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國慶假期最后一天,在家整理明石橋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大汶河發源于山東旋崮山北麓沂源縣境內,匯泰山山脈、蒙山支脈諸水,自東向西流淌,干流河道長239公里,大汶河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明石橋就坐落在中游的泰安大汶口鎮。</p> <p class="ql-block"> 處暑那天,天氣晴好,即興去一睹古石橋的落日余暉。</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時許,沿老泰汶路一直向南,過汶口鎮不遠,便是公元前3500~公元前2500年中國黃河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大汶口遺址”,1982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過“汶河一橋”左拐十幾分鐘車程,便來到汶河南岸的茶棚村,略帶“之”字形的明石橋就展現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百度百科道:明石橋修建于明朝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3年),故稱“明石橋”。這座明石橋北起岱岳區大汶口鎮南門,南至寧陽縣磁窯鎮茶棚村,全橋65孔,橋面由360多塊大型花崗巖組成,整座石橋由數百個巨大的鐵鋦子固定著,它是南北古驛道的必經之路。</p> <p class="ql-block"> 明石橋北岸有“山西會館”,它是商旅云集,娛樂議事的地方。南岸給過往的商客搭棚賣茶,提供休息之地。久而久之茶棚成片,規模成行,因此得名“茶棚村”。</p><p class="ql-block"> 走在橋上,溜光的車轍、腳印清晰可見,它訴說著歷史曾經的變遷與滄桑。就這樣,明石橋靜靜地守候在泰安的母親河上五百余年無怨無悔。見證了母親河的汶水湍急、潺潺,見證了商旅云集的繁榮昌盛,也見證了大汶河文明的興衰歷程。</p><p class="ql-block"> 有古詩道:</p><p class="ql-block"> 汶河倒流水泱泱,</p><p class="ql-block"> 兩岸杏柳吐芬芳;</p><p class="ql-block"> 古石橋上人如織,</p><p class="ql-block"> 古鎮城內商賈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明石橋是整個大汶河上唯一的一座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古石橋,也是至今保存完好且能正常使用的一座古石橋。</p><p class="ql-block"> 此地,雖現有京滬高鐵、京福高速等五橋左右相伴橫跨南北、飛架大汶河,但古石橋仍以它獨特的方式為百姓所用,繼續見證者時代的變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察布市|
临桂县|
兴安盟|
建瓯市|
伊宁县|
盐城市|
丰台区|
十堰市|
鄂州市|
青浦区|
改则县|
临澧县|
浑源县|
齐河县|
湟中县|
兰西县|
灵台县|
永顺县|
布尔津县|
三亚市|
彭阳县|
乃东县|
大宁县|
新邵县|
长武县|
北川|
青州市|
富源县|
循化|
化隆|
东山县|
米易县|
宣化县|
东丽区|
苍南县|
彭泽县|
麻城市|
莱阳市|
建瓯市|
池州市|
鱼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