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木塔鄉位于東至縣東南方向,皖贛兩省三縣結合處,因清代村莊對面山上有一座木塔而得名,是池州境內著名的紅色之鄉。2022年10月15日東至縣作家協會為貫徹落實縣文聯“喜迎二十大”工作部署,在方新洲主席率領下走進紅色土地木塔鄉采風,用手中多彩的筆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p><p class="ql-block">縣作協一行二十余人早上7:30從縣城乘坐寬敞的大巴準時出發,首站木塔紅軍紀念館。</p><p class="ql-block">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木塔地區是方志敏領導的閩浙皖贛革命根據地的重點蘇區之一,紅軍獨立師、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曾經在此戰斗、休整。中共皖贛特委、軍分區司令部、秋浦縣委曾遷駐境內,尤其是紅軍北上抗日時,木塔人民積極擁軍參加,為開辟、創建革命根據地和保衛紅色政權,先后有1200余名革命先烈血灑這塊紅色土地。</p> <p class="ql-block">為紀念這段光榮歷史,木塔建立了紅軍紀念館。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東至木塔紅軍紀念館了解其中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當時在這片紅色土地上發生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等你月圓時”。1934年10月,紅七軍團戰斗、行軍到我們這里時,全軍已不足3000人,急需補充兵員。此時,新婚剛滿七天的當地青年汪林輝毅然參軍,不久就血染戰場。妻子計云梅無法相信丈夫犧牲的事實,她死守著丈夫答應她會在十五月圓夜回家的承諾,在每年每月的十五晚上燒一桌好菜,翹首相盼丈夫歸來,直到最后生病臥床不起。又一個月圓之夜,鄰居們做了一桌飯菜,喚醒彌留之際的老人,為她梳裝打扮一番,老人帶著甜蜜的期盼安詳地離開了人世。</p> <p class="ql-block">這是黎痕老街民眾夾道歡迎紅軍進駐的藝術場景,將木塔人民積極擁軍參戰,做好革命大后方的革命熱情進行生動再現。</p> <p class="ql-block">這是發生在木塔蘇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感人故事。葉得娣及其丈夫蘇心田,兒子蘇鴻發先后參加紅軍,他們用行動演繹擔當、用生命詮釋忠誠、傳達著木塔人民為支持革命、建立政權的大無畏精神。真是全家參軍,一門英烈!</p> <p class="ql-block">這是曹光前帶著三個弟妹同心干革命的故事:“兄妹聯手搗敵窩”。他帶領自己的三個弟妹和一批進步青年,用鮮血書寫了“一心跟黨走、永遠不回頭”的錚錚誓言。</p> <p class="ql-block">情感豐富的作家們滿懷深情的離開紀念館,按要求趕赴下一站蘇氏文化活動中心。臨出紀念館大門,部分美女作家眼含熱淚,手撩額上秀發還頻頻回首,也是深深地愛上了這塊來之不易的紅色土地……</p> <p class="ql-block">蘇軾文化園的建設,立足傳承弘揚歷史優秀文化、紅色文化,結合木塔鄉“紅旅小鎮”創建,涵蓋蘇軾詩詞、栲溪蘇氏家風家訓、栲溪流域紅色史紀念、農民文化娛樂陣地、留守兒童活動中心等內容于一體,打造木塔鄉西部群眾文化娛樂及旅游、宣傳、教育中心。</p><p class="ql-block">據蘇氏族譜記截,南宋年間,翰林院大學蘇東坡之曾孫安慶府通判蘇簟公之子,于光宗趙淳紹熙五年(1194年,20歲)隨父宦游,道經建德,因愛其風俗淳美,物產豐饒,乃告厥父,決意定居于此,遂ト居栲溪莫基杏園,至今826年。栲溪蘇氏,承祖德廣遠,繼蘇氏家教、家風,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續三十五世,現后人綿延于蘇村、茶溪、黎痕、中園、梓桐、建新和潘陽等地。歷代以來人オ輩出,為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凝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做出重要貢獻。</p><p class="ql-block">蘇軾文化園本著節約資源、充分利用、多方結合的原則,建筑面積約1600平方米。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木塔鄉西部一大文化娛樂、宣傳教育、旅游觀光基地。項目建設對鄉村振興戰略、“紅旅小鎮”創建、提升區域文化旅游品牌都有著十分重要意義。</p> <p class="ql-block">大田村位于206國道旁1.5公里處的群山環抱之巔,距木塔鄉政府2.2公里,東至縣城54公里,位于群山環抱之巔。境內入口的稠樹嶺公路坡陡彎急,盤旋而上。全村轄8個村民組,總人口805人,總面積12245畝,其中山林面積9000余畝、水田900畝、茶園面積1500畝、油茶3100畝,是以“林、茶(茶葉、油茶)”為主的山區村。</p><p class="ql-block">大田村生態環境優美,境內小溪是江西省景德鎮昌江河發源地之一,是池州市首個市級生態村。歷史文化底蘊濃厚,人才輩出。村莊始建于元代以前,古徽道貫穿其中。1933年—1934年,方志敏所部曾在老屋組(舊稱燕窩里)扎營休整過年。村中心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本村十七位烈士安葬于此。改革開放以來,全村考上大本科、碩(博)研究生達百余人,被當地群眾譽為“書香之村”。全村有當兵入伍人員48人,占全村人口的6%.全村建成水泥路面8公里,實現了“組組戶戶通”,各自然村及公路沿線安裝了路燈,村內安裝監控40余個,各類基礎設施完善。村里建設有“農民文化活動中心”、祝家莊美麗鄉村點和東至縣農耕文化博物館和紅色景點10余處等。 </p><p class="ql-block">近年來,大田村大力建設美麗鄉村,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集體經濟穩步發展,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54萬元。2020年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91萬元。主要景點和旅游項目有:紅軍整休舊址-燕窩里、大田革命烈士紀念碑、從軍亭、大田村祝家美麗鄉村、紅色廣場、茅棚里紅軍臨時會址、紅軍六區區委會遺址(赤頭尖)、紅軍路、紅軍泉、江南農具博物館、羅公泉、祝家莊民宿等地方傳統文化為代表的文化旅游。</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們就餐祝家莊民宿(山里人家)。由于紅色景點繁多,美麗鄉村景多,步行路程也有點多,女作家們手扶纖腰,長腿不支了;男同胞們口喊“山里人家在哪里?”,估計多是饑腸轆轆了。果然大家一落坐,熱氣騰騰的鄉間菜品讓人垂涎欲滴:清蒸山里南瓜、臘肉野竹筍、干缸豆燒肉、煸辣大白菜、糯米粉蒸肉、山里香菇豆腐、山珍八寶湯……方主席致詞說“我們作家一行要用手中的筆回饋這些佳肴。”</p> <p class="ql-block">滿滿當當的一天采風,大家累并快樂著,感謝縣委宣傳部美女主任和木塔鄉美女宣委細致而溫馨的安排,讓大家手中的相機或手機一直拍個不停,記錄著底蘊深厚的木塔歷史和欣欣向榮的鄉村振興。在返程的車上還一直交流不歇,一如紅色木塔薪火相傳,更像大田羅公泉汩汩流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上思县|
靖边县|
永春县|
油尖旺区|
同德县|
岢岚县|
安徽省|
博客|
望江县|
云和县|
阳山县|
堆龙德庆县|
安国市|
宜兴市|
永丰县|
郴州市|
中江县|
都江堰市|
兰西县|
永春县|
北票市|
长兴县|
寿宁县|
吉林市|
南木林县|
青冈县|
松原市|
通辽市|
常宁市|
武冈市|
收藏|
隆德县|
大城县|
江山市|
阳江市|
灵石县|
东方市|
牙克石市|
都安|
孟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