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欲向青天數(shù)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這是清代詩人姚元之對千山的絕唱。 千山由近千座狀似蓮花的奇峰組成,故名千山。這里一年四季精彩繽呈,素有“圣境仙地千山秀”之美譽。他雖無五岳之雄峻,卻有千峰之壯美。奇峰、峭石、蒼松、古廟,以獨特的群體英姿,為鞍山這座鋼鐵城市增添了一幅天然畫卷,展示在遼東大地上。鞍山疫情解封后,我們“八會村”全體村民又一次背著行囊,行走在“圣仙宮”、“斗姥宮”、“西萬笏峰”、“東萬笏峰”、“皇姑峰”、“老君峰”、“象鼻峰”“奕棋峰”、“大牛爪峰”的深秋里,體味“小象鼻石”、“巖場初級巖面”、“牛爪石側面”、“象鼻峰天洞”、“玄石側爬”、“狼頭石”等旖旎風光美景。依舊懷著那份激動與期待,又一次如此強烈地品味著千山的秋天,熱情絲毫不減,還是懷揣著對千山秋天的熱愛。我們一路看千山和萬水,我們的腳踏遍千山天南和地北,日曬或是風吹,我們都無所謂。登上山頂俯瞰這千山有多美,讓煩惱都灰飛。如果還有夢就追,至少不會遺憾后悔,翻過了山坡又踏過了水,跟千山走別管東南和西北,那自由的感覺不會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題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公元2022年10月20日,在鞍山疫情解封的第三天,我們八會村全體村民,在張村長、曲副村長帶領下 ,來到千山腳下的“上石橋”村,準備從“圣仙宮”穿越西萬笏峰、老君峰、皇姑峰(大衛(wèi)石)、弈棋峰、東萬笏峰、象鼻峰、大牛爪峰。我們來到“上石村”,村子里的路向各個方向延伸著,一直延伸到千山里,延伸到叢林深處。在這走起那些小路來,真的要留心,一不小心會走進一片果園,看見那些掛滿枝頭的南果梨,也會引得你垂涎欲滴,在樹下盤桓,不忍離去。又一個不小心會走進深溝淺壑,看見不辨年份的古代遺址,靜神憑吊,會讓你感慨唏噓。等到我們再往山谷深處走,一座碩大的殿宇,已經(jīng)在一座山的前面聳立起來了,這就是千山圣仙宮。圣仙宮又稱 " 小皇姑庵 ",位于千山仙人臺景區(qū)小皇姑庵峪葛藤溝,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由華山派道士張嘉凈創(chuàng)建,因宮殿多年失修1966年塌毀?,F(xiàn)圣仙宮由原鎏金庵道士孟璐于2011年重建。圣仙宮知名景觀有:龍門洞、皇姑松、巨蟒戲蟾、巨蟒峰、巨蟒回頭、兩面石、仙人石、仙人洞、月牙泉、無根石(飛來石)等。現(xiàn)在建的大殿,雄偉壯觀,矗立在高高的臺基之上,掛上的匾額分別是“斗姆殿”、“九天玄女殿”、“財神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有很多道觀,有“五寺、八觀、九宮、十二茅庵”,這其中的“五寺”,就是佛教的五大禪林,而“八觀、九宮、十二茅庵”都屬道教,因為佛寺尼姑修行的地方也稱茅庵??傊?,千山的道教廟宇有三種不同的叫法,即觀、宮、庵。當我們走進圣仙宮,有的村民就問:在道教廟宇中,這宮、觀、庵究竟有什么區(qū)別呢?張村長說,要說明白這個問題,得簡單回顧一下中國道教的發(fā)展史。觀,最早就是指草樓而言。傳說周朝的時候,有個貴族叫尹喜,精思至道,用草木搭建了一個簡陋的草樓居住,后來尹喜經(jīng)過常年修煉名氣大了,周康王拜他為大夫(相當現(xiàn)在的部長),稱他修行的住處為“草樓觀”。傳說周穆王也喜歡神仙,當時,有一個叫尹軌的人,隱居終南山修行,居住的草樓也叫“觀”,從那以后,人們就把神仙修煉的地方稱為“觀”。歷史上道教有四大著名廟宇,其中有三個稱觀,北京的白云觀、南陽的玄妙觀、陜西的樓臺觀。千山道教有八觀,即:無量觀、玄真觀、圓通觀、普安觀、青云觀、慈祥觀、鳳朝觀、雙泉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宮,是古人對房屋的通稱,原來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所謂“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就是人們居住的房屋而已。后來人們給“宮”賦予了特別的尊崇的意義,成為帝王住所的專用名詞,就是我們常說的“宮殿”。道教廟宇是祭祀神靈的地方,某些由皇帝興建和規(guī)模較大的廟宇,經(jīng)過皇帝的頒賜名額也可稱“宮”,如唐玄宗建筑太清宮來供奉老子。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有些道人自己集資募化修建的廟宇,然后通過各種關系,請皇帝頒賜名額,也升格為宮,如中國道教四大著名廟宇之一的山西永樂宮。按理說,道教稱“宮”的廟宇,都必須經(jīng)過封建皇帝的特許或賜額,但后來叫“宮”的多了,也就沒人理會這些了。千山稱宮的廟宇有西海宮、太安宮、朝陽宮、五龍宮、太和宮、東極宮、圣清宮、圣仙宮、斗姥宮等,這些稱“宮”的廟宇沒有一個是經(jīng)過皇帝的特許或賜額,而且規(guī)模較小,但仍然照稱不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圣仙宮殿宇的背后緊靠著一座山,就是老君峰,圓潤的灰褐色的山石成了道觀的屏障,在石縫中扎根的松樹,頑強地展示著生命力。如果有時間上下左右端詳琢磨起來,這里的山石也會有一個象行的名稱的,又會給這里平添幾分自然的魅力。據(jù)說這座“圣仙宮”先后有各種道教門派十幾位道長,欲恢復當年道觀的風采,到了最后,都是坎坷重重,知難而退。只有一位同樣也是“華山派”的孟璐道長,著手修復,各種不順迎刃而解,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在千山必定有“華山派”的一塊立足之地。在離“圣仙宮”不遠的山坡上,有一條用石砌著臺階小路,順路走上去,就能看見一棵大樹。樹上掛著一個牌子,寫著“皇姑松”。因為這里是“斗姥宮”號稱“大小皇姑庵”,自然這棵大樹想必也是傳說中在此修行的皇姑種下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皇姑松又稱 ″ 神松 ″ 、“ 神樹 " ,為千山著名古松。位于圣仙宮東山坡上,高約12米,干圍3米,冠幅面積約20余平方米。相傳皇姑庵的道人經(jīng)常在此誦經(jīng)打坐,皇姑松由此得名。此松有折技流血的傳說,因此從來無人敢砍樹。據(jù)《千華山志》記載,相傳光緒末年,有人持斧砍樹,做牛頸上挽車曲木,到家后即得暴病,家人知道這是得罪神樹,后來在神樹下擺酒上香后,砍樹人才得以痊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據(jù)說這棵古樹已經(jīng)有1200多年的歷史了,如果真的較真,按照“斗姥宮”石碑上,關于大、小“皇姑庵”始建傳說確有其事的話,這棵樹至少應該有1700多年的歷史了。傳說就是這樣,至于你相信不相信,是相信全部還是局部,那就全在聽傳說的人了。這棵古樹在離地面不高的地方,就把那些枝干舒展開了,呈放射壯向外面延伸著,敞著懷,伸出臂膀,枝椏橫陳,四季葉青,鱗甲旬旬,其勢奪人,被稱為“千年古松菩提”。似守護寺院的天神,又似拔地欲飛的蒼龍。凡寺廟,松柏,總領寺院草木之首,此松又佇立廟宇的山坡上,更顯現(xiàn)著一種正統(tǒng),一種大道,一種傲視。從纏在大樹身上的紅色布條和擺在樹前盛滿香灰的香爐看,大樹本身已經(jīng)被信眾們賦予了神異的內(nèi)涵。向信眾們講述著曾經(jīng)的一幕幕動人的往事,喚起人們的無限遐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的秋味無邊,踏進山梁,步入林間,半黃半綠、抑或半綠半紅深秋之葉,斑斕了秋色,驚艷著人間。順著蜿蜒小道,慢慢的前行,清風帶來的陣陣秋香,在鼻尖縈繞不散,淺淺的,淡淡的,滋潤心間。秋天的成熟與韻味,包裹著野果的香甜,輕柔彌漫,醉上我們心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光深沉,生命厚重,我們在深秋的千山里行走,總有一些美好的風景長駐眼前,讓我們割舍不斷,深藏心底。光陰的故事里,寫滿我們的美好,穿越的旅途中,氤氳著我們的溫情。秋風裊裊,秋陽不燥,攜著我們,與時光一起,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大伙兒都說,“村里這些年的巨變,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離不開黨中央的好政策,我們堅決跟黨走”。“八會村”全體村民,在浩浩蕩蕩的新時代大潮中,心中懷有夢想、腳下充滿力量,砥礪前行。民族要復興,鄉(xiāng)村必振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堅持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優(yōu)先發(fā)展,堅持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暢通城鄉(xiāng)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xiāng)村產(chǎn)業(yè)、人才、文化、生態(tài)、組織振興。大伙兒紛紛表示:“我們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推動實現(xiàn)農(nóng)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xiāng)村更美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參觀完圣仙宮,我們便沿著圣仙宮后面的大巖面向老君峰爬去, 老君峰佇立于圣仙宮景區(qū),天空湛藍,山巒俊秀,歷經(jīng)風霜雨雪剝蝕后的老君峰怪石嶙峋,危崖聳立,如斧削刀鑿;攀爬老君峰,路隨山轉,景隨路移,嘩嘩的松濤聲隱隱傳來,搖撼山脈、搖撼心臟。站在峰頂,夜可觀星辰,晨能聽濤聲,宛若天上人間。老君峰不僅山峰俊秀、風光旖旎,人文地理和民間傳說也異常豐富: 關于老君峰的由來在當?shù)剡€有不少民間傳說。其中有一個版本流傳較為廣泛;傳說在天與地還混為一體模糊不清的時候,道教始祖“太上老君”接天庭命令,率部下凡燒煉金丹。太上老君領命后率部下凡來到了如今的千山老君峰一帶,支起八卦爐,匯聚天地之精華,苦煉七七四十九天。開爐時,天地已分明,金丹散落到哪里,哪里就江河流淌,山巒起伏。老君峰是太上老君留下的靈氣化成的,所以千山老君峰這個名字也就因此而得。如詩如畫的自然風光,積淀深厚的文化底蘊,組成了老君峰獨特靚麗的人文旅游風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老君峰下來,我們便沿著“驢友”踏出的小路向西萬笏峰進發(fā), 東西萬笏峰 位于圣仙宮遺址處,分東西二峰。東萬笏峰呈筍狀,花崗巖石體,由下而上立紋交錯,將石體分割成鱗片狀,遠看猶如萬笏朝天,故名東萬笏峰。西萬笏峰是一組花崗巖石組成的奇峰,高約幾百余米,如墻并排而立,為典型的指狀花崗巖峰墻景觀。由于花崗巖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分化,加之風雨剝蝕, 峰體巖石如削,形成一片片長條裂隙,線條均勻,狀如竹筍。整個石峰如刀切一般裂紋,緊挨中間的一柱石峰,格調(diào)清奇,獨立凌空拔地而起,有王者之尊。整組石峰氣勢雄偉,猶如百官手持玉笏朝賀三清天尊,又如古代六部尚書持笏朝拜皇帝,故名。有詩云:巨蟒龍蛇身,女神母儀形。萬笏尚書持,千山最知音。奇異的是東西峰均少土無樹,在翠綠的千山別具一番景色。至西萬笏峰頂沒有停留,直接前往皇姑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皇姑峰位于斗姥宮東北,是谷垛嶺東南脈、石罅峰南脈、將軍峰西脈、大小皇姑庵北諸脈交合點。南坡和東南坡極陡,巖石突露,形成巨大的陡峭片壁,遠看猶如石瀑。北和東北面是林木茂密的壑谷。西北和東南面是山脊骨松林帶。峰頭平緩,呈平臺狀,樹矮視野寬闊。昔南谷有一庵,為一位皇姑修煉所建,名為皇姑庵。傳說,皇姑常登峰頂靜坐,故名為皇姑峰。此峰附近有許多奇形小石峰,翠松搖曳,景色極佳。有詩云:“石瀑無聲壑谷懸,峰頭靜坐望庵殘。千年變幻悲歌盡,幸喜今朝盛世歡”。在季節(jié)更替中,我們喜歡千山皇姑峰這秋天的色彩,漫山遍野的各種紅葉如云霞飄蕩,豐富多彩的落葉,在山崗上搖曳多姿,一時間,把千山的秋天渲染得五彩繽紛,讓千山的秋天擁有了一份秀美和艷麗。或許,這是季節(jié)的極致之美,這是嚴冬之前生命的用力綻放,也是我們能夠欣賞到的最豐富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弈棋峰位于皇姑峰東南,為東極谷與圣仙宮間主峰,東、南、西是林木茂密的陡坡,北與皇姑峰東南峭壁連接,十分幽靜秀麗。峰頭分上下兩級,實為二臺,呈曲形。主峰頂南北稍長,平坦,被油松、櫟等樹木枝葉遮蔽,稍東有一臺,半土半石,上有奇松怪石,東臨懸崖峭壁,西倚主峰頂密林,是該峰最佳游處。傳說,昔日東極宮與圣仙宮道人常于峰頂弈棋,故稱弈棋峰。在東極峰上觀弈棋峰,右后為皇姑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行走在千山老君峰、東西萬笏峰、皇姑峰、奕棋峰、大牛爪峰的深秋里,放飛身心,隨秋風而行。層巒疊嶂的山峰里,寫滿了我們對千山的依戀,搖曳的層林間,收藏了我們的故事,繽紛的色彩,驚艷了我們的行程……不必問,不必追,在十月的暖風中,與季節(jié)一起,依著時光的韻律,在四季的輪回中,安享我們穿越山峰的快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們攜一抹豐潤盎然的千山秋意,歷數(shù)著春華秋實的粗獷胸襟。高談闊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的孰是孰非。在色彩繽紛的山野里,攀爬踏深秋,松濤陣陣如歌,秋抖落一地心事,千山的盡頭,豐收涂抹著一幅美輪美奐、沉甸甸的油畫??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在風景旖旎、色彩跌宕的千山故事里,時令是導演、天地為幕,醉人的秋色便是色彩斑斕故事的主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的深秋總歸是深秋,白天嫵媚而溫馨的秋陽依然在有些泛黃的樹葉間歡快地跳躍,隨風搖曳,流光溢彩,而照在我們身上那種愜意和舒暢的透徹始終讓人有點割舍不斷,暖意洋洋的感覺,倒使人實實在在地體驗到深秋的那種柔情而寫意的享受。對面“東萬笏峰”斑斕而絢爛的色彩,清爽而怡人的氣息,成熟而嫻靜的氛圍……瞬間勾勒出一派千山深秋特有的風景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的秋色深深,歲月淺淺,不問花開幾許,不問落葉幾重,只瀲秋的靜美入懷,旖旎,闌珊,醉了心,也醉了時光的畫卷。只要你有一顆感受美的靈魂,就能夠觸摸千山天地山水大自然的魂魄,戶外讓你謙卑,讓你成長,讓你以全新的姿態(tài)去看待這個世界,一個背包,一部手機就是你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秋天的美,美的入畫、美的清秀、美的旖旎,千山秋天的風,是從容的、是溫柔的、是可入心的,慢慢讓我們歷練,從而走向成熟,讓我們行走的生命在秋風中輕易便能找到一種歸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秋天的懷抱,我們敞開心扉,擁抱陽光,傳遞溫暖,用積極、樂觀、向上、善良的心態(tài)去待人處事,把快樂和美好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如此,便是秋的收獲。我們喜歡千山的秋天,喜歡它如詩如畫的美景,更喜歡秋的內(nèi)涵和豐盈,使我們更加成熟穩(wěn)重。我們經(jīng)過行走千山的磨礪,變得更加溫暖和善,舉手投足間,多了風雅,秋心眉眼里都藏著智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千山秋色忽晚,山間靜美,每一棵草木都是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艱辛。境由心造,千山旖旎風光映在我們心中,我們經(jīng)歷過太多的風雨,早已對人生有了自己的獨特見解與深刻感悟。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說:“只有一個人對世界了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靜地對待歡樂和幸福?!?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八會村”領導制定的路線圖,我們從皇姑峰下山,順著“驢友”踏出的小路走著,雖然坡度很大,但還是一路往山下走,而且越走坡度越緩,走著走著,我們來到了“斗姥宮”,在一個高高的臺基上,立著兩大三小五棟建筑,很明顯這都是近幾年新建的。大一些的殿宇檐下的匾額寫著“斗姥殿”,殿前帶有回廊,紅柱、紅窗、大脊上也有龍形圖案。站在新建的宮觀前面,有一塊新刻的石碑,卻記載了“斗姥宮”的過往,簡述了這座道觀的歷史經(jīng)歷。在碑刻中開頭敘述到“蓋聞千山斗姥宮始建于東西兩晉時期,有兩位公主同時出家尋仙求道,幾經(jīng)坎坷,緣遇千華山西南麓上石橋村美景仙境,入山中仙洞修道成仙,后人稱其大皇姑庵,小皇姑庵,斗姥宮時稱大皇姑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碑記的規(guī)制,是不加標點符號的,為了能讓人們看清楚,所以后給加上去的。開頭的一個“蓋聞”就是聽說,等于給那段歷史定了性,也就是傳說而來。在能看到的“斗姥宮”介紹的資料中,有的說當年妙莊王的三女兒曾經(jīng)在這里修道,所以稱為“皇姑庵”。這個來源實際上是關于妙善公主的傳說,春秋時期的妙莊王三公主出家修行,后來成為佛教里“千手千眼觀音”。這個故事在后世老百姓中流傳甚廣,包括后來她的母后及兩個姐姐都分別修煉成了菩薩。從唐朝到宋代,又被刻成碑碣傳世,雖然說的是發(fā)生在公元前6世紀的故事,但是現(xiàn)在還有河南寶豐和四川遂寧及新疆昌吉的“觀音故里”之爭呢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重修千山斗姥宮碑記”記載的傳說是東西晉時期,始于2世紀,這樣一下子就把傳說的發(fā)生時間后推了800多年,又似與妙莊王女兒出家,不是同一件事,無法考證的傳說,信不信,由你自己決定吧!因為關于妙善公主的傳說,得到了“斗姥宮”傳人的認可,似乎是最具權威性的。 其實不然,經(jīng)過我們調(diào)查,“斗姥宮”并不是當時就存在的,而是清嘉慶二十年,由全真道“蓬萊派”第七代傳人道士孫清山在“皇姑庵”的舊址創(chuàng)建的,嘉慶二十一年修正殿,嘉慶二十三年塑斗姥像。道光十四年劉重忍重修,中華民國十二年田體存重修,所以不是如石碑上所說:“斗姥宮”時稱“大皇姑庵”。應該說“斗姥宮”重修的位置,是原來的“大皇姑庵”。傳說中的“大皇姑庵”在歷史上似乎存在過,但是建的具體年代已不可考,既然與妙莊王三公主沒有關系,那么還有一種說法,說是清代有位公主捐銀子修建的,所以民間叫作“大皇姑庵”,據(jù)說庵里還曾供奉過她留下的信物,這種說法似乎比較靠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隨著歲月的流逝,像這種口口相傳的故事,因為沒有文字記載,也沒有官方認可,也就只好在民間里流傳了。撰寫《千華山志》的劉偉華先生,也認為關于妙莊王三公主在這里出家的傳說“其實荒渺不足信”。但是現(xiàn)在石碑上的說法,又不同于這個傳說,那么關于兩位公主出家,才有千山“大、小皇姑庵”的說法,也就有待于考古學家去研究了。 “斗姥宮”供奉的是“圓明道母天尊”,是北斗七星之母,也是諸多星星的母親,“斗姥宮”也被稱為道教“蓬萊派”在千山的唯一傳承?!芭袢R派”是全真道的一派,起源于山東泰山余脈的“徂徠山”,據(jù)說始組為呂洞賓和張三豐,從清朝入千山。盡管兩位皇姑的傳說,迷迷蒙蒙,縹縹緲緲,我們就不要那么較真,它卻承載了歷史,為千山這部歷史大書,又增加了幾個精彩的片段?!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造化無處不在。人生的跌宕,山水的了悟,一切的緣來緣去,浩浩蕩蕩,奔流在無際的宇宙間。“我見千山多嫵媚,料千山見我亦如是”。我們登上千山,站在西萬笏峰頂,望著眼前的“東萬笏峰”、“象鼻峰”,感道悟道,啟迪了心靈,也滌蕩了胸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光不老,我們依然在千山的歲月里前行,迎著秋風的清爽,與秋同步,看萬物變遷,看季節(jié)交替,放下所有沉重,在這深秋的季節(jié)里,與千山的深秋融為一體,恬靜、自然、簡單,把那些惱人的俗事暫且拋后,為內(nèi)心尋得一份安寧,在十月暖陽的撫慰下,望千山色彩斑斕,悟生命珍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楊絳先生說過:“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比松校泻芏嗟倪x擇。若是覺得很累了,就到千山走一走,看一看,停下來歇歇,讓身心找到一個可以休憩的港灣,收獲的是一份山的深情與淡定。人生就是這樣,無常伴著無奈,苦的是挫折,累的是磨煉,一切的遇見都是在磨煉你的意志。只有讓自己安靜下來,才會懂得,平常心度日,來去皆有序。失去過,才知道珍惜,經(jīng)歷過,才懂得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10月20日于耕讀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總編:張振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副總編:曲德家、劉明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總監(jiān): 孫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主編: 孫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編審:聶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執(zhí)行編輯:孟文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責任編輯:聶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美術編輯:丹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攝影:陳紅梅、李素宏、聶金萍、何玉敏、郭亞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校對:金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音樂:云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撰文:耕讀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版式設計: 慎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期制作:遼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地點:千山“圣仙宮”、“斗姥宮”、“西萬笏峰”、“東萬笏峰”、“皇姑峰”、“老君峰”、“象鼻峰”“奕棋峰”、“大牛爪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時間:2022年10月20日</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边县|
雅江县|
襄垣县|
班戈县|
井冈山市|
阿拉善右旗|
怀集县|
蕉岭县|
合川市|
城固县|
尼玛县|
百色市|
海南省|
澄迈县|
清远市|
玉林市|
吴川市|
方城县|
丹江口市|
平远县|
砀山县|
七台河市|
淮安市|
栾城县|
叶城县|
荃湾区|
镇雄县|
巫山县|
寿宁县|
鞍山市|
白银市|
和静县|
浏阳市|
股票|
宣威市|
罗田县|
长春市|
察哈|
合川市|
古交市|
兴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