch”發音差不多,最后上的這道菜就被冠以“李鴻章雜碎”的名字。當眾人酒足飯飽離開飯店時,李鴻章一出門被等在門外的記者們逮個正著。這些記者把吃飯的新聞公之于眾,“李鴻章雜碎”的大名也不脛而走,一鳴驚人地傳遍了美國。</b> <b> 李鴻章雜碎</b> <b>后來又演變成亂燉一鍋出</b> <b><font color="#ed2308">11、灌腸:紀念三國名將張飛</font><br> 【<font color="#167efb">張飛</font>:小說《三國演義》里為翼德,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因其勇武過人,而與關羽并稱為“萬人敵”。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于長坂坡敗退時,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后,曹軍無人敢逼近,劉備因此得以免難。劉備入蜀后,張飛與諸葛亮、趙云進軍西川,分定郡縣。在抵達江州時義釋了劉璋手下的巴郡太守嚴顏。建安二十年(215年),張飛在宕渠擊敗魏國名將張郃。章武元年(221年),劉備稱帝,張飛晉升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同年,張飛被其部將范強、張達所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張飛以其勇猛、魯莽、嫉惡如仇而著稱,雖然此形象主要來源于小說和戲劇等民間藝術,但已深入人心?!?lt;/b><br> <b><font color="#39b54a"> 灌腸:</font>張飛是個喜歡研究吃的人,他把豬肉餡兒,調上材料,蔥花,花椒大料還抓上一把面,把大腸一頭系死,從另一頭把肉灌進去,再系好,放到鍋里煮,滿屋飄香,香味都漂出窗外,鄰居都跑來問,你家做啥好吃的,這么香,可以嘗嘗不,張飛總是笑笑說,“管嘗,管嘗”,人們把“管嘗”聽成了“灌腸”,吃了都說好吃,于是灌腸便傳承了下來。后來,他有研究了很多種,肉里加米,就變成米腸,還把豬血灌進腸里,就是血腸,安陽以血為美食的地方,取新鮮豬血為主材料,淀粉輔之,加入食鹽調味,灌入大腸,自然凝固,然后切片。豬油做底小火煎之,活著沸水煮之,來點蒜汁,那小味道呲的一聲就出來了,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佳肴!</b> <b><font color="#ed2308">12、麻婆豆腐:創始人四川陳劉氏</font><br> 【<font color="#167efb">陳劉氏:</font>大約在清同治初年,由成都市北郊萬福橋一家名為“陳興盛飯鋪”的小飯店老板娘陳劉氏所創。因為陳劉氏臉上有麻點,人稱陳麻婆,她發明的燒豆腐就被稱為“陳麻婆豆腐”?!?lt;/b><br> <b><font color="#39b54a"> 麻婆豆腐:</font>是四川省的一道特色地方名菜,屬于川菜,該菜品由國家命名的一家“中華老字號”老牌名店。其創業于清朝同治初(1862年),開業于成都北郊的萬福橋。成都萬福橋碼頭旁邊有一家小館子,老板娘臉上有麻子,人們都叫她陳麻婆。</b> <b> 同治元年(1862年),陳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碼頭工人、腳夫,店里的東西已經不多了。都快打烊的時候,又進來了一伙,要求老板做點又下飯,又熱和又便宜的菜。陳麻婆看店里沒什么菜,只剩下幾盤豆腐,一點牛肉末,現去買菜肯定不行,已經太晚了。陳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細,加上豆豉,放油鍋里炒香。加點湯,放下切成兩厘米見方的豆腐塊,再配上其他調料,加入炸酥脆的牛肉末,勾芡收汁,起鍋以后再來上一把花椒面辣椒面灑在豆腐上。一盆色鮮味美,麻、辣、燙、囫、嫩、鮮的獨特風味豆腐就上桌了。這一伙人個個吃得鼻子冒汗,整了好幾碗飯,吃得肚兒溜圓,口中大呼暢快。</b><b>后來那些苦哈哈的民眾開始一傳十,十傳百,都曉得陳麻婆做的豆腐又好吃,又下飯,又省錢,來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成了陳家的招牌菜。因為這種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陳麻婆,結果這道豆腐菜就叫陳麻婆豆腐了。</b> <b> 陳麻婆豆腐歷代傳人的不斷努力,陳麻婆川菜館雖距今一百四十余年而長盛不衰,并且揚名海內外,外國人也對麻婆豆腐喜愛有加。對中國餐飲做出的貢獻也是有目共睹,堪稱為中華美食之經典。1990年為成都名小吃,1992年為四川著名商標,1999年成為了巴蜀名菜和中國名菜,2000年菜品“蜀香豆腐宴”榮獲金獎,2002年“陳麻婆豆腐宴”被評為“中國國宴”,2010年入選成都“非遺”名錄。</b> <b><font color="#ed2308">13、臘八粥:紀念佛祖釋迦牟尼。</font><br> 【<font color="#167efb">釋迦牟尼佛:</font>民間一般簡稱「佛祖」、「佛陀」、「釋迦佛」,釋迦是他的俗姓,牟尼意思為能仁、能文、忍的意思。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誕生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國王之子,29歲時感于人生無法免除生、老、病、死之苦,于是遠離王宮,剃去須發,追隨當時流行印度的各種修行宗教領袖。經過6年苦行后他放棄這類修行方法,且離開來自皇宮的追隨者,獨自到菩提樹下靜坐冥想49天,終于就在那晚證悟了生命的真相,成就正覺。從此以后,他被稱為佛陀。并到處說法,組織僧團,直至公元前486年圓寂。簡稱為"釋迦"。他創建的佛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一道成為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lt;/b><br> <b><font color="#39b54a"> 臘八粥:</font>這個習俗來源于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天悟道成佛,他的信徒為了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佛教傳入中國后,各寺院也沿襲印度的風俗,于是在民間每年農歷十二月必定要舉行年終臘祭,因此農歷的十二月就叫“臘月”,在臘月初八日所煮的粥,就取名叫“臘八粥”。</b> <b> 根據《因果經》記載,釋迦牟尼因苦行,無暇顧及個人衣食,每天只吃一些麻麥,常年不得溫飽。在他學習期滿時,已是衣杉襤履,瘦骨嶙峋,容貌好似枯木一般。他疲憊不堪地走下迦嘟山,坐在河畔,向村人乞討。村中一牧牛女子,用缽盂煮牛奶給釋迦牟尼吃,使釋迦牟尼很快恢復健康。佛教興盛以后,為了紀念這件事,就規定這個日子為古印度人民“齋僧”和救濟窮人而施舍飲食的日子。東漢佛教傳入中國以后,臘月初八施舍這件事逐漸變成了熬煮“臘八粥”的習俗。我國一些佛教寺廟里熬煮“臘八粥”,就紀念尼連河畔牧牛女子救濟釋迦牟尼的故事。傳說“臘八不喝粥,明年會更窮”。相傳說喝了這種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臘八粥也叫“福壽粥”“福德粥”和“佛粥”。</b> <b>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薏米、燕麥、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臘八粥怎么喝才營養呢?薏米預防高血壓、栗子補腎益氣、燕麥降低膽固醇濃度預防糖尿病、準媽媽香軟臘八粥最適合,粥油美眉多喝粥油美容,許多黑色食品都是絕好的美容食品。</b> <b> 佛教寺廟農歷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成道紀念日,定為“臘八節”,喝臘八粥,延續至今。</b><div><b> 臘八粥雖為節令小吃,但由于現在各種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于人體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臘八粥不必等到臘月初八才喝,它可以作為日常營養配餐和調劑飲食生活的一道美食,尤其適宜年老體弱或病愈后脾胃虛弱者食用。常吃臘八粥,除了有紀念佛陀夜睹明星成道開悟的意義,還有:溫暖、圓滿、和諧、吉祥、健康、合作、營養、淡泊、方便、感恩、歡喜(以粥代茶)、結緣等意義。</b><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百色市|
潜山县|
武功县|
汾西县|
腾冲县|
琼海市|
固阳县|
阿克陶县|
科技|
陆良县|
株洲市|
松原市|
沿河|
四川省|
绍兴市|
盐山县|
毕节市|
兴国县|
荃湾区|
封丘县|
灵石县|
家居|
崇阳县|
塘沽区|
丹凤县|
安远县|
隆德县|
进贤县|
嘉峪关市|
醴陵市|
桐梓县|
杭锦后旗|
黄平县|
辛集市|
宁安市|
五指山市|
纳雍县|
陆川县|
怀集县|
银川市|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