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拙作《 知『道』》一文曾經在《武當》做為卷首語發表過。如今翻看,遣詞用字有許多不當之處,有必要糾正一下。畢竟修行悟道是人生重要的事,特修正再述如下:</p><p class="ql-block"> 《道德經》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清靜經》又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在靜定中恍然感悟到“道“字的深刻。道,雖曰可道,但是,并非常道。可名,又非常名。大道,無名,而強名。以字義而推,卻有一番道理。想當年倉頡造字,可謂大智大慧。一個“道”字道破大道玄機。</p><p class="ql-block"> “道”字先寫兩點,起筆揭示了一陽一陰合即道。左點為太陽,右點為太陰,似太極陰陽圖。在天為日月,在地為烏兔,在人為兩目,在修煉為回光返照,在事理為難易、禍福、強弱、剛柔、美丑、善惡、明暗等等。</p><p class="ql-block"> “道”字次寫一橫,“一”居于兩點之下,揭示了“道”是陰、陽二者的統一,此“一”字乃無極一圈,此圈在先天屬乾,鴻蒙一破其天開,圓折為一。易經曰:乾一也。《道德經》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又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儒家講:惟精惟一。佛家講:萬法歸一,道家講:抱圓守一。其道理一也。</p><p class="ql-block"> “道”字再寫一個“自”字,表述了“道”不離自身和道法自然,即告訴修道之人“道”是身內之物,無需外求,不可強求。</p><p class="ql-block"> 上下合在一起形成一個“首”字,首即是頭。示意修道之人從頭開始,即“頭頭是道”,“首”又指“先天一炁”,“道”無處不在。</p><p class="ql-block"> “道”字下邊一個走車(辵)說明了“道”是要行持的,周身法輪自轉。“辵”義為乍行乍止,說明了“道”承載著一切。它不僅表明了“道”是動態運行的,也是要身體力行的。世間談“道”者無數,而真正悟道、行道、得道者無幾。</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道”,又有“倒”一說,《道德經》曰:“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無為而無不為”。道家修行是清心寡欲、返璞歸真,行的是減法,7654321,此謂“為道日損”。可惜的是,當今大多的談道者和學術研究者,不是“為道日損”,而是“為所欲為”。總想通過有為的方式,形式上的手段認識和了解大道,如此只能背道而馳。</p><p class="ql-block"> “道”,又有“盜”一說。此“盜”非彼“盜”,是盜天地之靈氣,盜日月之精華。</p><p class="ql-block"> 一個“道”字讓我們看到了中華幾千年文化的根本所在。</p><p class="ql-block"> “道”文化早在伏羲和軒轅時期就已形成,進而,春秋戰國時期老子和莊子繼承和發展了“道”文化,老子的《道德經》和莊子的《南華經》成為“道”文化的精典,奠定了中國的“道”文化,揭示了宇宙的根本。</p><p class="ql-block"> 市面上談“道”必和道教連在一起。其實,“道”文化是“道”家思想。道家與道教不同,道家是學派,特點是:尚哲學,成學理,主無為,崇自然;道教是宗教,特點是:尚神學,成教理,主有為,崇鬼神。道家依賴于道教存在,道教依賴于道家傳承。道家思想的創始人是老子,道教創始人是張道陵。</p><p class="ql-block"> 儒家文化是在“易”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易學本身就是“道”文化的一部分,而史書上有孔于曾問道于老子一說。</p><p class="ql-block"> 佛家文化看起來是外來的,但是,外來文化的翻譯注釋是建立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的,不乏修“道“有成者對佛學翻譯時的再創作。</p><p class="ql-block"> 以上綜述可見“道”的意義引申極為廣泛。</p><p class="ql-block"> 如經常使用“道”字的詞匯有如:道義、知道、道德、道理、道路、河道、道家、道教、道謝、說來道去等等。這些詞匯有著不同的含義。歸根結底“道”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它含蓋了我國早期自然科學、哲學、玄學、武學、醫學思想觀點。修道雖然不是主流思想,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但是,國人不可不知“道”、悟道。</p><p class="ql-block"> 說來道去,“道”不在言而在行,空談無益。</p><p class="ql-block"> 悟道關鍵要知而信,信而行,行而得,得而守。而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雖大道至簡,然修道至艱,故真正得道者鳳毛麟角。</p><p class="ql-block"> “共同的“道”是什么?共同的“道”是真實。只不過這個真實太過龐大,亦太過細微,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道”即宇宙時空過去、現在、未來、天道、地道、人道不可分割、本原一體的完整存在,我們個體生命永遠無法完整真實描述,只能相對描述為“不真不為道,不玄不為道”。(摘自《不真不為道,不玄不為道!》)</p><p class="ql-block"> 說到這兒,試想若世界上人人講道理,守道德,行道義,順自然,無妄念,人們將幸福安康,社會將安定和諧,世界將和諧共生,其樂融融。</p><p class="ql-block"> 安康需知“道”,人生需悟“道”,長壽需行“道”,有志會得“道”。</p><p class="ql-block"> 悟道,就是從大自然中感悟、遵循事物的發生、發展的客觀規律,順其自燃不背道而馳。</p><p class="ql-block">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感悟大道,體證大道,大家一起共同弘揚傳統“道”文化。</p><p class="ql-block"> 本人修為薄淺,文中不妥之處恭聽大家雅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釋:辵是道字走車部首的篆體。辵(chuò),忽走忽停;步履躊躇辵,乍行乍止也。——《說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阿合奇县|
安康市|
佛教|
开原市|
呼和浩特市|
南皮县|
江达县|
荆门市|
尼勒克县|
平湖市|
通化市|
津南区|
利津县|
晋城|
浠水县|
米脂县|
浦东新区|
永昌县|
迁安市|
牙克石市|
会同县|
甘肃省|
房山区|
金湖县|
开平市|
噶尔县|
尼勒克县|
塘沽区|
高雄县|
临西县|
大庆市|
获嘉县|
新乡县|
绍兴县|
金乡县|
荥经县|
亚东县|
周口市|
盘山县|
化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