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岳父和我的第二故鄉 風景秀麗的</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掠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心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攝影:心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岳父和我的第二故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風景秀麗的蓮花山國家森林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b></p><p class="ql-block"> 蓮花山——我的第二故鄉。當年我一畢業就分配在這里——新泰市蓮花山林場。在這里我雖然工作了短短的四年,但卻在的生命中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p><p class="ql-block"> 1980年7月10日,我懷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和青春理想,服從組織畢業分配來到了這里,從此開始了自己人生的旅途。在這里我爬遍了蓮花山大大小小的山巔峽谷,穿梭在密林深處,花果園間,實踐著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這里有我朝夕相處的同事,親密無間的朋友,也有我辛勤呵護的山川樹木和細心經營的花果林園。時光雖然過去了二十多年,過去的林場已經變成了現在的森林公園,當年的林場職工已經變成了現在的林業公安和公園職員。但當年植根的親情、友情和美好記憶卻如昨猶新。</p><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清明、十月一是我為岳父掃墓敬香的時節,也是我故地重游的美好時光。但近兩年我因工作而沒能盡孝,仰觀蓮花山的人文景觀。當今年再次來到蓮花山時,心情顯得格外親切。景觀建設自然又有了新貌不說,單就見一下過去的故交心情也分外熱火。</p><p class="ql-block"> 岳父是林場的老書記,南下干部。他生前曾為蓮花山林場的開拓建設事業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在縱橫幾十公里的蓮花山周邊百姓中留下了美好的懷念,他的誠實、厚道、耿直、善良、熱情的秉性一直為人們稱道。他的身上不僅體現了老一代創業者不畏艱險、無私奉獻、一心為公的創業精神,同時也真正體現出一個老共產黨人廉潔奉公、兩袖清風,對黨和他所從事的事業忠心耿耿的崇高形象。在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無盡的思念。</p><p class="ql-block"> 1986年,為了響應組織的號召,他及時辦理了離職退休手續,離開了自己心愛的崗位。離休后的他也不忘林場的發展。但由于林場是事業單位,常因財政撥款不及時而發不到退休金,臨去世那年林場補開三年的退休金,一下領到了三千多塊錢的退休工資,他背著家人一下就拿出1000塊錢交了黨費。當時,他已經重病在身,正準備籌錢住院。過后不久便離開了人間。想想現在社會上存在的貪腐現象,我從內心深處敬重這位老共產黨員。臨死的時候他只有一個遺愿,就是把他的骨灰埋葬在蓮花山山間。去世后我們和林業局的領導要求就遂了他的這份心愿。所以也就有了我每年光顧的條件。 三年前蓮花山公園要建大佛塔,正好占到了岳父的墳墓。家人二話沒說,便進行了改遷。</p><p class="ql-block"> 如今蓮花山林場雖然已經改造成公園,但岳父為蓮花山的貢獻是永遠值得我們這些晚輩所崇敬和懷念。</p> <p class="ql-block">唯一留存的合影留念,是岳父1964年參加山東省農業先進集體代表會時《新泰縣全體代表合影》。1964年2月28日</p> 蓮花山因九峰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古稱新甫山,歷史悠久,古跡眾多,在中國二千多年前的文化典籍《詩經》中就有“徂徠之松,新甫之柏”的詩句。蓮花山東西錦延15公里,南北兼跨新泰、萊蕪兩市,大小山脈十余條,主峰海拔994米。<br> 蓮花山風景秀麗而獨特,古木叢生,花草叢生,森林覆蓋率為75.3%。主要林種為風景林和防護林,主要樹種有赤松、油松、側柏、麻櫟、刺槐等。現有古樹名木120余株,主要旅游景點60多處。蓮花山以其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歷代的文人墨客,并逐步發展成為佛家圣地,現有較完整的歷代碑刻150多面,歷代石刻200多處,現存古建筑遺址有云谷寺、行宮、太平庵、高泉寺、王禪寺、八封殿、甘露堂等。其中:云谷寺是規模最大的古建群體,座落在海拔680米的北天門之陽,占地10公頃,主體建筑大殿、三佛殿氣勢雄偉,十分壯觀,左有玉皇殿,右有文昌閣,還有財神殿、八仙廟、靈官殿等。蓮花山省級森林公園分為六大旅游景區:行宮景區、太平庵景區、云谷寺景區、北天門景區、響鈴碑景區、魔子坊景區。有三條主要游覽線路:中路主要景點有:漢武行宮、補天石、看天石、云門、古柏一株、十八盤、南天門、快活二里、云谷飛瀑、圣水瓶、兩山排闥、五大夫松、云谷寺、紅云洞、白云洞、興云洞、對松山、北天門、東高峰、西高峰;西路主要景點有:初入佳境、老漢推車、風動石、通天河、太公石、姊妹松、奇觀、太平庵、青龍潭、五云澗、一線天、水簾洞、子母泉;東路是盤山公路,直達主峰西高峰,時而盤旋于懸崖峭壁之上,時而穿行于茂密的森林之中,自然景色變幻無窮,讓人心曠神怡。新甫擁翠、仙臺夕照、魯柏含潤、漢宮故跡、五松抱槐、白云降露、古寺晚鐘、盤道連霄,古新甫八大景區為人所稱道,又有旭日東升、望岱勝跡、新甫寶光、汶水拖籃等奇觀稱名于世。蓮花山自古是佛家圣地和旅游勝區,有傳統的六月六廟會,自農歷六月初一至初六會期六天,聲勢浩大,自一九九二年以來,又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這里應該是當年林場梅花鹿飼養場 當年林場辦公室所在地,現在的公園門口。 下邊這些照片是在山下邊照的,上邊的風景更美麗。因為這次沒來得及爬山,上邊的許多的奇異景觀沒有照。 老栗子樹(立子樹) 這是當年的蘋果園 通天河 岳父的墳墓就安葬在這片叢林中<br> <p class="ql-block">林場的老婆腳汪水庫</p> 風動石 南望魏家峪水庫始建于1958年,庫內大魚有百斤以上,1981年村民魏家峪村民送進廠職工大魚一條,150多斤,職工家屬和干部職工分割而食,這是我有生以來見到的第一條大魚,光魚頭就有50多斤,魚骨透明鮮嫩。我們四五個單漢都沒吃完。 重建漢代行宮__過去許多林場老職工就住在這寺院里 觀音寺 <p class="ql-block">園通寶殿</p> 九蓮殿 抱來天上麒麟子,送于人間積善家 新建的佛塔。佛光普照’。 <p class="ql-block">當年我家門前的核桃樹。樹北面就是清一色的一排職工宿舍,門前近2米的東西走道。樹東偏后就是我家的廚房,座東面西。還有一顆小國光蘋果伸一主枝在廚房內,每年收獲有百余斤。從無摘吃,</p> 當初核桃樹根莖有20公分粗, 1984年前我房子前的那顆核桃樹還茂盛的活著。這棵樹就在我家門前,現在物是人非,房子早已拆掉,而那棵核桃樹還頑強的活著,保留著當年的記憶。樹椏上用水泥澆灌的地方,是因我當年無意將一袋黃油放在上面侵蝕樹皮而形成的。罪過啊!罪過!這是我的錯。 這是林場家屬區前的辦公區,如今成了停車場。 停車場后邊是馬大固子山頭有四五百米高。 如今的進山牌坊, <p class="ql-block">這是國有新泰市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辦公室。</p> <p class="ql-block">山東大地--濟南蓮花山</p><p class="ql-block">照片中的北京胡同 2016-11-10 08:48</p><p class="ql-block"> 蓮花山位于山東省中部的新泰市境內,西距泰山50公里,南距曲阜80公里,距濟南機場1.5小時車程。新泰境內有三處高速公路出口,從新泰市區、高速路口至蓮花山均有旅游標識引導,并有旅游專用通道直達蓮花山。 </p><p class="ql-block"> 蓮花山古稱新甫山,后因九峰環抱,狀似蓮花而得名,東西綿延15公里,總面積100平方公里,主峰天臺峰海拔999米。它是集生態休閑度假、佛教文化旅游、科研科普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森林公園、世界地質公園,自然景觀獨具特色,文化底蘊深厚,古跡遺址眾多。天下第一天然觀音――天成觀音、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科馬提巖、中國北方最大的觀音道場,都為蓮花山這塊深藏在魯中腹地的凈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蓮花山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3000多年前,西周初期甫國(即呂國,封在河南新蔡)人東遷新泰,開發山林,新甫山即因甫人而得名。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有“新甫之柏”詩句,反映了魯國征伐蓮花山一帶的史實。秦始皇封禪泰山,東巡途中曾在此暫住;漢武帝巡幸蓮花山,求仙訪道,建離宮、筑侯城,留下了眾多遺跡和傳說,側面反映了當時蓮花山一帶方士仙道的流行。唐代以來,蓮花山佛教興起,逐漸成為一方香火圣地與游覽勝地。</p><p class="ql-block">圖片</p><p class="ql-block">圖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訓福同志生平</p><p class="ql-block">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離休老干部,原新泰縣蓮花山林場黨支部書記劉訓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01年7月19日8時50分在新泰市第一人民醫院不幸逝世,享年71歲。</p><p class="ql-block">劉訓福同志系萊蕪市孝義鄉鄒家埠村人,1930年7月出生,1948年6月參加工作,1949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6月在萊蕪縣義豐泰安地委黨校學習,同年在萊蕪八區工作,任工作員,1948年11月在歷城縣支前指揮部工作,任工作員,1949年10月在歷城縣三區稅務所工作,任副所長,1950年3月在新泰縣石萊公社稅務所工作,任所長,1953年10月在新泰縣八區工作,任副區長,1961年10月在新泰縣土門林場工作,任副場長,1966年5月在新泰縣太平山林場工作,任副場長,1970年3月在新泰縣蓮花山林場工作,任革委會主任,1973年8月在新泰縣翟鎮公社農林站工作,任站長,1975年10月在新泰縣蓮花山林場工作,任黨支部書記,1983年離職休養。享受縣處級政治生活待遇。</p><p class="ql-block">劉訓福同志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具有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他忠于黨,忠于人民,終于共產主義事業。他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于職守。在幾十年的工作中,他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團結帶領林場干部職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發展林業;他以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積極努力,勤奮工作,為林場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劉訓福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對黨忠貞不渝,對共產主義事業充滿信心;他為人忠厚耿直,作風正派,平易近人,堅持原則,不徇私情;他廉潔奉公,謙虛謹慎,顧全大局,團結同志,在干部職工中享有很高的威信。</p><p class="ql-block">劉訓福同志與我們永別了,他的逝世,是我們黨失去了一位好干部,好黨員,好同志,我們將永遠懷念他。</p><p class="ql-block">劉訓福同志安息吧!</p><p class="ql-block">二00一年七月二十一日。</p><p class="ql-block">(新泰市林業局)</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北|
景泰县|
浏阳市|
德庆县|
筠连县|
台北市|
邵阳县|
定安县|
高尔夫|
秦皇岛市|
慈溪市|
霸州市|
沙田区|
乐东|
石阡县|
门头沟区|
承德县|
承德市|
小金县|
德钦县|
永安市|
通山县|
宿州市|
新化县|
玛纳斯县|
石柱|
贵州省|
潮安县|
高陵县|
晋江市|
榕江县|
广南县|
甘南县|
徐闻县|
海晏县|
教育|
喀喇沁旗|
舞钢市|
吉林省|
万州区|
德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