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蘇州花山蓮花峰因它獨一無二的造型與氣概,被譽為吳中第一峰天池花山雖然海拔只有171米,但卻是蘇州最有腔調的山。原因一是古樹參天陰翳蔽日,二是怪石嶙峋,其山體由花崗巖構成,山坡陡峻,巖石裸露,經風化侵蝕,大小巖塊滾落坡面形成倒石地貌。</p> <p class="ql-block">九九重陽登高,早上五點半爬蓮花峰,天上飄著微微小雨,打著手機電筒,六點鐘已經到山頂,匆匆的來急急拍,留下一些遺憾。</p> <p class="ql-block">該峰亦稱蓮花駕云,旁有金蟾,在牛峰相近,呈蓮花盛開狀,峰頂巨石上寬下窄,有觸即榻之勢,讓人望而生畏。</p> <p class="ql-block">留下一張表示到此一游的照片,就下山了,下山路上順看看藏在山中的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獨得清幽之色,入得山門,便見“華山鳥道”的摩崖石刻,一路往上,“隔凡”“洞天”“除塵崖”“宿墜”“云屏”……歷代各色人等到此,總是樂于留下手跡。而為后世熟悉的康熙、乾隆,也多次游覽,多次題詩。</p> <p class="ql-block">凌風棧。明代趙宦光題寫。他夜訪花山,飲酒沉醉晚歸,清風明月令他停駐于此,即興題“凌風?!?,并留詩:“鳥道縈行上,深林更幾盤。支公此消夏,五月晚獨寒。”</p> <p class="ql-block">花山鳥道。反書刻石,別有寓意,傳為明代大隱士趙宧光所書?!吧健弊中蜗裆徎ǎ詈狭嘶ㄉ缴巾斏徎ǚ濉!盎ㄉ进B道”,詩云:自古花山有鳥道,可以橫絕蓮花巔。</p> <p class="ql-block">翠巖寺,原名花山寺,始建于晉代,為佛教禪宗臨濟正宗的道場。現在大殿遺址僅存石柱十數根,殿前古井一口。</p> <p class="ql-block">泉水保持完好,每天還有人在此取水回家。</p> <p class="ql-block">“怡泉”兩字據說是王羲之筆跡</p> <p class="ql-block">▲云</p><p class="ql-block"> 上面巨大的問號就是云字,原為趙宧光古篆“云屏”二字,可惜屏字己被鑿去改成了乾隆爺御制詩了。</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左邊的御碑為康熙二十八年欲游花山未往詩翰。右邊的御碑正面為康熙三十八年皇帝臨駕花山時所作的詩篇,背面刻有乾隆臨幸華山時所作的御制詩。</p> <p class="ql-block">亭中兩塊石碑,刻有清康熙御制詩二首和乾隆御制詩一首,石碑文革中遭到破壞,如今已經保護起來</p> <p class="ql-block">留些遺憾下次細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江西省|
沁阳市|
射阳县|
旬阳县|
华蓥市|
杂多县|
中卫市|
翼城县|
洪泽县|
松溪县|
长汀县|
乌拉特前旗|
开江县|
邵东县|
长寿区|
镇雄县|
巫山县|
石门县|
平度市|
无为县|
肇源县|
安龙县|
潮安县|
上林县|
闽清县|
汉沽区|
云龙县|
连州市|
徐州市|
斗六市|
县级市|
民权县|
鄂托克前旗|
观塘区|
通道|
马尔康县|
即墨市|
尼木县|
林西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