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清晨陽光映照窗前,我想和你們一起在光和影的斑駁中沁潤書香。大家好,歡迎您走進王盛青名師工作室閱讀分享屋。我是閱讀分享人那娜,今天由我來繼續與您品讀上海師范大學王榮生教授主編的《閱讀教學教什么》一書中的第三個板塊“課例研究工作坊”中的第一節“小學低段閱讀教學中的識字寫字——茹茉莉《小猴子下山》課堂教學研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借助這一課例,我們要討論小學低段閱讀教學中識字寫字的問題。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有兩種傾向:一是教字詞,二是教閱讀。傾向教字詞的教學,關注的是課文中出現生字生詞。其假設是課文是這些字詞隨文而教的背景或材料。傾向教閱讀的教,關注的是課文理解關鍵處的字詞。在大多數情況下,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和課文關鍵處的字詞,并不一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選擇教哪些字詞是小學低段閱讀教學的關鍵問題。</p> 課? ?例 第一板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導入,跟老師寫課題,注意“猴”字,讀課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低段閱讀教學中,教哪些生字生詞?當然,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情況,以及教師自己的分類,可以有不同的選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里,對教學中生字詞的分類,給我們的啟發是,教師需要對所教生字詞準確定位,即明確所達成的目標是什么。不是所有的生字生詞都需要完成,要充分了解所在班級學生的情況。</p> 第二板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路線圖為教學線,學詞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習“好詞語”是這堂課的主要內容。這里說的“好詞語”,與通常的教學中教師所提的“好詞好句”,含義并不相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學教學中提到“好詞好句”,其語境是“積累好詞好句”,其所指是學生在閱讀的文章中抽取一些文辭華麗的詞句,以期在寫作上能夠直接鋪陳。“好詞好句”是能夠脫離語境的,運用了修辭格的詞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課例中的“好詞語”,按照茹老師的話說,是指“你一讀就知道東西有多好”的詞語。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生學習這些“好詞語”,要能夠達到在課文語境中體驗到情感。因此,在這里找到“好詞語”之后,教師的要求就是,“讀讀這些詞語,詞語也是可以讀出感情來的,要讀出小猴子的高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謂的核心教學內容,從教學設計的角度解釋,就是課堂上教師花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設計了多種教學活動。也就是說,主要的教學內容可以從教學時間上來判斷,可以從教學活動的數量上來判斷。比如,這堂課中“又()又()”詞組是重要的教學內容。在這一環節中,共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p><p class="ql-block"> 1.這樣的詞語,你能找到嗎?</p><p class="ql-block"> 2.這些詞語是可以讀出感情來的,要讀出小猴子的高興。</p> 第三板塊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問題研討</p><p class="ql-block"> 一、教字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學生在認讀認寫上出現的困難,是對字詞進行分類所要參照的一條重要標準。學生學習動詞的困難包括兩層,一是認識這個詞,二是能夠準確的使用這一動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可以區分出學生學習字詞的困難,存在著兩種情況,第一類出現在能夠認讀認寫上,包括筆畫結構等方面的困難。第二類出現在能夠正確使用上,與此相對應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能夠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p> <p class="ql-block">二、教課文中的字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簡單地說,閱讀教學中的重點字詞就是課文的關鍵處。課文的關鍵處,是學生理解上有困難的地方,以及由文體特征所規定的文本的關鍵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動物故事指取材于動物世界,以動物為主人公,描寫它們的生態、習性,或借動物形象象征人類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故事。動物故事又分兩種類型,其一為解釋型,即通過對動物的描寫,或主觀或客觀地解釋動物的習性。其二是象征寓意型,即借動物形象來象征人類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兒童故事與兒童小說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性,且兩種體裁都有人物、環境、情節等因素,但它們又有著明顯的區別。一般而言,兒童小說的讀者是小學高年級以上的兒童,從兒童的接受能力出發,兒童小說所反映的社會生活較兒童故事更為復雜。在藝術表現上,兒童小說比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性格的立體表現和人物心理以及人物活動的環境的描寫,在語言運用上使用小說筆法。而兒童故事一般供學齡前兒童閱讀或講述,因此更側重于概述故事,表現完整的情節。在敘述方式上要求口語化,而淡化對人物的心態、外貌及其生活的環境的描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根據材料1,我們能夠判斷出《小猴子下山》屬于兒童文學中動物故事的第二種類型——象征寓意型。這一文體規定了閱讀這篇課文的目的是理解小猴子形象的象征意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根據材料2,這篇課文屬于動物故事,在藝術表現上,不側重人物形象的塑造,以概述故事、表現完整的情節為特征。這篇課文的教學也設計了復述故事的教學內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茹老師這堂課,以畫小猴子下山路線圖的形式貫穿教學。其中以“又()又()”和一系列的動詞為抓手,促進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和體驗。“又()又()”,茹老師強調這一詞組的形式與情感的關聯——“又()又()”是好詞語,一讀就知道東西有多好,要讀出這些詞語的感情,讀出小猴子的高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掰”、“扛”、“摘”、“捧”、“抱”、“追”、“扔”等7個動詞,茹老師在教學中強調情境中動作的體驗——小猴子看到好東西做了什么?通過配插圖、找動作、做動作、放動詞到路圖等多種方式,讓學生體驗小猴子在情境中的動作。課例最后的故事接龍,茹老師讓學生接龍的部分就是“又()又()”和這7個動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總之,這一課例所要討論的問題是“小學低段閱讀教學中的識字寫字”,大致分為兩類字詞。一類相當于生字生詞,教師根據年段、學期和單元的整體安排,確定讓學生在某篇課文中要學習的字詞,達到認讀、會寫、能夠正確使用的水平。第二類是課文中的重點字詞,通過品味字詞的情境含義,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結伴于此,如坐一室共觀此課。含英咀華,諦聽智慧的聲音,領悟教育的深邃。用心靈交流,感悟讀書的喜悅,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感謝您的聆聽,明天再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宁县|
桐乡市|
邵阳市|
昌都县|
潮州市|
太湖县|
阜城县|
宜良县|
南乐县|
舒城县|
买车|
民县|
互助|
卫辉市|
灵武市|
容城县|
丰城市|
平塘县|
灵丘县|
固始县|
宝山区|
常德市|
楚雄市|
苗栗市|
克什克腾旗|
新津县|
中西区|
张家口市|
云林县|
昌江|
长子县|
高尔夫|
永和县|
肇源县|
义乌市|
江山市|
梨树县|
通河县|
长海县|
铜山县|
通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