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引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什么叫題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怎樣寫題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為什么要強(qiáng)調(diào)題款字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題款寫什么字體?寫多大字合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鈐印的基本規(guī)則有哪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閑章有哪幾種?分別蓋什么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名章有哪幾種?其中有什么講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名章的白文印刻什么內(nèi)容?蓋什么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名章的朱文印刻什么內(nèi)容?蓋什么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一幅作品蓋多少印合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書法作品的題款及鈐印有什么講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有不少書法同道好友認(rèn)為,一幅書法作品的正文寫完以后,題款和鈐印是否合適至關(guān)重要,問我是怎么處理的?下面談?wù)勎覀€人近些年來的學(xué)習(xí)體會和創(chuàng)作實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本編講三個技法問題:一是題款內(nèi)容;二是題款字體;三是鈐印。</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題款內(nèi)容</p><p class="ql-block"> 字面解釋,題即題跋、題記,款即落款、款書,指書法作品中除正文以外的書寫內(nèi)容。題跋、題記一般是指別人或后人在作品上寫下的評點和感想(也有極少數(shù)書家為自己寫題記的);落款則是書者本人書寫的內(nèi)容。我們平常所說的作品題款實際上就是指落款的意思。這里重點介紹一下落款內(nèi)容。落款內(nèi)容,包括正文的出處、贈送的對象、創(chuàng)作緣由、創(chuàng)作時間、作者姓名字號等。落款有“雙款”“單款”兩種。雙款是將書贈對象與書寫者分別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為上款,后者為下款,對聯(lián)作品均采用這種款式。上款寫明作品內(nèi)容的名稱、出處、受贈人的姓名,下款記述創(chuàng)作年月、創(chuàng)作地點、作者姓名謙詞等,適合所有款式的作品,同時,所有款式的作品上款位置應(yīng)高于下款不少于一個字的距離,以示尊敬之意。單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內(nèi)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內(nèi)容。如果沒有書贈對象,就只落單款。單款有長款、短款、窮款之分。長款即在寫正文出處下面再寫時間、名號、地點,還可加上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的感想或緣由。它不僅能起到調(diào)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從中體現(xiàn)出作者的人品和修養(yǎng)。短款只落正文出處、時間、名號、地點等其中幾項或一至兩項。若作品空白較多或出于構(gòu)圖的需要,可以落長款;若作品內(nèi)容占畫面較滿,則需要落短款或窮款。如果余紙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號,謂之窮款。以上適合所有立式作品的書寫格式,而橫幅落雙款或長款,可分成多行書寫。</p> <p class="ql-block">二,題款字體</p><p class="ql-block"> 題款所用字體歷代書家均遵守傳統(tǒng)慣例“今不越古”、“動不越靜”的原則。即如以大小篆為正文者,題款宜用隸書、楷書或章草;以隸書、魏碑、章草為正文者,題款宜用行楷、行草;以楷書為正文者,題款宜用行楷、行書;以行書、行草、草書為正文者題款宜用行書。總之,概括起來說,宜做到文古款今、文正款活。值得說明的是,根據(jù)近現(xiàn)代多數(shù)書家的實踐一致認(rèn)為,行書可適合所有字體的題款之用;而草書因辨識難度較大不建議用于題款。而對于初學(xué)者或不熟悉多種字體的人來說只適宜用正文同體字題款。</p><p class="ql-block"> 至于落款字形的大小,古往今來沒有統(tǒng)一說法。原則上小于正文字。究竟小多少,得視款文長短、空位大小靈活調(diào)節(jié),即短款、窮款、位空則字形大些;而長款、雙行款、多行款又空位緊促則字形相應(yīng)縮小。</p> <p class="ql-block">三,關(guān)于印章</p><p class="ql-block">怎樣理解和使用書法作品中的“印章”?</p><p class="ql-block"> 書法作品中的印章名稱分為名章和閑章兩類。名章內(nèi)容包括:姓氏、姓名、別名、雅號、齋號;閑章(包括引首印、腰印、壓角印、補(bǔ)白印等)內(nèi)容從古至今沒有統(tǒng)一定式,均由個人喜好自由選擇,多數(shù)選用的是古今格言、警句、成語、生肖及動物圖形,也有少數(shù)人以自己的雅號、齋號、別名刻做閑章的。名章多用正方印(亦有略長方或扁方形的);閑章多為不規(guī)則的隨形印(亦有備方形的閑章)。所有印章的印文均宜以金石篆體字刻制(大小篆)。</p> <p class="ql-block"> 了解了印章的名稱及內(nèi)容后,下一步就需要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因為印章用得好,不僅能使作品增色添彩,而且有時候還能彌補(bǔ)作品的缺陷。</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來有不少書家喜歡濫用印章,拿著印章隨意亂蓋,甚至遍地開花。這里面有認(rèn)識上的錯誤。有些朋友在展廳或在印刷品畫冊上看到不少古人作品印章繁多,因而認(rèn)為既然古人蓋章不受控制,為何我們不可以模仿借鑒呢?恕不知,你看到的印章其中的絕大多數(shù)不是作者蓋的,而是識讀者或收藏者加蓋的。據(jù)筆者了解,自從明代開始,先賢們才啟用和重視印章在書畫作品中的重要意義,做到謹(jǐn)慎使用、惜紅如金。</p> <p class="ql-block"> 1、印章的數(shù)量,一幅書法作品究竟蓋多少印為宜呢?古往今來雖然沒有統(tǒng)一規(guī)定,而確有約定俗成的原則即宜少不宜多,宜單不宜雙,少則可單一,多則不過五。意思就是在一幅作品中可以蓋一印、蓋三印,而最多不超過五印。由書者視作品的款式、編幅大小、章法布局綜合權(quán)衡。</p><p class="ql-block"> 2、印章的大小,書法作品的印章大小,尤其是名章的大小要與題款字的大小相協(xié)調(diào),一般是略小于或等同于題款字的大小,不宜明顯大于或過小于題款字。閑章的大小亦與名章相協(xié)調(diào),反差不宜過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閑章之引首印的蓋法,引首印是閑章的一種,多蓋在作品的右側(cè)上方(即首行第一至第三個字之間),對聯(lián)則蓋在上聯(lián)題款字的上方。</p> <p class="ql-block"> 有朋友提到,引首印不能蓋在受書人或撰文作者姓名的上方,認(rèn)為這是對其不尊重的表現(xiàn)。我認(rèn)為這種說法不對,或者說不夠準(zhǔn)確。鄙人認(rèn)為,只有在上聯(lián)題款中頂頭出現(xiàn)受書人或撰文人姓名時,不宜使用刻有書者姓名、雅號、齋號及別名的引首印。因為你的名號壓在客方名字的上方可能會給人一種失禮的感覺,才會引起書家的避諱。但是其它內(nèi)容的引首印完全可以隨意蓋。理由是印章的內(nèi)容與受書人或撰文人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更不存在是否尊重問題。</p> <p class="ql-block"> 4、閑章之壓角印的蓋法,壓角印應(yīng)蓋在作品的右側(cè)下方,也可蓋在左側(cè)下方空白處,其意義主要是起重心平衡作用;</p><p class="ql-block"> 5、閑章之腰印的蓋法,顧名思義,應(yīng)蓋在作品的右側(cè)中部,適宜長條幅作品,短幅尤其是斗方慎用。</p><p class="ql-block"> 6、閑章之補(bǔ)白印的蓋法,補(bǔ)白印一般都蓋在作品正文當(dāng)中的空白或較為疏朗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7、名章的蓋法,名章也叫署名印,是書法作品中所有印章的重點,是最基礎(chǔ)的,換言之,閑章或可馬虎一點、隨意一點,而名章一點也不能馬虎。</p><p class="ql-block"> 名章最早的時候少之甚少,就一兩枚,一為姓名印,一為字號印,現(xiàn)在的書家備制的名章大多在三枚以上,有的甚至備制大小不同多達(dá)十枚以上。但是,不管你備有多少,一幅作品中名章只適宜蓋一至兩枚,最多不得超過三枚。</p><p class="ql-block"> 名章包括姓氏、姓名、字號、雅號、齋號等,其順序排列是先蓋姓氏印,其次蓋姓名印,再次蓋字號印或雅、齋號印。那么,朱白兩印先蓋白還是先蓋朱呢?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筆者聽信傳言說要“?陽扶陰”,于是往往將白文蓋前朱文蓋后,后經(jīng)考證前賢名作,才得以否認(rèn)了這種說法,結(jié)論是無論朱白,姓、名印必在前,字號、雅號等印該在后。</p><p class="ql-block"> 然而,筆者仔細(xì)留意到先賢書畫名家的用印,他們都是清一色的用白文姓名印,朱文印則是用來刻別名、齋號或其他內(nèi)容。考其根源,是起源于吾丘衍的《三十五舉》之定法。吾丘衍認(rèn)為“古有法式”,“姓名印不可隨俗用雜篆及朱文”。這里的所謂法式實際上就是秦漢印的法式。這種秦漢法式在今天應(yīng)該是不太重要了,因為篆刻界早就打破了這種規(guī)矩。</p><p class="ql-block"> 再說名章蓋的位置,首印應(yīng)蓋在款文最后一個字的下面空一兩字的位置,第二枚蓋在距首印不少于一個印距的垂直位置(如款文尾字下方空白有余兩印間距可以適當(dāng)拉長)。</p><p class="ql-block"> 名章除了蓋在款文尾字的下方外,還可以蓋在緊靠款文下部左側(cè)的位置,亦可在同位騎字蓋印。(見以下諸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從圖例中可以看出,凡在款文尾字下方不夠印章位置的情形下,印章就必須安排在款文左側(cè)。值得提醒的是,名章蓋在款文尾字垂直下方之前應(yīng)考慮印足要略高于正文底邊,不得與正文底邊齊平更不可以超出底邊線(單排橫幅作品除外)。</p> <p class="ql-block"> 總之,印章使用的機(jī)動靈活性比較大,是規(guī)范性與靈活性相結(jié)合的技術(shù)活。一幅書法作品,正文創(chuàng)作完成以后,題款和鈐印就是關(guān)鍵一環(huán)了,處理得好相映生輝、栩栩如生,若處理不好,盡管正文寫得再好,也是前功盡棄、全盤皆輸。</p><p class="ql-block"> (原創(chuàng):王辰祖/2022年10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以下六圖:為近現(xiàn)代著名書法家朱大勛、八大山人、李鴻章、豐子愷、林散之、啟功先生作品鈐印</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隆县|
德钦县|
墨江|
筠连县|
丹东市|
南溪县|
台北县|
章丘市|
三穗县|
陇西县|
盖州市|
洮南市|
崇义县|
县级市|
新宾|
娱乐|
文水县|
舟山市|
德兴市|
巩义市|
松滋市|
辉县市|
宝丰县|
肇庆市|
扎鲁特旗|
东至县|
全椒县|
辽宁省|
苏尼特右旗|
温宿县|
商南县|
贵阳市|
宣恩县|
南平市|
垣曲县|
时尚|
堆龙德庆县|
大连市|
新和县|
庆元县|
昌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