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30年前的那部老電影《海狼》,我不會知道果阿;<br> 如果不是當年《中國歷史》要考鄭和下西洋,我不會記住科欽。<br> 如果不是身臨其境,我不敢相信陽光、沙灘、椰林、海風、教堂、搖滾、電音......竟然也是這兩座城市聞名于世的驕傲。<br> 全球三大沙灘電音派對勝地之一的果阿安朱娜海灘,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先后評為“全球十大樂土”和“一生必游的五十地之一”的科欽古城,大街上到處葡式、英式、西班牙式的古老建筑和歐式教堂......<br> 當果阿、科欽以清新閑適、干凈整潔的面目出現在眼前,我發現,葡萄牙人上百年殖民統治留下的痕跡,早已磨平歲月的滄桑,更像是一道道跨越時空的彩虹,散發出絢麗多彩的萬種風情。 飛機在果阿達波里姆機場輕巧地降落滑行,無意間發現旁邊跑道盡頭建有一座供軍用飛機模擬航母起飛的弧形平臺,遠處有M形棚頂相連的巨型機庫,原來這是一座軍民兩用機場,讓人有種深入虎穴、化身007的興奮。<br><div> 一進候機樓,迎面而來的就是這幅整面墻大小的廣告。你沒有看錯,這是不折不扣的賭場攬客廣告!</div><div> 1961年才掙脫葡萄牙殖民統治的果阿,是印度唯一賭博合法化的地方。果阿正新建10個海上賭場,將一舉躋身世界賭城的行列。</div> 果阿深受西方文化影響,盛信基督教,非常“歐化”。圣誕狂歡、搖滾樂隊、嘉年華游行、沙灘電音派對,一應俱全。在相對傳統、保守的印度,酒吧林立,霓虹閃爍的果阿簡直就是“花花世界”。 <div> 果阿老城里的巴納吉小鎮是一片教堂區,坐落著大大小小、年代不一的各式教堂。對于把天主教和基督教混為一談的我來說,根本分不清名字,也記不得名字。</div><div> 如果不是手上的攻略,這座印度最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建筑----仁慈耶穌大教堂B asílica do Bom Jesus,我根本不知道它是印度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div> 別看仁慈耶穌大教堂外表其貌不揚,一進門,大氣精美的大廳雕塑氣派非凡,果真牛叉。 這座400年前建成的教堂至今仍然在用,有人做著禮拜,有人竊竊私語,游客可以隨意走動、拍照。 這片教堂區的不遠處就是著名的嬉皮士開露天電音派對的安朱娜海灘,而這兒卻是如此的靜謐。 夕陽蔓延過潔白的教堂。這一刻,你仿佛能在喧囂的塵世里分明感受到自己內心的平靜。 圣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塑像周圍是一個小小的墓園。 整個教堂區,草地花園環繞,環境優美整潔,就連小狗也十分友好,一點也不怯生。 圣弗朗西斯教堂,建于1661年。看門牌,現在似乎也是一家教會醫院。 果阿到科欽,我們選擇了火車。南印的火車站明顯沒有北印那么擁擠、嘈雜。 站臺就是候車室,沒有倒頭橫睡在地上的乘客,感覺干凈舒服多了。 <div> 隔壁車廂是等級最低的臥鋪車廂,空空蕩蕩的,這位衣衫襤褸的老人把身上的錢反復拿出細數了幾遍,始終舍不得叫買一份車上50盧比的早餐。<br></div><div> 看見我送給他的早餐,老人有片刻的驚訝遲疑,很快便狼吞虎咽起來。</div> 科欽所在的喀拉拉邦是印度唯一由共產黨執政之邦,科欽老城的街道兩旁散落著許多葡式風格的建筑。但從老建筑旁走過,總會有種滄桑感撲面而來,仿佛走進老城的記憶深處。 一直誤以為科欽堡是一個城堡,到達后才知道,其實是指科欽南部半島的一小片地區。這里有眾多歐式教堂和博物館,科欽的古跡、景點基本集中在此,是個適合隨便閑逛發呆的地方。 建于1503年法蘭西斯教堂St Francsi Church,是一座葡式風格的基督教教堂。別看它在海濱區不打眼,但它頭上的兩頂光環絕對讓人肅然起敬: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教堂,葡萄牙大航海家瓦斯克.達.伽馬1524年在科欽去世時就葬在這里,后來才移葬里斯本,這里還留有他的墓碑。 這座建于1902年的天主教教堂也是鎮上居民最愛去的教堂。 <div> 科欽堡北部入海口的海灘上圍著一圈巨大的漁網,這種忽必烈時代中國商人帶來的捕魚方式,直接將當地漁民撒網捕魚的版本升級到4.0。漁網系在四根長木上,四根長木頂端攏在一起,再被固定在一根更粗大的長木上。利用杠桿原理,需要五六個人才能操作一張漁網。</div><div> 如今,用這種漁網打魚已演變成一種民俗表演,更是被當地旅游部門當作“金牌景點”命名為“中國漁網”。</div> 科欽猶太人區曾經是殖民時期猶太人的聚集地,據說現在只剩下11個猶太人,早已變成了商業區。街道兩邊都是賣古董、工藝品、香水和旅游紀念品的小店。 在科欽老城,我們再一次見識了印度人民的不靠譜。想著老城不大、陽光燦爛,散步去默丹杰里宮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第一次問路,印度甲回答“WALK五分鐘”,十分鐘過去了,再問,印度乙答案“WALK十分鐘”,越走越沒底,三問,印度丙搖頭晃腦“打車50盧比”。無奈之下,小伙伴擠上一臺TUTU車,耗時十分鐘,終于勝利抵達目的地。 科欽老城散布著不少小型的博物館,猶太區這個警察博物館就是其中一個。 葡萄牙殖民時期,科欽土邦王建造了默丹杰里宮,荷蘭人在1663年翻新了這座宮殿,之后成了荷蘭總督的官邸,改稱為荷蘭王宮。 默丹杰里宮現在是一座反映科欽殖民歷史的博物館。也許是小伙伴們的人品爆發,也許是我們黑得像本地人,也許是售票大叔為了表達對中國人民的熱情,賣給我們五人是20盧比票價的印度人門票,歪果仁的門票票價可是100盧比哦。節省400盧比,合軟妹子40元,哈哈! 在科欽有兩項活動是游客們必須體驗的。其中一項叫“回水漫游”,由英文Backwater直譯而來。“回水”,本意是指縱橫科欽的河流寬窄不一,水位又與海岸線相當,因此每年季風季節到來時,海水便會倒灌入河內,河面水位經歷上漲又退潮,形成河水與海水只隔著沙丘便可彼此相望的景觀。 因為行程關系,我們預定了回水漫游半日游。坐著小船劃行在水天相映的河道,有世外桃源般的悠閑,水面像面鏡子倒映著天上的白云,輕舟拂過水面,令人有種回到江南水鄉的錯覺。 回水并不深,艄公用一根竹竿就可撐起一葉木舟,在河道里游走自如。艄公撐篙,幾下便劃入了濃蔭遮蔽的狹窄港汊之中。竹篙擊起的波紋似輕鷗掠過水面,霎那間又恢復原有的平靜。 隨船的艄公兼導游告訴我們,這些當地人在摸河蚌,蚌肉是當地人的一道美味。你猜對了嗎? 椰殼浸泡3到5個月,撕開成纖維,曬干,再編織成船繩,十分堅韌耐磨。 當地人為我們演示怎樣將曬干的椰殼纖維變成繩子,漲姿勢了。 小船劃行在水天相映的河道,岸上海風吹拂著椰林,這般世外桃源般的悠閑、恬靜、安逸,恍若隔世,妙不可言。 <div> 看一場Kathakali卡塔卡利表演是在科欽必經的另一項體驗。</div><div> 卡塔卡利是一種富含故事劇情的舞蹈。當地演出劇場不少,Kerala Kathakali Centre是名氣最大的一家。購票入座,我發現劇場竟然提供中文解說單,不得不嘆服天朝游客的強大。</div> 卡塔卡利在印度語里指有故事的表演,是印度古典舞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種。表演者通常是男性,十歲便開始學習,至少需要12年以上的專業學習才有登臺資格。與其他歌舞表演不同,它的演出從演員化妝時就開始了。 所有演員在演出前兩小時便坐在臺上面對觀眾化妝,彩妝顏料采自印度天然石頭,石頭經過調配能夠磨出不同的顏色,把一張素凈的臉變為畫滿彩妝的臉。 主角自己畫好初妝,接下來就是化妝師更為細致的勾畫。身邊的小學徒認真看著師傅的一筆一畫,就這樣開始了自己漫長的學藝生涯。 演出在難捱的等待中開始了,只有音樂和歌舞,沒有字幕,此時才感覺那張中文解說單有多么重要。 卡塔卡利表演由樂者、歌者和舞者構成,樂者在整場演出時擔任激蕩胸懷的鼓樂伴奏,歌者用吟頌唱出劇情,舞者則用豐富的肢體語言將故事演繹。 <div> 舞臺燈下最主要的是舞者,僅是眼睛、眉毛、臉頰以及24個手勢動作已讓觀眾眼花繚亂,應接不暇。</div><div> 就單單這個轉眼球的動作就左右、上下足足轉了三分鐘,看得俺這種沒文化的觀眾幾乎崩潰!</div> 全場演出三幕,場景的變化,就靠這塊彩布,一扯上再放下,就是新的一幕開始了。 <div> 整場演出講的什么故事呢?</div><div> 就是說,從前啊,有個飛橫跋扈的將軍,人間有百媚千紅,可他獨愛皇后那一種,趁無人之際,干出了刑法第236條嚴懲的惡行。</div> 皇后寧死不屈,喊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很好奇,皇上去哪了? 皇后向夫君哭訴不幸遭遇,夫妻倆定下妙計,決定再次引蛇出洞,確保證據確鑿。 計謀成功,將軍被抓獲在床,當場賜死。從此皇上和皇后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哈哈,好玩吧。<br> 下一站金奈。<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汇区|
海门市|
遵化市|
滨海县|
临城县|
荔波县|
华亭县|
含山县|
信丰县|
富裕县|
贵德县|
长宁县|
巫山县|
广西|
保康县|
鄄城县|
亚东县|
建始县|
共和县|
上杭县|
鄯善县|
新昌县|
吴旗县|
呼和浩特市|
河东区|
虞城县|
定襄县|
怀远县|
平昌县|
太白县|
石泉县|
鄯善县|
海晏县|
特克斯县|
阳朔县|
弥勒县|
合水县|
环江|
承德县|
新乐市|
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