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 22px;"> 參試人員回憶和紀念我國巨浪一號潛地固體彈道導彈潛艇水下首次發射成功40周年!</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10 月12 日</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大花籃。</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我國巨浪一號潛地固體彈道導彈1982年10 月12 日首次 潛艇水下圓滿發射成功!</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向參試人員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禮!</b></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十月的陽光充滿了喜慶的味道,秋日的田野蕩漾著豐收的微笑,繁華的大街涌動著溫暖的熱鬧,到處都洋溢著一派和諧團結美滿幸福的景象。現在讓我們共同追憶分享40年(1982 年10 月12 日我國首次成功進行了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固體彈道導彈飛行試驗。)前的今天15時零分23 秒隨著一聲巨響,由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代潛地固體彈道導彈似一條海上蛟龍破水而出,以它那扶搖直上的雄姿,刺破天空,從碧海到藍天,按預定的飛行軌道,正確的落入預定海域。大洋驚雷震海天,試驗成功了。使參試人員洋溢著無比的榮耀和自豪,這是他們人生中難忘的經歷和殊榮。</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巨浪一1號”潛射戰略導彈,是中國第一型固體戰略彈道導彈,第一型潛射導彈,裝備于中國核潛艇。</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新生的中國面臨著掌握核壟斷地位的超級大國不斷施加的核威懾,危機重重。毛主席為此發出了“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號召。以潛艇為發射平臺,從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是世界上“三位一體”(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戰略轟炸機、潛射彈道導彈)戰略核武器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核潛艇上需要攜帶裝有核彈頭的戰略導彈,才能構成一個國家的二次核打擊能力。</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5 年8 月,根據中央專委(60 年代初,中央決定成立專門委員會,直接領導研制原子彈的工作,中央專委主任為周恩來總理)的決定,開始了第一枚單級近程固體導彈的研制,中國潛射彈道導彈的發展從此拉開了序幕。</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67 年3 月,國防科委確定研制固體地地戰略導彈“巨浪一1”(原名“巨龍 - 71”)。固體導彈總體設計部(一院四部)組織進行了固體地地導彈的總體方案論證。隨即展開了對潛對地彈道導彈“巨浪一1 ”的研制工作。</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5 年,提出了“巨浪一1". 上岸和“一彈兩用”的既是核潛艇導彈,在陸地又可作陸基機動導彈設想。該方案得到了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和二炮的支持。</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77 年9 月中共中央,決定把潛地導彈研制,列為國家三項重點工程之一(另外兩項是洲際導彈“580 任務”、和通信衛星的研制“331 任務”,即“三抓”任務)。參與“巨浪一1”研制的單位共有109 個,10 個工業部門。 參加這次試驗的有國防科工委、海軍有關單位,航天工業部、船舶工業總公司、核工業部、電子工業部、中國科學院有關廠、所,以及郵電部、總參通信部、氣象局的有關臺、站。直接參加一線工作的科技人員、工人、干部和部隊指戰員約3 萬人,各類艦船92 艘,飛機20 架,在海上52 天。可以說是舉國之力,只有所有單位都協同攻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才能完成這項偉大的創舉。</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2年3 月潛地導彈武器系統在完成了陸上飛行試驗后,進入到常規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彈道導彈試驗階段,對導彈武器系統進行最接近實況的嚴峻考核。為了穩妥起見,先在常規潛艇上試驗,然后再過渡到核潛艇上,它們的發射條件相似。是一種逼近的模擬。隨后全面展開了水下發射潛地彈道導彈試驗前的各項準備工作,成立了首、未區指揮部和臨時黨委。10月7 日至16 日,國防科工委和海軍共同組織實施了常規潛艇水下發射“巨浪一1 號潛地彈道導彈海上飛行試驗,代號為“9182”任務。</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2 年10 月1 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授權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82 年10 月7 日至26 日,向北緯28 度13 分,東經123 度53 分為中心的半徑35 海浬的圓形海域范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這次進行的試驗任務是從潛艇水下發射的海上試驗。擔任發射任務的是北海艦隊潛艇第12 支隊31 型 ,常規柴電動力潛艇“長城200”艇。基本發射點為北緯38 度35 分18 秒,東經121 度11 分0 秒;預備發射點為北緯38 度36 分46 秒,東經121 度10 分38 秒。瞄準點為北緯28 度02 分06 秒,東經123 度55 分24 秒,10 月7 日,長城200 號潛艇在水下發射了第一枚“巨浪一1 潛地彈道導彈遙測彈。導弾出水1 級發動機點火正常。發射正常,由于級間分離插頭脫落、1 級變換放大器電源中斷,伺服機構不工作,致使導彈失控,慣性安全系統發出自毀指令導彈自毀。長城200 潛艇安全無損。 10月12 日進行第二發遙測彈發射。長城200 潛艇按預定時間駛抵指定點。15 點零分23 秒,艇長石宗禮下達“發射”口令,導彈部門副部門長陸耀忠按下發射按鈕,導彈按預定軌道飛向預定海區。共飛行589 秒、1196 公里,彈頭落在距瞄準中心偏左5.74 公里,偏近10.83 公里處,水下發射的第二枚導彈試驗獲得圓滿成功。震驚了世界,宣告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掌握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技術的國家。極大地展示了國威、軍威。中國海軍已不再是一支只能在近海巡邏的海岸警備隊。中國的軍事實力有了明顯的加強。為今后092 型核潛艇后續投入“9188”任務一核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彈道導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2 年10 月12 日巨浪一1 潛地彈道導彈的水下發射圓滿成功,開 啟了中國固體彈道導彈事業發展的歷史新篇章。其影響力和震撼力遠大于后來在核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彈道導彈。 </span></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一九八二年停靠在駐地碼頭上的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測量船。</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航行在大洋上的我國自行設計研制的第一代遠望號遠洋航天測量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9182任務中,遠望一號船航行2247.4海里,任務零日為1982年10月7日至12日,測量點在東徑123.4度、北緯28.4度,出航時間段是從1982年9月1日至10月28日止,出海天數58天。圓滿完成了任務,國防科委授予遠望一號船集體三等功的榮譽稱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陳燕祥供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9182任務未區擔任測量巨浪一號彈道導彈飛行和落點任務的遠望一號船、遠望二號船。</span></p> <h1> 這是 按未區指揮部的命令在指定海域待命的遠望號測量船、和擔任護航、警戒、防救、海洋水文地質調查、后勤保障的各種艦船及負責打撈數據艙的超黃蜂?載直升機。</h1> <h1> 遠望一號、遠望二號。</h1> <h1> 106 西安艦、107 銀川艦、108 西寧艦。均為導彈驅逐艦。</h1> <h1> 131 南京艦、132 合肥艦、162 南寧艦。均為導彈驅逐艦。</h1> <h1> 510 紹興?、511 南通艦、512 無錫?、515 廈門?、517 南平艦、532 中東艦。均為導彈護衛艦。</h1> <h1> 5103 導彈快艇、250 、343 常規柴電動力潛艇、637、638、685 獵潛艇。</h1> <h1> 3302、4322、4327、5309 ,為62 型高速護衛艇、821、850 掃雷艦。,</h1> <h1> J302救撈船 、T830 拖船、德躍號拖船、J506救撈船、X950 補給?、X615補給艦。</h1> <h1> 超黃蜂艦載直升機、向陽紅5 號、向陽紅10 號海洋調查船。</h1> <h1> 9182任務未區參試艦船編隊到達待命海域后,設在遠望一號船上的9182 任務未區指揮部的指揮員田震環(國防科工委 二十三基地司令員)召集指揮部人員和有關艦船領導,討論未區測量布陳方案。</h1><p><br></p> <h1> 遠望一號船領導正在研究未區指揮部下達的有關9182 任務的指示。右1 :船政委陸士安、右2:船長藏發惠、右3:副船長嚴駿華、右4:副船長周士民。</h1> <h1> 上圖:遠望一號船航海部門長許培金(后升任遠望一號船船長和基地副司令員)正在測定船位。</h1><h1> 下圖:信號員鄭祥普正在用信號燈收發信號。</h1> <h1> 氣象部門人員正在測量、分析未區海域的氣象情況。</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遠望號船上的450-3 遙測系統的天線。</span></p> <h1> 上圖:遠望號船上的雙頻測量天線。</h1><h1> 下圖:180 雷達測量天線。</h1> <h1><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遠望號船在待命海域對設備進行維修和保養。</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對設備進行聯試和測試。</h1> <h1> 對設備進行聯試和測試。</h1> <h1> 對設備進行測試和維修。</h1>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遠望一號船醫務室主任陸水根上圖(中)、下圖(左一)組織醫務人員對參試人員進行身體健康檢查。</span></p> <h1> 在這期間參加9182 任務的首區、未區的發射潛艇、遠望號測量船、各艦船,對發射程序、測控、通信系統和警戒、防救、打撈等部署加緊準備和訓練。</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1982年10月1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準,授權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布公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于1982年10月7日至26日,向北緯28度13分、東經123度53分為中心,半徑55海里的圓形海域范圍內的公海上發射運載火箭。</span></p> <h1> 巨浪一號戰略導彈,是中國第一型固體戰略導彈,第一型潛射導彈,它是在東風一21 地地中程彈導導彈基礎上發展而成功的潛射型戰略導彈,裝備于中國核潛艇。</h1><h3> 巨浪一號長度10.7 米、直徑1.34 米,射程1700 千米。</h3><h1> 1982 年10 月的“9182”任務準備了三枚巨浪一1型的試驗彈。</h1> <h1> 參試人員在巨浪一1潛地彈道導彈發射前進行最后的技術檢測。鄒毅攝</h1> <h1> 長城200 號潛艇是中國海軍的一艘柴電動力彈道導彈試驗首艇,是中國海軍6631 型,(也稱031 型)潛艇的首艇,也是唯一的一艘。</h1><h1> “長城一200”號試驗艇,水上排水量2300 噸,極限潛深300 米,可以根據試驗任務需求搭載2 枚潛射彈道導彈。該艇在后來的順利完成“巨浪一2 號”潛射彈道導彈試驗之后。由于該艇老化嚴重,不適應未來發展需求最終在2010 年選擇退役。 長城200 號是中國在蘇聯629 型潛艇(北約稱G 級也叫高爾夫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的基礎上,由中國遼寧大連造船廠多次改裝而成的。</h1><h1> 蘇聯629 型潛艇(北約稱G級也稱高爾夫級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是一型常規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也是世界唯一一型服役的常規動力潛艇。1959 年1 月9 日蘇聯海軍自己還沒有接收一艘629 型潛艇的情況下,就將629 型的所有設計技術和工藝技術文件轉讓給中國,并派遣了專家,中國引進代號稱為6631 型。1960 年至1966 年中國開始在大連造船廠建造。1959 年中國從蘇聯獲得技術數據后,沒有購買潛射彈道導彈,因此6631 型配備了模擬系統,主要用于培訓。蘇聯和中國的關系惡化后,蘇聯專家大多于1960 年8 月撤出,但項目的文件和設備留在中國。大連造船廠于1966 年8 月交付海軍入役,早期舷號1101 ,它后來在1976年改裝后舷號為200 ,并被命名為長城一200 ,服役46年,現已退役。</h1><h1> 長城-200 號潛艇為我國潛射彈道導彈的研制和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該艇官兵用忠誠和汗水創造了潛艇服役時間最長,潛射彈道導彈最多等多項記錄,先后60 多次受到上級表彰,3 次榮獲集體二等功,被全軍、海軍表彰為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先進基層單位,該艇退役前,又被中央軍委授予“水下發射試驗先鋒艇”榮譽稱號。</h1> <h1> 1982 年10 月7 日 執行9182 任務的未區艦船編隊從待命海域駛向預定彈頭數據艙的落點海域。</h1><p class="ql-block"><br></p> <h1> 長城200 潛艇在離碼頭去預定海域發射前,艇領導向全艇參試人員作戰前動員。鄒毅攝</h1><p><br></p> <h1> 1982 年10 月7 日 長城200 號潛艇艇員上艇進入各戰位。</h1><h3><br></h3><h3><br></h3> <h1><br></h1> <h1> 在“9182”任務首區,擔負發射任務的長城200 潛艇在艦艇編隊護航下,正在駛向預定發射海區就位點。</h1> <h1> 到達發射海區后,潛艇在就位點下潛。</h1> <h1> 倒計時開始。</h1> <h1> 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15 點14 分01 秒首發巨浪一1 號潛地彈道導彈,點火升空,破水而出,導彈發射正常,但點火后不久,導彈失控翻轉,在空中自毀。</h1><h3><br></h3> <h1> 導彈在空中自毀。</h1> <h1> 首次試驗失敗了。</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視頻:巨浪一號10 月7 日第一次試驗失敗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該視頻來自網絡。</b></p> <h1> 12 日第二發在萬眾期盼中出征,長城200號潛艇在水下進入倒計時,15 點零分23 秒,艇長石宗禮下達“發射”口令,導彈副部門長陸耀忠按下發射按鈕,導彈順利發射離開發射管。</h1><h3><br></h3> <h1> 瞬間,第二枚潛地彈道導彈,像一條巨大的鯨魚鉆出海面,一聲脆響,驟然沖出一團火焰,裹著水霧呼嘯著射向天空。導彈按預定軌道飛向預定海區。</h1> <h1> 導彈飛行正常。</h1> <h1> 導彈飛行正常。</h1> <h1> 導彈飛行正常。</h1> <h1> 導彈飛行正常。</h1> <h1> 潛艇成功發射 巨浪一1潛地固體彈道導彈后,首區負責打撈導彈尾罩的艦船立即到指定點打撈。鄒毅攝。</h1><p><br></p> <h1> 導彈發射不久,等候在未區預定海域的遠望一號、遠望二號測量船,即向末區指揮所報告:“未區發現目標!”“彈頭命中預定海域!”數據艙落水后,在預定空域盤旋執行打撈任務的超黃蜂艦載打撈直升機,立即發現了目標,并迅速對準數據艙懸停在海面約30 米的上空,潛水員乘軟梯而下,很快完成了打撈數據艙的任務。</h1><h1> 巨浪一1 潛地固體彈道導彈共飛行589 秒、1196 公里,彈頭落在距瞄準中心偏左5.74 公里,偏近10.83 公里處,第二發試射獲得圓滿成功!</h1> <h1> 發射成功的消息傳到參試?船上時,所有參試官兵和科研人員們興奮地歡呼、跳躍。</h1>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在首區指揮?上和科研人員一起歡慶巨浪一1 潛地彈道導彈試射成功。</h1> <h1> 參試艦艇和遠望號測量船上的官兵與科研人員一起歡慶巨浪一1 潛地彈道導彈試射成功!</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視頻:巨浪一號10 月12 日第二次試驗成功了。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該視頻來自網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視頻:巨浪一號第二次試驗,導彈飛行正常。</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該視頻來自網絡。</b></p>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代表中央向所有參加試驗的人員表示祝賀!</h1> <h1> 中央授權新華社發布新聞公報:1982 年10 月7 日至16 日,我國向預定海域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達到預期目的,這一成就標志著我國運載火箭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h1> <h1>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今天打電報給參加我國運載火箭研制和發射試驗的同志。熱烈祝賀我國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獲得成功。</h1> <h1> 1982 年10 月22 日,國防科工委、海軍在首區大連召開了“祝捷大會”。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還在某軍港視察了參試艦船和慰問了參試人員。鄒毅攝</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9182”試驗任務的現場總指揮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在首區賦 《浪淘沙 》詞一首。</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九八二年十月十八日,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在大連海軍潛艇導彈技術室口占一首:小小一個保險栓,多少心血夢魂牽。精心探索無眠夜,保駕驕龍騰九天。</span></p> <h1> 1982 年10 月25 日,國防科工委、海軍在9182 任務未區,在海軍舟山基地禮堂舉行“祝捷大會”,大會有9182 任務未區編隊司令員、國防科工委某基地司令員田震環主持。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國防科工委主任陳彬、政委劉有光、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政委李耀文及淅江省省委書記鐵瑛等地方領導出席了祝捷大會并講了話。未區還舉行了隆重的海上閱兵。</h1><p><br></p> <h1> 在祝捷大會主席臺上就座的軍隊和地方領導。</h1>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在會上祝賀參試人員取得水下發射圓滿成功。講話結束時,還賦 巜相見歡》詞一首:“揚威海上英豪,戰狂濤。神劍飛來,閃電破云霄。天羅照,長空掃,勝券操。四海歡呼,一代玲瓏驕。”</h1><p><br></p>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在未區祝捷大會上賦 《相見歡》詞一首:</h1><h1> 揚威海上英豪,</h1><h1> 戰狂濤。</h1><h1> 神劍飛來,</h1><h1> 閃電破云霄。</h1><h1> 天羅照,長空掃,勝券操。</h1><h1> 四海歡呼,一代玲瓏驕。 </h1><p> 慶祝潛地導彈落區。</p><p> 國防科委廿三基地記念</p><p> 張愛萍</p><p> 一九八二年十月廿三日</p><p> 定海</p>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和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等黨、政、軍領導接見參加“9182”任務的參試人員</h1>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和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等黨、政、軍領導和參試人員合影留念。(這是合影照片中的一部分)。</h1> <h1> 1982 年10 月25 日“9182”任務未區參試艦船和參試人員在海軍舟山基地禮堂隆重舉行“祝捷大會”的時候,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國防科工委主任陳彬、政委劉有光、海軍司令員劉華清、政委李耀文和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等地方黨、政領導人一起乘132 合肥號導彈驅逐艦檢閱參試艦船。</h1><h1> 132 合肥號導彈驅逐艦是海軍東海艦隊的主力導彈驅逐艦之一。該艦參加了“580”遠洋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首航南太平洋擔任護航編隊指揮艦任務。1985 年11 月該艦和X615 油水補給艦組成編隊代表中國海軍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等南亞三國。12 月30 日編隊圓滿完成訪問,返航回國。該艦服役30 年,兩次榮獲二等功。2012 退役。退役后被移交給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常駐山東煙臺用于實習教學。</h1><h1> </h1><p><br></p> <h1> 132 艦組成儀仗隊,隆重歡迎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和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等黨、政、軍領導人登艦檢閱參試艦船。</h1><p><br></p>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和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在指揮臺上檢閱參試艦船并向參閱艦船致敬!</h1><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檢閱的參試艦船和參試人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受檢閱的參試艦船和參試人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上圖(中)、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上圖(右一)、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上圖(左一)及國防科工委23 基地司令員 田震環上圖(后中)在指揮臺上檢閱參試艦船并向參試人員致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下圖: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將軍向參試人員致敬!</span></p> <h1> 受檢閱的部分參試艦船。</h1> <h1> 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張愛萍視察參試?艇。</h1> <h1> 遠望一號船隆重歡迎國防科工委主任陳彬、浙江省省委書記鐵瑛等黨、政、軍領導視察。</h1> <h1> 船上人員向領導介紹遠望一號船情況。</h1> <h1> 上圖:左二張愛萍副秘書長、左三李耀文海軍政委、左四陳彬國防科工委主任、左五劉有光政委、左六看到后背的是劉華淸海軍司令員。在一起暢談。</h1><h1> 下圖:右一國防科工委主任陳彬、右二海軍司令員劉華清在一起暢談。</h1><h1> 鄒毅攝</h1><h3> </h3>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錨地</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錨地</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錨地</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錨地</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錨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錨地</span></p> <p> 錨地</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錨地</span></p> <h1> 在一九八四年的國慶閱兵式上亮相的潛地固體彈道導彈巨浪一號。</h1> <h1> 亮相在2019 年十月一日國慶70 周年閱兵儀式上的巨浪一2號,潛地固體彈道導彈。</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視頻:亮相在一九八四年、二0一九年國慶閱兵式上的巨浪一號、巨浪二號潛地彈道導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該視頻來自網絡。</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后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是1977 年1 月調入江蘇江陰95 工程籌建指揮部的,報到后被分配到該部駐上海江南造船廠接船部隊(駐地在上海市南市區微寧路227 號)任參謀。后來江陰95 工程籌建指揮部撤消,正式命名為:國防科委23 試驗基地。同年7 月30 日我被任命為遠望一號遠洋測量船參謀。1978 年9 月又被任命為江陰23 試驗基地司令部作試處參謀,知道這一消息后,我立即找船長藏發惠、船政委陸士安匯報了自己的想法,并表態不愿去作試處,想執行完試驗任務后就復員回家。不久,陸政委找我談話,同意我留在船上工作。1979 年4 月25 日我又被任命為遠望一號船參謀,我非常高興,因為可以和全船官兵一起去遠洋執行試驗任務了。在遠望一號船上服役的6年多中,和大家一起航行在黃渤海和東海的海上參與了試航、訓練、校飛、通信試驗、設備聯調等一系列任務,并在1980 年5 月隨遠望一號船遠赴南太平洋執行當時的國家三項重點任務中的580 任務,(也叫三抓任務:即580 任務、9182 任務和331 任務)和1982 年10 月的9182 任務。1983 年10 月確定我復員,沒有隨船出海。1984 年1 月離開江陰基地(遺憾的是沒有隨船參加執行331-1 任務。2月 我轉業至國家海洋局調查指揮司工作。慶幸的是在3月下旬至4月下旬的執行331-2任務中有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的向陽紅10 遠洋調查船參加,其主要任務是:進行試驗海域的通信試驗及重力調查;擔負遠望一號船通信轉發任務(向渭南轉發遠一船的各種信息);協助遠一船做好氣象保障。3 月20 日我被海洋局派往國防科工委指揮中心唯一的一名來自國家海洋局的值班人員。在國防科工委指揮中心,我遇見了前來協調工作的遠望二號船楊文祥副船長、江陰23 基地作試處王新法參謀等人。1984 年4 月8 日中國首次成功發射了第一顆實驗同步衛星-東方紅二號,并于16 日18點27 分57 秒成功地定點在東經125 度赤道上空,衛星儀器工作良好,通信廣播、電視傳輸試驗正常,同步衛星的發射成功,是中國繼美國、蘇聯、日本、歐洲空間局之后第5 個用本國的火箭發射同步衛星成功的國家,它標志著中國的運載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將引起中國通訊體系的深刻變化,有力地促進現代化建設和國防事業的發展。發射成功后,我于4 月18 日離開國防科工委指揮中心。隨同國家海洋局政治部劉繼光主任及調查指揮司的魏副司長前往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的駐地,上海市高橋碼頭,歡迎凱旋歸來的向陽紅10 號船。4 月30 日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的“慶祝我國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大會”,在會場我見到了前來參加大會的遠望一號船的戰友及船長藏發惠老首長,心情無比激動和興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轉業地方后,我曾2 次受國防科工委的邀請:一次是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參觀發射返回式衛星;還有一次是去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岢嵐基地發射的氣象衛星。這兩個發射中心都屬于我國上世紀60 年代末組建的我國三大衛星發射中心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時間永往直前,雖然580 任務(東風五號洲際彈道導彈全程發射首次成功)、9182任務(潛艇水下發射潛地固體彈道導彈首次成功)和331 任務(試驗通信衛星發射首次成功),是國家三項重點任務,即三抓任務。己成為過去,成為紅色印記,成為我國歷史上輝煌的篇章,時代的永恒。它將永遠使我們感到無比的榮耀和自豪!它將永遠銘記在我們的心中!</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江南造船廠位于上海市南市區微寧路227 號的接船部隊招待所。當年我們接遠望號測量船時的第一個住處。</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照片有戰友顧山根、謝漢斌提供</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船政委陸士安,是從海軍院校調來遠望一號船的,我在船部工作期間,曾隨陸政委去各廠、所看望在學習的我單位的人員。陸政委是一位慈祥、和藹可親的好領導,他對工作認真負責,處處以身作則,官兵一視同仁,堅持原則,經常深入到各部門了解情況,解決實際問題,深得大家的好評。前幾年我和原先曾在23 基地干部處的岳祖瑞處長聚會時,他對我講: 關于你復員的問題陸政委是很關心的,多次過問過。</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陸政委雖已因病逝世,但他永遠是值得我尊敬的!值得我懷念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向敬愛的陸政委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愿他在天堂安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該照片是580 任務期間我在南太平洋上拍攝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工作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圖一:整裝待發的331-2 試驗通信衛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圖二:點火升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圖三:東方紅二號試驗通信衛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圖四:作為國家海洋局的工作人員,在1984 年4 月30 我也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慶祝我國試驗通信衛星發射成功大會”并見到了遠望一號船船長藏發惠老領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84 年4 月18 日隨國家海洋局政治部劉繼光主任、局調查指揮司的魏副司長前去上海高橋局東海分局駐地,歡迎凱旋歸來的向陽紅10 船及參加“東海分局向陽紅10 船參加通信衛星試驗慶功大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均為本人拍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圖一、圖二、圖三照片是受國防科工委的邀請參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返回式衛星發射是的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圖四:照片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胡楊林景區巧遇遠望二號船陳民副船長也來參觀衛星發射。這是和陳副船長的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受國防科工委的邀請,參觀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氣象衛星時,本人拍攝的衛星發射成功的照片。</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編后:(1):本文在整理過程中,得到了參與9182 任務的老首長、老領導、老戰友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幫助,特別是海軍的老首長,和國防科委的老首長、老戰友,不但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還提供了資料和照片。再次向他們真誠的表示衷心感謝!</b></h1><h1>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免責聲明:本篇系本人整理,版權歸本人所有,部分圖片、資料來自網絡及視頻載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請聯系刪除。</b></h1><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昌县|
株洲市|
会昌县|
舟山市|
青铜峡市|
平江县|
雷山县|
贵德县|
巴青县|
蒲城县|
茂名市|
原阳县|
义马市|
汕头市|
大姚县|
瑞丽市|
贞丰县|
长顺县|
湘阴县|
四平市|
安新县|
延边|
都安|
普兰县|
格尔木市|
安多县|
邵东县|
义马市|
铁岭县|
海安县|
阳城县|
阜新|
望谟县|
灌云县|
呼图壁县|
德保县|
建宁县|
荆门市|
瓦房店市|
会理县|
宿松县|