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兒李玉光根據訪談提供整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親叫李復新,因續寫長子縣教育志,南漳聯校的苗蔚青老師通過訪談當年的教師,整理出父親在南漳的15年工作業績。據苗老師說:“說起你父親呀,南漳的教師現在談起來都還想流淚,非常感人。”我看到文章之后,才真正了解了工作上的父親,原來我只知道家中的父親,不知道學校的父親。</p> <p class="ql-block"> 我父親1953—1957年在酒村學校任教,1957年—1968年調壁村學校任校長,1969年—1984年調南漳學校任校長,1984年—1986年長子縣教育局教研室主任。1986年2月突發心梗去世,享年54歲。盡管父親離開我們30多年了,看到老師們整理他的業績時,還是讓我不由的無法控制情緒。父親突然在我心里變得更威嚴高大起來。</p> <p class="ql-block"> 為了銜接父親工作歷程,我訪談了50年代到60年代那里的學生和教師。1957年我父親李復新離開酒村學校調入壁村完小擔任校長,當時學校是在西壁村(河西)一個廟里,隨后學校才搬遷到東壁村(岸上)一個廟里,由于當時校舍不夠,我父親組織教師上山拆廟,據說拆了有兩三座廟,都是教師從山上把磚塊、石料、木材等運下山來,重新建設了東壁村完小,當時有8個教室、8個宿舍,學生大多數住校。 </p> <p class="ql-block"> 1960年因國家遭受自然災害,國家糧食供應也不足,每到春天父親組織教師上山挖野菜、勾槐花等用來補貼師生伙食。據被訪者回憶:1964年四清運動階段,李校長一邊組織教學,一邊組織勤工儉學,上山采集樹籽,挖藥材等,用來補貼添置教學用品。當時師資質量也非常雄厚。如李文錦老師(帶語文、體育)、朱文亮老師(數學、地理)、吳國庭(語文老師)、關福炎老師(數學)、楊玉山老師。</p> <p class="ql-block"> 1966年開始了文化大革命,據我媽媽回憶:父親進縣城去開會,在晚上回壁村的路上,有人遇見父親,說你今晚不能回去學校,今晚造反派要扣留你,父親覺得遲早要面對,在半路村的小賣部敲開門給我買了個帽子,返回學校當晚父親被造反派扣留,父親也因是“走資派”被師生大會批斗,并且還通知當時在九臺峪小學當老師的我母親到批斗會上發言。據我媽回憶,發了一次言,他們以后再也不敢通知我媽開我爸批斗會了。并在當年父親被撤銷校長。據說隨后好多教師調離壁村完小,包括我父親。</p> <p class="ql-block"> 父親在1969年離開壁村完小,擔任南漳中學校長。任期歷經文革時期,改革開放初期,是南漳中學首創,走向正軌的一個關鍵人物。</p> <p class="ql-block"> 南漳訪談記錄:</p><p class="ql-block"> 南漳中學校舍初為南漳大隊的一個養豬場,后改建為學校,開始辦小學,1968年開始招收初中生,辦學條件極為簡陋。1969年,李復新擔任校長后,先是進行了校舍的改造擴建工作。新建教室4個,新建廁所一個,新建教師宿舍八個。學生活動專用大操場一個。現在看來,這些算不上什么,但就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看,實在不易。上級主管部門沒有專款投入,大隊沒有專項支持,只能提供一些有限的建材。人工方面問題,必要的工種必須雇工外,其余人工全由教師完成。建房用的磚塊由教師搬運,建房用的土坯由教師自己做,廁所的地基由教師自己挖,挖好后再由教師自己夯實,廁所糞池的墻也由教師砌好。開始短短幾年,完成了校舍的改擴建。這些建筑雖然簡陋,但滿足了當時的需求,一直使用到1989年普九時期。</p> <p class="ql-block"> 校舍建成,又添置了課桌凳,教師辦公桌椅。當時的木材是國家統配物資,比較緊缺。李校長利用自己的人脈在沁源縣林場購得木材,為了節約運費,派出教師自己到沁源運回。這些課桌凳、辦公桌椅同樣也用到了普九前。</p><p class="ql-block"> 老師們回憶:南漳中學在恢復高考制度后一度聲名鵲起。李校長追求的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是學生的利益,他來到這個學校第一天這個努力就開始了。他的辦學思想:把南漳中學辦成全縣一流學校,</p> <p class="ql-block"> 據說曾想辦硬件一流,設想建樓房校舍,為此曾購得幾噸鋼材,后因條件制約,未能實現。 </p><p class="ql-block"> 軟件一流,打造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最突出的是語文教師王云飛的課改課,曾被山西省電教館錄制視頻為省級優秀課。</p><p class="ql-block"> 李校長工作思路清晰,分工明確,卓有成效。當時南漳中學有校委會,成員五人。學校大的決策,日常管理總是由校委會成員通過,推崇民主、平等的氛圍,然后施行。教學上設各種教研組,主抓各學科的教學工作,學校當時實行例會制度,每周一、周三、周五晚上為例會時間。例會內容涉及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例會照常由李校長主持。對教師、學生、班級中存在的問題,李校長總是一針見血指出,一個學校班級亂不了,一個學校就亂不了,對表現好的班級表揚,不好的鞭策。李校長總是站在班級建設角度思考校風建設,逐漸形成了良好的校風。</p> <p class="ql-block"> 再就通過教研活動提高了教師的業務水平,分工因為秉持公道,李校長在南漳工作15年,盡管因工作批評過不少人,但無一人有怨言。使每個教師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重要的是用心。動力要來自熱愛,不是壓力,這也是李校長致力于培養教師在學校的“幸福感”,也是管理中的理性和智慧。教學成績明顯提高,同時也打造了一批高素質的教師。</p> <p class="ql-block"> 學校工作的核心是塑造一批優秀教師。當時南漳中學年輕教師,民辦教師居多,培養年輕教師成才,提升民辦教師教學水平是李校長的重點工作。李校長常常不打招呼聽課,了解教師的實際水平,還常常利用縣教育局賽講機會推出新教師。任職期間鍛造了一大批在長子教育界有名的教師。如王云飛、馬興旺、韓國清、和元旦、郜元成、杜果則……,都成為后來教育界的精英。當校長把教師放在第一位的時候,教師也會把學生放在第一位。</p><p class="ql-block">還有突出的是勤工儉學辦工廠,七十年代由于辦學保障不足,李校長在全縣首創辦了勤工儉學小工廠,由郜振文老師主抓,制造軸承,年創收上萬元,所得資金,賬目清楚,用于了學校建設,教師獎勵,補貼學校日常開支。成為當年辦學保障一流的學校。</p> <p class="ql-block"> 李校長大搞素質教育,南漳中學當年文藝活動也是全縣一流的,學校有籃球隊、歌詠隊、射擊隊、自行車隊。在1978年,全縣在南漳中學舉辦全縣中學生籃球賽,學校和大隊協商打造了2個臨時比賽場地,學校籃球場還配置夜間燈光場地,當時南漳中學籃球女隊獲得全縣中學生籃球賽亞軍。特別是射擊隊,在1984年曾代表晉東南地區參加省級比賽,取得團體第二名的好成績。張改樣同學被市教練選入長治市市射擊隊。自行車隊隊員馮躍進,1986年出席全國在貴州舉行的自行車比賽獲得“金牌獎”,省政府獎太原市住房一套。(在1984年秋季,李校長離開南漳中學) </p><p class="ql-block"> 雖然是在李校長剛調離南漳獲得的,但都歸功于李校長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些成績的背后,都有李復新校長的心血。</p> <p class="ql-block"> 扎實的工作,結出豐碩的果實。李校長任期內,南漳中學一度成為全縣一流學校。1979年中考,長子一中第一次面向全縣招生,南漳中學有36人考入一中,還有部分考入宋村中學。(其中就有后來成為長子教育局局長的韓紅星、東方紅學校教務主任李玉光、考入軍校的霍廣文、長治醫學院教師郜建文,還有成為鄉政府領導的宋愛平等),這些學生保留陪伴他們一生的品格,不怕苦不怕累。教師在校園里,在課堂上,舉手投足間,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可以說春風化雨、耳濡目染他們成長的。1981年師范中專恢復招收初中生,南漳中學年年有人考中。所以說李校長塑造了一個好的校風。</p> <p class="ql-block"> 在訪談中,苗老師說,李校長人品高潔,更多的是體現他的管理激情和教育智慧。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著南漳中學的教師,據南漳當年教師回憶:李校長工作作風細致、體貼,從不輕易批評教師,對教師個人家庭方面問題,觀察仔細體貼入微,發現個人家庭有困難,總是積極想辦法解決。他并不認為這是小事,相反,他懂得贏得下屬有多么的重要,所以在教師和學生面前總是特有親和力。確實做到了關心每位教師,關心每位教師的每件事。教師中偶有遲到的,李校長從不過問,但遲到教師總會去給李校長解釋清楚原因。也有不守紀律不熱心工作的教師,對這些教師李校長開會時只說事不點名,會后找教師談話談心。所以說不愉快的人提供是不愉快的服務,最高級的服務是發自內心的給大家帶來愉快的工作氛圍。因為對教師尊重,十幾年間南漳中學全體教職工,都有了認同感、歸宿感,向心力自然也就有了。</p> <p class="ql-block"> 因為工作的扎實,1984年秋季,我父親調入長子縣教育局擔任教研室主任,可惜因積勞成疾,在1986年2月,因突發心梗過早離開人世,當整理完父親的工作歷程,感受了父親任勞任怨的工作作風,明白了我為什么從小走在那也是在學校,父親的一言一行都是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響著我。</p> <p class="ql-block"> 2022年深秋了,遍地落葉泛著暖人的金色。我俯下身去,拾起一片,制作一束獻給我父親,這葉子正像我父親短暫的生命,已歸泥土三十多年。我用文字記錄下父親燦爛人生吧。給后人留下個回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太白县|
平罗县|
平利县|
武邑县|
克拉玛依市|
磐安县|
奉新县|
恩施市|
阿瓦提县|
怀柔区|
明光市|
章丘市|
平果县|
武鸣县|
乐清市|
淮阳县|
南昌县|
石城县|
民和|
栾城县|
莫力|
桐梓县|
澄迈县|
安阳县|
晋城|
会宁县|
红原县|
武穴市|
十堰市|
富阳市|
凉山|
聂拉木县|
石首市|
靖远县|
休宁县|
梁平县|
南汇区|
祥云县|
望奎县|
丹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